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妇科普查由淞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宝山区妇幼保健所专业医师、淞南镇各居委卫生干部在淞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普查对象为淞南镇困难家庭妇女、残疾妇女、外来媳妇、流动人员、低收入退休女职工及淞南镇所属部分单位女职工。有完整资料的3 778人,年龄最小22岁,最大78岁,详细情况见表1。困难家庭妇女、残疾妇女、外来媳妇、流动人员为困难组,退休人员为退休组,淞南镇各单位人员为单位组。
1.2 方法
使用全市统一的妇女病普查登记卡,设专人负责询问普查对象的月经、婚育及既往史;生殖系统、乳房检查、诊断和治疗意见由检查医师填写。检查项目包括妇科内诊、白带常规、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乳腺检查(视、触诊及近红外线扫描)和妇科B超。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普查结果概况
在3 778人中,有1 624人患2种以上疾病,共查出各类疾病5 388例。在宫颈刮片细胞学巴氏II级及以上240例中,巴氏III级及以上有4例;190例阴道炎中,念珠菌性阴道炎77例、滴虫性阴道炎25例、其它阴道炎88例;宫内膜增厚以育龄期妇女宫内膜≥15 mm、绝经后妇女宫内膜≥ 5 mm为标准;有640人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20人宫内节育器移位。本次妇科普查未发现卵巢实质性肿块。最后确诊乳腺癌1例(58岁),子宫内膜癌1例(50岁),宫颈上皮内瘤变2例(45岁及52岁),其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1例(52岁)。详细结果见表2。
2.2 3组普查结果
3组普查结果见表3。在常见妇科疾病患病率中,3组在下列疾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增生症(P<0.01)、子宫肌瘤(P<0.01)、宫颈炎(P<0.01)、宫颈细胞学巴氏II级及以上(P<0.01)、卵巢囊肿(P<0.01)、阴道炎(P<0.05);3组在下列疾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结节及肿块和宫内膜增厚。在宫颈炎、阴道炎的患病率和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率中,困难组最高。
2.3 不同年龄段常见疾病患病情况
不同年龄段常见疾病患病情况见表4。在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者中,50~54岁年龄段有138人位置正常,3人位置异位;55~59岁年龄段有29人位置正常,1人位置异位;60岁以上年龄段有18人位置正常,1人位置异位。在宫内膜增厚者中,25~29岁与30~34岁年龄段各有1例病例,35~39岁与40~44岁年龄段各有2例病例,45~49岁年龄段有3例病例,50~54岁年龄段有13例病例,55~59岁年龄段有5例病例,60~64岁年龄段有4例病例,65~69岁年龄段有3例病例,70~74岁年龄段有2例病例,75~79岁年龄段有1例病例。
3 讨论
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等[1]。本次普查显示,乳腺增生症患病率为63.53%,远高于国内15.00%~22.41%的水平[2],在25~69岁年龄段都有很高的患病率,这可能与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引起内分泌失调有关;乳腺结节或肿块的患病率为3.76%,在25~29岁年龄段以后,各个年龄段均有病患,最后确诊乳腺癌1例。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在全球呈现上升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及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成为危害妇女健康乃至生命的第一位恶性肿瘤[2]。故应积极提倡、推广母乳喂养,普及乳房自查知识和技能,并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以减少乳腺疾病的患病率。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本次普查显示,子宫肌瘤患病率为36.82%,于25~29岁年龄段开始患病,40岁后患病率明显增多,45~54岁患病率达高峰,以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下降。故应做好子宫肌瘤的登记随访工作,避免延误疾病的治疗时机。本次普查提示,卵巢囊肿的患病率为4.98%,本次普查未发现卵巢实质性肿块,由于卵巢恶性肿瘤危害较大,故应对高危因素积极预防,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定期随访卵巢囊肿,及早发现卵巢病变。
本次普查提示,宫颈糜烂患病率越年轻越高,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困难组患病率远高于单位组,单位组患病率高于退休组。这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同时也与年轻夫妇性活跃,性卫生知识缺乏有关[3],此外,性乱、未婚人流及引产都可使宫颈感染率增加[4]。
本次普查提示,宫颈刮片细胞学巴氏II级及以上以30~34岁年龄段开始患病,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似乎呈上升趋势,在55~59岁年龄段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最后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2人(年龄为45岁及52岁),本次普查未发现宫颈癌。据赵方辉等[5]报道,宫颈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从40岁开始增加较明显,到85岁达到峰值(20.83人/10万人)。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展成为宫颈癌一般约需10年时间[6],定期普查和早期发现,可以阻止其发展为浸润癌[7]。WHO推荐三阶梯筛查,即坚持细胞学、阴道镜、组织学三阶梯式的诊断程序,综合运用这3种方法,能够比较全面而准确地进行宫颈的疾病早期诊断[8]。
本次普查提示,阴道炎患病率以困难组为最高,单位组其次,退休组发病率最低。这可能与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卫生条件较差,自我保健意识淡漠有关,也与性生活频率、性乱等有关。在阴道炎的种类中,念珠菌性阴道炎77例,滴虫性阴道炎25例,其他阴道炎88例。普查提示,念珠菌性阴道炎患病率远高于滴虫性阴道炎,可能与不合理使用抗菌素、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有关;妇女在绝经后,大约30%患有老年性阴道炎[9],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萎缩上皮变薄,产生乳酸能力下降,阴道pH值上升,阴道黏膜易受细菌侵犯有关。定期普查、健康知识的宣教和及时的诊治,可有效降低患病率。
生殖道感染(包括宫颈炎、阴道炎、外阴炎和盆腔炎)是国际上特别重视的一个健康问题[10]。本次普查提示,生殖道感染是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低文化、低收入、流动人口群体中尤为突出。定期妇科普查、卫生宣教,是降低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的基础。让妇女掌握生殖道感染的知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洁身自好、倡导安全性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治疗感染,是降低生殖道感染患病率的根本措施。
本次普查共发现41例子宫内膜增厚,从25~79岁年龄段都有病患,最后确诊子宫内膜癌1例。引起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单纯与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基底层个体差异等[11]。定期普查、及时发现,可及早进行有效治疗。
宫内节育器作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措施[12],深受广大妇女的欢迎,宫内节育器的副反应、并发症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本次普查发现有640人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其中有20人宫内节育器移位,50~74岁年龄段仍有190例宫内节育器,其中5例宫内节育器移位,困难组宫内节育器使用率高于单位组。普查提示,除年龄因素外,因长效、方便、廉价等特点,低收入人群宫内节育器使用率高于其他人群;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计生机构、居委会必须做好宫内节育器的随访与宣教工作,避免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绝经后妇女应及时取出宫内节育器;尤其应重视贫困弱势群体的随访与宣教工作。
4 结论
在3 778人的普查中,共查出各类疾病5 388例,常见疾病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宫颈炎、宫颈细胞学巴氏II级及以上、阴道炎、卵巢囊肿、乳腺结节及肿块、宫内膜增厚、外阴病变、生殖器脱垂及盆腔炎,其中乳腺增生症患病率远高于国内的水平。最后确诊乳腺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例,其他系统恶性肿瘤1例。所以定期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能有效防治妇科常见多发病、及早发现妇科恶性肿瘤、保护妇女生殖健康;政府的支持是贫困弱势妇女定期妇科检查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陈晓汝. 定期妇科普查对妇科疾病患病率影响的调查[J]. 福建医药,2006, 28(4):167-168.
[2] 李丽. 恩施州利川市1560名医保妇女妇科及乳腺体检情况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09 ,16(11):242-243.
[3] 王敏.沿海城市8680例已婚妇女妇科普查分析报告[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2005,3(16):1718-1719.
[4] 赵方辉,胡尚英,张思维,等.2004-2005年中国居民子宫颈癌死亡情况及30年变化趋势[J].中华预防医学,2010,44(5):408-412.
[5] 汤新红,田小军,李娟.2005-2007年我校妇科普查质量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09, 38(16):2073-2074.
[6] 张传英,王敏.妊娠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和处理进展[J].实用妇产科,2007, 23(9):517.
[7] 龚丽霞,贾震.四川省崇州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分析[J]. 实用妇产科,2011, 27(9):702.
[8] 郝敏,高瑜.几种常见阴道炎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05, 21(3):134-136.
[9] 何康.性病门诊326例男性健康体检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10(2):12.
[10] 程颖莲,练坚贞.深圳市皇岗社区妇女健康普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 20(19):2454-2456.
[11] 郑风英,时青云,吴珊珊.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10.
[1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7.
(收稿日期:2011-11-24)
相关热词搜索: 宝山区 乳腺 健康状况 女职工 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