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已步入世界电子产业大国行列,无论是产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政策环境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非常重视电子工业的发展,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从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如把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和程控交换机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鼓励移动通信、集成电路、软件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适时调整了部分重点电子产品出口退税率,修订外商投资和国内鼓励投资的产业目录,并先后出台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 “走出去”、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等政策。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改善了行业发展环境,充分调动了各地方和境内外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差异化发展,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活跃的行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财政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着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模式优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高新技术的领先产业,包括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家用视听设备、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等等,基本涉及了IT、通信等领域。电子信息产业能有效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电子信息产业的家用视听产品、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等个人消费品,已经成为人们最基本生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提供的生产设备已经成为许多工业领域重要的生产资料,如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仪器、电子信息机电产品以及电子信息材料等提供的产品成为工业制造业发展的工具和手段。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一国的产业结构中,增加值占GDP比重较大,该产业科技含量高,能以自身的发展带动其它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提高;该产业有较大很强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是国民经济的新经济增长点。电子信息产业对GDP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确立一套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税收政策,给予电子信息产业特殊的税收优惠办法,发挥税收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行业主要包括软件产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两大行业。以软件产业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包括软件产品、系统集成制造以及软件信息服务。软件产品是指从事各种软件设计、开发、测试以及推广应用的业务活动,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以及嵌入式软件,其中系统软件是核心产业,应用软件是近年来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产业。软件信息服务主要包括软件售后服务,软件维护、培训、咨询服务等。电子产品制造业以消费、投资和基础来分类。消费类主要包括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投资类主要包括雷达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业、广播电视设备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电子测量仪器制造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专用材料制造业等,基础类主要是电子元件和电子器件设备制造业。其中投资类是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的主体,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业是近年来规模较大、增长较快的产业,基础类则是电子制造业的核心。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吸引外资,电子信息产业以投资拉动为主高速增长,产业规模名列前茅,我国已成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约占全球总量的30%,在世界排名由1996年的第10位一跃而为2007年的第2位,仅次于美国。
2.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据统计,200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相当于1977年(12.97亿元)的4700多倍,年均增长32.2%,产业规模居于国内工业部门首位;利税总额3127亿元,相当于1977年(12.2亿元)的1421倍,年均增长27.4%。
3.2000年至200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贸易额平均增长率为36.15%,高出同期全国出口贸易额平均增长率7.69个百分点。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在全国商品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达37%,居工业产品外贸出口的首位。
4.我国多种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位居首位。其中彩色电视机、数码相机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5%和63.2%。笔记本电脑占世界市场的72%;移动电话手持机,占47.1%。,显示器占56%、程控交换机占58%、激光视盘机占85%,均已位居全球第一。
5.国内市场巨大,中国经济增长率高居亚太地区各国之首,市场潜力巨大,对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按国际同口径计算,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产值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比2006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其中内销总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提高了2个百分点,对全球电子信息产品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成为推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增长的主要力量,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集成电路市场。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2007年,全国手机普及率达到41.6%,互联网用户达到 2.1亿人;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9.7台/百户,彩电拥有量超过151台/百户.国家信息化投资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接近10%,电子政务投入在电信建设投入的比重为12%.
6.2000 年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始终居领先地位。2001-2007年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4.9%,呈现良好发展态势。1989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九位,1996年跃居世界第五位,1999年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国,2003年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进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行列,国际地位持续稳步提升。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22.4%.
7.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随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设外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外商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日、韩的半导体、计算机配件企业不断向中国转移。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增强在中国的研发力量,形成研发力量转移的新一轮热潮。外资转移进一步加速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带的形成,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的地位更加突出。这些地区产业基础良好,行业配套能力强,加上政府服务意识强,吸引外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而且各自特色明显,像广东东莞的台式电脑、上海的集成电路、苏州的笔记本和液晶显示器等都呈现产业聚集态势。在这三大产业聚集区内,形成了高度细化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了即时供应的产业配套能力,吸引了众多外商投资,已经发展成为影响全球市场的国际化生产制造基地。2007年,9个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实现收入超过3万亿元,成为引领产业增长的重要地区,并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配套、外贸出口、人才就业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带动示范效应。
8.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持续增长、全球信息化的快速提升和产品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加之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高,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实现了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1241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的8047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36.5%,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相关热词搜索: 税收政策 信息产业 启示 国外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