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甘南州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战略要地之一,但目前,由于人口增长、森林超采,草地牲畜超载等,造成植被盖度下降、森林资源减少、湿地退化等生态问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就需要在生态价值观念上进行变革。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其生态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因此,对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研究,不仅对甘南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黄河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甘南少数民族地区 青少年 生态价值观 研究综述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确定下来,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以“四个全面”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定力,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可见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研究中核心概念的界定
我国学者关于生态价值观的研究大多从人与自然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如:陈章龙、周莉认为“生态价值观是通过人们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间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所反映出来的价值意识。”戴秀丽认为“所谓现代生态价值观,就是以整体性的认识论、关联性的系统论、经济上的循环论、资源利用的俭约论、关系维系的协调论的‘五论’作为认识和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价值观。”卢巧玲认为:“生态价值观是在彻底扬弃传统功利价值观及其思想基础、社会生活基础之上,强调人类的利益在自然系统中与所有生物的利益通过相互依存关系协调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从以上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对生态价值观的具体界定虽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要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价值观的范围之内,都围绕着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展开,这可以说既是对传统价值观的突破,也为本研究进一步明确界定生态价值观的内涵提供了借鉴。因此,本研究在总结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甘南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为生态价值观:是主客体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是人们在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间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所反应出来的价值意识。
二、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生态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深入,促使我国对生态价值观的研究也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势头:
1.有关生态价值观的研究对象方面:据石勇的统计,学生生态价值观的研究占到71.18 % ,而如农民青少年、打工青少年等非学生群体的青少年研究很少。
2.有关生态价值观的地域研究方面: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研究者的地域特点,主要是围绕大学或研究中心而展开,汉区的研究者多研究汉族青少年的生态价值观,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者多研究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生态价值观;前期研究者对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研究,理论探讨、经验总结较多,后来的实证研究要多点。二是研究对象的地域特点,除没有明确地域特征的文献外,关于大城市的生态价值观研究较多,尤其是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浙江等发达地区,乡镇、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价值观研究较少。
3.有关生态价值观的研究方法方面:迈克·邦德在其《中国人的价值观》一文中提出:“在中国人的价值观研究中已有多种方法被采用,比如故事内容分析法、学校公用课本分析法、主题统觉测验、自陈问卷等。”但就我们现有的资料来看,对我国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问卷法,另外还有一部分研究是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
4.有关生态价值观研究的学科方面:因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所以各人文社会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比较而言,从生态学角度研究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期刊较多,然后是伦理学、环境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角度。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领域对生态价值观的研究虽然数量较多,但研究取向主要是经验层面的探讨。
5.有关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特点研究方面: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大部分青少年对一些基本的生态环境知识还是比较了解的,整体生态道德意识较高,但公益性环保的积极性不高,知行严重脱节。
6.有关生态价值观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目前大多数学者对青少年生态价值观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因素,如“重利轻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家庭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薄弱,另一个是内部因素,即青少年生态价值观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不高。
7.有关生态价值观内容的研究方面:发现绝大多数研究是一种综合式的研究,且不同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多数人都比较认同的、成体系的生态价值观的内容。乌晓梅在《把生态文明纳入德育教育范畴》中提出:”生态文明教育应包括生态意识文明教育、生态法治文明教育和生态行为文明教育”这三个方面;陈章龙、周莉则指出:”生态价值观应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平等观念、权利观念、责任观念、公正观念”这五个方面。
8.有关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路径的研究方面:多数学者还是仅仅停留在理论说教的层面,且往往从加强学校教育、他人教育,家庭、社会教育方面展开,而对如何充分调动青少年自我教育的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对国外环境教育有益成果的借鉴也较少,因此提出的具体对策也只是泛泛而谈,可操作性不强。
三、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的生态价值观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以美国植物学家 W.H.墨迪(1999)为代表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认为,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要高度评价使我们成为人类的因素,保护同时强化这些因素,抵制其他反人类的因素。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主张:第一,人们应将价值观的范圍从人扩大到一切生命和自然界;第二,认为不仅人具有内在价值,生命和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第三,承认并强调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作用——人类的生物本性、文化本性,人类既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又是自然界中的调节器官,它肩负着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职责。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与人类中心价值观的极大不同就是将自然界也赋予生命与价值。这更有助于我们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有关生态价值观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资料基本上以翻译和介绍为主,期刊论文也多为近几年发表,这些研究表明目前学术界已意识到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从生态价值观本身出发而展开研究,对生态价值观的内涵、生态价值观应包括的基本内容、采取的具体措施未进行系统而详细的阐述,且对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而本课题的研究正是通过对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特点、影响因素的探究,得出其主要因素、次要因素,以此更好地引导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章龙,周莉在.价值观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2004,55-56.
[2]戴秀丽.生态价值观的演化及其实践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3]卢巧玲.生态价值观: 从传统走向后现代 [J].社会科学家,2006,(7): 81-84.
[4]王怀宇.生态价值观的兴起与教育的使命[J].当代教育科学,2003,(9):16-17.
作者简介:沈艳花为甘肃省临潭县城关六小教师,沈俊花,李锋,王桂兰,刘云玉,史满军,杨文平,李红艳,陈明花,张维琴为甘肃省舟曲县第一中学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GS[2016]GHB0156)《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 甘南 价值观 综述 青少年 少数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