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经济数学教学中的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2-10-21 14:10:1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针对在经济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现状,分析不同情况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和动力。

【关键词】经济数学 研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099-02

一 背景

经济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学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经济学与数学相互交叉的新领域,需要用数学作为工具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经济和管理问题。因此,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功底,还要求学生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及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使学生在原有初等数学的基础上,学习与掌握经济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但当前许多学生尤其是经济类学生,似乎都有这样一种感慨:高校数学是最难应付的一门学科,也是阻碍毕业的一块绊脚石,每到期末,为了能通过考试,通常是临时抱佛脚,使出浑身解数,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何学生会如此惧怕高等数学,甚至对它产生厌倦、抵触思想。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大量学生的走访和座谈,笔者将其归纳总结并得到以下结论。

二 问题与现状

第一,学习经济数学课程的学生大多为文科生,他们原先的数学基础相对理科生较差,对数学缺乏兴趣,学习起来很被动,有些学生甚至完全不愿学习。

第二,经济数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所用的高等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专业性,且它的内容几乎涵盖了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这样的知识体系对于一个非理科专业的全日制大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很多高校还一再减少授课课时,这对本课程的教学极为不利。

第三,目前,我们所用的教材大多数是理工科《高等数学》教材的精简本,这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缺乏实用性、趣味性,显得枯燥难懂。这种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感觉数学抽象,若按传统的方式教学,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无法使学生了解经济数学课程在各专业中的应用。

第四,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用证明和演绎的方式来组织经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所演示的内容是已组织好的数学知识体系,过分强调推理的形式化和内容的严谨性,导致经济数学课程被赋予较强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在高校出现“一高两低”的情形,即学习与运用难度高、教师授课热情低和学生学习效率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不同的尝试,并对教学效果征求同学的意见,经过分析、探讨,进行了以下改革。

三 改革措施

1.改革教材

改革教材,强化“数学为体、经济为用”的实用原则。现在用的经济数学教材,虽经几次改版,删减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但总体内容变化不大。绝大部分的内容基本都是数学知识,经济应用的例子却很少,这样的教材已不适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同时枯燥的纯理论讲解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和放弃的想法。为改变这种现状,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网络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化、便利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我们创新编写了一套实用性较强的经济数学在线教学软件,在软件中除了课程说明、实施方案、在线教学和离线作业等内容,还要尽可能根据实际内容,引入建模思想。经济现象复杂多变,对这些现象进行定性分析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数学建模的作用就在于此。数学建模源于实际,应用性强,涉及广泛,当前的教材,应该将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与实际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建模思想,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知识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第一,讲解过程中,复杂的理论推导和繁琐的运算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学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基本概念,重视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对于大多数的数学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而不要求学生能够精确地表达和严格的证明,即在理论上适当降低要求,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学应用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求解过程中以现实问题为铺垫,引出经济数学理论知识,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处理现实问题,大大缩短了枯燥的教学情景与现实生活情境间的距离,改变了沉闷的课堂气氛。

第三,教师应该掌握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关于数学家和定理产生的有趣故事。介绍个别公式和知识点时,可适当给学生讲述有关的数学家和公式名字的来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意识到数学也不是他们想象中那样枯燥。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备课观念,拓宽知识面。

第四,结合案例讲解,引用当前经济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有关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原理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如在引出幂级数时,因为概念的引出过于突然,学生在知识储备或接受新知识方面还未来得及反应。因此,在讲授幂级数时,导入大家所关注的股票价格计算案例,然后在分析的过程中引出幂级数的概念,并通过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身处特定的情境中对复杂多变的情境做出独立分析,增强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案例教学并非独立的教学方式,只是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改革考核制度,培养应用型人才

当前的考核制度沿袭了应试教育单一、僵化的考试制度,这样的考试制度与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在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为此,考核学生的方式也应该是主要考核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应注重平时练习,督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作业。作业不能只是单纯的数学计算,可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现学的知识来解决,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艳菲.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5)

[2]刘晨艳.浅谈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8(33)

[3]李万军.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误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8):94~99

[4]陈敏娜.高职“经济数学”案例教学之实践探讨[J].中国市场,2011(2)

[5]赵燕、苗丽安.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高师理科学刊,2010(6)

[6]马利军.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数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责任编辑:陈晨〕

相关热词搜索: 探讨 数学 研究 经济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