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精彩纷呈的2007年世界通信卫星

时间:2022-10-20 08:35:05 来源:网友投稿

2007年,全球发射了不少不同轨道的通信卫星,大部分获得了成功,其中包括一些新型通信卫星,促进了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美国继续领跑

美国通信卫星在2007年最大的亮点是发射了太空之路—3(SPACEWAY—3)和首颗“宽带全球卫星通信”(WGS)卫星等。

5月30日,4颗美国“全球星”(Globalstar)通信卫星由俄罗斯联盟—FG火箭成功发射。这4颗卫星由劳拉太空系统公司设计,1998~2000年间就已建造完成,一直存放至今。它运行高度为1414km,每颗卫星的质量为450kg,每颗干重350kg,功率为1100W,设计工作寿命约为7.5年,提供移动站和固定站的两种传输方式,

“全球星”卫星通信系统由美国数家通信公司于1991年组建,由48颗绕地运行的低轨道卫星和多颗备份星在全球范围(除极地及部分海洋表面外)向用户提供语音通讯、短信服务、手机漫游、卫星定位、传真影印、数据传输等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为离开本地手机网络覆盖区进入漫游的用户、在完全没有通讯设备的偏远地区工作的人群、通讯网络不发达地区的居民以及出国旅游和出差的人士设计的,其设计范围覆盖地球表面的80%,只有在极地和部分海洋表面还无法使用该卫星服务。由于遭遇几次硬件故障,目前星座中工作卫星数量已经减少到40颗。现有“全球星”星座中某些卫星的S波段放大器性能有所下降,降低了卫星的效用。卫星的C波段天线用于与“全球星”网关、地面中心通信。L波段和S波段天线用于链接卫星和用户电话。

10月21日,俄罗斯联盟—FG火箭又成功发射4颗美国“全球星”(寿命7年),至此“全球星”在轨通信卫星数量达到60颗,是一个基于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的电信系统,目前由48颗绕地球运行的低轨道卫星和12颗备份卫星(含21日发射的4颗)组成。每颗“全球星”卫星都由1部天线、梯形星体、2个太阳能电池阵列和1个磁力计组成。

目前,泰勒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正在研发第2代“全球星”卫星,该公司将设计和建造48颗新卫星,预计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交付,它们还将使用俄罗斯的“联盟”火箭,但将从法属圭亚那地区的南美太空中心发射。新卫星能处理更多的电话容量、数据传输率更高,还可处理视频流,能够运行到2025年。

7月7日,美国直播电视—10(DirecTV—10)卫星由俄罗斯质子—M火箭成功发射。卫星采用波音公司的BSS—702型平台,重5.9t,携带了131台Ka波段转发器,配备先进的天线和有效载荷子系统,以及1副48m的太阳电池翼,卫星功率可达到18kW。它在102.8°W度的地球静止轨道运行。这颗卫星为美国最大的卫星电视服务商—————直播电视有限公司所有,用于向美国本土和夏威夷等地用户提供高清数字电视信号转播服务。此次发射是“增强型”质子—M火箭首次执行发射任务,该型火箭经过多项设计变更,减轻了火箭自身重量,从而提高了载荷容量。

8月14日,美国休斯网络系统公司的太空之路—3(SPACEWAY—3)卫星和日本的BSAT—3A卫星由欧洲阿里安-5ECA火箭发射升空。太空之路—3起飞重量约6000kg,配备了68台Ka波段转发器,被定点于95°W。该卫星是世界上首颗装有星上操作转换与宽带通信路由的卫星,可按需分配带宽并提供直接的点对点联网服务,支持卫星终端之间的单跳通信,此举可消除通过中心集线器地面站路由通信的需求。其创新设计包括星载动态多波束转换,以便按需分配带宽,以及提供直接的点对点联网服务。其先进的天线技术可实现动态构型点波束,从而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构建产生相对应的成形点波束,提供用户实际需要的卫星容量及带宽,进行灵活地动态管理。这颗Ka波段卫星由波音卫星系统公司建造,美国休斯网络系统公司负责运营,是美国新型宽带卫星网络的组成部分,它在全球分配的Ka波段运行,可为北美、阿拉斯加、夏威夷和部分拉美地区的公司和政府机构提供广泛的IP数据和宽带多媒体应用的高速通信服务。日本BSAT—3A卫星由美国洛马公司建造,起飞重量1980kg,被定点于110°E,设计寿命超过13年,配备了12个130W的Ku波段信道,可同时运行8个信道,是日本B—SAT公司的BSAT—3a直接到用户电视卫星,主要用于日本NHK电台2000多万用户提供数字电视节目广播。

链接:太空之路-3卫星在卫星通信史上代表着最大的进步,将成为新一代休斯网络业务的基础,预计最早在2008年年初开始提供北美商业业务。该卫星是新一代的通信卫星,它的独特性能使高数据速率联网技术及具有创新意义的应用成为可能,并将为休斯网络业务开启大量的增值业务。它运行在Ka频段,采用高性能、星载数字处理、分组交换和点波束技术,能提供直接的站点间的连通性,速率为512kbit/s~16Mbit/s。太空之路―3卫星具有高数据速率网格连通性,能为用户提供快速、有效、灵活和最佳费效比的通信解决方案。

10月10日,宇宙神—5火箭把第1颗美国国防部“宽带全球卫星通信”(WGS)送入太空,波音公司已经接收到了该卫星发回的信号。它是1颗新军事卫星,用于满足日益提升的军事卫星通信需求,其通信容量是现有卫星的10倍。经过一系列的轨道机动与在轨试验,这颗卫星有望于2008年第一季度开始为美国空军服务。“宽带全球卫星通信”系列卫星将增强并最终替代“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星座,以及目前有美国海军“超高频后继卫星”(UFO)所提供的全球广播服务功能,还将降低美国政府对商业卫星通信服务的依赖。首颗“宽带全球卫星通信”卫星采用波音—702(BBS—702)卫星平台,它工作在X波段和Ka波段,能够提供其他军事卫星通信系统所不能提供的许多重要作战特征。例如,该卫星拥有18个可重新配置的覆盖区,以及具备向不同覆盖区进行广播和多点广播的传送能力,并且能够连接位于任意区域和所有区域的用户,即使他们处于不同工作频率。

10月17日,德尔他—2火箭成功发射GPS IIR-17(M)卫星。这颗卫星是8颗Block IIR—M GPS系列卫星中的第4颗,该系列卫星的新功能是为全球军民GPS用户提供更好地运行及增强的导航信号性能。本次发射是德尔他—2火箭连续第77次发射有效载荷,未来数年将至少有25枚德尔他—2火箭继续飞行。

链接:在已入轨的GPS卫星中,被称为GPS现代化的Block IIR—M GPS(又称GPS-2RM)是最先进的,至今发射了4颗。其主要变化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在L1和L2频段增加2个新的军用M码信号,同时在L2频段增加新的民用L2C码信号,从而使GPS系统的测距信号增至6个;其二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天线面板来增加卫星信号的发射功率。采用M码比P(Y) 码具有较强的发射功率、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能,便于军用接收机直接捕获等优点,能更好地为美国军方及盟友服务。增加M码信号后能把民用信号与军用信号彻底分离,实现了不需民用信号引导就可直接访问M码军用信号,这不但增加了军用信号的安全性,而且由于实现了信号发射功率的可重新分配,从而实现了拒绝、阻断敌方使用GPS系统的能力。因此,新的军用M码信号是美国实现导航战战略的重要基础之一。虽然新的民用L2C码的速率仍为1.023 MHz,但具有不同于L1C/A码的结构和长度,因此比L1C/A码有较强的数据恢复和信号跟踪能力,可进一步提高导航定位精度。

另外,美国公司还为国外公司制造了一些高性能通信卫星。

俄罗斯发射增加

2007年,俄罗斯发射的本国卫星主要是军用卫星,其中大部分用途不详。

6月7日,俄罗斯成功发射宇宙—2427(Cosmos—2427)军用卫星。这是俄罗斯2007年发射的首颗军用卫星。目前俄罗斯共有90多颗卫星在轨运行,其中2/3是军用或军民两用卫星。

9月11日,俄罗斯用2级宇宙—3M成功发射宇宙—2429军用卫星。1h后,这颗秘密卫星被部署到环形近极轨道,所以可能是照相侦察卫星。俄罗斯军方未透露这颗卫星的其他细节。

10月23日,闪电—3(Molnia—M)火箭发射1颗质量2t的军用卫星。发射该卫星目的是加强轨道上军用航天器部署。

10月26日,俄罗斯用质子—K成功发射3颗GLONASS卫星这是质子号系列火箭的第328次发射任务,也是2007年9月6日质子-M火箭发射日本通信卫星失败之后,该系列火箭首次执行发射任务。本次发射的3颗卫星是服务寿命为7年的改进型GLONASS-M卫星,至此这一系统卫星总数已达16颗。在此之前,该系统只有10颗卫星执行导航任务,其工作范围只覆盖了俄15%的国土面积,另有3颗卫星正处于技术维护中。整个GLONASS系统将于2009年前完成24颗卫星的部署工作,届时卫星导航范围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实现全球定位导航。卫星生产商“列舍特涅夫”应用力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总经理捷斯托耶多夫此前曾表示,到2011年,GLONASS系统地面定位精度将达到1.5m以内。

2007年,俄罗斯还发射一些国外商业通信卫星,但有喜有忧,其名牌火箭质子—M火箭打飞了1颗卫星。

4月10日,俄罗斯质子—M火箭成功发射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Telesat)的阿尼克—F3(Anik F3)卫星。本次发射是质子号系列火箭第4次为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发射卫星,质子号系列火箭曾在1999和2002年分别为其发射了NiMiq—1、2卫星,并在2005年发射Anik F1R卫星。

4月17日,俄罗斯“第聂伯”火箭成功发射16颗国外小卫星。它们分别是埃及卫星一1(EgyptSat—1或称Misrsat—1)、沙特卫星—3(SaudiSat—3)、沙特通信卫星—3~7(SaudiCoMSat—3~7)、AKS—1和2、CP—3和4、CAPE—1、Libertad—1、AeroCube—2、CSTB—1和“多用途生存系留试验”装置(MAST,包括3颗质量为1kg的卫星)。其中沙特通信卫星—3~7由沙特自行制造,用于扩充沙特自建的低轨道通信卫星群。该卫星群建成后卫星总数为24颗,能保证地面中央基站与用户之间双向数据传输。该系统卫星外形为边长295mm的立方体,每颗重量12kg。

5月30日,俄罗斯用1枚联盟—FG成功发射了4颗美国“全球星”(Globalstar)通信卫星。10月21日,俄罗斯联盟—FG火箭又成功发射4颗美国“全球星”(寿命7年),至此“全球星”在轨通信卫星数量达到60颗,目前由48颗绕地球运行的低轨道卫星和12颗备份卫星(含21日发射的4颗)组成。

7月7日,俄罗斯质子—M火箭成功发射直播电视—10(DirecTV—10)卫星。该卫星是首颗搭乘“质子”系列火箭升空的波音公司卫星,也是质子—M火箭发射的最重的卫星。

9月5日,俄罗斯质子—M发射日本通信卫星失败。质子—M发射139s后火箭第二级出现故障,导致所携载荷日本通信卫星—11(JCSAT—11)坠毁。这是国际发射公司的“质子”系列火箭自1996年以来的第42次发射,也是第4次发射失败。1997年、2002年以及2006年的3次故障都是由于上面级发动机的问题造成。事后调查表明,导致今年9月6日质子—M火箭坠毁的原因是:负责二、三级火箭分离的控制电缆和关键性螺栓出现问题,导致二、三级火箭未能正常分离。火箭内控制二、三级火箭分离的电缆受损,同时,负责在二、三级火箭分离时起爆炸解锁作用的爆炸螺栓没有正常工作。针对这些问题,俄方已采取具体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1月18日,俄罗斯质子—M火箭将1颗欧洲天狼星-4(Sirius—4)通信卫星送入太空。天狼星-4通信卫星由美国洛马公司制造,采用A2100AX平台,质量为4385kg,携带了52台Ku波段和2台Ka波段转发器,定点在5°E的地球静止轨道上,由瑞典卫星运营商SES Sirius公司使用,将为欧洲和北非的客户提供广播和宽带服务。此次发射所用的质子-M火箭由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中心生产,为改进型三级液体燃料重型火箭。

欧洲注重军用

欧洲通信卫星在2007年最注目的是发射了2颗英国天网—5(Skynet-5)新型军用通信卫星。欧洲运载火箭也成功进行了一些商业通信卫星的发射。

3月11日,欧洲阿里安—5ECA重型火箭成功发射2颗通信卫星,1颗是英国国防部天网—5A(Skynet-5A)军用通信卫星,另1颗是印度卫星—4B(INSAT—4B)直播卫星送入轨道。此次发射任务是阿里安—5火箭2007年的首次任务。天网—5A卫星是英国首颗新一代军用通信卫星,发射质量约4.7t,由阿斯特留姆公司建造,定点于约359°E。卫星上装备的4个可控先进接收天线具有极强的定位功能,允许卫星有选择地收听信号,并过滤掉“干扰”信号。另外,该卫星载有超高频通信转发器,具有强抗毁、抗干扰和抗窃听能力,可提供覆盖从美国东海岸到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数据通信、视频会议以及其他通信服务,将英国陆海空三军指挥系统的通讯容量和速度大大提高,是迄今英国乃至欧洲最先进的同类卫星,是“英国军队向电子时代迈出的重要一步”。它们将为英国军队、北约军队以及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的军队提供服务。天网—5系列卫星是英国耗资36亿英镑的军队现代化项目的组成部分,它将使英国陆海空三军指挥系统的通信容量和速度大大提高,通信容量是天网—4卫星的5倍。印度卫星—4B卫星发射质量约3t,携带12台Ku波段转发器和12台C波段转发器,将提供电视和通信服务,服务区域主要是印度次大陆,将推进“直接到用户”业务。这次发射是“阿里安”火箭自1979年问世以来进行的第175次发射,也是阿里安—5火箭的第31次发射。

11月14日,欧洲阿里安—5ECA成功发射天网—5B和巴西的“星1C1”(STARONEC1)民用通信卫星。这次升空的2颗卫星总重量超过8.7t,再加上其他安装/接口硬件和阿里安公司的SYLDA 5双载荷分配器系统等配套设备,总重量过9.5t,从而再次刷新了火箭发射卫星的负载重量的纪录。

天网—5B重约4.7t,由阿斯特里厄姆公司建造,定点在56°E,为英国国防部、北约以及其他签约使用“天网”系统卫星的加盟国家提供加密军事通信服务。该卫星是阿里安太空公司发射的第28颗英国国家安全卫星,也是“阿里安”火箭搭载的第6个“天网”在轨系列平台。英国军方还计划在2008年前发射天网—5C。英国天网—5军用通信卫星项目包括发射天网—5A、5B和5C,计划到2020年中投资36亿英镑。“

巴西的“星1C1”卫星重约4.1t,由泰勒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建造,拥有28台C波段、14台Ku波段和1台X波段转发器,定点在65°W,为南美地区提供电视直播、数据传输和互联网连接服务。该卫星是阿里安公司为巴西发射的第7颗卫星。

5月4日,阿里安—5ECA成功发射了卢森堡的阿斯特拉—1L(ASTRA—1L)和美国为国际卫星组织制造的银河—17(GALAXY—17)通信卫星。阿斯特拉—1L的发射重量约为4.5t,采用洛马商业太空系统(LMCSS)公司的A2100 AXS卫星平台,装有29台Ku频段和2台Ka频段转发器,定点于19.2°E,设计寿命15年,为整个欧洲“直接入户”用户提供话音和图像服务。该卫星是阿里安太空公司发射的第9颗“阿斯特拉”卫星,也是阿里安—5火箭第3次发射“阿斯特拉”卫星。“阿斯特拉”卫星群目前由12颗卫星组成,传送模拟和数字信号电视和广播信道。SES阿斯特拉公司还为企业、政府及其机构提供基于卫星的多媒体、互联网和电信服务。“阿斯特拉”卫星可提供26个高清(HD)信道,是欧洲最重要的高清电视(HDTV)广播平台。“阿斯特拉”的主要轨道位置是19.2°E、19.2°E和23.5°E。银河—17发射重量约为4.2t,装有24台Ku频段转发器,功率9.5kW定位于74°W,设计寿命15年,向南美、北美和欧洲用户提供电话和电视服务。

8月14日,欧洲阿里安—5ECA火箭成功将美国太空之路—3(SPACEWAY—3)通信卫星和日本BSAT—3a电视卫星送入轨道。这是“阿里安”火箭的第177次发射,也是该火箭系列中阿里安—5火箭的第33次发射。

10月5日,阿里安—5GS火箭成功将2颗通信卫星送入轨道。这2颗卫星都是由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制造的。其中国际通信卫星—11(Intelsat—11)采用星—2平台,发射重量大约为2460kg,携带了16台C波段转发器和18台Ku波段转发器,定点在43°W,用于为整个拉丁美洲地区提供电视直播和数据传输服务;澳大利亚的奥普图斯—D2(Optus—D2)卫星发射重量大约为2350kg,设计寿命15年,携带了24台Ku波段转发器,定点在152°,用于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供电视直播、因特网、电话与数据传输业务。奥普图斯—D2是阿里安航天公司为澳大利亚运营商发射的第4颗卫星。此前阿里安公司先后于1987年、2003年6月和2006年10月发射过Aussat K3卫星、奥普图斯与防务C1卫星和奥普图斯—D1卫星。此次发射还试验了阿里安—5火箭上面级的二次点火程序,这种能力是2008年阿里安—5火箭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自动转移飞行器”(ATV)时所需要的。

中国长足进步

2007年,中国航天在通信导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发射数量多,而且技术水平高,其中有一些是新型航天器,比如发射了首颗北斗—2导航卫星、首颗整星出口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Nigcomsat—1),在全球产生了巨大反响。

2月3日,中国成功用长征-3A火箭发射第4颗北斗—1导航试验卫星。这是中国航天2007年第1次卫星发射。此前,中国先后于2000年10月31日、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成功发射3颗北斗—1导航试验卫星。这次发射的卫星,进一步了提高北斗—1导航试验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还进行北斗—2导航卫星系统的有关试验。不过,该卫星升空后,因太阳电池翼展开时发生故障,造成卫星不能正常运行。新华网西安4月11日电,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科技人员经过60天鏖战,攻克多项技术难关,成功排除北斗—1导航试验卫星04星星上故障,此后该星转入在轨长期管理。

4月14日,长征—3A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2导航卫星的01星。这次发射的卫星飞行在高度为21500km的中圆轨道,它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据悉,建设中的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空间段计划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

5月13日,长征—3B成功发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该星采用中国新研制的东方红—4平台,发射时质量为5.1t,设计寿命15年,装有4台C频段、18台Ku频段、4台Ka频段和2台L频段转发器,定点于42.5°E,为整个非洲和南部欧洲用户提供声音、图像和数据链接服务。该星于7月6日正式交付用户使用,从而证明了中国人有制造大平台通信卫星的能力。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研制周期仅有26个月,而国外同等规模的卫星交付周期一般在30个月以上,所以是世界上交付周期最短的一颗大型通信卫星。该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整星出口将实现零的突破。

链接:东方红—4平台有效载荷承载能力595kg,太阳电池翼输出功率10.5kW,可提供有效载荷提供功率8kW,设计寿命15年。卫星应用了星上数据管理系统,可以自动控制星上正常设备工作温度和进行蓄电池充放电管理;使用了V型动量轮控制系统和星上计算机,能提供更高的姿态控制精度。它具备携带38台C频段转发器、16台Ku频段转发器的能力。卫星平台大部分技术指标全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用于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视频/音频直播卫星、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区域移动通信卫星等用途。

链接: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具有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大功率、高母线电压和高热耗等技术特点,需要克服了电磁兼容性、无源互调、大功率和微放电等一系列技术难点,是我国首次把4个波段同时运用于1颗卫星。通过该星的研制,我国在多项空间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跨越发展:长寿命、高可靠卫星总体优化设计;多频段、大功率有效载荷研制技术;推进系统高压气路系统;大容量表面张力贮箱技术;大型卫星结构和机构设计和制造技术;高精度的姿态与轨道控制技术;新型星载数据管理系统;万瓦级卫星电源及控制技术;卫星的可靠性设计与试验技术;大功率、大容量通信卫星热设计和热试验技术;紧缩场测试技术;新一代卫星模拟器技术。

6月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A运载火箭成功将鑫诺—3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鑫诺—3卫星装有10台C频段转发器,定点于125°E。该卫星是基于我国成熟的东方红—3卫星平台生产的第10颗卫星,主要为我国通信、广播和数据传输提供服务。

7月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B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B(China Sat—6B)通信卫星送入太空。卫星由法国泰勒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研制生产,采用SB—4000C2平台,载有38台转发器,设计寿命超过15年,定点在115.5°,卫星波束可覆盖亚洲、太平洋及大洋洲。

日本卫星有恙

日本通信卫星在2007年不顺,日本通信卫星—11(JCSAT—11)由俄罗斯火箭发射的通信卫星失败。这颗由洛马公司建造卫星是日本搭乘“质子”系列火箭发射的第1颗商业卫星,采用A2100AXS卫星平台,装备38台Ku波段转发器和16台C波段转发器,设计寿命为15年,本来打算用于向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电视转播和通信服务。这颗卫星是继日本通信卫星-9、10之后,日本卫星公司(JSAT)向洛马公司订购的第3颗卫星。前两颗卫星分别于2006年4月12日和8月11日发射升空。日本卫星公司事后发表声明说,由于此次发射的卫星只是作为公司8颗运行中卫星的后备卫星,火箭发射失败不会对公司通信业务造成直接影响,而卫星发射失败造成的损失也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11月5日下午,日本向日葵—7卫星(又叫多用途运输卫星—2)与地面通信中断。由于向日葵—6卫星工作正常,所以本次故障未对日本的气象观测和航空管制业务造成大的影响。当地时间5日14:40(北京时间13:40)左右,向日葵—7的空中姿态开始出现异常,随后,卫星自动切换到“太阳捕捉模式”。所谓“太阳捕捉模式”是指卫星自动搜索太阳的方向,并将太阳能电池板对准太阳,以确保卫星的电力供应。转入“太阳捕捉模式”后,卫星的姿态稳定了下来,但在这种状态下卫星的天线不能对准地球方向,造成卫星与地面的通信被迫中断,卫星承担的航空管制通信等任务无法进行。向日葵—7于2006年2月18日升空,并于2007年7月正式“上岗”。目前,它和2005年2月发射的向日葵—6一起承担航空管制通信等任务。向日葵—6、7还具备气象观测功能。

印度直播卫星

印度在2007年成功发射了2颗直播卫星,可谓顺风顺水。

3月11日,阿里安—5ECA成功发射印度卫星—4B(INSAT—4B)直播卫星,最初定点于80°E,后移至93.5°E。发射时该卫星重3028kg,在轨质量为1337kg,外形尺寸为2.0m×1.77m×3.1m,2块太阳电池阵展开后为15.46m,功率为5.86kW。它携带了12台Ku波段转发器和12台C波段转发器,其中12台Ku频段转发器用于直接到户(DTH)的电视直播,每台带宽36MHz,行波管放大器功率140W,波束覆盖印度大陆全境,波束边缘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为52dBW,只需用孔径0.45m的天线就能接收到100~150套卫视节目;另外12台C频段转发器用于通信和电视传输业务,每台带宽36MHz,行波管放大器功率63W,波束覆盖印度本土以及印度以外的东南和西北地区,波束边缘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为39dBW。卫星装有2副赋形偏置馈电双栅发射/接收可展开天线,其中2.0m直径的天线用于C频段,2.2m直径的天线用于Ku频段。由于采用数字压缩技术,该星1台Ku频段转发器能够播送12个信道,它通过甚小孔径终端(VSAT)提供直接到户的传输服务。

9月2日,印度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运载火箭—F04(GSLV—F04)成功发射印度卫星—4CR(INSAT—4CR)通信卫星。此次发射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运载火箭”2006年发射事故后的首次发射,也是此种火箭的第5次发射。印度卫星—4CR卫星是在那次事故中丧失的印度卫星—4C卫星的替代卫星,重2130kg,是迄今为止印度火箭发射卫星中最重的一颗,运行在74°E轨道上。它携带了12台Ku波段转发器,提供直接到用户电视服务和其他视频服务。9月3日,印度卫星—4CR卫星完成首次在轨提升,并于14日进入最后的地球静止轨道,该卫星于9月底开始运行。

其它挂一漏万

1月30日,天顶—3SL海射火箭发射新天卫星—8(NSS—8)星箭俱毁。新天卫星—8卫星由波音公司建造,发射时重5920kg,装有92台转发器,是SES NEW SKIES公司卫星群中的第6颗,原计划定点在57°E来替换现有的NS-703卫星。本次发射是1999年以来海射公司第24次发射,也是天顶-3SL火箭第2次发射失败。第1次失败是2000年3月发射ICO移动通信卫星。

4月9日,加拿大阿尼克—F3通信卫星由俄罗斯质子—M火箭发射成功。该星发射时重4715kg,采用阿斯特里厄姆公司(Astrium)的欧洲星—3000(Eurostar—3000)卫星平台,设计寿命15年,装有32台Ku频段、24台C频段和2台Ka频段转发器,总功率17.5kW,定点于119°W,用于保障北美境内卫星通信、卫星电话、无线连网以及电视转播的全波段服务。

从上述不难看出,2007年的世界通信卫星领域呈现出新星闪烁、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美国继续在各种通信卫星方面领跑,俄罗斯以发射商业通信卫星为主,欧洲大力发展军用通信卫星等,中国推出新型通信卫星,印度大力打造直播卫星,一些中小国家和一些大学开始发展小卫星。这些通信卫星都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为2008年世界通信卫星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通信卫星 精彩纷呈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