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中国开始开放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海外收藏家陆续把流落异邦的中国古董拿到大陆拍卖。文物回流升温并逐渐成为拍卖会主角。
中国文物的回流主要有四种形式:依法索回,国家购买,民间购买和爱国捐赠。其中依法索回与国家购买都是少数的特例,大量的还是靠民间购买与爱国捐赠。
中国文物的回流
在20世纪中叶,我国虽没有明确的文物保护政策,但政府和很多爱国人士都在为文物的回归而努力。
20世纪40年代,爱国收藏家张伯驹倾其所有,购回流失海外的中国现存最早山水画《游春图》,并捐献给国家。50年代,张大千通过明卖实赠的方式以2万美金的价格将《韩熙载夜宴图》及五代董源《潇湘图》等多幅国宝“交还”国家。其中《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当年以一座王府名宅换得的。同一时期,我国政府由东北文化部派出工作组,在京津地区制定购买,奖励等相关政策,仅两个月时间,从社会各界收回大批晋唐宋元国宝,如通过购买,奖励等方式得到了流失在外的《三希帖》及《五牛图》,以50万元高价买回了清宫旧藏的《中秋帖》和《伯远帖》。
自1992年中国开放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大部分回流的重要文物都不断以拍卖的方式在拍卖场上成交。2000年,圆明园牛首,虎首,猴首铜像由中国保利集团出资3000万元竞得,三兽首现都收藏在保利博物馆。2001年,旅英华侨陈俊以重金竞得当年被八国联军从清宫掠夺的明代绿色琉璃瓦当麒麟,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2003年9月,澳门企业家何鸿粲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款人民币600余万元将圆明园猪首铜像购回。2007年苏富比拍卖圆明园马首铜像,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率先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公开拍卖马首铜像”,并提出应以公益方式实现马首回归,结果何鸿棠在拍卖会举行之前以6910万港币协商购得马首铜像,并捐赠回国。
国际文物的画流
对非法出境的文物,世界各国少有重金赎回的先例。普遍的做法是依据法律和道义的原则,锲而不舍地竭力追索。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甚至不惜采用强硬的外交手段。
近些年来,国际社会也有不少流失文物被成功追索回归的例子。例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的胡须,被法国军队掠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埃及人坚决不出一分钱,要求必须无偿归还,为此等了193年,胡须终于回归埃及。
1977年,扎伊尔向比利时索回数千件文物。1980年,法国将《巴比伦法典》和《汉谟拉比法典》的残片还给了伊拉克。2008年9月,埃塞俄比亚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将国宝“阿克苏姆方尖碑”从意大利追索回国,德国向津巴布韦归还大津巴布韦遗址的皂石鸟。2007年意大利从英国追讨回一战时期非法出境的文物。
中国也有通过条约和外交手段成功追索的先例。如1998年由英国追回从香港走私出境的中国文物3000余件。2001年由美国追回被走私的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彩色石雕像,2008年又通过法德手段由丹麦索回156件非法出境的中国文物。
另外,也有国外博物馆归还中国流失文物的事例。如瑞典东亚博物馆归还的一件汉代陶马俑,日本美秀博物馆归还一件北朝石刻菩萨造像。但这毕竟是少数,要想成功追讨流失文物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中国文物回流的具体措施分析
中国政府为追索非法流失文物做了大量工作,并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中国先后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的《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与秘鲁、印度、意大利、菲律宾、希腊、智利,塞浦路斯等国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通过国际合作多次成功追索了非法流失境外的中国文物。
2009年1月15日,经过10年的磋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在美国国务院签署。据规定,今后美国所有博物馆将不能再购买和收藏《谅解备忘录》规定的非法出境的中国文物,中国大陆的博物馆同样不得在海外市场购买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
除更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之外,对于回流文物,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突破。
一、国家应尽快出台文物回归优惠政策,加大文物保护的相关立法力度,鼓励企业和民间力量的参与。
二、国家应对流失海外文物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以建立网站的形式公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图录及相关背景资料。目前只有一些学者在自发地做这项工作。学者凭一己之力来表达爱国情怀,政府要能扶持则效果更佳。
三、国家应加强整个社会的文物价值教育,重塑文物价值与文物价值观。
文物回归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历史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在暂时无法用外交和法律手段索回流失文物的情况下,能达到回归目的的重要途径就是购买。因此不能排除通过民间利用经济手段实现国宝回归的方式。
责编 晓 寒
相关热词搜索: 回流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