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 共 15 小题)
1.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水银 B. 碘酒 C. 石灰浆 D. 甘油 2.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里进行的原因是(
) A. 反应物粒子容易接触碰撞,使反应进行得快 B. 固体物质不能直接反应 C. 设备简单 D. 可以不进行加热 3.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厨房洗涤剂可使餐桌上的油污乳化 B. 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 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炉具上的油污溶解 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一定含有水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溶液一定是液态的 D. 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5.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混合物的是(
) A. 空气、石油、冰水 B. 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甲烷 C. 赤铁矿石、石灰石、氧化铁 D. 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 6.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果粒橙 B. 液氧 C. 生理盐水 D. 蛋花汤
7.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 A. 水 B. 酒精 C. 汽油 D. 苯 8.下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0 ℃时,100 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 25 g B. 20 ℃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 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 50 ℃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20 ℃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9.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 2 ℃时,在两个各盛有 10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50 g 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 B.t 1 ℃时,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等于乙 C. 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 2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 1 ℃,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 10.要使下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硝酸铵和水;℃铁和稀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和水;℃生石灰和水;℃石灰石和稀盐酸
A. ℃℃℃℃℃ B. ℃℃℃℃ C. ℃℃℃ D. ℃℃℃ 11.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A. 图像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表格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 B. 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 40 ℃时,将 50 g NaOH 分别投入到 100 g 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D. 40 ℃时,将 CO 2 通入饱和的 NaOH 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12.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使它变为饱和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硝酸钾晶体 B. 降低溶液的温度 C. 蒸发部分溶剂 D. 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 13.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图,若现有接近饱和的三种溶液,通过升温,能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甲溶液 B. 乙溶液 C. 丙溶液 D. 均不行 14.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 a、b、c 三种物质 t 1 ℃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 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t 2 ℃时 30 g 物质 a 加入到 50 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 80 g溶液 C.t 1 ℃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b>a=c D. 若 a 中混有少量 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 15.在配制 100 g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 90 mL 水时俯视读数 B. 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C.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后,立即溶解氢氧化钠 D.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二、填空题(共 共 3 小题)
1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很好,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净化水的方法有:℃过滤 ℃加明矾吸附沉降 ℃蒸馏 ℃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
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________。
17.根据下列图像回答: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变化曲线。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mg 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填离子符号) 。
(2)图二是 20 ℃时,取 10 mL 10%的 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 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是 a、d、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 与 c的溶解度相交于 P点,据图回答:
℃t 1 ℃时,接近饱和的 c 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________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将 t 2 ℃时,15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 1 ℃时。可以析出________g
a物质。
(4)下图托盘天平两边是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跟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时间 t 与生成氢气摩尔质量 n 的变化关系如图四。
试回答:从开始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天平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工生产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常常先把反应的固体配成溶液再两两混合。在农业上,为了合理使用农药,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成________或________,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
三 、计算题(共 共 3 小题)
19.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 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 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 CO 2 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 13.25 g 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 95.8 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 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 106 g 稀盐酸(即 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1.化学兴趣小组取 26 g 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9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 105 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 项,蒸馏水是纯净物,错误;B 项,碘酒是碘溶解于酒精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C 项,石灰浆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错误;D 项,甘油是纯净物,错误,故选 B。
2.【答案】A 【解析】两种物质相互接触的面积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两种物质接触面积大,化学反应的速率快。故选 A。
3.【答案】D 【解析】A 项,洗涤剂能乳化油污,故厨房洗涤剂可使餐桌上的油污乳化,正确;B 项,汽油能溶解油渍,故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正确;C 项,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故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正确;D 项,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炉具上的油污去除,是发生化学反应,不是溶解,错误,故选 D。
4.【答案】B 【解析】水是常用的溶剂,但并不是所有溶液的溶剂都是水,故 A 是错误的;根据溶液的定义可知,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故 B 是正确的;溶液有固态溶液、气态溶液、液态溶液,故 C 是错误的;盐酸中的溶质就是氯化氢气体,故 D 是错误的。
5.【答案】D 【解析】A项,冰水是纯净物,是水的两种状态;B 项,甲烷是纯净物;C 项,氧化铁是纯净物。
6.【答案】C 【解析】A 项,果粒橙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B项,液氧为一种物质,不属于溶液,错误;C 项,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D 项,蛋花汤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 C。
7.【答案】C 【解析】为洗净碘,需要的物质应能溶解较多的碘。根据题意可知碘易溶于汽油和苯,但苯有毒,所以应选 C 项。
8.【答案】D 【解析】A项,观察溶解度曲线,2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5 g,含义为 20 ℃时,125 g甲溶液里最多能容纳甲物质 25 g,所以 100 g 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 25 g,正确;B 项,20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 20 ℃时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正确;C 项,
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位于乙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所以 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D 项,由于没有指明 50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相同,降低温度至20 ℃时,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错误。故选 D。
9.【答案】A 【解析】A 项,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 2 ℃时,甲的溶解度=50 g,而乙的溶解度<50 g,故在两个各盛有 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50 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甲能全部溶解,而乙有剩余,故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正确;B 项,t 1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不一定等于乙,错误;C 项,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故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错误;D 项,没有指明高温时的溶液是否是等质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错误。故选 A。
10.【答案】B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不合适;℃℃℃反应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11.【答案】D 【解析】A 项,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可知,图像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图像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错误;B 项,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影响,错误;C 项,40 ℃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129 g,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 40
g,所以将 50 g NaOH 分别投入到 100 g水和酒精中,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错误;D项,40 ℃时,碳酸钠在酒精中难溶,所以将 CO 2 通入饱和的 NaOH 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正确。故选 D。
12.【答案】D 【解析】A 项,由于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即其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硝酸钾不足;所以,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可知,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可以使其变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正确;B 项,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可知,要想将其不饱和溶液变成其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来完成,正确;C 项,由于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即其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剂水太多,所以,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可知,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分的方法,使其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D 项,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是不会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即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错误。
13.【答案】C 【解析】运用溶解度曲线图得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规律解答。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
升高温度丙的溶解度减小,接近饱和的丙溶液会变为饱和溶液。故选 C。
14.【答案】D 【解析】A 项,将 a、b、c 三种物质 t 1 ℃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 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应该为起始温度中的顺序,为 b>a=c;B 项,t 2 ℃时 30
g 物质 a 加入到 50
g水中不断搅拌,根据溶解度的数值可知 50 g 水中只能溶解 25 g b 物质;C 项,t 1 ℃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b>a=c 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说明饱和溶液的质量;D项,若 a 中混有少量 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是正确的叙述。故选 D。
15.【答案】B 【解析】A 项,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100
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100
g×10%=10.0
g,需要水的质量为 90 g;用量筒量取 90
mL 水但量筒读数要平视,不能俯视,错误;B 项,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正确;C 项,配制溶液,不能用水清洗烧杯,因为清洗后烧杯内壁会附着少量的水造成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D 项,配制 100 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错误。故选 B。
16.【答案】(1)酒精 (2)4Al+3O 2 ===2Al 2 O 3
(3)白糖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 (4)℃℃℃ 【解析】(1)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2)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很好,原因是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4Al+3O 2 ===2Al 2 O 3 ;(3)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原因是白糖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4)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步骤为℃加明矾吸附沉降、℃过滤、℃消毒杀菌,不需要蒸馏。
17.【答案】(1)H+ 、Na + 、Cl -
(2)℃反应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要放出热量 (3)℃升高温度 ℃30 (4)先偏向右边,最后回到分度盘中央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m 点对应的溶液的 pH 值小于 7,即此时溶液为酸性。说明该点对应的溶液中酸还未反应完。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有:盐酸 (未反应完的)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的)。
所含的离子为 H+ 、Cl - 、Na + 。
(2)℃根据图示可知,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当加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达到最大值。可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够放出热量。℃如改用氢氧化钠固体,
则不能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因为氢氧化钠在溶解于水时也能放出热量。无法确认温度的升高来源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3)℃t 1 ℃时,c 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即可继续溶解 c 物质,所以可通过再加入 c 物质的方法使其饱和。因为 c 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还可以通过升温的方法,使 c 物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的质量变小,从而使其溶液由接近饱和变为饱和。
℃根据图示可知,在 t 2 ℃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 50 g。即在 t 2 ℃时,a 物质在 100 g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50 g。所以在 t 2 ℃时 150
g a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 a 50 g,溶剂水的质量为100 g。当溶液的温度降低至 t 1 ℃时,其溶解度为 20 g。即在 t 2 ℃时,a 物质在 100 g 水里最多溶解20 g。所以此时析出固体的质量为 50 g-20
g= 30 g。
(4)开始时天平左右两盘分别放有等质量的金属和酸,所以开始时天平平衡。随着反应的进行,镁反应较快,所以天平放镁的一方偏轻;天平偏向放铁的右盘。当反应停止时,二者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两盘中质量的减少值是相等的。所以最终天平左右两盘剩余物质的质量相等,即天平最平衡。
18.【答案】悬浊液 乳浊液 【解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乳浊液是液体液滴分散于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
19.【答案】(1)4.4 (2)11.7% (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 73 g 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 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y
106℃44=x℃4.4g x=10.6
g 117℃44=y℃4.4 g y=11.7
g 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0.【答案】(1)4.4 (2)80% (3)5.6% 【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 106
g 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 4.4 g,所以当加入 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 4.4 g。
(2)发生反应: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 NaCl 溶液,所以也可根据方程式中 NaCl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的 NaCl质量为 y
100℃44=x℃4.4 g,x=10.6
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17℃44=y℃4.4 g,y=11.7
g。
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 g+95.8
g+106 g-4.4
g=208 g。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21.【答案】(1)11 g (2)26.7%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
g,反应后的溶质是 CaCl 2 ,而溶液的质量等于 105 g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 CaCO 3 质量为 X,生成的 CaCl 2 质量为 Y,
列比例式:100℃X=44℃11
g,解得:X=25
g 111℃Y=44℃11
g,解得:Y=27.75
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相关热词搜索: 溶液 下册 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