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不论信不信,大部分的考古发现都纯属偶然。1952年,金沙江马鸣溪渡口附近手时人声鼎沸。原来,开凿岩石修路的人们挖出了一些形似动物骨头的“石块”。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觉得这些“石块”像是恐龙骨架化石,便迅速运送到了北京。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见到这些“石块”后当场断言:“这是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而且绝对是一种从未被发现的恐龙种类。”于是,他按照化石的发现地将它命名为——“马鸣溪龙”。有趣的是,因为杨老的陕西口音,在场的人们误将“马鸣溪”听成了“马门溪”;再加上恐龙化召是从建设工地被发现的,所以人们又把这条“恐龙”称作“建设马门溪龙”或“杨氏马门溪龙”!
马门溪龙是生活在茂密的森林地区的大型蜥脚类恐龙,也是中国的标志性恐龙之一。如今,在中国的中部、南部、西北部等地区都已发现了多个种类的马门溪龙化石。
马门溪龙“族”的“形象代言”
合川马门溪龙:
1957年被发现于四川盆地,体长22米,曾长期占据亚洲最长恐龙的宝座。
中加马门溪龙:
1987年被发现于新疆,体长约35米,体重约75吨,是迄今为止有大量骨骼出土的最大蜥脚类恐龙。
尾带“流星锤”
不仅脖子特别,科学家们仔细研究马门溪龙的化石后,吃惊地发现:它的尾部竟然带有“流星锤”(最末几节尾椎膨大并合成纺锤状)!这“流星锤”的威力有多大?這么说吧,就好像在它的尾巴末端加上一个100磅的铁锤。这“流星锤”一旦挥动起来,恐怕那些肉食动物的腿骨、肋骨就要粉碎性骨折了!同时代的肉食性恐龙——气龙、单脊龙,都曾是马门溪龙的“锤下之鬼”。
想象一下,现在咱们回到距今1.4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准噶尔大地上密布着星月形的湖泊,地面覆盖着低矮的好类植物。空中没有清脆的鸟鸣
突然,大地发出整颤,中加马门溪龙们沉重的脚步碾碎了沿途的植物。同为植食性的四川巨棘龙虽然敬畏着这些庞然犬物,却始终尾随其后。理由很简单!与“强者”同行能为自己带来保障:肉食性的将军庙单脊龙则离得远远的,因为它的同类已不止一次被那根高速挥动的“流星锤”击毙……
小链接;推理出的“流星锤”
在目前已发现的马门溪龙标本中,唯独末端尾椎从未被发现。那么人们为何认定马门溪龙的尾巴上有“流星锤”呢?
因为蜀龙、峨嵋龙和马门溪龙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在80年代中期,人们在大山铺恐龙化石坑惊奇地发现蜀龙、峨嵋龙的尾巴末端呈纺锤状。所以,人们似乎有理由相信马门溪龙也具有锤状尾。换头乌龙案
1964年,当杨钟健教授研究缺了头骨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时,为了使化石骨架更加美观,他决定给骨架“配上一个头”。但是,因为之前的“建设马门溪龙”也没有发现头骨,杨老当时认为合川马门溪龙可能类似梁龙,所以就给它安上了一个梁龙的头。
后来在四川省的荣县和井研县以及新疆,真正的马门溪龙类的头骨终于被发掘出来了。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马门溪龙的头类似于盘足龙——原来的那个头安错了!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