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荔波民居传统布局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10-20 11:20:1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荔波民居建筑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古朴的大山文化气息。其建筑构造、设计布局、村落选址都充满了“天地人和一”的建造哲学。分析荔波传统民居的特点、形式、布局的同时,深入挖掘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及民俗思想,意旨为保护和传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荔波民居;传统布局;风水;建造哲学

一、传统民居的建造特点

荔波民居是以柱枋为框架元素的穿斗结构建筑。整栋建筑除盖瓦外,全部是木质材料构成。一横排的柱子由几块长短不一的木枋逐级向上串联衔接称之为“榀”,榀与榀之间则用方棱木头榫卯穿接形成纵向的拉力。在承重结构方面,为防止受力不均而损坏下部的木枋,在二楼以上的柱子间距内采用逐层加横枋和加柱子的方法,来分散顶部檐檩、瓦片传送重力到下部连接处,同时增加支点,减小斜坡的跨度,使其在结构上更加牢固,也增加了房子结构的美感。

荔波地区不同民族房屋的建造有不同的形式,如吊脚楼就是非常典型的传统民居形式之一。吊脚楼对建造用地完全是依山而建、遇石而落,且房屋四周的墙壁不起承受作用,所有的重力都均匀地分布到各根柱子的支点处。人们可以通过填挖、砌石墩的方式来解决悬空柱子的支撑点。因此,只要有小块平地作为柱子支点的地方,就可以把房子框架立起来,这样既解决了山区缺乏平缓地势的困扰,又解决了土木结构的建筑对基础部分过于集中受力的缺点,当局部塌陷或受剧烈震动时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并且悬空的楼柱可以防止虫蚁对人的侵扰。在多雨的季节,房子也不会因下雨而潮湿。吊脚楼大多是两楼一底,每层都能为人们提供不同需求的空间。房屋总高约为12米左右,是荔波地区农村最早的高层建筑形式,具有占天不占地的、一体多用的多功能实用建筑体。

二、传统民居的建筑式样及布局形式

(一)不同民族的建筑式样

荔波是一个多民族分布居住的县市。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以及区域资源分布的多寡,在建筑外观形体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吊脚楼”建筑,也称为“杆栏式”建筑,是西南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在县志记载中,荔波的建设屋顶式样有斫山式和偏厦式,且两种式样屋顶有重檐和单檐之分。从荔波民居与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的对比分析,荔波称之为“斫山式”是指两头没有斜屋顶的(即“山花”),应属于悬山式和歇山式。

荔波布依族的建筑最常见的是歇山式屋顶,也有少量的悬山式屋顶。大多都是两楼一底,但在方村乡、甲良镇一带的民居,三楼以上的空间还设有一层天楼,所以该地区的房子比其他乡镇村落的房子要更高、且屋面斜陡。布依族建筑的屋檐四角用瓦拼成类似古建筑上戗兽式的回眺,檐下四角的小吊柱均雕有精美兽纹或其他图形,老式棂花花窗,外挑走廊,在向阳方向设有晒楼。

布依族自古以来以氏族联盟群居为主体,深厚的血缘纽带关系,在抵御外来入侵、自然灾害以及地盘争夺中,占尽了优势。形成了势力强大、人口众多的族群,为满足人口众多的居住需求,在建造居住空间上,建筑的形体都比较高、大、宽。且建筑的外立面围合也比较精致,外立面围边全部使用杉木板或松木板“拖槽屏风”,除了留窗所有接缝密不透风,各层的楼板铺装均用大块木板“拖槽”拼接,且经过柱子处也经过夹墨处理。

水族的建筑最常见的是一楼一底的歇山式吊脚楼。他们的粮仓一般不设在三楼上,习惯把谷仓建在住房周边或村寨的道路旁。二楼以上的部分有些住户甚至没有铺设楼板,也很少利用三楼的空间。所以建筑形体外观相对布依族的建筑比较低矮,且屋顶比较缓和。同时水族大多都是以家族式或由一两个血缘族群在一起聚居的群体,居住人口少,对居住空间要求不大的原因,所以建筑形体比较小。建筑外立面的装修,除了甲良片区木材比较丰富的村寨也是拖槽屏风外,其他木材缺少的乡镇民居多为夹板围合,或用竹编围边,看起来比较粗糙。

苗族建筑主要是悬山式吊脚楼,主要居住在佳荣镇一带。由于苗族是后期从外地迁来的,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比较艰苦,且佳荣地区的一些乡镇木材没有县城西北面乡镇的木材多,所以荔波苗族的建筑没有了黔东南地区苗族建筑的特点,也少了披檐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用波浪造型的木椽条围钉在屋檐下,不仅起到防止檐檩和檐椽被雨淋而腐蚀的作用,还起到了装饰的作用。有些地方由于缺少木料,大多数房子均用竹篾编成的竹扁或杉树皮围边,房子比较简陋。房屋周围设有走廊和凉晒粮食的挂杆,家前屋后还设有一排排的晒谷架,称为“禾廊”。

瑶族分为白裤瑶、青布瑶和长衫瑶。主要分布在荔波的瑶麓、瑶山两个瑶族乡。长衫瑶人口少且居住很分散,主要散居在翁昂、洞塘、兰茂、立化地区。瑶麓乡的瑶民定居较早,受其他民族影响,其建筑也是吊脚楼建筑。多为悬山式屋顶,房子形体低矮,夹板围合,做工粗糙简漏;而瑶山乡的瑶族由于长期处于游耕生活,解放以前几乎没有瓦房,都是剪刀架式茅草房,房屋矮小狭窄。但瑶山的瑶族粮仓很有特色,上部外围用竹子编织成圆柱体空间,盖尖顶草棚,犹如立着的铅笔;下部是四根高约两米的木头穿接成“井”字形平台。

(二)不同民族的房屋布局形式

布依族世代是农耕民族,对农田的珍爱与保护意识特别强,加上荔波地处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多平地少。在平缓地上建造房屋会占用大量的耕地,为了保存耕地,在村落的选址布局上,一般选择风水好的土坡、河岸或溪边建造居所。在挖掘地基时候,根据地势的特点,有大落差的斜面,通常把地块挖成上下有两米多高差的阶梯,上面的阶梯平台日后用来建造伙房起居之用,下部的斜面通过填挖获得建筑的支撑平面,后期用石头垒砌堡坎后用来圈养牲口。整个村落的建筑布局都是沿山体依次往上建造,是典型的“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随势造屋和占天不占地”的生态设计理念。

水族是渔猎和农耕相结合的民族,由于他们居住的区域大多都是岩山或河谷地带,村落基本都是沿山体环绕,呈带状蜿蜒分布。水族人民很善于利用丰富的石头资源,在地势起伏的小丘上、池塘边或河岸上砌石造屋,形成了“依山傍水,半山半水”的民居格调。水族民居在石材的运用上非常讲究,开采出来的石头都凿成均匀的方形石条来围砌房屋,有的柱墩、石梯还雕有各种精美的图案;水族的石雕、石刻的水平很高,技术精湛,在荔波玉屏镇水埔村一带,古石棺、石墓群是水族民族高超石雕艺术的代表。

水族民居对村落的选址注重风水形式,在房屋走向上要求坐北朝南,但不看生辰八字。在破土修建之前要请法师来做祭祀活动才能动工。水族的建筑平面呈长方几何形,大门位于房子中间,设有中堂、祖宗神龛,房屋两头是卧室,设有火塘和大灶。家家门口挂有辟邪物件,宗教色彩浓重,禾仓零散地在房屋周边及寨子中间修建。

苗族是继布依、水族、瑶族之后迁入荔波居住的民族。苗族分红苗和黑苗。根据资料考证,由于他们村落都是依崖而建,房子布局是一种缺乏次序的拥簇,这种拥簇没有中心标志,但很注重在高处往下观察的视野感和必要的隐蔽性,这些都是长期遭受外族侵扰的防范做法。

苗族的房屋布局是将大门安置于房子中间,进门第一间是中堂,但祖宗龛位不设在中堂正中间,因为他们确信自己的祖宗是由东迁徙而来,所以祭祖时要面对东方祭祀,因此在东侧墙面设立小块模板摆放酒杯香炉之用。这一点与黔东南、铜仁一带的苗族习俗很相似。但是荔波的苗族民居,大多都没有了厢房的做法,堂屋后设火塘作为日常起居做饭之用。

瑶族自古以来都是打猎为生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黔桂交界的茂兰、瑶山的卡斯特原始丛林区域。由于他们居住地耕地极少,加上长期受到外族的追杀,瑶族的村落基本都是在深山老林里居住。房屋的布局除了定居较早瑶麓乡的瑶民建筑中稍微与周边的其他民族相似外,对瑶山的建筑以及与贵州交界的广西里湖一带的瑶民建筑考察相比较,在村落布局上还是没看出这些地区民居对风水布局形式。

瑶麓乡的瑶族建筑一般为一楼一底,瑶族不信奉祖宗神灵,逢年过节也没有祭祀祖宗之类的活动,所以不设中堂、祖宗龛位等。而瑶山乡的瑶族由于长期处于游耕生活,都是剪刀架式茅草房或土坯房。房屋矮小狭窄、简陋,人畜各住一边,没有厨房、卧室,房屋中间设一个火塘,夜晚围火塘而卧。

三、传统文化对荔波民居布局的影响

在荔波少数民族地区,建造住宅是一件庄重和神圣的事情,是象征家族血缘传承繁衍与兴旺的活动。所以在村落或住宅的选址和布局以及房屋朝向方面,信奉和推崇“风水”学说。学者于希贤指出,风水学在建筑里的运用就是古人探索一种“天人合一”居住环境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在选址时对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的标准,从而对居住环境做出相应的规划措施,以便获得最佳的居住环境。

在荔波布依族地区,勘查风水的仪式都是由当地有威望的风水先生主持。据布依族民间传统建造匠师莫仕能老人介绍,建造房子时必须仔细查看风水和生辰八字。风水先生覃文武也说过,同一山形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居住,且看似坐北朝南的,转向为东北、西南45度线为“鬼门线”,人居住在这个朝向的房子里,家中会有不祥之事。所以布依族造房屋的时候,除了细看地形风水,还要看主人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适合居住在拟建的地块上。如果地势不合,要么另选地块,要么就结合生辰八字来扭转方位,从而获得适合建造房屋的建筑平面的走向。

由此可见,风水学在荔波民居建造上的应用,不是某个民族特有的行为,而是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在运用科学的哲学观来统筹人们活动的行为。

四、结语

荔波民居具有多元化的民族特点,形态古朴别致,结构科学美观,实用功能强大。村落布局依山而建,依势而落,原生态的居住设计理念,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布局思想,充满了“天人合一”的建筑哲学理念,是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的典范,是大山文化的经典体现,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一大瑰宝。

参考文献:

[1]麻勇斌.贵州苗族建筑文化活体解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05.

[2]程建军.燮理阴阳:中国传统建筑与周易哲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9.

[3]于希贤.现代住宅风水[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7.

作者简介:

李瑞: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装饰艺术、绘画。

莫志勋: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 荔波 民居 布局 传统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