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作为与林业行业具有天然联系又具备自身独特优势的学校,东北林业大学在58年的办学过程中,坚持“丰富内涵,注重创新”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的“东林精神”,以转变观念和制度创新为先导,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条件建设为保障,形成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观,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的质量观,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显著提升,自1952年建校以来,共培养了8万余名林业科技人才,在林业领域享有较高的社会评价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服务龙江经济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依托特色学科优势破解林业建设难题
东北林业大学设有16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种类9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点和61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两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4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15个黑龙江省重点二级学科,有国家计委、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经过学校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现在,东北林业大学拥有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两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共计涵盖了12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国林业高校首位。学校已经全面启动了“211工程”三期建设,并与高教强省规划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搭建林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平台,着力解决现代林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实际问题。
1.依托林学学科和教育部“林木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森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建设森林资源培育与可持续经营研究创新团队,为我国林业科学研究和发展战略服务。
2.依托林业工程学科和“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木材科学与工程”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木质资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国家林业局采运机械检测站”、“国家木工机械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森林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研究创新团队,重点解决森林生态采伐、安全作业、高效规划问题,林木资源的速生、低质化所带来的改良和利用难题,林木提取物、生物质源活性成分的提取和生物质载体功能材料的开发技术等难题。
3.依托植物学学科和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森林植物与植被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创新团队,在森林植物和植被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取得更多的原始性创新成果,为满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森林植物植被资源的生态需求和经济需求,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森林植物植被资源作出贡献。
4.依托生态学学科和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建设科研力量强、结构合理、能够引领学术研究前沿、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与碳汇管理研究创新团队,加强全球生态、恢复生态、林火生态等研究方向的优势,为打造生态龙江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贡献。
5.依托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和“林业经济与管理”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建设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研究创新团队,培养水平高、素质高、能力强的现代高级林业经济管理人才。
落实高教强省规划服务龙江经济发展
东北林业大学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把高教强省建设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订了《东北林业大学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并以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建设高等学校,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1.实施场站大学生、高学历人才和林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培养计划。
目前,我省基层林业战线大学生严重匮乏,全省131个林业局、1 057个林场、949个乡镇林业站大学生寥寥无几,因此,学校提出实施场站大学生培养计划,重点培养林学方面,特别是培养具有现代林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实用技术与管理知识、能带动林区群众致富的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逐步实现林场和林业工作站均有大学生的目标,为促进龙江林业科学发展贡献力量。制订倾斜政策,结合林业急需人才实际,通过保留一定名额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单独招考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等方式,为我省地方培养所需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条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加强对林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和培养。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如:食用菌和药材种植、山野菜开发、苗木花卉利用、经济类动物养殖等,解决目前农村(林区)人才匮乏、人员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燃眉之急。组织优秀师资队伍,分期分批、分层次地组织农村(林区)技术人员进行新农村(新林区)成人技术培训,改变农村(林区)科技人才缺乏的现状,尽快提高农村(林区)人才的整体素质。
2.推进成果转化,为林业建设和龙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东北林业大学在科学研究中始终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解决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我们始终把服务林业生产作为林业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科技示范、技术培训,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应用到林业生产一线,为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学校不断加强与地方合作,努力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以技术服务的方式,实现向企业转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近年,学校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主动深入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把开发完成的“木材产销存数字化管理系统”软件免费提供给林业企业,在伊春市的朗乡、友好、新青、大兴安岭的塔河4个林业局试用并得到推广。该项研究的应用给各林业局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3年仅朗乡林业局就减少损失1 000多万元。该软件现已在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所属全部24个林业局中得到推广和应用。2005年3月,学校与大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合作建立东北林业大学大庆生物技术研究院的框架协议》,总投资5 360多万元,为大庆市解决“接续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课题,推进大庆资源型城市(地区)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挥教育基地功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东北林业大学是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学校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凉水实验林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野生动物展馆和毛皮标本室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生态文明宣教活动,取得卓有成效的效果。
1.依托国家森林公园优势,加强生态科普教育,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帽儿山实验林场建于1958年,是典型的东北东部天然次生林区。经原林业部[1992]206号文件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5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黑龙江帽儿山大中小学生户外素质教育基地”。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实验林场)总面积2.6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2万余公顷,有林地面积为2万余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9.4%。区内生态自然景观优美,植被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林场建立了教学、科研、餐饮、住宿等完备的服务设施,配备了较好的物业条件及相应的仪器设备。现已建立了老爷岭森林生态实验站、帽儿山鸟类环志站、老山人工林实验站、林木遗传改良试验站、森林培育实验站、森林碳汇观测研究站,设有大量的科研样地、定位观测站、观测点、观测塔和气象站等。老爷岭森林生态实验站是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站网之一,是国家科技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帽儿山鸟类环志站,也是全国第一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实施单位。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实验林场)设有动物、植物、昆虫标本室,沙盘室,图书馆等数据库,具备生态、科普教育和宣传的展室,橱窗等设施,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林场每年都开展多项的大中小学生的林业科普教育和生态教育。通过传授林业知识,参与科学研究,进行环保宣传。同时,在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实验林场)还进行了以“海峡两岸大学生野外生存拓展训练营”为主题的重点对台交流项目,开展了攀岩行动、林地穿越、野外救护行动等拓展训练项目。2008年以来,成功举办了2届“两岸大学生冰雪之情冬令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了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了海峡两岸学子的交流,增进了两岸青年的友谊。
2.发挥国家自然保护区功能,服务学生实习实训,扩大生态旅游宣传,促进生态科学研究。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2 133公顷(其中位于凉水周边的5 739公顷的林地为缓冲区,与带岭林业实验局联合保护),森林覆被率98%。1958年建立凉水实验林场,1997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并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经黑龙江省旅游局批准为AAA级景区,2006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是我国目前保存下来的较大片的原始红松林之一,它能够提供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原始“本底”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生态教育意义。境内森林植被类型多样,物种多样性丰富。据统计,现已记录的动植物种类达2 100多种。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来实习的学生500~600人,除了本校的学生外,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全国高校的学生。另外还接待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中国林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和外国专家来保护区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每年达200余人次。每年参观旅游的中小学生、普通游客达2万余人次,保护区利用宣传牌、各种展室以及通过讲解等多种渠道向他们进行自然保护、生态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近几年,保护区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经营管理等学科的科研工作。现承担国家攻关课题、国家林业局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课题、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等主要科研项目。学校还开展了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合作研究项目。
3.利用野生动物展览馆特色,接待社会各界参观,强化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展馆始建于2002年。馆内由湿地展区、中小体型动物展区、非洲草原展区、森林生态系统展区及鸟类展区构成。共展出野生动物标本178件,其中包括许多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003年野生动物展馆被评为哈尔滨市科普教育基地。现已拥有国内外珍稀濒危动物150多种、毛皮标本1 400多号,囊括了所有中国产的珍贵毛皮,包括猫科、灵猫科、鼬科、犬科的所有物种以及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北极熊等罕见标本,所收藏的兽类毛皮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堪称中国之最。几年来,校区内的野生动物展馆和毛皮标本室对外开放,并设有专业讲解员,陆续接待了国务委员、国家教育部领导、国家林业局领导,全国各高校校长、教育部直属高校组织部长等以及台湾青年、世界各国友人、专家学者、大中小学生、市民等参观考察,年接待量超过3 000人次。
4.深化校园生态道德教育,开展生态社团实践,丰富生态主题活动,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学校突出专业特色,志愿环保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现有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研究、植绿护绿为主导的环保志愿类社团18个,成员2 000余人,每年结合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20余场,参与学生1万余人次。其中,绿色使者协会开展的大学生绿色营等活动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和国际环保组织的大力支持,并荣获全国“十大优秀环保社团”、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团体等荣誉称号;爱鸟协会组织的爱鸟周活动已成功举办28届,每届参与人数1 000余人,活动曾多次被中国绿色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加强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作用突出。
学校紧紧围绕学校主题推进式教育,积极开展“文明修身、珍爱生命”等主题活动;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书画、征文、演讲、摄影、主题海报设计、生态科普知识、环保科技作品设计等比赛,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开展清扫白色垃圾、植绿护绿,创建“和谐绿色校园”主题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学校还专门组织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成立“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宣讲团,深入到学校各基层单位进行宣讲,加强对广大师生员工的生态文明教育。学校还成立了东北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会,开设东北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网,加强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增强生态文明的网络宣传与教育。
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东北林业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和科技队伍优势,为提高全省林业生产科技水平,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建设生态强省、高教强省,实现龙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高等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东北林业大学也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全体东林人将秉承“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继续坚持和丰富办学特色,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到2032年(建校80周年)把东北林业大学建设成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型大学。■
编辑/岳凤
相关热词搜索: 发挥 生态 优势 特色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