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手机上网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时间:2022-10-20 18: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手机上网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即时快捷便利的手机上网功能在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其自主学习的同时,也产生或加重了诸如“手机依赖”、通宵上网、快餐阅读、学风浮躁等系列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长。高等学校应从加强引导、强化管理、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着力克服手机上网带给学生的不利影响,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手机上网 大学生 问题 对策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11JDSZ10106)。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94-02

大学生手机上网是近年来伴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3G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一类新情况,也是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值得关注的新问题。由于手机上网费用低,携带方便,而且不受时间、地点制约,因而深受大学生网民的青睐。据我们最近开展的一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明,大学生手机上网率高达93.7%,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大学生手机上网提高了网络使用率,也使网络的负面影响随之增加,甚至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分析大学生手机上网带来的新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选择手机上网的原因

手机上网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喜爱,是因为手机上网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1.上网不受时空限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过去大学生只能在学校的机房、宿舍或校外的网吧上网,因而都有固定的上网地点,而且受到学校规定或营业时间的限制。而现在的手机上网时间、地点完全由自己决定,想什么时候上就什么时候上,想在哪儿上就在哪儿上,手机上网成了“不关门的网吧”,学生可以在宿舍、教室、图书馆和操场等场所上网,甚至有的大学生边走路边用手机上网。

2.上网费用较低,人人消费得起。过去在网吧上网1小时要花费几元钱,在社会化的宿舍上网流量费也不便宜,不少大学生往往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舍不得这种“高消费”,因而上网时间相对较少。而现在的高校大多实现了无线覆盖,手机上网一个月才花几元钱,几乎每位大学生都消费得起。

3.上网不受他人干扰,隐蔽性增加。过去大学生在学校机房、宿舍或校外网吧上网时,是很多人在一起,上网不敢随便浏览一些不良信息(如黄色网站),而现在用手机上网,基本不受旁人干扰,上网的隐蔽性大大增加,浏览有害信息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4.上网的互动性更强,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过去大学生上网由于受到技术和条件的限制,信息传播速度没有那么快。而现在大学生应用手机上网,既可以随时了解到网上的信息,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和手机QQ等传播工具,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拍、随写、随发,这种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的“自传播”方式,不但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还使网民们从内容的被动阅读者,成为内容的主动制造者与发布者。

二、大学生手机上网产生的问题

1.大学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对学生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即使按时归寝,也不一定按时睡觉,可能在床上用手机通宵上网,加之手机上网的可移动性强,上网的物理空间大大增加,按以往的管理方式很难监管学生手机上网的情况,容易造成“管理真空”。比如通宵上网、课堂上网等,尤其是大学生囿于个人空间,他们的思想动态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更使得我们难以了解和掌握。这不但对我们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传统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

2.“手机控”现象越来越严重,网络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危害更加突出。手机上网的便利性导致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大大增加,我们的调查发现,每天使用网络超过6小时的大学生占5.4%,有8.7%的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和网络成瘾倾向,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手机依赖症”(俗称“手机控”),具体表现为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惴惴不安”;一段时间没听到手机铃声,就感到异常失落;刷微博、发微信、玩游戏是睡前必修课,否则就睡不着;公车上、饭桌上、朋友聚会上甚至走路中,总是低头玩手机……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如通宵上网),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上课时精神萎靡、打瞌睡;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和免疫力,引发多种疾病;长期囿于个人空间,缺乏群体交流,则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和性格孤僻。有的大学生价值观扭曲,贪图享乐,不爱学习。我们的调查显示,有12.6%的大学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手机上网的隐匿性增加了大学生浏览不良信息的可能性,而大学生自控能力较低、好奇心强,加上黄色信息和网络游戏所具有的刺激性和趣味性,往往使他们难以自拔。

3.大学生课堂手机上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的调查也发现,有37%的大学生曾有过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课、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的课堂上尤为普遍。因为这些课程大多采用合班上课,教学方式具有空间大、人数多、学生座次不固定、师生双边互动教学难度大等特点,从而产生“责任分散效应”, 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减弱、学习参与度降低、课堂秩序难以管理,再加上这些课程本身内容的非专业性、非实用性和非学生的兴趣所在,使学生的学习意愿变得更低,所以往往是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盯着的是书本掩盖下的手机小屏幕,教和学已经严重分离。这是影响高校课堂教学的新兴因素,尤其是大课堂教学的教师, 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和充分认识。

4.“快餐阅读”成为习惯,助长了浮躁的学风。手机上网在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其自主学习的同时,也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上网游戏娱乐多,学习提高不够;接受信息多,理解鉴别不够;借鉴依赖多,消化创新不够。手机互联网成为大学生掌握知识的速成渠道,但大学生利用网络所进行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无序状态。他们上网浏览信息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关键词、相关内容进行网络检索,并且快速扫描信息、跳读,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惯了接受关键词搜索和跳读的快餐式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形成后,使学生对于经典、名著或长篇文章的精读就有可能失去耐性和兴趣,主动思考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深入钻研问题的耐心也在减弱,学风变得浮躁,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偏离了教育信息化的初衷。

5.大学生在网上发表言论和网上聚集的机会增加,增添了校园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由于网络信息真假莫辨,大学生好奇心强、是非辨别能力有限、缺乏经验、年轻气盛、法制观念不强,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有可能会通过博客、贴吧、QQ、MSN、BBS等发泄自己的不满,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此外,还有可能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捏造或夸大事实,利用网络进行挑唆、煽动不明真相的大学生在网上聚集,如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出现现实的聚集事件,严重威胁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三、对策思考

1.趋利避害,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上网。上述分析表明,大学生手机上网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害,关键是教育和引导。现今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快,面临的社会诱惑又多,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大学生手机上网问题的处理,我们认为“禁”不如“疏”。应当主动面对,因势利导,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网络,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是非分辨的能力,理性、科学、有效地认知和享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成果。具体教育途径包括: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特别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理想信念和人生奋斗目标;二是拓展教育方式,如利用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团队学习或大型集会等方式宣传手机上网的利弊,指出正确使用手机上网的重要性和不当上网的危害,帮助学生提高自律能力;三是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网、广播、报纸、版报等媒体加大宣传,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预防网络成瘾;四是狠抓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先进带一般,并形成相互监督机制。

2.强化管理,给大学生手机上网以必要的时空限制。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学校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大学生按时熄灯休息、课堂上(或集会时)不得使用手机。对宿舍熄灯后再使用手机上网的现象,同宿舍的学生要互相监督,发现有违纪上网,特别是通宵上网的情况要报告辅导员;对课堂上学生违纪使用手机的情况,除同班同学互相监督外,授课教师要加强课堂巡查,发现违纪现象要及时制止,发现有学生精神不振、上课打瞌睡时,要追查原因,看是否是因通宵上网所致。学生管理部门要针对大学生在宿舍和课堂使用手机上网的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另外针对大学生课余手机上网仍然活跃的新情况,建议学校设立“网上班委”,实行学生管理人员课余“网上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专人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网上言论,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发现情况及时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尤其要注意有无网络聚集现象,防止在校园发生现实的学生聚集事件。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积极有益的活动占领学生课余生活。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很多时候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因此,学校要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尤其要依托团委、学生会和各种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在健康、有益的活动和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交朋友、增进友谊,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从而创设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把学生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引导出来。

4.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增强教学吸引力。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也是大学生课堂手机上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学生认为部分任课老师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还不如用手机上网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与丰富多彩的网络相比,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的教学有足够的吸引力, 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才能持续保持学生的听课欲望。因此, 网络时代高校教师不但要从学识水平、语言表达、教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全面提高自己,还要在每一堂课的准备上下足功夫,尤其要在课堂上设计各种互动环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交流、发言、视频、小组活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避免或减少学生课堂手机上网现象,提高教学效果。

5.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素质,增强网络沟通与监管能力。学生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各种新媒体知识,增强网络使用能力,能熟练地运用QQ、微博、微信、BBS和贴吧等网上交流工具,与学生交流沟通,和他们打成一片,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和思想动态。要把掌握网络技术、热爱学生管理工作的年轻教师充实到学生管理一线,对不熟悉网络应用技术的学生管理人员要进行全面的网络知识培训,培训不合格的要调整工作岗位,从而使学生管理队伍素质符合网络时代的要求。

6.及时发现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干预。学校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传递系统,可通过日常上课考勤(了解有无旷课学生及原因)、授课教师和同班学生的报告、学生管理人员对宿舍和课堂的明查暗访、校园心理咨询活动、QQ和E-mail 等网上沟通、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等方式,及时发现被网络危害的大学生。对少数沉迷网络、不能自拔或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要积极实施干预措施,可通过心理辅导、群体关心、加强认知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措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上网的利弊,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总之, 大学生手机上网已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必须主动面对这一新情况,充分认识手机上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网络,趋利避害,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明, 闫淑楠. 浅谈手机上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 科技信息, 2009( 14): 51

[2]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9

[3]林晶,郑晖阁,肖盈.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以厦门大学例. 党史文苑(学术版). 2012(4): 76-78

[4]郑益凤. 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第25卷第4期:56-57

[5]周素勤.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建议.教育与职业. 2013(2)

[6]陶立新,刘雪梅,苏洁卿.大学生手机上网给学生管理带来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卫生职业教育. 2011,29(22)

作者简介:

秦玉莲(1966.3-),女,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陈帅(1978.4-),女,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徐景学(1965.4-),男,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兼评建办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德育与高职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对策 手机上网 大学生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