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首都基础教育巡礼

时间:2022-10-20 17:45:04 来源:网友投稿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首都基础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教育》杂志自1980年复刊以来,一直以宣传报道首都基础教育的先进思想、创新实践、名师名校和典型经验为宗旨,真实地记录了首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举国同庆改革开放30年之际,我们试图以本杂志曾刊录的首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重要文章为线索,再现这一波澜壮阔的发展轨迹,总结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同时,我们还就相关问题访谈了部分领导和专家,以期在全面认识首都基础教育的地位与贡献、规律与特征的基础上,对未来首都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作出战略思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开创

首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纪念首都基础教育改革开放30周年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利民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首都基础教育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改革与发展的历程。3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首都基础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都达到了空前的发展水平。

一是在全国率先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保障程度不断增强,师资素质不断提高;三是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四是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学校办学特色逐渐显现;五是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基础教育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特别是2004年北京市教育大会召开之后,首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步入了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以集成区域教育资源为优势,以优质、协调、开放、创新为特色的快车道。

今天,首都基础教育整体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6》结果显示,北京市基础教育为优秀,成为此项评价指标中惟一达到优秀等级的城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首都基础教育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尽合理;二是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三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制度建设仍不完善,一些政策措施的实施还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四是面对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还缺乏勇于创新的气魄、胆识和举措。

当前,北京正处于率先基本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今后一个时期,发展首都基础教育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进一步确立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我们要牢固坚持内涵发展、人才强教、资源统筹、开放创新的方针,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要着力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使首都基础教育始终保持国内领先的地位。

近期,我们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最终目标,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保公平、抓质量、促特色为中心任务,实现首都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恢复高考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追溯教育思想的转变,不得不谈到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

当年,570万考生争取27万个录取名额,录取比例29:1,其竞争之烈,拉开了“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的高考序幕。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提高升学率,各中小学校,无论是重点校,还是普通校,都集中力量增加课时,加大补课辅导力度,加大作业量,强化模拟考试力度,迫使学生以时间加汗水,多学多练,赢得考试竞争。“应试教育”应运而生

在如此情况下,学生忙于死记硬背,教师忙于课业辅导、批改作业和各种模拟试卷。其结果是: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学生的素质得不到全面提高,包括学生道德水平低下,学生体质较弱,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尤其缺乏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面对这种教育现实,教育改革的呼声日涨,而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的改革,概括来说,教育思想的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教育思想大讨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相关“教育思想”问题的大讨论。其中,时任北京市第二中学校长的张觉民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恰当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而形成这种条件的关键在于端正教育思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刘梦华也明确指出:“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要扭转这种局面,根本问题是转变教育思想。”

第二,素质教育初期探索阶段。当时,素质教育是一个相对于“应试教育”的新教育范畴,它的提出与确立对教育改革来说,意义深远。而说到素质教育的产生,有一个人不能不被提到,那就是北京市第八中学原校长陶祖伟。陶祖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究,他说:“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人的素质应是深层的智能。知识与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而素质又代表着知识的深层性、长远性。”在此思想指导下,陶祖伟领导北京八中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第一,建立起五育并重(在实施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了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课时)、内外结合(以课内为基础,实行课内课外结合)、三课型同步(以必修课为主体,增设选修课和劳动技术课)的立体化教育教学体系;第二,因材施教,加强特殊教育,发挥学生特长;第三,确定好课的评价标准,高水平的课应是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课;第四,改革好学生评估标准,确定面向未来的好学生的新模式,明确“特优生”的评选条件。

第三,素质教育深化延伸阶段。20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旋律,在此大背景下,各个学校为了进一步克服“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学校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素质教育实践探索模式,教改实验异彩纷呈。像北京景山学校在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指引下,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和试验;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进行的“快乐教育”;光明小学进行的“我能行”教育;史家胡同小学进行的“和谐教育”;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进行的“双主体育人”教育;北京市第二中学的“全面育人,发展特长”教育等。

这些教改实验,各具特色,既在不同侧面、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深化延伸了素质教育,又创建了自己学校的文化特色,对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北京景山学校:“三个面向”引领下的教育改革实践

2008年4月23日,全国百校校长走进北京景山学校,共同纪念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三个面向”题词25周年。

1982年,北京景山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学制改革试验,将小学、初中学制由“六·三”制改为“五·四”制。

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界最具有思想影响力的一件大事。自“三个面向”提出以后,我国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实践的改革全面启动。教育思想大讨论全面展开,教育体制改革政策相继出台,教育实践改革探索开始。

相关热词搜索: 巡礼 基础教育 改革开放 首都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