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用
儿童文学作用
儿童文学作用是指它社会作用,也称“儿童文学社会功能”。它是依靠儿童对作品阅读、欣赏、接受,在心理上得到愉悦满足,精神上受到美熏陶,对其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转化为物质力量一种作用。通常也称为儿童文学审美教育作用。它可以归结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娱乐作用。
一、儿童文学认识作用
儿童文学认识作用是指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儿童文学作品在帮助儿童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丰富生活经验、增长知识、启迪心智时所发挥作用。比如,儿童通过阅读都德小说《最后一课》,就可以了解普法战争时期法国被迫割让亚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而丧权辱国历史;通过阅读比安基科学童话《尾巴》,就会获得关于动物尾巴功能知识等等。由此可见,儿童文学认识作用是多方面。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也可以“多识于鸟虫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篇》)。儿童文学也是如此。
但儿童文学认识作用必须以作家反映生活真实性为前提,以作品中艺术形象生动性为条件。因为儿童文学形象本身既保存了生活本身生动性、丰富性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某些本质,并顺应儿童心理需要。像《卖火柴小女孩》揭露是 19 世纪中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黑暗现实,但作品中是以一个可怜小女孩四次美丽幻想和悲惨生活、悲剧命运强烈对比来反映,易于儿童读者接受。因此,对于儿童来讲,儿童文学认识价值是独到,不仅会使儿童拓展认识领域、提高认识能力,还能给他们留下生动而难忘记忆。
二、儿童文学教育作用
儿童文学教育作用在于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使儿童在阅读、欣赏儿童文学作品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感染和影响。
儿童文学教育作用是以认识作用为基础。当读者从儿童文学作品中获得某种认识之后,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情感、情绪变化,即由认识而动情,再由动情而移性,在不知不觉中,性格情操得到陶冶,思想感情得到净化,道德行为得到规范。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反映社会生活时候,绝不是纯客观反映,他所创造艺术形象,必然包含着他对生活评价、对真理追求,包含着他爱和憎。作家不仅为儿童描绘一幅幅真实生活画面,而且让儿童懂得纷繁复杂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区别。
儿童文学教育作用大小,取决于作品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程度,它寄寓于美感作用之中,并通过美感作用来实现。只有这样,儿童文学才能有力地促进儿童快速健康地成长。
三、儿童文学美感作用
亦称“审美作用”或“审美享受”。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一样,既是生活真实反映,也是生活审美反映。它集中表现了生活美、自然美,并创造了艺术美。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总是
以其丰富美感使儿童产生感情上激动,获得精神上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陶冶他们思想情操,培养他们欣赏美、创造美能力。
四、儿童文学娱乐作用
儿童文学娱乐作用,是指通过具体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得到愉悦和消遣,以及通过娱乐包藏较深思想认识和道德教育内容,寓教于乐。
儿童文学娱乐作用是和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有机结合并统一于作品之中,并非独立存在。例如,世界儿童文学中娱乐主义鼻祖卡罗尔(英国)童话名著《艾丽丝漫游奇境记》,隐藏在表面荒诞不经滑稽热闹下面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广泛社会透视。又如当代世界娱乐主义童话大师瑞典阿?林格伦童话与小说,人们从中既可以看到作品中所描绘出儿童种种淘气行径与恶作剧游戏活动,同时也可以看到作品中所表述出作家对儿童人格某种深刻独到理解和对旧教育观念不满等等,而且林格伦这些作品内涵及其深远社会意义也决非“娱乐”便可以全部囊括了。由此可见,儿童文学娱乐作用绝非逗乐凑趣,而是作家所开掘内涵丰富儿童生活情趣和意蕴物化形式,是作家通过艺术创造给儿童以欢乐,并使他们在欢乐中感悟人生一种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儿童文学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