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案
第
单元
第
案
总 第
案
课题 :
§1.4.2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图像
201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从物理学的角度科学建立 x-t 、 v-t 图像;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图像,学会物理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科学态度和责任: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x-t 、 v-t 图像描述 2、图线描述的含义
3、
教学难点 1、x-t 、 v-t 图像的应用 2、图像描述的运动模型 3、 高考考点
课
型 新授 教
具
教
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物体在每一时刻的位置、每段时间内的位移、位置变化的快慢或者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象直观的工具来描述——图像 一、x-t 图像 例如:在平直的公路旁每隔 100 米竖立着有标号的电线杆,一观察者坐在汽车上.研究汽车的运动情况.当汽车经过Ⅰ号电线杆按下秒表,做下了如下记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1.作图步骤: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横轴表示时间 t,用纵轴表示位移 X. (2) 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在坐标系中描出来。
(3)用平滑的曲线尽可 能的把绝大部分点连接起来 总结: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 横轴表示时间 t, 纵轴表示位移 X,根据给出的( ( 或测定的) ) 数据, , 作出几个点的坐标, , 用平滑的线将几个点连接起来, , 这条线是位移时间图象, , 简称位移图像. . 2.物理意义: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注意:①坐标系上反应的位移是相对坐标原点的位移,不一定是物体的实际位移;图线反映的是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②图像上的点表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相对参考点的位移),注意强调。
例:对匀速直线运动:
由 x v t ,
0x x x
t t
0x x v t
得:位移随时间变化是一次函数关系,故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3.图像表征的意义 ①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距离位移零点 s 0 处
学生思考:图像描述的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呢:
此处强调:描述的实际是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预设
②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沿正方向远离原点,由xvt
得斜率 k 即表示 v。
③交点表示相遇(能否说两物体位移相同?注意辨析)。
④物体反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越过位移零点继续向前运动。
⑤结合斜率分析,速度逐渐减小的运动(切线的斜率逐渐变小)。
二、速度 — 时间图像 1.方法:由匀变速运动公式 0 tv v at
,得 v t 与 t 成一次函数,由数学方法可得出匀变速运动的图像是倾斜直线。
对一般运动,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描在坐标系中,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得到速度—时间图像。
2.物理意义 描述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注意:图像反映的是运动规律,且反映的是直线运动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3.图线描述的意义 由 0 tv v at 得 0 tv v vat t
所以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正负表示方向。
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速度相同 ④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再反向加速。
⑤图线斜率越来越小,做的运动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阴影部分表示在时间 t 内的位移,上方为正,下方为负,总位移为代数和。
例 2: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 运动的 s — t 图如图所示,以甲的 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 点,从图像可以看出:()
t v v 0 ③
①
② ④ ⑤ • •
α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A、甲乙同时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 s 0 处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但在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变式:将 s — t 换成 v — t 图,结果怎样?能否追上?(焦点的含义)
t 1 t 2
t s s 0 0 乙 甲
相关热词搜索: 滕州市 山东省 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