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中药国际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中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国,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氏时代,以神农尝百草开始。中药在中国的生产和使用历史悠久,也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体系。有关中药的著作也较丰富,《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
现代社会中药产业发展迅速,随着人们对养生的追求,对中药的良好疗效十分推崇。不仅在中国,中药的药用价值也越来越被全世界各国所接受,所以研究中国的中药发展现状尤为重要。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开放,中药方面也得到快速地发展,日本那时候就派遣人员学习中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日本汉方医学主要源于中国传统中医知识。日本汉方医学在中国中医的基础上一直创新并在后世发展成为具有自己本国特色的日本汉方药。本文简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等方法介绍中日两国之间有关中药的贸易现状对其进行分析并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 关键词 】:
中日;中药;竞争力;贸易现状;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hinese Medicin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countermeasure [Abstract] China, as the birthpla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age of Shennong, beginning with Shennong"s taste of Baicao.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of production and use in China, and it also has a relatively mature system. There are also rich wor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and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modern society. With people"s pursuit of health preservation, the good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highly respected. Not only in China, the medicinal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lso increasingly accepted b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the economy was prosperous and open, and Chinese medicine also developed rapidly. At that time, Japan sent personnel to learn about China"s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culture. Japanese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belong to the same root. Japanese Kampo Medicine has been innovating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developed into a Japanese Kampo medicine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later generations.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and draws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Japan and South Korea to propos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existing problems.
[Keywords]: China and Japan; Chinese medicine; competitiveness; trade status;
目
录
1
前言
................................ ..................
1 1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
1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1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
2 2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2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3
2 2 中日两国中药贸易现状
................................ ...
4 4
1 2.1 中日之间中药贸易总体概况
................................ .......
4 4
2 2.2 中日之间中药贸易分析
................................ ...........
4 4
2.2.1 中日中药贸易总体分析 .......................................... 4
2.2.2 中日之间中药进出口贸易分析 .................................... 5
2.2.3 中国和日本的中药出口结构分析 .................................. 6
2.2.4 中国和日本中药出口国家或地区分析 .............................. 7
3 中日两国中药出口竞争 力和国内中药产业发展状况的对比
.....
8 8
1 3.1 中日两国中药 C TC 指数
................................ ............
8 8
3.2 中日两国国内中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
9 9
3.2.1 中日两国中药主要从事人员 ...................................... 9
3.2.2 中日两国中药科技人员和开发人员占比对比 ....................... 10
3.2.3 中日两国中药制造企业数量对比 ................................. 10
3 3.3 中国中药产业相比日本所存在的劣势
..............................
12
3.3.1 中药质量差 ................................................... 12
3.3.2 中药专利意识弱 ............................................... 12
3.3.3 中药创新能力不足 ............................................. 12
3.3.4 缺乏对中医和中药的重视 ....................................... 13
3.3.5 缺少中药文化的推广 ........................................... 13
4 中日两国中药国际贸易建议
..............................
14
1 4.1 国家层面
................................ ......................
14
4.1.1 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中药贸易 ..................................... 14
4.1.2 建立与日本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 ................................. 14
4.1.3 加强中日和国际之间有关中药文化的交流 ......................... 15
4.1.4 培养大批中医药对外教育的高级专业教师 ......................... 15
4.1.5 发展中药资源的优势 ........................................... 15
2 4.2 企业层面
................................ ......................
16
4.2.1 加强与日本企业的交流合作 ..................................... 16
4.2.2 借鉴日本企业的中药管理经验 ................................... 16
4.2.3 提高中药生产质量............................................. 16
4.2.4 加强中药的宣传力度 ........................................... 16
4.2.5 重视中药的专利注册 ........................................... 17
5
结论
................................ .................
18
参考文献
................................ ................
19
致谢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
前言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国作为中药的起源之地,中药的使用已经很久了。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对天然药物进行生产、加工及制作,说明其有效机理,并用于临床应用的,叫做中药。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因为中药最多的种类是植物药,其次是动物药,最少的是矿物药,所以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讲法。中药发源于距今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发展于封建社会,摧残于民国时期,繁荣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现代社会中药生产,炮制等技术越来越发达,也越来越被全世界各国所接受,所以对于中国的中药发展现状研究尤为重要。虽然中国中药资源丰富,但是药物出口的数量比较少,生产技术也比较落后,附加值低等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中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弱。
虽然中日现代建交关系有时紧张有时缓和,但自古代以来,中日交流甚多,关系一直很好,除了近代的战争问题和现代“钓鱼岛事件”。但两国发现双方保持友好贸易关系才有益于双方。特别是有关于中药的交流、出口等。日本汉方医学和中国中医是同根同源。日本吸收从唐代时期学习的中国文化,一直对中药知识进行创新并在后世发展成为别具一格的“汉方医学”。发展到现在,日本汉方药已经超过了中国,这个值得我们深思。日本作为中国中药主要贸易国,关于中日之间有关中药贸易现状很值得我们研究,发现其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1.1.2 研究意义 中药起源于 5000 多年前的远古时代,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关动植物药的记载。在封建社会,迷信思想迷惑广大百姓及部分统治者,导致对中药的不信任等等,但总的来说,中药一直得到发展。但随着西方医学逐渐壮大的今天,中医药受到了排挤。所以我们要好好传承中药文化,将其推向世界各地,促进其发展壮大。我国中药文化历史悠长,中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也拥有大量的古代著名的中医
2
药文献资源,这些因素使我国对中药自然资源进行二度开发和研制符合现代医疗方面的中药有特别优势[7] 。因此,政府可以鼎力扶植自主创新能力强、能生产研发高附加值中药产品的中药企业,特别是高附加值较高的中成药。扩大中成药的出口量,改善中药产品的出口布局,推进中国完成从中药大国向中药强国的改变。
虽然中国中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但是中国临近国家,特别是日韩的中药发展远超中国,这不仅是生产技术的比较,还是国家政策及社会企业的比较。中国中药应借鉴其他国家中药的出口方式,企业经营方式等,以促进中药的进一步发展。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周伟和(2009)认为中药出口制约因素包括中药材资源的制约,中药生产企业的制约及国家层面的制约(研发投入资金少及行业标准的制约)。
江茹,沈爱玲(2012)从 中日专利数目进行分析发现,日本政府早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就正式建立了专利制度,后来不断进行改革,现行的专利法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颁布的“特许法”,这时期还发布了使用新型法。日本在专利保护方面及其重视,药物方面的也不例外,不仅包含药用植物及其提取物、药用植物提取物的组合而且还有化学物质的医药用途、药用化学物质的制备方法、还有药品的外包装设计、制药设备等。
马聪玲(2013)从技术性贸易壁垒入手,阐明了贸易壁垒对我国中药贸易的影响。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多元化和比较隐秘的特性,它对我国中药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只是这个作用是负面的居多。
陈朝晖,黄春春,何岚.(2016)对照日本专利法,中国专利法和它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说以先申请原则作为申请原则,实际审查提出期限自申请日起不超过三年。一级公布时间期限为自申请日起 18 个月内。中国的中医药专利申请量在别的国家都很少,比如说日本和欧美国家,尤其是在日本的申请量只有个位数。而日本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地区如欧洲国家的中医药专利申请数量却比我国多得多 ,能够看到日本十分重视汉方药的国际推广化,不同于我国中医药企业更重视国内的中医药市场。
3
冉京(2017)分析了中药出口产业基础现状认为我国地大物博,且天然药物历史悠长,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中药资源。并对我国中药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贾慕熙(2017)对中国中药出口的贸易量分析,说明中国中药竞争力在国际市场占比较低,与日本相比,贸易总量较多,但中成药占比低。总体来说,对日本中草药的出口呈顺差。
杨帆,李士燃(2018)主要说明了现代中国中药发展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及其带来的变化及政府层面政策给中药出口带来的机遇。
1.2.2 国外研究现状 HIROSHISAITO(2000)认为在日本,两种重叠的传统草药共存了几个世纪。第一个是传统的日本和中国医学。这些医疗系统受到 1874 年宣布废除传统日本医学的第一部《医疗法》的破坏。日本使用的第二种草药起源于欧洲和东南亚,并在 1874 年法律颁布后开始流行。日本草药的典型特征是存在日本传统药物,“ Kampo”配方以及传统药物与维生素和药物的组合。这些药草的质量标准已在日本药典中确立,其中 90%以上。
George Q. Li 等人(2003)从质量和安全性角度对中药进行说明,认为中药有效成分在治疗方面有积极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许多中草药在起作用通过一种或多种药理机制。
G.J.Dobos, L.Tan 等人(2005)从西方国家角度对中国中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中药材质量标准应有进一步的提高改善。
4
2 2 中日两国中药贸易现状
1 2.1 中日之间中药贸易总体概况
中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地处亚欧大陆的中部和东部、中低纬度,拥有亚热带和温带、热带等多种气候,气候条件优越,适合天然中药的生长。并且具备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是一个多山国家。我国目前囊括了 12807 种天然药物,其中可细分为 80 种药用矿物,1500 多种药用动物,最多的是药用植物 11146 种,药用资源极其充足 [7] 。而日本国内的药用植物产量自20 世纪九十年代时期达到峰值之后开始大幅减少。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虽然也和适合中药的生长,但由于地貌类型较少,国土面积小,在国内中药的种植面积也不大。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廉价的进口药材增加,目前日本国内大多数的药材都是进口产品。在天然中药资源方面,相对于日本来说,中国占绝对优势。
2 2.2 中日之间中药贸易分析
2.2.1 中日中药贸易总体分析 表 1 2009-2018 年中日中药贸易
年份 贸易量(吨)
贸易额(亿美元)
增长率 2009 年 63513 4.83
-- 2010 年 66505 5.98
23.83% 2011 年 71758 6.71
12.16% 2012 年 74398 8.24
22.79% 2013 年 67639 8.04
-2.43% 2014 年 64400 9.10
13.19% 2015 年 57518 8.80
-3.36% 2016 年 55910 8.25
-6.20% 2017 年 58640 9.34
13.23% 2018 年 61017 12.50
33.80%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
5
图 1 2009-2018 年中日中药贸易额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 由表 1 和图 1 可看到中日之间从 2009-2018 年有关中药的贸易总量,十年来两国中药的贸易量在 2012 年达到高峰,达到 74398 吨。
而贸易额却在 2018 年达到高值,达 12.50 。除了 2013、2015 和 2016 年增长率为负值,其余年份贸易额均为正值,说明中日中药贸易一直趋于稳步增长。在图 1 中可以看到 2012 年到2013 年增长率下降最大,突然从 22.79%降至-2.43%,降了 25.22%,这一年之间,受全球经济动荡的影响,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总贸易额也减少,中药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增长率下降率,但从总体的贸易量来看,还是趋于平衡的。近年来增长率不断增长,特别是 2018 年,增长了 20.57%。从数据上来看,中日之间中药贸易趋于良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一定会更大。
2.2.2 中日之间中药进出口贸易分析 表 2 2009-2018 年中国对日中药进出口分析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出口 进口 净出口 出口增长率 2009 年 2.98 1.86 1.12 -- 2010 年 3.5 2.48 1.02 17.45% 2011 年 4.27 2.44 1.83 22.00% 2012 年 4.7 3.54 1.16 10.07% 2013 年 4.6 3.44 1.15 -2.13% 2014 年 4.77 4.33 0.44 3.70% 2015 年 4.52 4.27 0.25 -5.24% 2016 年 4.38 3.87 0.51 -3.10% 2017 年 4.54 4.81 -0.27 3.65% -0.100.10.20.30.40.54.006.008.0010.0012.0014.002009-2018 年中日中药贸易额及增长率贸易额(亿美元)增长率
6
2018 年 4.83 7.67 -2.84 6.39%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 从表 2 可以看到中日之间中药的进出口额,前几年,中国一直处于顺差地位,净出口平均在 1 亿美元,出口增长率也在 2011 年达到最高值 22.00%。但从 2017年开始,中国的贸易地位发生了改变,中药的出口额少于进口额,变成了逆差地位。虽然中国是日本的贸易大国,但还是有些药材无法满足日本,日本也渐渐从其他国家或地区比如南美洲寻找替代品,所以今后中国要实现贸易地位的逆转一定要积极提高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扩大对日的出口量。
2.2.3 中国和日本的中药出口结构分析
图 2 中国中药出口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
图 3 日本中药出口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 从图 4 和图 5,可以看到中日两国的中药出口结构,这里主要是分析两国的中药出口贸易额。两国的中成药的占比的比较大,特别是日本,中成药的出口额占据了中药出口额的 82%,可见日本的中成药生产的产量之大和质量之高。其次是保健品,占 16%和 17%。中国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出口额占比比日本多,说明中国中药在原材料方面的出口会比日本多,而日本在这方面的出口额占总体的贸中药材及中药饮片7%保健品16%植物提取物5%中成药72%中药材及中药饮片0%植物提取物1%中成药82%保健品17%
7
易额很少。
2.2.4 中国和日本中药出口国家或地区分析 表 3 2014-2018 年中日中药出口前十国家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国家
中国
日本
中国
日本
中国
日本
中国
日本
中国
日本
1 中国香港 美国 中国香港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2 澳大利亚 中国 美国 中国 中国香港 中国 中国香港 中国 中国香港 中国 3 日本 韩国 韩国 中国香港 韩国 中国香港 日本 中国香港 日本 中国香港 4 韩国 其他亚洲国家 日本 韩国 日本 韩国 澳大利亚 韩国 韩国 韩国 5 美国 中国香港 澳大利亚 其他亚洲国家 澳大利亚 其他亚洲国家 韩国 英国 澳大利亚 英国 6 马来西亚 爱尔兰 马来西亚 法国 马来西亚 法国 法国 其他亚洲国家 爱尔兰 其他亚洲国家 7 越南 法国 泰国 泰国 泰国 泰国 马来西亚 法国 马来西亚 法国 8 荷兰 泰国 英国 荷兰 英国 英国 越南 泰国 泰国 泰国 9 泰国 荷兰 荷兰 爱尔兰 印度尼西亚 荷兰 泰国 越南 英国 越南 10 英国 英国 越南 英国 菲律宾 越南 英国 爱尔兰 法国 爱尔兰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 从上表表 3 可知在 2015 年以前,中国中药出口最大国是香港地区,但从 2016年以后,美国一直排在前列,说明中美中药的贸易在不断地增加并能一直保持贸易量的稳定增长。而日本这几年在中药贸易方面也跟美国交易的最多。分析两国的前几贸易国,都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和韩国。这几个也是接受中药程度最高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香港和韩国。总的来说,中国的中药贸易主要在亚洲地区,少数欧洲地区,日本也差不多,但对欧洲地区的贸易比中国多一些。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日本比较有欧洲市场,他们的中药质量标准比较符合欧洲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 。
8
3 中日两国中药出口竞争力和国内中药产业发展状况的对比
竞争力是两个及其以上参与者进行对比分析而体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它是一种相对的权衡指标,本文主要通过 TC 指数进行分析,TC 指数是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是指一国贸易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指数范围在(-1,1)之间,指数越大竞争力越大,相反则竞争力越小。当指数为零时表明该产业竞争力在平均水平。
1 3.1 中日两国中药 C TC 指数
TC 指数计算公式:TC =− Xij+Mij
对本文来说算式中的 Xij 指的是中国(日本)的中药产品的出口,Mij 则是中国(日本)的中药产品的进口,所以 Xij-Mij 为中国(日本)中药产品的净出口,Xij+Mij 就是中国(日本)中药产品的进出口总额。即 TC=(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表 4 2009 年-2018 年中国中药 TC 指数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出口额 进口额 净出口额 进出口总额 TC 指数 2009 17.81
32.86
-15.05
50.66
-0.30
2010 22.25
38.50
-16.25
60.75
-0.27
2011 36.03
57.67
-21.64
93.70
-0.23
2012 39.89
73.75
-33.86
113.64
-0.30
2013 46.31
80.97
-34.66
127.28
-0.27
2014 49.15
99.24
-50.09
148.39
-0.34
2015 47.92
102.21
-54.30
150.13
-0.36
2016 48.17
113.63
-65.45
161.80
-0.40
2017 50.23
138.92
-88.69
189.16
-0.47
2018 59.17
148.84
-89.68
208.01
-0.43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
表 5 2009 年-2018 年日本中药 TC 指数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出口额 进口额 净出口额 进出口总额 TC 指数 2009 5.77
29.12
-23.35
34.89
-0.67
2010 7.19
32.97
-25.78
40.16
-0.64
2011 15.05
50.38
-35.34
65.43
-0.54
2012 18.50
65.24
-46.74
83.74
-0.56
2013 19.38
69.55
-50.17
88.94
-0.56
2014 20.09
86.94
-66.84
107.03
-0.62
9
2015 20.78
87.81
-67.03
108.59
-0.62
2016 20.76
97.66
-76.90
118.43
-0.65
2017 21.62
118.86
-97.24
140.47
-0.69
2018 27.82
120.35
-92.53
148.17
-0.62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 从上表表 4 和表 5 可知,中日两国的中药净出口额都为负值,由此得到两者的 TC 指数也为负值。说明两国的中药产品都很依赖进口。两国的中药 TC 指数对比,发现中国的 TC 指数平均为-0.337,而日本的则为-0.617。从指数上看,中国的 TC 指数大于日本的指数,说明在数据上,中国中药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力强于日本,但需要明白的是,中国重点出口的是附加值比较低的中药产品,比如中药饮片,而日本主要出口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比如中成药,这些我们都能从中日两国中药出口结构中得知。
3.2 中日两国国内中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3.2.1 中日两国 中药主要从事人员 表 6 日本药剂师主要人员
单位:人 年份 总数 从业人员 开发研究人员 2008 年 267751 47643 30900 2010 年 276517 47256 31916 2012 年 280052 45112 31262 2014 年 288151 43608 30762 2016 年 301323 42024 30265 2018 年 311289 41303 29009 数据来源:根据 https://www.meti.go.jp/整理
表 7 中国医药主要从事人员
单位:万人 年份 药师 中医科技从业人员 中医开发研究人员 2008 年 33.05 1.32
0.80
2010 年 35.39 1.51
0.97
2012 年 37.74 1.69
1.05
2014 年 40.96 2.08
1.21
2016 年 45.30 2.26
1.27
2018 年 46.77 2.20
1.28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整理 通过对比表 6 和表 7 可知,中国的药师人数大于日本药剂师的人数,但是只多了几万人的数量,对于一个人口有 14 亿多的国家,药师的人数大概占总人口的 0.03%,日本的人口大概为 1.2 亿,药剂师的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 0.25%。药
10
师主要对医生开的处方进行审核、监督和调配,药师需要对药的各种知识很了解,是一种不亚于医生的职业,有些发达国家,药师的地位甚至高过医生。对于中药来说,药师的作用也十分大,比如说中药的用法、配伍和禁忌等。中药要想发挥更大的用处,不仅依靠现有的中药处方,更要依靠后来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日本的汉方药能闻名世界,是因为他们重视中药的研究开发。从上面两个表很明显地知道,日本中药开发人员多于中国的中药开发人员。
3.2.2 中日两国中药科技人员和开发人员占比对比
图 4 中日两国中药科技人员和开发人员占比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及网站 https://www.meti.go.jp/整理 从图 4,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中药的科技人员的人数比中国的多,中药开发人员占中药科技人员的比例也比中国的大,但相差比较小。日本的中药开发人员从2008 年开始,就一直在增加,占比也在一直平稳地上升。而中国在 2012 年开始就一直下滑,直到 2016 年开始有了上升,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中药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视中药的开发人员的数量。
3.2.3 中日两国中药制造企业数量对比
0%10%20%30%40%50%60%70%80%0.0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单位:人单位:年中国中药科技开发人员日本中药科技开发人员中国开发人员占比日本开发人员占比
11
表 8 日本医药制造企业数量
单位:个 年份 医药制造企业 汉方制造企业 汉方制造企业占比 2010 年 52 28 54% 2011 年 56 20 36% 2012 年 57 30 53% 2013 年 61 32 52% 2014 年 56 29 52% 2015 年 53 27 51% 2016 年 49 25 51% 2017 年 44 22 50% 数据来源:根据 https://www.meti.go.jp/整理
表 9 中国医药制造企业数量
单位:个 年份 医药制造企业 中成药制造企业 中成药制造企业占比 2010 年 7039 1550 22% 2011 年 5926 1398 24% 2012 年 6837 1493 22% 2013 年 6839 1555 23% 2014 年 7108 1593 22% 2015 年 7392 1622 22% 2016 年 7541 1640 22% 2017 年 7532 1624 22%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整理 通过对比中日医药制造企业的数量,可以发现,中国占绝对优势,中成药的制造企业也比日本的多,是日本的好几十倍,但是占医药制造企业的比例少于日本。虽然日本的企业数量少,但生产的数量不少,日本最大的汉方生产制造企业是津村株式会社,津村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汉方药制药企业,生产的汉方药种类达一百二十种,汉方制剂领域的市场份额占一半以上。虽然日本的汉方药制造企业数量少,但在整个医药制造行业中企业的占比超过了一半。
12
3 3.3 中国中药产业相比日本所存在的劣势 3.3.1 中药质量差 中国中药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占优势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药的质量差,不符合国际质量标准,日本对于汉方的管理十分严格,在汉方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分析成分,而且要考虑加工方法、组合形式;在监管方面,所有的药物都标注了毒副作用和明确成分;在制药工艺上,制定了《生药及汉方生药制剂制造与品质管理相关基准》;在原材料方面,注重药用植物的栽培和采集,日本汉方药的标准很多已经达到了国际质量标准,而反观中国的中药药材被检出农药超标和重金属残留问题常有发生,中药质量不合格导致中国的中药出口变难。
3.3.2 中药专利意识弱 专利是由世界上各个国家政府机关或区域性组织根据申请进行审核然后批准通过而颁发的一种文件,专利权人拥有对专利的占有权,具有法律保护,其他人需要使用则一定要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专利归于一种无形的知识产权,也是竞争力的一种。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在中药专利权的问题上也是一样,缺少经验,不重视。根据《世界专利数据库》统计,中国的中草药专利仅占 0.3%,而日本占到了 70%,不得不说,中日之间在中药专利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3.3.3 中药创新能力不足 日本汉方药闻名世界,很多是因为汉方药贴近市场,懂得创新。中国的中药多为片剂,大部分都需要人民自己到药店买药熬制,通常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服药繁琐,耗费十分多的日常生活时间,而日本汉方药大多采取比较容易送服的颗粒剂、口服液等剂型,脱离了原来古老的中药服用方式。最重要的是这些剂型还保留药品最大限度的药效,剂型创新,节省时间,服用方便,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
日本企业甚至在中药外表装饰和口味上也进行踊跃创新:颗粒观感好、包装
13
十分精致、口感变好。还有些汉方药颗粒剂不用服水,能直接口服,改变了中药原来难以下口、苦涩的口感。而中国在中药的包装不重视,包装简陋,没有国际竞争力。
3.3.4 缺乏对中医和中药的重视 中国的中医和西医很多都是分开的,所以有专门的中医院和西医院,但是日本的医疗机构是不分中医和西医的,所以在日本,中西医结合的很好,国家对中西医的重视一样。中国虽说也重视中医,但是中医药的数量和从事中医的人远远少于西医。从事中药的研究人才占全国的科技人才的 16%左右,而日本高达 60%。日本政府还会每年拨款 1 亿多日元专门用于中药的开发研究。
3.3.5 缺少中药文化的推广 日本在政府的扶助下,将汉方药方剂在全球范围推行,很多中药品已经作为治疗疑难杂症的协助制剂。然而在中国很多人甚至都不了解中医,也不了解中药,更甚于不认可中药。在医院,医生嫌开中药麻烦,患者嫌服用麻烦,这样看来中国中药的国际化之路还很远。日本在中药的销售上,走国际化推广路线,产品原料上,又是全球采购。
14
4 中日两国中药国际贸易建议
中国是中药的最早发源国,中药使用历史悠久,却被日本的汉方药所超越。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中药产业确实存在十分多的问题,包括中药的质量、中药在国际上的专利、中药的加工设备工艺、管理、创新能力等等。存在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要想使中药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离不开国家、企业的共同努力。针对我国中药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在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1 4.1 国家层面
4.1.1 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中药贸易 最近几年,国家开始高度注重中医药发展,先后颁布实行《“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坚定把发展中医药提高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并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组成成分予以政策促进 [20] 。这些政策不仅推动中医药在中国国内的发展,也间接推进中医药在国际贸易上的进展,这其中也包括日本,其次中日关系也关系到中药产品的贸易。虽然中日在以前有过矛盾,但两国为了各自经济的发展,中日关系一直在变好。国家也是很重视和日本之间的关系。
4.1.2 建立与日本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 在日本,日本的传统药物出口可以占据全球中药市场的 90%以上,不是依靠西药标准,而是卫生质量标准。日本人制定了严格的卫生质量标准,这使日本人将中药视为与食品一样安全。日本中药的剂型和包装都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剂型多样,主要使用颗粒剂,水煎剂和药物的优点被认为是其中之一。为了确保药品质量,日本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在生产过程中,以保持原料有效成分不流失为前提,采用软水提取和低温处理以减少主要药物成分的损失并改善制剂的活性成分。日本中药的生产从原材料到最终制剂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符合 GMP 要求,生产技术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尽管中国在中药生产方面仍无法赶上日本,但要学习其优良的生产管理体系,并逐步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符合日本标准的中药质量并向日本出口中药。
15
4.1.3 加强中日和国际之间有关中药文化的交流 在秦汉时期,中日之间进行了文化交流。当时,中国的国力比日本强得多。日本还从中国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术。根据历史记录,在南北朝时期中医知识就引入日本的。唐朝时期,经济更加繁荣,开放度越来越高,与日本的往来也越来越频繁,中医知识被大量引进日本。药品主要在宋代使用。《本草纲目》的出现引起了日本学者的极大关注。尽管日本传统中医有其自己的研究方向,但其基本理论体系仍继承了传统中医。近年来,日本在世界联合会的支持下,开展国际中医考试,这是中医得有关文化得到了比较深档次的宣传。日本不管是富有的商人还是一般的普通人都踊跃参与培训和考试,这些活动促使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沟通与交流。中国已和日本及其他国家缔结了有关中医药的互助协议,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4.1.4 培养大批中医药对外教育的高级专业教师 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以医带药”的中药发展模式不同,日本的中药发展是“以教带药”,来推动中药的出售,医药产品不仅仅是售卖还具有中医药的教育和培训。通过成立中药相关研究协会,培育了大批药剂师,然后大批药剂师向公众传授和推广了中药文化观念,借此促进中药在日本市场的销售 [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度重视药剂师队伍的建设。在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下,药剂师团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人数的显着增加,工作内容的变化和地位的提高。但是,只有国内药剂师得到大大改善还不够。中国应培养一批对外教师来促进国外的中医药教育。通过培养和推广中药知识,促进外国人民对中药的了解并进一步扩大中药的出口。
4.1.5 发展中药资源的优势 中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形类型复杂,气候多样,适宜很多自然中药资源的培育和生长,道地药材丰富充足,有川药、广药、云药、关药、北药等,在中药自然资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是由于没有好好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滥采滥用等行为致使一些中药自然资源产量的下降甚至稀缺,质量变劣等。虽然中药资源日渐减少,但在种类丰富上还是占有比较大的优势,中国应该利用好这个优势,扩大中药的出口贸易。
16
2 4.2 企业层面
4.2.1 加强与日本企业的交流合作 中国企业可以加强与日本相关企业的合作,并派出企业中医药人才进入这些企业进行学术交流和新产品研发,这不仅可以扩大中医药的作用力和市场份量,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中医药水平。对中医药常识的宣传和中医药出口的扩大具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可以利用中国充足的医药资源和相对较低的加工成本在日本合资建立公司或工厂。它不仅可以利用低成本优势,而且可以利用日本的高科技提取制备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2.2 借鉴日本企业的中药管理经验 不同于中国中药企业长期人治的是,日本采取的是制度管理。在中国依靠人治的结果就是让那些有管理能力却不懂中药的人来进行管理,容易投机钻营,难以静下来搞学问,而在日本有一套相对完备的监督体系,他们明白中医与西医的不同,并分别有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日本并没有按照中药古老简单的生产方式,而是凭借比较先进的品质约束、分析技术、机械设备,同时,在保持药剂的原有良好品质的前提下,制订了严格的使方用法和使用份量。
4.2.3 提高中药 生产 质量
日本汉方企业对于汉方药的生产制作十分讲究,要求很高。除去严格的质量检测规范,还从药品的最原始材料开始选材,改善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进行不纯物的剔除等等,以保障药品的精良品质及安全性。中国目前在中药产品的生产上缺少一些技术,导致一些主药的有效成分的损失,虽然不能完全把日本企业的生产技术完全照搬过来,但是企业应该借鉴日本的生产工艺,并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企业的道路。
4.2.4 加强中药的宣传力度 仅仅依靠专业人员比如药剂师等进行教育培训宣传是不够的,并不是每个日本公民都有时间或者机会进行听讲学习。这时依靠网络技术就能达到更好更大的效果。毕竟这是一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多数人都能够从
17
网上获取信息和资料。中国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或者软件,并在全世界进行推广传播,使得大多数公众能够了解更多关于中药的知识并进行购买中药产品。
4.2.5 重视中药的专利注册 一个企业在中药方面注册了专利就代表它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企业不仅应该在中草药原料方面注册专利,更应该在中药的制作工艺和设备方面进行开发和研究。拥有更多的专利,在国际上也会越走越远,中药贸易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中国在中药方面的专利数量少,一方面是比较不重视,另一方面是不了解专利注册的过程和方法,所以中国要多多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18
5
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
到目前为止,全球有 180 多个国家与中国进行了中药产品贸易。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对中药的接受程度高,与中国的中医药贸易方面排在前列。
中药产业是中国的民族传统产业。中国在中药产品方面有很多优势,例如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完整的中药使用体系。我国与日本中药的贸易方面还具有出口结构需要优化,高附加值的中成药较少等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应积极改善中药产品出口结构,加强中药文化传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提高中药质量标准。
另外,在所有方面都需要努力。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还需要中药企业和中药产业共同努力,中药产业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19
参考文献
[1] 钱韵旭.国外新农残标准对中药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沈阳药科大学,2014. [2] 刘菊红.中、日、韩三国中医药 SCI 论文计量分析[J].中草药,2017,48(06):1255-1261. [3] 张国霞,肖照岑.中日中医药交流工作的启示[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05):445+454. [4] 陈朝晖,黄春春,何岚.日本中医药专利分析及中日专利体系的比较[J].中草药,2006(02):298-300. [5] 李进伟.中国中药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0(03):54-64. [6] 冉京.我国中药出口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7(27):38-40. [7] 周伟和. 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9. [8] 贾慕熙. 中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9] 杨帆,李士燃.我国中医药出口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6):17-18. [10] 马聪玲.中药出口如何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84-85. [11] 尹莉娟,赵银德,张立强,许鲜欣.我国中药材出口竞争力分析及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91-14093. [12] 唐廷猷.中国药学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13] 张芙婧,谌侃.中日两国中药 PCT 专利申请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7,12(01):88-91+93. [14] 江茹,沈爱玲.日本汉方药的专利保护政策及其借鉴意义[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26(02):76-78. [15] 陈朝晖,黄春春,何岚.日本中医药专利分析及中日专利体系的比较[J].中草药,2006(02):298-300. [16] 闫庆松. 中日医药贸易:稳定中的危机思考[N]. 中国医药报,2012-08-13(006).
20
[17] 李天泉.试论中药发展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创新——由中药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的中药管理[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8(12):38-45. [18] 马永剑,高志红.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4):12-14. [19] 宋丽,李玲.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症结与突破[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2):47-51. [20] 吕智,程康.中药化妆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9,42(06):1-4. [21] 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现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04):356. [22] 余黄合,曾嵘,李鑫,王炜,蔡雄.从汉方药的发展探讨中医药的传承与保护[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03):132-135. [23] G.J.Dobos, L.Tan, M.H.Cohen, M.Mclntyre, R.Bauer, X.Li, A.Bensoussan. Are national quality standard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ufficient?: Current governmental regulation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certa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as the Eastern origin country[J].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2005,(9):183-190. [24] George Q. Li, Colin C. Duke, Basil D. Roufogali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J]. Australian Prescriber.2003,(9):128-30. [25] HIROSHISAITO. Regulation of herb medicines in Japan[J].Pharmacological Research.2000,(5):515-519.
21
相关热词搜索: 两国 中日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