【摘要】本文结合经济数学教学现状,从教学重点、例题引入、课堂提问等方面提出了关于经济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学重点;课堂举例;有效提问
经济数学是各高职院校内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学好了经济数学,就可以运用其中的数学思想更轻松的学习会计学,经济学等专业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这几年从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其教学现状不甚理想,教师滔滔不绝,而学生昏昏欲睡,结果期末考试挂倒一片,学生怨声载道。如何提高经济数学的教学效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心得,简单谈谈经济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理论,重视应用
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其自身特点,教学的重点不是对概念理论的精确描述,也不是对定理公式的严密推导,而是对概念理论的直观理解和对定理公式的条件、结论及所含数学思想和使用条件的理解,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入,告诉学生它能解决什么问题,怎么样用它来解决问题,“应用”是教学的重点。在讲解概念论理论时,适当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或者能与学生专业有联系的例子,会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直观理解,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要深入浅出,列举恰当的例子,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加深学生的理解
恰当的例题可使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方法公式变得直观,形象,降低学生掌握理解的难度,加深其理解程度。
利用恰当的引例导入新知识,用问题来引导教学进程,在讲授中留下“伏笔”。恰当的引例在教学过程中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使学生注意到新旧知识的平缓衔接,保持教学内容的严密性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其带着问题去学习,很快的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在讲矩阵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引例: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是在中学阶段学习过的,大家都十分熟悉,求解方法就是消元法。而四元一次方程组,五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否存在呢,存在的话怎样求呢?这就是下面要解决的问题,原理是消元法,方法是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来表示消元法!这样我们就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加本质的来研究线性方程组的解的问题。引例使学生产生了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的方法,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讲课时要有意识的留下“伏笔”,在讲克莱姆法则时我举了一个四元一次方程组的例子,由于此题要计算五个四阶行列式啊,计算量太大,学生感到“山穷水尽”,我告诉学生通过下一节矩阵的学习就会“柳暗花明”了。等到讲授到矩阵的应用的时候,重提这个例子,学生既不会感到意外,又为第十三章线性方程组的学习做了铺垫。
数学内容的教学可以归纳为数学概念定义的教学,和数学方法公式的教学。在讲解概念时,不仅要注重概念本身的讲解,更要注重引用实例直观教学,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从具体的例子中归纳出抽象的共性,升华为理论即概念。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而在讲解数学方法、公式时,举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经济数学是解决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运算方法的教学时经济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生接受新的运算方法要经历“陌生→掌握→熟练→应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能举一些恰当的例子,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举例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能反映教学内容的要点或事物的规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建构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三、有效利用课堂提问,增加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的思维,营造出积极的课堂环境
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即实效原则,适时原则,梯度原则,角度原则。
实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提问要紧扣教学 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适时原则,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抓住时机 ,其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教学过程偏离主线。
梯度原则,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给学生营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欢乐与乐趣,从而激发与培养他们学习《经济数学》 的乐趣
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很多学生一说到“经济数学”,就会想到抽象的概念、难记的公式、复杂的推理、大量的计算。因此望而却步,兴致索然。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讲些具有趣味性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又可以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概念史、定理发现史以及数学趣题、数字对联等;还可以向学生讲教师自己的家庭出身、求学成才、工作经历、生活小事等;也可以讲一些比较经典有趣的励志故事、幽默笑话。当然,需要把握两点:第一,在一堂课上讲故事、笑话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第二,故事和笑话的内容、主题要健康向上。实践证明,在经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小故事、小笑话,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吕永军.高等职业教育《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4
[2] 欧阳小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
相关热词搜索: 课堂教学 几点建议 数学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