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英文/德文:kindergarten),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岁至6岁。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
第一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小手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上有五根手指。
2、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五根手指的名称。
3、了解手的作用,知道要保护手的方法。 活动准备: 关于手的作用及保护方法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师:请小朋友把你的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做游戏。 游戏:听我说,跟我做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前伸。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后伸。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
二 基本部分
1、知道人有两只手,两只手的大小一样,也叫一双手。
(1)师:刚才啊我们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戏,现在请你数一数你有几只手? 老师请幼儿数一数自己有几只手(两只手),
(2)知道两只手也叫一双手 师: 小朋友都有两只手,比一比你的两只手是不是一样大的?你是怎样比的?(请幼儿自己先探索方法,再教给幼儿比的方法,将手掌合起来,手指对手指) 小结:小朋友都有两只手。两只手是一样大的,所以它又有另外的名字叫一双手。
(3)举手游戏:老师说“一只手”、“两只手”“一双手”请幼儿举手。
2、数一数,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从拇指开始,按次序进行,口手一致地点数,数好后再换一只手数。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你数数自己的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 小结:每只手上有五个手指。 3、学习五根手指的名称。
(1)师:我们的五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你的五根手指长得是不是一样长?(让幼儿自由讲) 找出你最长的手指,并把它捏住。老师介绍:“这个手指长在中间,所以叫它中指。” 老师伸出大、小拇指,问幼儿:“哪个大,哪个小?”(引导幼儿说出大拇指与小指) 老师伸出一个手指点东西,介绍:“点东西的手指叫食指”。 老师介绍:“还有一个手指没有名字,我们叫它无名指。”
(2)小结:刚才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五根手指,知道了它们的名字。最长的手指呀叫---中指;大的粗的叫----大拇指;小的细的叫----小指;点东西的手指叫----食指;没有名字的手指叫----无名指。
(3)以游戏形式巩固。 休息:现在呀我们要请我们的手指休息了。大拇指睡着了,食指睡着了,中指睡着了,无名指睡着了,小指睡着了,我们都睡着了。 起床: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无名指醒了,小指醒了,小手拍拍都醒了。
三 结束部分
利用幻灯片帮助幼儿了解手的作用及保护方法。
(1)手的作用。 师:我们大家都有一双手,那么手有什么用处呢?(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考虑)我们的小手能拿东西、洗脸、刷牙等。(幼儿先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后出示幻灯片小结)
(2)保护手。 师:手的本领很大,能为我们做许多事,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手。幻灯片提示:不要用刀子或剪刀把手弄破,不要咬手指头,勤剪指甲,勤洗手,冬天还要擦护手霜、戴手套等。
第二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玩具分类小班数学一、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各种结构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连……。
2.分类盒、标记卡。
四、设计思路对幼儿来说分类运算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属性的物体挑出来,如在一堆积木中桃出所有红色积木。第二个层次是分类一,分类是将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共同属性的几组,如将一堆积木按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组。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两种活动对幼儿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设计时应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为产生标准作准备。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是中班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难点、幼儿还没有达到能用语言描述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水平,或者是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分类时头脑中显现的标准,因此设计时可以先让幼儿分类后选择标记卡来表示分类标准,然后逐步过渡到用语言描述。
五、活动流程操作探索—求同,分类—分组讨论—说出标准,转换标准—巩固操作
1.通过操作探索让幼儿积累有关物体共同特征的感性经验。说明操作探索阶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求同、分类材料,每一层次要提供多种材料,便于幼儿通过反复操作达到对各种材料共同特征的抽象。例如:分类的材料,其“不同层次”,可体现在有实物分类,有图形分类,也有数量分类。也可以有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分类(大小),有按物件的两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还有按物体的三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形状)。
2.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幼儿抽象分类标准的能力。说明分组讨论可按两种水平设计,能力中下的幼儿着重说出标准的讨论。能力中上者重点故在转换标准的讨论。3.巩固操作时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
第三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踩石头_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类型:幼儿园,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幼儿园数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尝试根据形状及颜色的特征找相对应的图形。2.初步感知图形(圆形、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尝试拼合图形。3、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
1、用硬纸制成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形周围涂上颜色(有红、黄、绿);小路示范图片一张。
2、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若干。
3、几何图形的房子。
4、欢快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昨天接到小白兔的电话,它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现在小白兔需要造一间新房子来过冬,昨天老师连夜帮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
2、出示几何图形的房子,认识房子各部分,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二)、引起幼儿"修路"的游戏兴趣。
1、小白兔再次打电话给老师,并要求再次帮助
(嘟……)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房子!刚才我想来跟你道谢时,家门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再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
2、教师引导幼儿在示范图上"修路"
引导幼儿观察泥坑的形状、颜色:"这些泥坑都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请小朋友拿合适的石头补上。"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两块半圆形的"石块"和两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坑"中。
3、幼儿自己尝试在用硬纸板做成的小路上"修路"。
4、教师检查。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大石头用完了,就用半块的石头合起来补上。""小路修好了,我们把它铺在地上吧。"
(三)、游戏:踩石头
小路现在变安全啦!我们现在沿着这条小路去小兔家做客吧!(音乐)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你现在踩到的是什么形状的坑?"教师也可向幼儿提要求:"请你踩一个正方形的坑。"
(四)、延伸活动
1、把示范图投放在数学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练习根据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配对活动,引导幼儿找出三角形转换方法。
2、引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相关热词搜索: 教案 三篇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