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0-20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中考第一轮专题训练 溶 液,,,常见酸和碱

时间:2022-01-14 14:24:57 来源:网友投稿

 溶

 液 液 一、选择题 1.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2.对于某一澄清透明的酸雨样品,判断正确的是(

  )

 A.呈中性 B.pH>7

 C.属于悬浊液 D.属于溶液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4.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考虑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 ℃时,甲、乙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 ℃时,可以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5%的甲溶液 D.50 ℃时,甲和乙各 30 g 分别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等速降温,则乙溶液中先有固体出现 5.上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 1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1∶4 B.P 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 1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 2

 ℃时仍是饱和溶液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 t 2

 ℃降温至 t 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的溶液 二、填空 题 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

  乙(填“<”“>”或“=”); (2)P 点的含义是

  ; (3)t 2

 ℃时,把 20 g 固体甲放入 50 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欲将 t 2

 ℃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 (5) 如 果 甲 物 质 中 含 有 少 量 乙 物 质 , 若 要 提 纯 甲 , 一 般 采用

 。

 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 5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0.9%的生理盐水,需氯化钠固体 4.5 g。

 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填序号)。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 的溶解度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 整洁美观

 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2)实验室若用 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 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

  。

 (3)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的方法将 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烧杯中的溶液(填序号)。

 8.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 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③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0.1%)。

 ④向 20 ℃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 20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 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 20 ℃,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常见的酸和碱 一、选择题 1.常温下,下列物质水溶液的 pH<7 的是

  (

  )

 A.KOH

 B.草木灰

 C.生石灰

 D.醋酸 2.除铁锈的试剂是(

  )

 A.氯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水 3.下列关于 H 2 SO 4 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 NaOH 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 Mg 反应放出氢气 4.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

 D.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5.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类比推理正确的是(

  )

 A.NaOH 和 KOH 都是强碱,两者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B.N 2 和 O 2 都是非金属单质,两者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 C.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两者都易挥发 D.CaO 和 Fe 2 O 3 都是金属氧化物,两者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二、填空、实验题 6.实验桌上有 NaOH、Ba(OH) 2 、Na 2 CO 3 、稀硫酸四种溶液,它们只有编号却没有标签。某同学按下列步骤鉴别四种溶液。

 ①写出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

 ②下图是水和 NaOH 水溶液中微粒的存在情况示意图。由此分析 C 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填序号)。

  a.C 溶液中 Na+ 数目大于 CO 2 -3 数目 b.C 溶液中 H 2 O 数目大于 OH- 数目 c.C 溶液中 H 2 O 数目大于 H+ 数目 d.C 溶液中 OH- 数目大于 H + 数目 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已知:CaCl 2 溶液呈中性,CaCl 2 +Na 2 CO 3 === CaCO 3 ↓+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

 。

 8.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

 ②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

  。

 ③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④若用 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 1 g/cm 3 )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需 20% 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配制时应选用

 mL 的量筒量取水(填“10”或“50”)。

 (2)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

 白色沉淀 C 是

  (填化学式)。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获知以下信息: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溶液中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先发生反应) Na 2 CO 3 +CO 2 +H 2 O===2NaHCO 3 (后发生反应) 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猜想假设】Ⅰ.NaOH 和 Na 2 CO 3 ; Ⅱ.只有 Na 2 CO 3 ; Ⅲ.

  ; Ⅳ.

 。

 【实验探究】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将反应后所得溶液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并测出相关数据:

  小资料:

 碳酸盐一般不易溶于水, 如 CaCO 3 难溶;

 碳酸氢盐绝大多数易溶于水, 如 Ca(HCO 3 ) 2 易溶。

 【获得结论】根据上述信息, 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并计算溶质的质量, 将结果填入下表:

 溶质的化学式 溶质的质量/g Na 2 CO 3

 10.6 NaHCO 3

 16.8 填表说明:

 ①不写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如果溶质的成分只有一种,请填写在第一行;如果溶质的成分有两种,请分别在两行中各填写一种物质。

 三、计算题 10.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 NaOH 固体中 NaOH 的质量分数,小科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取 15 g 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②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BaCl 2 溶液;③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下列元素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

 A.钠元素

 B.碳元素 C.钡元素

 D.氧元素 (2)反应共生成沉淀

 g。

 (3)原样品中 NaOH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 0.1%)

 溶

 液 液 一、选择题 1.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2.对于某一澄清透明的酸雨样品,判断正确的是(

  )

 A.呈中性 B.pH>7

 C.属于悬浊液 D.属于溶液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4.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考虑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20 ℃时,甲、乙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 ℃时,可以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5%的甲溶液 D.50 ℃时,甲和乙各 30 g 分别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等速降温,则乙溶液中先有固体出现 5.上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t 1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1∶4 B.P 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 1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 2

 ℃时仍是饱和溶液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 t 2

 ℃降温至 t 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的溶液 二、填空 题 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乙(填“<”“>”或“=”); (2)P 点的含义是 t 3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3)t 2

 ℃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62.5 g; (4)欲将 t 2

 ℃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 (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

 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 5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0.9%的生理盐水,需氯化钠固体 4.5 g。

 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D (填序号)。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 的溶解度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2)实验室若用 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 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 胶头滴管 。

 (3)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的方法将 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丁 烧杯中的溶液(填序号)。

 8.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

 A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 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

  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 Ca(OH) 2

 (填

 化学式)。

 ③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6.5% (结果保留至0.1%)。

 ④向 20 ℃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 20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 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 20 ℃,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B

  (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常见的酸和碱 一、选择题 1.常温下,下列物质水溶液的 pH<7 的是

  (

  )

 A.KOH

 B.草木灰

 C.生石灰

 D.醋酸

 2.除铁锈的试剂是( B ) A.氯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水 3.下列关于 H 2 SO 4 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C )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 NaOH 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 Mg 反应放出氢气 4.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

 D.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5.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类比推理正确的是( A ) A.NaOH 和 KOH 都是强碱,两者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B.N 2 和 O 2 都是非金属单质,两者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 C.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两者都易挥发 D.CaO 和 Fe 2 O 3 都是金属氧化物,两者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二、填空、实验题 6.实验桌上有 NaOH、Ba(OH) 2 、Na 2 CO 3 、稀硫酸四种溶液,它们只有编号却没有标签。某同学按下列步骤鉴别四种溶液。

 ①写出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 Ba(OH) 2 +H 2 SO 4 ===BaSO 4 ↓ ↓+2H 2 O。

 ②下图是水和 NaOH 水溶液中微粒的存在情况示意图。由此分析 C 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d (填序号)。

  a.C 溶液中 Na+ 数目大于 CO 2 -3 数目 b.C 溶液中 H 2 O 数目大于 OH- 数目 c.C 溶液中 H 2 O 数目大于 H+ 数目 d.C 溶液中 OH- 数目大于 H + 数目 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已知:CaCl 2 溶液呈中性,CaCl 2 +Na 2 CO 3 === CaCO 3 ↓+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 碱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红色褪去 ,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氯化钙、氯化氢(或 CaCl 2 、HCl) (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钠(或 NaCl)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钙(或 CaCl 2 )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 CaCl 2 (合理即可) 。

 8.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5

  g。

 ②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 玻璃棒 。

 ③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D

 (填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④若用 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 1 g/cm 3 )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需 20% 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5

 g;配制时应选用

  50

 mL 的量筒量取水(填“10”或“50”)。

 (2)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 3 +2HCl===CaCl 2 +CO 2 ↑ ↑+H 2 O 。

 白色沉淀 C 是 BaSO 4

  (填化学式)。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CuSO 4 、BaCl 2

  (填化学式)。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获知以下信息: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溶液中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先发生反应) Na 2 CO 3 +CO 2 +H 2 O===2NaHCO 3 (后发生反应) 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猜想假设】Ⅰ.NaOH 和 Na 2 CO 3 ; Ⅱ.只有 Na 2 CO 3 ; Ⅲ. Na 2 CO 3 和 NaHCO 3

 ;

 Ⅳ. 只有 NaHCO 3

 。

 【实验探究】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将反应后所得溶液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并测出相关数据:

 小资料:

 碳酸盐一般不易溶于水, 如 CaCO 3 难溶;

 碳酸氢盐绝大多数易溶于水, 如 Ca(HCO 3 ) 2 易溶。

 【获得结论】根据上述信息, 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并计算溶质的质量, 将结果填入下表:

 溶质的化学式 溶质的质量/g Na 2 CO 3

 10.6 NaHCO 3

 16.8 填表说明:

 ①不写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如果溶质的成分只有一种,请填写在第一行;如果溶质的成分有两种,请分别在两行中各填写一种物质。

 三、计算题 10.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 NaOH 固体中 NaOH 的质量分数,小科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取 15 g 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②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BaCl 2 溶液;③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下列元素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A 。

 A.钠元素

 B.碳元素 C.钡元素

 D.氧元素 (2)反应共生成沉淀 17.9 g。

 (3)原样品中 NaOH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 0.1%) 解:设 15 g 原样品中 Na 2 CO 3 的质量为 x Na 2 CO 3 +BaCl 2 === BaCO 3 ↓+2NaCl 106

 197 x

 19.7 g 106197 =x19.7 g

 x=10.6 g 原样品中 NaOH 的质量=15 g-10.6 g=4.4 g 原样品中 NaOH 的质量分数= 4.4 g15 g ×100%≈29.3% 答:原样品中 NaOH 的质量分数约是 29.3%。

相关热词搜索: 学年 人教版 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