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说,一些种类的日本萨摩蜗牛的壳之所以左旋(向左绕圈),很可能是为了避免被天敌钝头蛇吃掉的厄运。
一般蜗牛要么右旋要么左旋,但萨摩蜗牛却是右旋、左旋的都有。对大多数陆地蜗牛来说,左旋还是右旋由一个单一基因决定,这意味着反转可能频繁发生。然而,左旋的萨摩蜗牛无法与右旋的同类交配,科学家由此产生疑惑:如果左旋的萨摩蜗牛个体是由偶然的基因变异导致的,那么它们怎样寻找配偶呢?要是找不到配偶,那么左旋的萨摩蜗牛“小种群”不是就会灭绝吗?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虽然自右旋祖先变异而来的左旋萨摩蜗牛在寻找配偶方面处于劣势,但它们与祖先相比也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一些常见的蛇类能够轻易吃掉右旋蜗牛,而要吃掉左旋蜗牛则困难得多。这一生存优势超过了寻找配偶的劣势,最终使得以前只有右旋的萨摩蜗牛群体中遍布了左旋个体。由于左旋后无法与右旋的祖先交配,最终因繁育性隔绝而导致了左旋蜗牛这个全新种类的演化。
为调查与蛇类并肩生存对左旋蜗牛的演化影响,科学家首先观察钝头蛇在捕食萨摩蜗牛方面的效率,结果发现这种蛇在其颚的右侧所长的牙齿比左侧多,难怪蛇能吞噬喂给它们的所有右旋蜗牛,但只吞下12.5%的左旋蜗牛。在比较全球蛇和蜗牛的分布状况后,科学家发现左旋蜗牛在那些掠食者与猎物共存的地区演化更频繁。以DNA为基础的家族树显示,左旋蜗牛在萨摩蜗牛群体中至少已独立演化过六次,要是背后没有动因的话是完全不可能这样的。换句语说,蛇加速了左旋蜗牛的进化。
蛇为什么能飞行
最近,科学家捕捉蛇飞行的镜头,从而解释了五种蛇之所以能飞行最多达30米的原因。这五种树栖蛇都是生活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金花蛇,它们运用滑翔式飞行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科学家说,蛇能飞行并不是因为战胜了重力。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将飞蛇从15米高的塔上扔下,并详尽记录蛇的每一个动作细节,结果发现蛇综合运用自己的扁平横截面体形和针对来袭气流方向所采取的角度来产生上升力。例如,为了从一根树枝上起飞,蛇在跳跃和加速上升之前会首先甩下自己身体的前面部分以形成一个“J”形圈,这个动作将蛇掷向空中。未来,科学家将借用动物的滑翔式飞行手段来改进微型飞机和小型无人驾驶飞机等。
太空观云真奇妙
自古以来,天上飘浮着的美丽云彩以它们千姿百态的美妙身形,以及神秘莫测的瞬息变幻,给仰望天空的人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和无尽的遐思。而在人类走出地球、飞上太空的今天,太空观云更是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由卫星拍摄的一张图片可以覆盖地球表面几千千米的范围,从而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从地面上永远无法看到的复杂而美丽无比的云团图案。事实上,一些最怪异的云团也只有在太空中才能欣赏到。以下是卫星以及太空站和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太空中观测拍摄到的一些奇妙的云图。
智利塞尔扣克岛上空的泻·卡门涡街云(Von Kámán Vatex Street)
左图中的旋涡状云团极为壮观,是太空中可见的最奇妙的云团之一,这种形态的云层被称作“冯·卡门涡街云”,以西奥多·冯·卡门的名字命名,因为这种旋涡状的形态结构是由这位流体力学家最早在实验室里发现的。当比水更黏稠的液体从水中流过,并遇到圆柱形物体阻挡时,流动的水就会形成这种旋涡,智利沿海的塞尔扣克岛就起到了这样一个圆柱体的作用。塞尔扣克岛比海平面高出约1.6千米,低空中的层积云受到附近塞尔扣克岛的影响,形成一条美丽的涡街云穿插在层积云云层中。该图是美国的“陆地7号”卫星于1999年9月拍摄到的。
太平洋上空的“船舶航迹云”(Ship Tracks)
右图中迷宫般纵横交错的云流是受船舶发动机排放尾气的影响而产生的,当水汽在发动机排放的尾气颗粒上凝结而成时,便会形成这种奇特的云。“船舶航迹云”的亮度明显超过其他的云,这是因为它是由更多更小的晶粒构成的。
印度洋上空的引力波云(Gravity Waves)
层积云上面的引力波云看起来有点像一个指纹。当下面的空气垂直向上运动,扰动上面稳定的云层,引起产生波纹的效应时,就会产生这种奇特的云。一些特殊的地形如山脉等,也会对云层产生这种扰动作用。左图中位于印度洋上空的这一引力波云,看起来更像是由雷雨天气或其他不稳定大气现象造成的垂直上升气流引起的。观察这一奇特云层的最好视角是在太空中。此图是美国宇航局的Terra卫星于2003年10月拍摄到的。
南大西洋上空的气旋云(Cyclones)
右图中的旋涡状云是由南大西洋上空两个极地气旋交缠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气旋云通常是由寒冷开阔水域的低气压系造成的。左上方的绿色斑点是非洲南端的近海水体。此图是Terra卫星于2009年4月拍摄到的。
荷兰阿姆斯特丹岛上空的波浪云(Wave Clouds)
阿姆斯特丹岛只有21千米长,但岛屿表面的火山却高出印度洋面约860米,这一高度足以对它上面的云团产生影响。图中。受该岛影响形成了一连串的英状云,这种类型的云有时又被称作波浪云。气流经过岛上时,由于火山的阻挡而垂直上升,产生波浪云。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冷却。水汽凝结形成云团。接下来,气流在火山的另一侧下降,水汽蒸发。气流不断从岛上经过,这种类型的云交替出现,形成的效果就像船只经过后在水面留下的波痕。从地面上看,荚状云有时很像飞碟。此图是Terra卫星于2006年12月拍摄的。
巴西上空的“爆米花”云(Popcom Clouds)
左图是亚马孙雨林上空一大片分布均匀的小云团组成的壮观云层,因受植物快速生长的影响而形成。在干旱季节里,森林植物园获得更多阳光而加速了光合作用,从而也加快了生长速度。在这一过程中,水汽通过蒸发作用进入空气中。温暖湿润的空气上升并冷却,水汽凝结形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白色蓬松的絮状小云团,就像散开在空中的一片爆米花。图中的“爆米花”云的中断处是地面河流所在的地方。由于河流不能像森林地面那样释放大量热使周围空气升温,因而也就不能促成“爆米花”云团的形成。
白令海峡上空的“云街”(Cloud Streets)
当气流穿过白令海峡的海冰时温度会降低,当这股冷空气抵达开放海域时,就会形成平行排列的云,被称之为“云街”。云街是海面上空干燥寒冷的气流与温暖湿润的气流交锋产生的结果。温暖空气在上升过程中被冷风冷却,热空气里的水汽凝结成云。与此同时,冷空气下沉,形成旋转的长条气流柱,气流向上移动的一侧形成云,而停留在下方的气流则无法形成云,由此形成一排排云街和晴空无云现象交替出现的景象。
太平洋上空的开放式和封闭式胞状云(Open-and Closed-Cell Clouds)
左图中的蜂巢状云由开放式和封闭式的胞状层积云构成,前者好似被稀薄云层包围着的一个个空洞,后者好似被带状空间包围着的一个个棉球。当封闭式胞状云开始降下毛毛细雨时,就会形成看似虚无飘渺的开放式胞状云。胞状云很难从地面上观察到,但若从太空中观察,胞状云则非常壮观。此图是Aqua卫星于2010年4月17日在秘鲁附近太平洋海域上空拍摄到的。
西非上空的砧状云(Anvil Cloud)
在某种特殊环境和条件下,高耸而蓬松的积雨云会逐渐变得扁平,形成砧状云。上图中的砧状云是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于2008年2月在经过西非上空时拍摄到的。地面气流被阳光加热,温度上升后渐渐向高空升去,形成积雨云。如果含有水汽的温暖空气与冷空气相遇,云团里的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水滴。随着气压和温度降低,继续上升的空气不断膨胀和冷却,与此同时,在水汽转变为水珠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使周围空气变暖,温度较低的空气要往下降,温度较高的空气要往上升,于是形成空气对流,通常还会引发雷暴雨。
在热带地区,这些高耸的云团的高度往往达20千米,这一高度通常可到达对流层顶。对流层顶是大气层的对流层和同温层的分界处。越过对流程顶层之后,上升的气流不再降温,云团遇到阻力,开始沿着分界线向四周扩散,形成扁平的砧状云。
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反日华”现象(Glory)
图中展现的是一种被称之为“反日华”的壮观自然现象。当云层由直径小于50微米的均匀水滴构成时,云层就会反射阳光并产生与彩虹相似的光环。当各种条件都具备时,在太阳的反方向可以看到巨大的影子,周围环绕着光晕,巨大的影子实际上就是观测者本身。这种光现象又被称为“宝光”、“佛光”或“布罗肯奇景”。
相关热词搜索: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