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新课程理念,探讨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研究和探索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式和方法。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研究提供有益的见解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问题意识 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71-01
问题既是学习的起源,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又是掌握知识的手段;创新来源于问题;质疑是创新学习的主要环节,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性。这既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着力关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科学品质。
1、“学”跟“问”结合是自古以来人们的重要经验。学与问的结合,有学必有问。人非生而知之,学习书本一定会发现问题,产生疑问,社会的大课堂中更是问号叠出,不解重重,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发现、提出问题,认认真真地向工具书、老师、同学及其他有特长的人请教,寻根追底通过“问”搬掉“绊脚石”孔子在治学中是非常重视“问”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问”的身体力行者。
2、问题能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优化学习过程,增进学习效果,利于新课程实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意问题的引发性,“抛砖引玉”引发学生直接参与提问,学生提问的过程就是思维升华的过程,就是创造过程,即使有不恰当的甚至慌唐的或错误的,但是只要提出问,就证明他们动过脑筋,这个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火花,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结构与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3、是否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造成学习分化的重要原因。经过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导致这些后果的的深层原因都与学生能否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否在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和总结,能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自我成就感的实现等有重要关联。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强化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问、善于问、习惯问。最终达到能自主问,并且在不断发问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从“好奇、激疑、质疑”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1、呵护学生好奇心,使学生敢问、善问、重视问处于青少年时代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他们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追根求源,引起探索欲,开始创新活动,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教师发问的勇气,激励学生标新立异。
2、创设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养成问的习惯。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知识冲突,诱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感到确实有问题要问。
1)引导学生注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精心设计引入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场景和问题,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的原形,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情境诱发问题。实验中,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原因,共同合作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最后让学生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样既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学生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过程中解决疑问。
3)以涉及化学的社会热点创设情境寻找问题。适时引入社会热点,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4)通过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来源于质疑,教学过程中有“质疑”才有问题,遇“疑”而问是常有的事,在学习中因对“酸雨溶液敞口放置,溶液的PH值会减少”等现象而想办法实验、分析,从中体验提出问题的喜悦和实验能力培养的快慰。
3、用教师强烈的问题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使学生有好问的习惯,教师首先必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就如何提问作出示范,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题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处处感受到问题的存在。
三、让学生通过问解的实践学会解决问题
1、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践探究的主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多种可行实验方案。
2、让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化学“问题解决”,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手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对化学的感受,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并产生学好化学的愿望。
3、让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学情境进行体应,从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快乐和幸福的同时,达到促进其主体性充分,自由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新理念 意识 培养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