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 2018 届九年级上学期
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有 1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爆竹爆炸 B. 木炭燃烧 C. 钢水浇铸 D. 葡萄酿酒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不正确; B、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不正确; C、钢水浇铸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正确; 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不正确。故选 C。
【点睛】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蒸馏水 B. 清新的空气 C. 纯牛奶 D. 加碘食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时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 【详解】A.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B.清新的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C.纯牛奶,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D.加碘食盐,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选择 A。
3.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
)
A. 稀有气体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氧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0.03%。故选 D。
4. 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 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硫 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味的气体,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D、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错误,故选 C 5.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雨水是纯净物 C. 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D.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水资源是有限的,选项错误;B、雨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C、蒸馏水净化程度高,长期饮用不利于人体吸收矿物质,对健康不利,选项错误;D、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产生浮渣,软水产生较多泡沫,选项正确。故本题选 D。
6.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发生了变化,分裂变成了原子 B. 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D. 燃烧 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分子不同化学
性质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是因为饭菜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饭菜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C、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是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A。
【点睛】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液体的量取 C. 点燃酒精灯 D. 滴加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倾倒液体药品时,应该将细口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细口瓶和试管口紧挨着,并且标签朝向手心。A 正确; B、量取液体时,细口瓶要紧挨着量筒,并且在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 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 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应该将胶头滴管垂直于试管口的正上方逐滴滴加,若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则可能会造成药品的污染。D 错误。
故选 D。
8. 以下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A. 两个氧分子:2O 2
B. 一个氮分子:N 2
C. 三个氢原子:H 3
D. 四个镁离子:4Mg 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选项是正确的书写;B 选项是正确的书写;C 选项是错误的书写,三个氢原子正确的书写为3H;D 选项是正确的书写;故答案选择 C 考点:化学符号的书写 9. 如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镁原子结构图中 X=8 B.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7 C. 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 D. 构成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粒子为 Mg + 、C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A、根据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12,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12=2+x+2,解得 x=8,故 A 正确; B、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元素的质子数为 17,故 B 正确;
C、一般的,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由镁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另外,“镁”是金字旁,“氯”是气字头,所以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 C 正确;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2,易失去最外层的 2 个电子而形成+2 价的阳离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7,易得到 1 个电子而形成-1 价的阴离子,所以镁元素和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 2 ,故 D 错误。故选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考查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所以同学们要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10. 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 4 H 10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 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 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 4 个碳原子、10 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丁烷是打火机的主要燃料,可见它具有可燃性,选 A 项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如果丁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应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选项 B 不正确; C、从丁烷的化学式看,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选项 C 正确; D、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每个丁烷分子是由 4 个碳原子、10 个氢原子构成,选项 D 正确。故选 B。
二、填空题与简答
11. 现有① 空气,②四氧化三铁, ③铁粉, ④ 二氧化碳,⑤液态氧, ⑥水 六种物质。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2). ②④⑥
(3). ③⑤
(4). ④ 【解析】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铁和液氧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睛: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12. 准确取用少量液体物质除要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用烧杯加热液体物质时,为使其均匀受热,烧杯应放在__________上加热;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了 5.4 g NaCl(1 g 以下用游码),结果老师检查发现他把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你___________(填能不能)得出 NaCl 的实际质量,若能他称得 NaCl 的实际质量为 ______g。(若不能简叙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胶头滴管
(2). 石棉网
(3). 能
(4). 4.6
(5).
【解析】
量取一定量液体时,除要使用量筒,为准确量取还需要使用胶头滴管;为使烧杯受热均匀,对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防止受热不匀而炸裂;使用托盘天平称取 5.4gNaCl 时,根据题意,砝码使用的为 5g 砝码,游码质量为 0.4g;而当砝码与药品的位置颠倒了,则药品质量=5g-0.4g=4.6g。
13. 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已知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Y = _______,X= _______。
【答案】X=16
Y=6 【解析】
【分析】
【详解】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则该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 6,即 Y=6;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 X=2+8+6=16;核内质子数为 16。
14.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归水河是我市主要的饮用水源。
(1)自来水厂抽取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可加入_______除去水中的异昧; (2)家庭中常用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请写出一条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 【答案】
(1). 活性炭
(2). 煮沸
(3). 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或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1)自来水厂抽取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可加入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故填:活性炭。
(2)家庭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3)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或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或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或不向河里倾倒垃圾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等)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故填: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或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或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或不向河里倾倒垃圾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等)。
15.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查出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分析,同一横行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例如:
①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逐渐向非金属元素过渡; ②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答案】
(1). 20.89
(2). Na
(3). 质子数不同
(4). 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解析】
【分析】
【详解】(1)从表中可查出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8.09; (2)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出 6~11 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为钠元素,元素符号为 Na; (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其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4)元素周期表可知,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理解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16. 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
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____作用,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2)如果用装置 E 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先_____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铁架台
(2). 酒精灯
(3). A
(4).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5). 催化作用
(6). 分解
(7). 把导管从水中取出
(8). 熄灭酒精灯 【解析】
(1)标字母的仪器分别是铁架台和酒精灯;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用装置 E 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先移导管后熄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点睛: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来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要根据所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大小,是否溶与水来判断其收集方式以及收集装置。
17.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 2 O 2
生成 O 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
设】H 2 O 2
生成 O 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 H 2 O 2
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 MnO 2
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 2 所需的时间。
【 进行实验】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此实验中 B 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_________ 。
【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5%H 2 O 2
5%H 2 O 2
催化剂 1g 水泥块 1gMnO 2
时间 165 秒 46 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
思】
H 2 O 2 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 MnO 2 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 MnO 2 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是否改变。
【再
探】H 2 O 2
生成 O 2
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 H 2 O 2
生成 O 2
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
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排水法
(2). 相同条件下H 2 O 2 生成O 2 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3). 质量
(4). 化学性质
(5). H 2 O 2 生成 O 2 的快慢与 H 2 O 2 的质量分数有关,质量分数可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6). 同温下取 2 份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不同的 H 2 O 2 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同种催化剂,测量收集一试管气体所需的时间,结果质量分数大的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的氧气快,先收集满(合理即可)
【解析】
【进行实验】因为需要观察收集一瓶气体所用的时间,据图可知用排水法更好一些; 【结论】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 H 2 O 2 生成 O 2 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反思】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假
设】:H 2 O 2 生成 O 2 的快慢与 H 2 O 2 的质量分数有关,质量分数可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实验方案】:同温下取 2 份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不同的 H 2 O 2 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同种催化剂,测量收集一试管气体所需的时间,结果质量分数大的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的氧气快,先收集满。
三、计算
18. 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中:
(1)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说水是__________组成的。
(2)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电极产生的是_________,生成的氢气、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又由于此时氢气、氧气的密度之比为 1:16,所以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则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3)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1、16,你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1). 氢、氧两种元素
(2). 氧气
(3). 2:1
(4). 1:8
(5). 1:8
(6). 2:1 【解析】
(1)根据 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电解水实验可得出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电极产生的是氧气,生成的氢气、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已知质量=体积×密度,由于此时氢气、氧气的密度之比为 1:16,所以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之比为(2×1):(1×16)=1:8,则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1:8; (3)因为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除以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已知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1、16,故水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 8:1 16= 2:1。
相关热词搜索: 宣城市 解析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