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谱写音乐教育的光辉篇章

时间:2022-10-20 17:50:07 来源:网友投稿

引言

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三十年来,伴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我国教育事业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教育在国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各级党政部门加强和改善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党的十四大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党的十五大再一次重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紧迫性,把发展教育和科学作为国家建设的基础工程。随着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发布,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建国以来发展最为迅速、成就最为伟大的时期。

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年来以坚实的步伐、持续的努力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确立,建立了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规程》《艺术教育器材配备目录》以及《音乐教学大纲》《音乐课程标准》等音乐教育教学法规,完善了大中小幼学校音乐教育和课程体系,音乐教材建设整体提高,音乐教学设施日臻完善,音乐教师教育迅速发展,音乐师资素质不断提升,音乐教育改革逐步深入,音乐教育科研成果显著,音乐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音乐课外活动与校园音乐文化面貌一新,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日益增多……可以说,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经历了一个改革与发展的光辉历程,谱写了辉煌的音乐教育历史篇章!

一、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确立

1 音乐界与媒体对加强美育和音乐教育的呼吁、建议与研讨

“文革”结束之后,各界百废待兴。在学校音乐教育的拨乱反正中,许多音乐界人士和新闻媒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对恢复和加强美育与音乐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音乐家贺绿汀、赵沨、章枚、姚思源、赵宋光分别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论述美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方针,并对当时的音乐教育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和建议。出席中国音协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吕骥、贺绿汀、李焕之、李凌、赵沨、缪天瑞、姚思源等37位全国著名音乐家联名发出《关于加强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议书》,呼吁尽快在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导思想、政策法令中确立美育在国民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任务,明确地提倡与重视美育,尽快设立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加强教师规划和培养,重视理论研究,修订教学大纲,改善教学条件,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为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美育工作的规律和途径,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与《光明日报》、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先后召开了“美育座谈会”,研讨美育的含义与功能,以及和德、智、体育的关系等理论问题。上述呼吁、建议和研讨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为美育与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而且得到了教育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教委认真采纳了《建议书》中所提出的内容。可以说,来自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拨乱反正、恢复学校音乐教育地位,促进和推动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教育行政部门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具体工作部署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经历了对学校美育与音乐教育逐渐加深认识、不断提高重视程度和持续出台具体举措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张承先、蒋南翔、何东昌、彭珮云、朱开轩、柳斌等先后在不同场合或会议中谈及美育的功能及其重要性,提出加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些有力措施。何东昌在1986年8月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提出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的著名命题,在音乐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后被普遍引用。陈至立在2002年10月致《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百期贺信中提出的“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的论断,更是激励了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使之引为自豪。这一过程中,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多次对美育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做出部署。1994年6月,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朱开轩在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三届会议上,就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工作具体谈了四个方面的意见。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则在会议上强调:艺术教育也应像德育、体育一样,制定“条例”,争取由国务院颁布。国家教委还先后在《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教学座谈会纪要》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写进了有关美育的内容。特别是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美育成为重要议题之一,并安排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周荫昌作了“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大会专题发言。作为美育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国家教委于1995年和1996年两次举办全国省市教委主任美育学习班,通过美育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美育工作的认识,有力地推动了美育工作的开展。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标志着美育和艺术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的地位开始逐渐得到恢复,为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确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美育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对美育一直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了美育的作用,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颁布的教育法规中以专条形式论述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有力地加强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这一时期,中央领导同志在多次讲话中肯定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明确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美育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老一辈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先生等都非常重视美育,对美育有过很多论述。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可见美育之重要”,“美育对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目前教育由‘应试’向素质教育转轨中,更有其特殊的意义。”他还几次专门就音乐教育问题发表谈话,认为“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他提出了“不仅小学、初中要开好

音乐、美术等课程,高中、大学也应开设艺术欣赏课”的重要意见。国务院总理李鹏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并着重强调了落实:“中小学的美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直该切实加强。”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999年6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新的表述,即“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美育被正式写进教育方针。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美育和音乐教育的多次讲话,反映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美育和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这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有力地推动了美育和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确立了美育与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对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二、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的建立

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年里,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处于一个发展缓慢的恢复阶段。这是由于:一方面“文革”对学校音乐教育的破坏尚未得到完全恢复,使原本基础薄弱的音乐教育更加削弱;另一方面我国一直没有学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机构,这是影响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艺术教育长期无专门机构管理的历史,切实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1986年9月,国家教委成立了第一个主管普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高教——艺术教育处。1989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国家教委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将艺术教育管理部门从处级改为司级建制。1993年国家教委将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所属的艺术教育工作职能和基础教育司课外教育与艺术教育处的艺术教育工作职能合并,与原有的体育卫生司一起组建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归口宏观管理全国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建立了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至此,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趋于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新中国建立以来长期无艺术教育专门机构的历史,对于学校艺术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建立以来,围绕学校艺术教育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广泛深入地宣传加强学校美育的重要意义和美育的方针任务,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对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加强大、中、小学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的总体规划,大力加强艺术师资队伍的建设。

特别是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1989年南京和1996年温江)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座谈会(1991年大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2000年青岛),制定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1989年6月)、《关于发展和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1995年5月)、《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1996年7月)、《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1997年5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2002年5月)、《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年7月)等一系列关于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规章、制度、文件。这些会议的召开和文件的下发,对全国贯彻实施《规划》,切实改变学校艺术教育的落后状况做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加强艺术教育工作的具体意见。提高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明确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指导思想,加快了学校艺术教育规章制度建设,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尽快地步入“依法治教”的轨道。在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开课率和教学质量,推进教材和教学设备建设,完善学校艺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体制,促进课外艺术活动与校园文化的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规划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学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调动与发挥社会各方面艺术教育专家的力量,国家教委于1986年12月成立了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一届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47人,由彭佩云任主任委员,林默涵、贺绿汀任顾问,赵沨、李绵璐、沈嵩生分别任音乐组、美术组、综合艺术组组长。第二、三届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沨,秘书长杨瑞敏,现任主任委员靳尚谊,秘书长杨贵仁。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方面的高级专家咨询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在学校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教学改革等重要问题上向国家教委提供咨询,并协助国家教委指导、督促、检查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施,推动学校美育的发展。近二十年的实践表明,这一机构的建立,对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同志对学校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学校音乐教育的宣传与研讨

1 音乐教育报刊的创办及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宣传与研讨

为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宣传和研讨,1988年12月,国家教委委托人民音乐出版社创办了《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创刊时为双月刊,2000年发展为月刊。杂志第一任主编瞿维,第二任主编伍雍谊,第三任主编敬谱,现任主编吴斌。杂志创办以来,紧紧围绕国家教委的工作重点,大力宣传国家关于美育和学校音乐教育的方针政策,深入进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指导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与专业学习,并接受国家教委的委托举办了大量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师培训活动,还承担了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修订和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杂志的创办,填补了我国国家级音乐教育刊物的空白,使普通音乐教育领域有了一个高层次的研讨与交流的平台。20年来,杂志刊发了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关于美育和音乐教育的重要讲话、指示和论述,刊发了国家出台的许多关于艺术教育和音乐教育的重要法规、文件,刊发了大量研究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和指导学校音乐实践的重要文章和课例,刊发了大量的国内外音乐教育活动信息。特别是在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杂志开设“探索与争鸣”“新课程大家谈”栏目,围绕音乐教改中“识谱教学”“音乐考试”“流行音乐进课堂”“音乐为本与学科综合”“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教学内容与形式”等热点、焦点问题采写和编发了大量文章,交流经验,反思问题,实施中收获,校正中前行,把音乐教

育教学改革更好地引向深入,在指导全国学校音乐教育工作上,在理论研究、经验交流、信息沟通、对外宣传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现已成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研究中心、活动中心和信息中心。与此同时,经国家教委提议,中国教育报创办了“美育天地”专刊,这是全国报刊中唯一以美育为内容的专门栏目,专刊围绕国家教委美育与艺术教育的中心工作,及时报道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方面的重大活动,发挥了良好的宣传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由社会各界创办的有关学校音乐教育的报刊在宣传美育和音乐教育,开展音乐教学研究,报道学校音乐教育活动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由周大风任第一任主编,创刊于1983年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创办的普通音乐教育刊物,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服务,成为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音,在基础音乐教育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此外,还有许多报刊,如《北京音乐报》(后改为《音乐周报》)、《中小学音乐报》、《儿童音乐》、《儿童歌声》(后改为《哆来咪》)、《音乐生活》、《音乐天地》、《音乐教育与创作》,以及一些音乐学院的学报都辟有音乐教育栏目或音乐教育专版,发表了许多有关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文章,有力地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

2 音乐教育社团活动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推进

1985年召开的中国音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音乐家们在联名发出《关于加强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议书》的同时,强烈呼吁组建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以此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1986年3月,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由33位著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组成,李凌、赵沨 任主任委员,李妲娜任执行秘书(后为常务副主任)。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成立后即召开了第一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国家教委主任彭珮云出席并做重要报告。这次会议对恢复美育、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使人们感受到美育“春天”的来临。“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先后共举办了七届,对宣传音乐教育的意义,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团结和凝聚音乐教师队伍,介绍与传播国内外先进的美育和音乐教育理论、动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还组建了一些下属音乐教育学术社团:音乐教育学学会、农村音乐教育学会、柯达伊学会、奥尔夫学会,以及师范各学科的教育学会等,这些学术组织开展了许多音乐教育研讨活动,促进了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此外,还组织出版了一些音乐教育学术书籍,如《迎接美育的春天》《当代音乐教育》《智能的结构》《世界音乐教育集粹》等,这些书籍传播了新的音乐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1987年,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研究会(后改为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这是隶属于教育部门、以研究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为宗旨的音乐教育学术社团,首任理事长张肖虎,秘书长李婉茵,现任理事长杨瑞敏,秘书长吴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团结和凝聚普通音乐教育界各方人士,会员队伍日益壮大,现成员已逾数千人,成立了基础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中师音乐教育三个研究中心和童声合唱、器乐、舞蹈、声乐、钢琴、合唱指挥、理论作曲、音乐教育学等若干个学术委员会。二十多年时间里,紧密配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艺术教育的中心工作,承担和组织了大量具有影响力和引领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如“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全国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录像)评选”“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全国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培训班”“全国高中音乐新课程研讨会”“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研讨会”“音乐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师范院校理论作曲教学改革研讨会”“师范院校合唱与指挥教学研讨会”“师范院校钢琴教学改革研讨会”等。这些内容丰富的活动广受会员和音乐教师的好评,对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学会发挥拥有众多专家、学者的优势,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完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任务,并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音乐教师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工作。为了加强音乐教育信息交流,学会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开办了“学会之页”栏目,并创建了“中国音教网”网站,增加了为会员服务的渠道,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学会还积极开展国际间和海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于2004年加入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后,成功主办了“2006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并申办2009年“第28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获得成功,这对介绍与传播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动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亚文执笔(待续)

相关热词搜索: 谱写 篇章 光辉 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