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际经济与贸易-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变化背景下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研究论文

时间:2022-01-17 13:11:44 来源:网友投稿

 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变化背景下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研究

 【摘要】在这个 21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已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更是全球发展之必须,各国经济安全面对着巨大的冲击,其中国际粮食贸易问题日趋明显。足够的储备粮,自给自足的能力,相关政策的保障,都会对国家经济稳定快速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粮食安全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在本文的研究探索中,逐渐有了大致的行文思路:首先,对中国粮食安全现状进行大致的考究,明确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状况,为中国探清符合国情的粮食安全道路打下基础。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粮食贸易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冲击,需要正视这种影响和冲击。最后,对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找到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粮食安全策略。

  【关键词】粮食安全;国际粮食贸易;影响与对策

  Research on ensuring China"s food secur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are inevitable results, but also necessary for global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security of all countries is facing a huge impact, among which the international food trade proble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obvious. Sufficient grain reserves, self-sufficiency, and the guarantee of relevant policies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ith the continuous updat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food security will face some new challenges. In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is paper, there is a general idea: first of all,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is roughly studied, and its own sit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s clarified,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China to explore the way of food security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Secondly, China"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is conducive to its 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a huge impact, which needs to be faced squarely. 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in order to find the food security strategy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Keywords] Foo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food trade

 Impact and Countermeasures

  目

 录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 ........................

 1.4 研究方法

 ................................ ........................

 2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

 2.1 基础概念

 ................................ ........................

 2.1.1 粮食...........................................................

 2.1.2 粮食安全.......................................................

 2.2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

 ................................

 2.2.1 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加速我国科技进步.............................

 2.2.2 获取外部支持...................................................

 2.2.3 粮食品种质量的改变.............................................

 2.2.4 中国粮食贸易处于被动...........................................

 3 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现状 ..........................................................................

 3.1 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变化背景

 ................................ ......

 3.2 当今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 ....

 4 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

 4.1 高产量与高进口

 ................................ ..................

 4.2 粮食品质较差,缺乏国际竞争力

 ................................ ....

 4.3 耕地资源的流失

 ................................ ..................

 4.4 种子安全问题

 ................................ ....................

 4.5 转基因农作物对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

 ................................

 4.6 O WTO 体制下,市场法制不健全

 ................................ ......

 4.7 参与粮食国际贸易能力不足

 ................................ ........

 4.8 疫情下的粮食安全恐慌

 ................................ ............

 5 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

 5.1 减少对国际粮的依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

 5.2 粮食产业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

 ..........................

 5.2.1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5.2.2 建立粮食产业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

 5.2.3 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发展。...................................

 5.3 加大土地管理力度,保障耕地面积

 ................................ ..

 5.4 增强种子核心竞争力,规范种子市场管理

 ............................

 5.4.1 增强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

 5.4.2 规范种子市场管理...............................................

 5.5 构建和完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

 ......................

 5.5.1 明确农业转基因生物科技研发的法律支持...........................

 5.5.2 完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

 5.5.3 完善转基因农作物标识制度.......................................

 5 5 .6 构建粮食国际贸易法律机制

 ................................ ........

 5.7 完善国际粮食贸易服务体系,加强国际贸易交流与合作

 ................

 5.7.1 完善粮食出口服务体系...........................................

 5.7.2 积极参加国际贸易的国际会议.....................................

 5.8 积极应对疫情下的粮食危机

 ................................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 致

 谢 ......................................................................................................

  1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些年,国际粮食供应形势逐渐严峻,中国经济运转问题在这场粮食战争中也愈发突出,如何确保中国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妥善应对这场“全球粮食危机”,成为新中国的一大难题。由于中国的种子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一些跨国公司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凭借自身的垄断优势侵占中国粮食市场,这种举措同时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1.2

 研究意义 在国际粮食贸易的不断发展中,那些违背粮食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垄断组织与不合理的政策举措,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一系列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研究在国际大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且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从现状看问题,再从问题出发找对策,给国际粮食贸易提供了一定的考究,同时也为中国政府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实践的可能与方向,由此认识到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Kerr, W.A. and J. E. Hobbs (英国.2008) 认为,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有着举手投足的作用。从某个角度来看,跨国公司主宰着全球的农产品市场,而政府的许多有关政策法条也隐隐支持且增强了跨国公司的优势。它们对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有很大影响,Clive James (美.2007)认为导致农产品竞争有诸多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农产品本身的竞争力,还有一些其他相关的竞争力。根据我国国情及其他原因来看,我国的农产品总体上缺乏竞争力且日趋下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导致的粮食竞争力低下,进而影响了我国粮食进

  2 出口分配,从而导致了我国粮食结构不平衡的情况。Lillian Johnsen and Stella Semi no (美. 2006)认为,在全球粮食市场上,有少数发达国家粮食出口占比过大,因此它们可以凭借自己的份额来控制整个粮食市场,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了巨大影响。Kerr, W.A. and J. E. Hobbs (法. 2000)也提出,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抓住市场化的总体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市场调节,以确保整个市场的平稳发展。James. David (美. 2010)等相信要实现当前粮食贸易的更好发展,最重要的是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和操作,进而达到提高粮食质量和数量的优势,并以此对粮食发展配置及政策方面有进一步的改善。

 1.2.2

 国内研究综述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大部分口粮都能做到自给自足,但有些粮食因生产成本或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则需要大量进口。在这种中国不得不依靠国际粮食贸易来进行自身补足的情况下,粮食的国际产量和价格都深深影响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因此,对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政策方面。熊熠、王伟(2011)认为,我国粮食贸易政策要想采取进口为辅的自给自足政策,国粮储备是否充足是首要考虑的实际前提。黄季焜、杨军、仇焕广(2012)认为,当前我国粮食形势波动不大,相关建设方面较完整。贾建华、贾蕾(2009)认为,国家主要有关部门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作了具体阐述和解释,其主要政策方向是长期实现自给自足,适当通过粮食进口补缺。

 (2)粮食价格与消费方式方面。王龙飞(2009)认为,中国在 2001 年正式入世之后,已经不可能再实行之前的贸易保护模式,这是一个过渡与改革,显而易见的,入世之后进口规模明显扩大,但还不至于成为主导。王锐(2012)则以独特的角度出发,整理研究了国际粮食价格变动情况,得出了粮食贸易价格处于不停波动的状况,这对于那些需要大量进口粮食才能维持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不乐于看到的结果,因此粮食进口国家对于贸易价格的反应最为明显。张吉祥(2007)认为,中国的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及粮食配置体系与大多数国家都不同,都是由于自身国情和一些实际情况导致的。总而言之,我国粮食品种相对比较集中,因此对一些国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而这种依赖性不仅会影响我国多边外交,甚至会影响到别国的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和市场方面。洪兴(2009)认为,基于中国粮食安全在国际粮食贸易格

  3 局变动下的现状,我国不得不对国际粮食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包括各种风险及存在可能性。中国依赖外国粮而达到暂时性的安全不可取,唯有依赖自身自给自足才是长久之计。肖国安(2009)指出,在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时,不妨从概念出发,粮食安全应包括数量上的保证和质量上的提高,只有合理的粮食生产结构配置,双面保证,才能确保我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国际竞争力。

 1.3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现状数据来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粮食贸易对粮食安全造成的影响。经分析发现,国际粮食贸易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由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对于我国粮食安全所受到的影响进行再分析,找出问题根本,从而为我国的粮食贸易安全及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应对策略。

 1.4

 研究方法 (1)描述性研究。简单地说,就是对到目前为止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和排序,找出相关和有价值的东西以供参考,以理论证更具说服力。

 (2)归纳与总结。本文主要对前人的方法和成果进行了参考,其次结合收集的数据,得出综合的考量结论。

 (3)文献研究。收集整理与国际贸易和食品安全有关的文献,通过阅读收集文献和网络文献,整理相关文献信息,记录对本文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参考及文献综述的撰写。

  4 2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粮食安全问题自出现之后愈发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作为生存之本,任何对此有不利影响的因素都会直接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其中因素包括国内市场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国家竞争战略措施等。

 2.1

 基础概念 2.1.1

 粮食 对于粮食的定义,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国外用 Food 指代一切用以维持身体生长、代谢和生命过程的能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可食用物质,本意上应该翻译成食物,但国际上却对相关机构组织命名里的 Food 约定俗成地翻译成了粮食的意思。而对于中国而言,粮食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粮食包括谷物类、豆类以及薯类,相当于农业生产的各种果实可食用类粮食作物,而狭义上的粮食则是除开豆类及薯类的禾本科谷物种子的总称,包括稻谷、大麦、小麦、玉米、高粱等。

 2.1.2

 粮食安全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面临首次粮食危机,其中发展中国家遭受的打击尤为严峻。自此“粮食安全”一词产生并成为世界的一大经济考量。197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首次提出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的概念,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1] 。1994 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杂志发表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把全球的关注都集中在中国粮食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从国家、地区、家庭等层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2] 。1996 年,FAO 分别从保障(availability)、获取(access)、利用(utilization)、稳定(stability)四个维度将粮食安全重新定义为“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爱好时,才实现粮食安全” [3] 。当代新时期下的粮食安全则分为三部分,第一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第二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第三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5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从小的方面来看,粮食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要素,往大的方面来看,粮食关乎一国的经济发展安全,是国家得以正常运转的根本。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 2.2.1

 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加速我国科技进步 国际粮食贸易对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及产量有直接影响,而作为第一产业,又以产业间联系进而影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本质是技术进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食品贸易可以通过技术的“溢出效应”影响和提高中国农业技术水平以及与农业相关技术的开发能力。它可以进一步促进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从而促进技术的“溢出效应”。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将提高一国产业结构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

 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我国农业产量增长,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急需优化配置,相关技术急需扩散,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率以匹配国内相关需求。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分析总结,粮食进出口对农产品价格上升有直接影响,还将导致 CPI 数据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阻碍,但换一个角度来看,CPI 数据增长还能促进 PPI 数据上升,反而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参与粮食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在与世界进行贸易交流的过程中,中国将不断完善农业关键技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变化,同时还将为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打下坚实的力量。

 2.2.2

 获取外部支持 中国自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民经济得到了飞跃性发展,人民生活更是从一开始的温饱问题转而奔向小康,随着国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饮食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主要口粮谷物类转变成畜产品的急速增长需求,而要满足这一需求则需要大量的饲料用粮,除此之外,国家科技和工业类发展,及医药类生产对工业用粮的需求也处于不断增长的形势。以此看来,中国粮食需求将会逐渐从谷物类转变为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为主体,且不说国内土地资源和人力

  6 资源配置转换这一难题,单从技术层面看,我国也远远达不到满足内需的要求,因此借助国际粮食贸易的优质价廉的粮食作物,不仅能弥补暂时性的技术缺乏,还能分担国内对粮食的巨大需求。

 2.2.3

 粮食品种质量的改变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需求情况是在不断变动的,农产品的品种质量亦是如此。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城镇化速度加快,耕地资源减少,而要满足当下特定粮食的巨大需求,最直接且有效的办法就是对该种粮食品种的质量进行改进,例如袁隆平对我国稻谷的改进,就切切实实地解决了当下的谷物需求问题。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需求背景下,农产品质量会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提高,进而影响整个农业格局变化,而不同农产品作物之间还会相互影响。例如丁守海(2009)用相关模型检验了大豆、大米、玉米、小麦四种粮食作物之间的价格传递关系。其研究结果发现:粮食产物的国际价格变动都会从不同程度影响中国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其中大豆的变动最为明显 [4] 。因而我国国内粮食格局将伴随着国际粮食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2.2.4

 中国粮食贸易处于被动 一方面,中国粮食贸易对象相对集中,从进口来说,我们通常选择目标粮食的主要生产国,例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不仅是因为中国本身需求量大的缘由,作为主要生产国,技术层面相对较高,随着进口的增加,可以节省一部分资金。从出口来说,由于进口方面的巨大需求缺口,资金不足的情况,出口对象通常选择相对近的邻国以减少运输成本,例如日本、韩国等国家。总的来看,我国的粮食贸易在整个国际粮食贸易中也就仅仅是个参与者的角色。

 另一方面,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土地资源不断减少的缘由,我国对于粮食的需求只有增长的趋势,我国粮食贸易局面的改变将变得更加艰难,发展也变得更加单一。无论如何,我国当前的粮食贸易形势已经难以在不断变动的国际粮食贸易中寻求新的发展,必须尽快打破这种局面,争取主动权。

  7 3

 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现状 3.1

 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变化背景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之前,全球贸易以各种成品产品作为主要进出口货物,约占国际贸易 7 成以上,包括工业制成品、食品加工成品等。而在 2010 年时,贸易结构发生了转变,由原先的成品贸易为主转变为对中间商品的大量需求;直至2018 年,中间品贸易需求远大于成品贸易的格局已基本定势。

 导致这种转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其中最直接明显的因素来自于国际经济的总体增长,及不同国家之间生产力的差异。在几十年以前,亚、非、拉、北美曾是农产品出口的集中地区,农产品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西欧国家。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亚洲部分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农产品贸易逐渐发生变化;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农业发展方面逐渐乏力;而北美洲又受到欧盟的竞争压力,农产品出口逐渐下滑;与之相反,西欧国家通过大型组织和联盟的组建,合作发展,促使了西欧农业的迅速发展,一改以往高进低出的贸易状况,成为了世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集中地。

 总体而言,世界农产品贸易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日趋月下。

 3.2

 当今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农产品是在世界贸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农产品的地位也在不断攀升。世界各国也开始频繁关注以典型农业作为主要产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

 中国在加入 WTO 之前,农产品进出口一直都是趋于贸易平衡的状态,入世后,农产品进口规模持续大幅度攀升,从 2010 年的 725.5 亿美元上升到 2012 年的 1124.8 亿美元(见图 4-1),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 15.74%。至此之后增幅逐渐平缓,直至 2017 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上升,当期同比 12.8%,与 2016 年增速-4.5%相比相差了 17 个百分点。

  8

 图 3-1 2010-2019 中国农产品进口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近年来,中国已从 21 世纪初期的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粮食进口国。粮食出口比以往都要低得多,但粮食进口量却是持续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中国在入世前,还是那个主要粮食出口国,贸易进出口相对平衡。而当入世后,我国为适应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动,采取了一系列相关举措,从而导致我国出现粮食进出口反向波动的形势。自此,中国粮食进口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远远超出出口量。据收集数据显示(见表 4-1),2019 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值为 2300.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 791 亿美元,进口额为 1509.7 亿美元,与 2010 年相比,三者分别上升了 1081.1 亿美元,上升了 296.9 亿美元,上升了 784.2 亿美元,结合进出口占比情况来看,这 10 年来进口额与出口额的差距一直在不断拉大,且进口额远远大于出口额,而 2019 年的贸易逆差更是高达 718.7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26.5 个百分点。

  -10-5051015202530354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美元值(亿) 美元值(同比)

  9 表 3.2-1

 2010-2019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变动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度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占比 进口占比 进出口总值 贸易逆差 逆差同比 2019 791.0 1509.7 34.4 65.6 2300.7 718.7 26.5 2018 797.1 1371.0 36.8 63.3 2168.1 573.9 14.0 2017 755.3 1258.6 37.5 62.5 2013.9 503.3 30.4 2016 729.9 1115.7 39.6 60.5 1845.6 385.8 -16.5 2015 706.8 1168.8 37.7 62.3 1875.6 462.0 -8.7 2014 719.6 1225.4 37.0 63.0 1945.0 505.8 -0.9 2013 678.3 1188.7 36.3 63.7 1866.9 510.4 3.7 2012 632.9 1124.8 36.0 64.0 1757.7 491.9 44.2 2011 607.5 948.7 39.1 61.0 1556.2 341.2 47.4 2010 494.1 725.5 40.5 59.5 1219.6 231.4 76.5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农产品中最主要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粮食。而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在世界粮食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早期,中国主要口粮包括大麦、小麦、玉米、大米等,国内生产和进出口都属这四大类为主,但近些年看来,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粮食进出口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从农产品进口商品排名情况来看,畜产业和大豆分别以 362.2 亿美元和 353.4 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农产品商品,相比于国人主要的谷物口粮来看,更是有 7 倍的差距,两者加起来在农产品进口总额中共占据 47.4%的份额,几近一半,且畜产品更是以 27%的同比增速在发展(见表 4-2)。

 表 3.2-2

 2019 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排名情况

 单位:亿美元 商品名称 进口额 同比 占比 2018 占比 畜产品 362.2 27.0 24.0 20.8 大豆 353.4 -7.16 23.4 27.8 水产品 187.0 25.6 12.4 10.8 水果 103.6 23.2 6.9 6.1 食用植物油 74.1 26.4 4.9 4.3 谷物及谷物粉 52.6 -11.5 3.5 4.3 棉花 36.0 12.6 2.4 2.3 食糖 11.2 9.0 0.7 0.8 蔬菜 9.6 15.9 0.6 0.6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从进口数量来分析,大豆进口数量以 8851.1 万吨稳居第一,且有正增长趋势。而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中增速较快的商品为食用植物油和畜产品,同比增长分别为 42.5%和 40.9%;进口量有所下降的商品为谷物及谷物粉,同比减少了 12.6%

  10 (见表 4-3)。

 表 3.2-3

 2019 年中国农产品进口数量排名情况

  单位:万吨 商品名称 进口数量 同比 大豆 8851.1 0.6 谷物及谷物粉 1791.8 -12.6 食用植物油 1152.7 42.5 水果 729.3 23.1 畜产品 657.3 40.9 水产品 626.5 19.9 食糖 339.0 21.3 棉花 193.7 19.0 蔬菜 50.17 2.2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我国占有全世界 22%的人口数量,而耕地面积却只占全世界的 10%,人均耕地面积更是仅有 40%的世界平均水平。从我国粮食耕地面积数据来看(见图4-2),从一路增长到 2016 年到达峰值,之间增加了 7534.64 千公顷,同比平均增长 1.09%,而自 2016 年之后开始出现锐减,以同比均减 0.89%的速度,耕地面积减少了 3166.46 千公顷,且之后还有继续缩减的趋势。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粮食的需求增长与耕地资源的流失矛盾将会越来越尖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11695.42112980.35114368.04115907.54117455.18118962.81119230.06117989.06117038.21116063.61060001080001100001120001140001160001180001200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图4-2

 中国粮食种植面积趋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千公顷)

  11 总的来说,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现状呈现出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贸易逆差的急剧扩大,粮食消费结构的转变,耕地资源的减少等形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粮食结构方面的矛盾会愈发尖锐,如何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以打破现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12 4 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4.1

 高产量与高进口 从 2003 到 2015 年间,中国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了 12 年,到了 2018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 65789 万吨,虽然与 2017 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着高增长水平。然而,如此高水平的生产率却依旧难以满足国民需求。在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过程中,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巨大需求在不停的拔高我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从大豆的进口量数据上可看出,我国自主生产的大豆难以达到质量需求,在国际贸易上缺乏竞争力,中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严重打击,导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缩减,为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大豆进口量丝毫没有下降的趋势。从 2015 年起,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开始有了增长,从 6827 千公顷到 2018 年的 8412.8 千公顷,大豆产量从 1237 万吨到 2018 年的 1596.7 万吨,但这些增长幅度对于大豆进口量来说,基本可有可无,要知道我国 2015 年的大豆进口量就已经高达 8169.41 万吨,且在 2017 年更是创史上最高,达到了 9552.61 万吨,同比增速 13.84%。过分依赖进口,使得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受国外影响较大,给中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5] 。

 4.2

 粮食品质较差,缺乏国际竞争力 粮食品质,具体的说指的是粮食综合指标的简称,一般来说,粮食质量的判断主要基于专业的粮食品质指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粮食质量的判别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因为这一指标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而有所波动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况下,粮食质量指标都是有着很大的时期性的。然而,中国粮食量大质差在国际粮食贸易中是众所周知的,一方面,中国由于人多地少的国情因素,主要精力都是为了满足国内粮食数量上的需要,在确保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粮食质量方面的追求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次要需求,且当时国内科技技术发展尚不完善,也就失去了质量追求上的首要前提。

 简而言之,中国选择放弃粮食质量的追求是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量力而为的谨慎考量。除了硬性条件不具备等因素外,在一定时期里,我国的粮食质量还难以达到国际粮食贸易的多方面要求。

  13 中国的粮食质量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因素主要来自环境,粮食品种和其他相关因素。此外,其自身质量差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后天的谷物的养护和种植有直接联系。在国际粮食贸易过程中,粮食的品质是一个国家是否具备一定竞争力的重要考量。如果粮食质量得不到提高,就不可能对国际粮食贸易产生更好的影响,进而失去与其他粮食国家的竞争 [6] 。因此,如何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实现填补国内数量上的需求和满足国际质量上的需求的双赢局面,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

 简单来说,中国要想在国际粮食贸易中提高自身的粮食竞争力,就需要详细分析自身情况,结合国际发展需求,针对性地生产开发,以此达到满足内需且极具竞争力的高品质粮食。

 4.3

 耕地资源的流失 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提升,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变得更为苛刻了,尤其体现在对粮食的要求上。然而我国耕地资源的流失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了,其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化的加剧;政策性干预,比如退耕还林等;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耕地荒置;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及环境污染等致使耕地资源的减少。

 4.4

 种子安全问题 种子安全问题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首要前提。在我国种子市场发展尚不完善的阶段,我国有一部分农作物种子都对进口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与此同时还有来自国际种业巨头的竞争压力。除此之外,育种领域的科技技术在不断的应用和推广中,我国种子依赖性问题面临的挑战将更加艰难。种子安全问题的根本在于其中的生物技术层面,小小的种子经过技术改造,制成无法生育的种子,导致农民无法留种而被迫购买,从而产生依赖性的死循环,轻而易举地控制一国的粮食命脉。

 4.5

 转基因农作物对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 首先,转基因农作物中作为粮食登上餐桌的质量安全问题,由于对转基因食

  14 品的研究尚不透彻,没有确切证据说明转基因农作物对人体完全无害,因此存在一些食用上的安全隐患。其次,转基因农作物的知识产权问题,我国在转基因技术上的发展相对薄弱,而且相关品种及技术的知识产权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导致我国粮食国际贸易上的不利地位。最后,转基因农作物由于基因改造得到了很多有利于生产的性状,比如抗虫、抗病等高产基因性状,但这与自然遗传规律是逆道而行的,其中可能有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隐患,也就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粮食正常供应等问题。

 4.6

 WTO 体制下,市场法制不健全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为了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大力发展了自身硬实力,但相关市场法制建设方面却被严重忽略。众所周知,国际贸易的本质即是市场贸易,而使得市场贸易平稳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具备完善的市场法制体系。目前来看,中国在其他方面的法制建设工作都趋于成熟,唯独在粮食贸易上有着明显的缺口。当下中国所实行的粮食贸易法制大都是参考于他国,缺乏对自身国情的考虑,自然不能很好地实行并维护自身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实际利益。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表现:一粮食的生产和采购环节缺乏相关政策保护;二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待深化与完善;三农业政策保险建设还没有得到更好的提现;四粮食储备体系的建设还需不断更进。

 所以,中国要想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占据主动权,就必须制订出符合自身特殊国情的法制机制,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帮助到中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稳定发展。对于我国法律建设层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来看,其原因是复杂的,一是由于我国国情的复杂性,起步较晚等因素相关;二中国的跻身入世也会给法律建设带来全新的考验;三我国在国际法制建设方面的人才存在着很大的缺口。随着法律在全世界的普及和国家对此的重视,我国法制建设不会在原地踏步,而是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动中不断完善。

 4.7

 参与粮食国际贸易能力不足 中国一直以来以农业生产为一大产业,在农业生产上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15 和实践经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致力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也就是所谓的量产,践行着自给自足的贸易方式,而到了今天,中国为了赶上国际发展潮流,才发现自身粮食质量问题存在很大的空白,也是因为粮食质量问题,中国难以真正参与到国际粮食贸易中,也就失去了大量国际贸易机会,没有足够的机会也就意味着无法获取能力上的提升,到最后甚至会直接失去国际粮食贸易中的发展地位。

 就目前来看,在数量上,我国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有限,更不用说有余粮用于出口贸易了;在质量上,我国的粮食生产专业化水平和技术化水平也远远达不到国际粮食质量的要求;除此之外,我国农业法制建设尚未完善,在面对国际贸易冲突时,往往有所束缚,对我国的粮食贸易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为了创造这种贸易机会,一方面,中国需要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积极争取它,因为我国在整个贸易中是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是说不上话的,但是如果要不继地学习和发展,就需要主动争取。一方面,秉着利人利己的态度,适当对相关国家实行优惠性政策,以真诚换取一定的贸易机会。另一方面,弱国无外交,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不能忽视,也只有这样,才能给中国的粮食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后盾力量 [7] 。在国际贸易大潮中,尤其是粮食贸易中,自身实力是发展的根本,也是机会的诱饵。在我们获得足够的交流机会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发展。其他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我们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一一参考,只有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才是真正适合自己汲取的,才能给国家的粮食贸易发展带来真正的利益。

 4.8

 疫情下的粮食安全恐慌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再次爆发,一些国家因疫情封锁港口、限制粮食出口,引起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紧张,再加上期间自然灾害的参与,世界人民都陷入粮食短缺的担忧之中,甚至出现恐慌性抢购囤积粮食的现象。

  16 5

 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中国粮食国际贸易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因为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缺乏土地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其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只有 30%-40%。如果不进一步在科技上取得进步,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再者,我国粮食作物的一些优良品种,科研投入不足,缺乏一定的推广体系,致使我国粮食等农产品质量提高缓慢,国际市场份额逐步下降;还有我国的有关于粮食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工作不是很到位,重心偏于国内而缺乏对外发展的法律支持,以至于我国在应对粮食贸易上出现的问题感到无从下手,因此,通过对我国及国际粮食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提出具有现实可操的对策建议。

 5.1

 减少对国际粮的依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中国粮食必须遵循国内自给自足的基本原则。就我国当前农产品发展现状来看,粮食品种质量过度依赖进口,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种种不稳定性,因此,想要减少对外来品种的依赖,自主研发培育高质量农产品是唯一出口。此外粮食市场价格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维持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带来的冲击,从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积极合理的农业政策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内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第一,我国粮食价格需要有一套专门的法律体系,调节国内粮食价格上下限问题,不同粮食品种的价格和储备量的调节,还需要参照具体生产成本、市场供需、国际市场价格等诸多条件来实行。对于不可控因素而导致的农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国家可适当给予相关农业补贴,维持国内供需平衡。第二,在制定粮食价格体系的过程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作用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第三,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降低粮食生产的风险。一方面保护农民的基本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深入农业企业,对农民进行价格风险管控培训,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8] 。

  17 5.2

 粮食产业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 5.2.1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过去,我国粮食种植呈现出小而散的局面,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粮食生产流程,农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对消费者也产生不利影响。未来,应全面推行粮食标准化生产模式,全程把控生产质量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老百姓关注的农药残留等问题,促进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流程标准化,从而建立一整套粮食安全全程、全覆盖的监管格局。

 5.2.2

 建立粮食产业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

 随着人们对粮食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套完善的粮食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和全覆盖的监管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满足老百姓对粮食安全的切身需要,也为监管者和执法者提供了依据。而与国际粮食贸易接轨的质量标准更是能大大提高我国粮食在国际贸易上的重要地位。因此,我国粮食产业要想实现品质上的提高,需要对国际农业标准以及相关国家的农业标准、技术法规等内容有详细的了解,以此作为参考,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农业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消除粮食国际贸易对我国的相关限制,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

 5.2.3

 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消费者更加注重对于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因此,市场亟待构建绿色优质粮食产业体系从而满足人们新消费观。在农产品质量方面,要着重关注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在粮食精深加工产品和功能性粮食产品方面提高供给水平,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

 5.3

 加大土地管理力度,保障耕地面积 近些年我国国民经济中非农产业发展迅速,某些地方政府抵不住中央下达的经济指标压力以及巨大的利益诱惑,便盲目开发农用地作其他产业的发展,导致农用地的迅速缩减。在土地管理和执行力度上,各级地方政府的理解与中央政府的规划可能存在偏差,因此,相关土地政策的约束限制能更好地将地方和中央的

  18 管理协调一致。而对于大量的农民迁入城市导致的农田荒置问题,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关键。一方面农业补贴需要跟上,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完善,总之就是不断缩减城乡差距,留住农村农民的生产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5.4

 增强种子核心竞争力,规范种子市场管理 5.4.1

 增强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 鉴于我国对比国外先进企业的巨大差距,国内种子企业,尤其是龙头种子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缩小种子研发技术层面上的差距,增强我国种子核心竞争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种子企业可单独建立育种中心,积极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加快优良种子的研发进程,抢夺国际市场份额的占有率,扭转种子进口的恶性循环。

 5.4.2

 规范种子市场管理 国内种子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良性,需要政府的规范管理来维持和持续。国内某些规模较小的种子企业没有顾全大局的思维方式,为了国内市场上的份额恶意压价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种子市场的稳定,对此,种子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依法执行种子企业入市许可制度,严惩种子市场上的不法行为,维护好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5.5

 构建和完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 我国目前涉及农业转基因生物方面的法律规制依靠的主要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相配套的规章,包括《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方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方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方法》等,但并没有专门从粮食安全角度针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相关立法。

 5.5.1

 明确农业转基因生物科技研发的法律支持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唯有科技研发能长远地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虽然有一部分专家对转基因的隐患还存在着顾虑,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科技水平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在明确立法表示国家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研发的扶持态度后,还需在转基因粮食的市场推广中立法监管把控,避免紧急情况的发生,在转基因

  19 技术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要盲目扶持,理应以国家利益为先。

 5.5.2

 完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 对于转基因科研所及相关试验地的安全评估必须严格依法评测,给予具备安全研发条件的单位发放安全证书。期间对安全评估的进程结果公开透明化,一来可以通过同行及相关民众共同监督评估,二来可以降低国民对转基因粮食的不安及焦虑。

 5.5.3

 完善转基因农作物标识制度 第一,扩大标识范围,修订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并定期更新,对标识的方法、形式、标签信息、阈值等进行规范;第二,严格转基因标识的监管,确立以农业部为主,以卫生部和质量监管部门为辅的监管主体及责任主体,建立中立的转基因检测机构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其衍生品进行检测,定期公开检测结果和不规范的标识;第三,借鉴欧盟的可追踪性标识方法,建立转基因食品的可追踪性标识,确保农业转基因生物在产品的中间经销过程中的有效监控。

 5.6

 构建粮食国际贸易法律机制 目前来看,建设并完善我国一系列关于农业的支持性法律机制会对我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发展有较大程度上的推进作用。建立相对完善的国内支持法律和制度,是促进中国粮食贸易乃至提高中国粮食产品竞争力,实现国际粮食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9] 。在 WTO 的粮食贸易市场竞争机制下,投机取巧的贸易方式一直不被国际农产品贸易法所接受,其主张依法贸易的形式更是动摇了一直以来的贸易平衡模式。

 首先,对应的出口农产品的相关农业补贴须尽快研究跟进,我国国际粮食贸易的综合竞争力低下,与巨大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相关,而导致这种区域差异的根本在于我国农业补贴资金来源和方式上的配置不合理,具体还需根据农产品和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配。其次,对于贸易冲突给我国的粮食生产上的打击,必须建立专门解决国际粮食贸易冲突的法律制度。但是,由于中国的国内粮食市场和国际市场需要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我们必将逐步走向统一。因此,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逐步制定和实施农业保险法,使中国农产品生产的相关

  20 企业提高其区域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并不断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能力 [10] 。以此看来,我国更有必要出台涉农法律,引导和规范民间组织的一系列市场行为,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产品反倾销补贴机制。通过不断完善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上的法律机制,我国综合法制机制建设进程将会被极大地推进。

 5.7

 完善国际粮食贸易服务体系,加强国际贸易交流与合作 5.7.1

 完善粮食出口服务体系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和粮食贸易市场的开放步伐加快,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影响日趋加深,竞争也越发激烈,以前,质量和价格竞争在城市地区已经处于竞争地位。建立完整的网络营销并实施一定的品牌战略,是当今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进入国际市...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农产品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