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2.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3篇
第一篇: 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
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
一、下面是一幅图书广告宣传单。观察画面回答问题:
100﹪精品 80﹪的价格
特价版 每套138元
少儿百科全书 让读书改变人生
让人生飘逸书香
1、这则广告介绍的书名是:_______
2、从广告宣传单上可以看出,出版社编写这套书的用意是:
3、“100%精品”说明这套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价格”说明这套书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______
二、阅读《醒脾开胃冲剂说明书》,完成练习:
【通用名称】醒脾开胃冲剂
【主要成分】谷芽、香橼、甘草、稻芽、佛手、使君子、荷叶、白芍、冬瓜子(炒)。
【规格】每袋装14g
【剂型】颗粒剂
【是否处方】非处方
【适应症】醒脾调中,升发胃气。用于面黄乏力,食欲低下,腹胀腹痛,食少便多。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成人一次14克,一日2次,儿童及老人遵医嘱。
【注意事项】1.忌食用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
3.小儿及老年人,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4.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6.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1、“遵医嘱”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食用”和“服用”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现哪种情况,医生可能建议服用这种药。( )
A.9岁的王智父母不在身边,因为没人照顾感冒了,食欲低下,腹胀腹痛。
B.冰激凌是李江的最爱,几乎每天吃,导致食欲不强,食少便多。
C.赵强参加800米跑,只跑了400米不到就胃不舒服了。
D.纪清经常反胃,腹部胀,不想吃东西,面黄肌瘦的。
3、希望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3624人)
1、上面所给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调查表中所呈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此项活动的策划者,你会给学生提哪些建议?(至少写出两条)
4、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最近对图书损坏状况做了调查,并做了如下统计:
1、从此表中,我知道了,这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查。
2、我发现损坏较重和损坏严重的一共有_________册,占了全部图书的__________。
3、从此表中,我得出了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来要对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 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
阅读一 统计表阅读理解
看看我们身边,你也许会发现,不少小学生都佩戴上了眼镜。 请根据“新城市小学二至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题目。
新城市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3624人)
1、请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述上述调查表所揭示的问题
答:
2、根据你的生活体验,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至少从两个方面尝试)?
答:
阅读二 体质统计图表阅读理解
下面是某地教育局公布的该市学生体质状况的最新检测结果。
1、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觉得这是原因造成的?
答:①
②
2、请你为“阳光体育运动”写一条宣传标语,提高大家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答:
阅读三 止咳灵药物说明书阅读理解
本品适用于感冒、肺热或喉炎引起的咳嗽。 温开水送服,成人一日三次,每次四片,儿童每次减半或遵医嘱。 本品不得空腹服用,服用前后一个小时不得食用酸冷食品。
1、这种药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的?
答:
2、请告诉家里8岁的小弟弟怎样吃这种药,还要提醒他注意什么?
答:
阅读四 火车票面信息阅读
1、请根据这张车票填空:
乘车时间 出发地 目的地 车次
2、仔细观察这张火车票,请根据票面上的信息,做一个你从进站开始,直至找到座位的预案(包括时间):
答:
阅读五 地铁路线图信息阅读
1、图中有几条地铁线路?
答:
2、请简述从沙河高教园到回龙观东大街的乘车经过。
答:
阅读六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主题的网络跟帖阅读理解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 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 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 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 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 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 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 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请认真阅读以上引自互联网的摘录,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则材料中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答:
2、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答:
3、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答:
4、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 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
答:
阅读七 采访纪实《心美,一切皆美》阅读理解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 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 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 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 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 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 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 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 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 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 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 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
2、结合文章赏析两处划线部分,说自己的感受。
(1)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答:
(2)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答:
3、根据文意,请谈谈怎样做才能达到“真正的优雅”。
答:
4、这篇访谈主要谈了林清玄文学方面的成就和看法,标题却是“心美一切皆美”,你觉得切合全文主题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阅读 八 “关于碎片化阅读的系列报道”阅读理解
【引自互联网】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 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 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 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 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 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 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权威调查】 2010年、2013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报纸信息】
4月20日,“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鄞州万达的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 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市民说再见。 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 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 ” 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摘自《现代金报》2012年4月22日)
【它山之石】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 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 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 本。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 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 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摘自《宁波晚报》《现代金报》)
1、什么是碎片化阅读?请用一句话概括。
2、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个是指什么?
3、阅读调查表,你看出了什么趋势?你能从资料中发现民营书店倒闭的原因吗?
3、根据以上信息说说你想象中的“深度阅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4、阅读【它山之石】,结合前几则材料,说说你获得的启示。 (至少两点)
阅读九 标志解读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
2、请描述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
阅读十 阅读《“聚焦三聚氰铵”新闻发布会有关信息》,展开活动:
【活动一:信息发布】 信息1:经调查了解初步认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婴幼儿“问题奶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 信息2:三聚氰胺又名蛋白精,是一种新型蛋白氮饲料添加剂,它是经科学配比合成,经生化反应,使其具备了蛋白质的热量,是牛、羊、禽及水产养殖业用以替代天然蛋白饲料的理想蛋白源。 使用时根据配方需要,可以直接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量,一般动物饲料为2?b>D3,反刍动物饲料可添加3?b>D5。 过量会有毒性。 信息3: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宣布,首次在本港百佳超市出售的某品牌新鲜鸡蛋中,验出超标88各单位的三聚氰胺。 专家指出,此事揭露家禽饲料极有可能混入三聚氰胺,令鸡以及所生的鸡蛋也带毒性。
【活动二:现场提问】 围绕“三聚氰铵”有存在的价值,但关键问题在哪里?以记者的口吻进行现场提问,你设计的问题是:
【活动三:专家点评】
针对活动二的提问,以专家的身份对“三聚氰铵”的利用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阅读十一 漫画观察理解
1、根据右边的漫画,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2、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状?从漫画来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扬子晚报》报道: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染色馒头、假牛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食品问题就接二连三地“冒”出来了……读后,你一定有很多话要想说!请你面对下面两种人,把你内心最想说的忠告,郑重地说给他们听。
我对食品企业说:
我对食品监管部门说:
阅读十二 徽标解读
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1、右图是“中国旅游日” 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 请用语言描述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
2、每年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倡导。 今天,你怎样理解这个日子和这句话?
阅读十三阅读父亲给孩子的备忘录并理解
我儿:
写这个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因:
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点说好。
二、我是你的父亲,有些事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三、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你的成长省不少的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 在你的一生中,没有谁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 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要多防备一点。 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 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二、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 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者当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你也应该明的,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暂的。 也许你今日还在浪费生命,明日却发觉生命将远离你了。 因此,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 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
四、世界上并没有“最爱”这回事,爱情只是一种霎时的感觉,而这感觉绝对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 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了你,请耐心地等候,让时光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痛苦就会慢慢淡化。 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五、虽然很多成功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是说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 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 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谨记!
六、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的下半辈子,同样,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 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就已经完结。 以后,你坐巴士还是奔驰,吃粉丝还是鱼翅,都要自己负责。
七、对人要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 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 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八、我买了十几二十年的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过。 这说明人要发达,还是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九、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相处多久,都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 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你的爸爸:梁继璋
(摘自《读者》)
请认真阅读以上的备忘录,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三段说:“有些事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父亲跟儿子说了哪些事,请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含义深刻,让人回味,请加以赏析。
①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 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于寸铁!
②这说明人要发达,还是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3、如何理解文章划线句“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 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
4、文章中说“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要多防备一点。 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 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阅读十四 路线指引用语
在一年级新生报到的时候,你作为志愿者,热情地为新同学指路。 一年级新生小宏在校园里遇到你,向你询问如何走到教学楼,你给他指明。 请根据右图,写出你对小宏说的话。
阅读十五 统计表解读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中学生进行”受人尊敬的人物“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
1、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第三篇: 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
非连续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6—18题。(12分)
材料一:
有说,人一生中,能有一二知己,已是十分有幸了。其实,人一生中可以拥有很多知己,既是你的良师,又是你的益友;既不会背叛你,也不会出卖你,并且一辈子对你不离不弃,扶助你走完人生之旅。它们就是书本。
从小妈妈就对我说:“女孩子可以生得不漂亮,但可以长得很漂亮。”随着人生资历的日益加深,我总算明白了这句话。女孩子们为了美而减肥隆鼻开双眼皮无可非议,但别遗漏了最有效的一着:阅读。阅读会令男人女人都更优雅更添人格魅力。
我们对人生的认识,都是从读童话开始。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小人鱼、灰姑娘……是我们稚小心灵最初的憧憬。然后我们认识了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于连·索雷尔、贾宝玉、鲁智深、赵子龙……就是简单的白纸黑字,不靠什么美女俊男,也没有特别技巧,有如春雨润物悄无声,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的精神灵魂。
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法,阅读能使我们在纷嘈的现世静下心。只要有书陪伴在侧,你永远不会觉得失落和孤独。我的手袋里总习惯放一本书,如在餐厅等人时,或者在开会时间未到枯坐时,就可以拿出来翻阅。人说“等人心焦”,有本书陪伴着你,你就不会焦虑发火,达到自求心静的境界。
现在,无纸阅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但我们常说的“书香”之感,则荡然无存了。现代都市人,在网上资讯大海洋中浮浮沉沉,又便捷还经济,但一书在手的那种感觉,是不可取代的。
说到书香,现今真可谓难寻!我在中学时代就有逛旧书店的爱好。这使我想起香港的九龙的城邦书店。这是一幢已有80年历史的旧楼,白色方形支柱配着落地玻璃,港人俗称小白楼。书架全以希腊式罗马风格建成,配合欧洲书店常见到的木楼梯及色调柔和的壁画,给人清雅、书香四溢的感觉。老板为这爿颇有古典情趣的书室可谓操尽了心。它们认为书店不是单一的银货两讫的销售,书店更重要的是要推广阅读,建立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然而,就在笔者结束此文之际,已传来“城邦”书店欲撤离这幢小白楼的消息!
人说,岁月无情,然阅读却是最有情义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就是通过阅读,代代相传,继往开来。材料二:
材料三:
A.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B.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 臧克家
C.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 培 根
16.仿照材料三的警句形式,用精简的语言,完成对材料一②—④自然段的概括。(3分)
▲ ——程乃珊
17.结合材料一,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2分)
女孩子可以生得不漂亮,但可以长得很漂亮。
▲
18.如果在材料一的开头引用一句材料三中的名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2分)
19.根据你在材料二中获得的信息,分析推断材料一中城邦书店撤离小白楼的原因,并给书店经营者提些经营建议。(5分)
▲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回答问题。(20分)
【甲】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读忠烈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读奸佞论宜击剑捉酒以销愤;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读诗词宜歌童按拍②;读神鬼杂灵宜烧烛破幽……大凡读短册,恨其易竭;读累牍,苦于艰竟。读滂沛③而襟拨④,读幽愤而心悲。
(节选自吴从先《赏心乐事》,有删减)
[注释]以莹玄鉴:使照耀玄理的镜子更为光亮。②按拍:打拍子。③滂沛:情感丰富充沛的文章。④拨:被撩起。
【乙】
对很多人而言,读书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比起单纯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得来,属于别人。他不能像那些自己思考的人一样,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为一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百家思想纷然杂陈,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攫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发现。
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的有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地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有何联系则说不上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物的来龙去脉及相互间的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
(节选自叔本华《比读书更重要》,有删改)
【丙】
解放周末:在您看来,手机阅读到底算不算阅读?
许纪霖:首先,我们要分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知识,一个是资讯。我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微信、微博,阅读到的大多是资讯,而不是知识。知识是完整的,是整体的,它不是以碎片的方式存在的,它一定有一个体系,以一套整体的系统来解释世界。
解放周末: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以成败论英雄,读书也常被当作通往成功的一条路径。对此您怎么看?
许纪霖:我认为读书完全和成功无关。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你抱着成功的目的去读书的话,你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喜爱读书的人未必是一个成功的人,但一定是一个有知识、有品位的人。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为了追求智慧。追求成功,只是需要具体的本领,但是读书是为了寻找智慧。智慧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就像一把洒在汤里的盐,它是散落在各种知识里的。所以,说“这个人好有智慧”和“这个人好有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王元化先生在世的时候,有一次我陪一位台湾的杂志主编去看望他,这位主编见识过很多知名的文化人物,但他临走时感慨地说:“王先生真是一位有智慧的大家。”也许从知识的层面上说,我们的知识可能比王老先生还丰富一些,但是他身上散发的智慧,却是我们一般人所远远不及的。
专家、学者有知识,但只有大师或大家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哪怕你发明了一种体系,你创造了一门学科,你可能也未必有智慧。智慧是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有通透的悟性,能够参透天地,智慧让人变得完善,达到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和深度。所以,读书是为了获得智慧,那是一种远比成功更高的境界。
(节选自《解放周末》2015年04月24日)
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一处。(1分)
读 赋 宜 纵 水 狂 呼 可 以 旋 风
1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吹笙鼓瑟以扬芳 ▲ (2)空山悲号 ▲
(3)恨其易竭 ▲ (4)苦于艰竟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
▲
13.曹同学根据甲文提出了阅读名著的建议,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读《水浒传》宜舞枪弄棒以助兴。
B.读《朝花夕拾》宜推窗邀月以回味。
C.读《骆驼祥子》宜把酒临风以怡情。
D.读《格列佛游记》宜漫游闲步以畅想。
14.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如何理解丙文画线句中“洒在汤里的盐”?请用乙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
(2)乙文主要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
15.怎样的读书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请结合以上文段概括回答。(3分)
▲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7-19题。(10分)
【材料一】
老树漫画
[注释]老树: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醉心于漫画创作,擅长古体画与诗的搭配。
【材料二】
王磐,明代文学家,编撰《野菜谱》。在苛政年荒之际,百姓只能靠采集野菜充饥。为了扩大可食野菜的来源,方便人们辨识,王磐以平民之身,阅书、查访、目验、亲尝、自题、手绘,最后挑选了五十余种野菜,终成其书。他的用心是可贵的,也是感人的。如:
看麦娘。随麦生陇上,因名。春采,熟食。
白鼓钉。名蒲公英,四时皆有,唯极寒天小而可用,采之熟食。
野绿豆。生熟皆可食,茎叶似绿豆而小。生野田,多藤蔓。
(甲)枸杞头。村人呼为甜菜头。春夏采嫩头,熟食;秋采实,即枸杞子;冬采根,即地骨皮。
【材料三】
(乙)没有草木,我们真是一秒也活不成。
不过,颇为尴尬的是,面对妖娆花木,我竟无法叫出对方的名字。
成千上万的她们,我所识者寥几。爱慕,却不知称呼;惊艳,却无从指认。甚至无法转述她们的美,炫耀我的眼福。
其实何止于我,翻翻书报,“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一棵不知名的大树”,懒汉比喻和无知之说,比比皆是。曾见一位母亲,带儿子在园子里玩,童声一连串地问“妈妈这叫什么”,我清楚地听见萱草被说成了马兰,蜀葵被说成了木槿,鸢尾被说成了百合,茑萝被说成了牵牛,其他我也说不出了……末了,年轻的母亲被逼得声音越来越低、嗫嚅不清了。
我把此事告诉一朋友,大发感慨:现代人熟记的人名多不胜举,尤其演艺明星,所识草木却可怜至极,真是奇怪!过了几天,收到朋友一赠书:《野花图鉴》。还有一条短信:“每次看到‘全草入药’几个字,我都肃然起敬!”果然,翻开该书,几乎每条注释中,皆见“全草入药”四字。
草木深深,福佑其中;花果累累,生之有养。
我想,若有一日,自己被发配荒野,携一卷《本草纲目》,也就能活下去,芥命无忧了。
(选自王开岭《多闻草木少识人》)
17.下面诗歌和材料一的漫画搭配最合适的一项是( ▲ )(3分)
A.林下茅舍听雨,村外水田插秧。桃花闲落风里,鹧鸪时鸣山前。
B.远山微云乍起,平野渐次苍黄。小院瓜熟蒂落,手边一茶微凉。
C.晚来有月升起,初觉夜风微凉。一湖绿水寂寂,无边蒹葭苍苍。
D.门前无边青麦,有鸟风中徘徊。此心念念在远,墙头石榴花开。
18.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作者对草木的态度有什么不同?(3分)
▲
19.甲、乙两处都写了草木的用处,试分析两文作者采用不同表达方式的原因。(4分)
▲
四、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12—14题。(13分)
“自然缺失症”离你有多远?
【“自然缺失症”正蔓延】
“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孩子则达到48.5%。
“宅”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狭小范围内,以保证安全和卫生。另一方面,父母正试图让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城市里的孩子往往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表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
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更是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12年,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研究调查中问到:“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
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
据《新闻晚报》报道,不少人开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自然缺失症”这一现象。一些环保、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集体发出倡议:家庭和学校共同保证每个孩子每天能有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家长不要因为省事,把孩子过度暴露在电子产品前,接触电子产品平均每天不宜超过1小时;节假日,请家长尽可能带孩子去公园和自然地域游览体验……
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还建议学校开设户外课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教育学者陈建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虽对这种教育方式表示赞赏,但他却把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家长。他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大自然的力量。在学习抽象知识之前,首先要让孩子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
【健康知识勤调查】
影响家长忽视孩子走进自然、参加锻炼的因素分析。
表1 家长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统计表
项目
非常了解
很了解
一般
不了解
没必要了解
总人数
人数
12
23
93
23
15
166
百分比
7.23%
13.86%
56.02%
13.86%
9.03%
表2 家长对健康三维观的认识程度调查统计表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心理健康
12
7.23%
生理健康
92
55.42%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9
5.42%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18
10.84%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0
6.02%
生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7
10.24%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
4.82%
【典型个案试剖析】
申甲是一名8岁的女孩,父亲是在长沙工作的一名会计师,一年前,申甲被父亲从邵阳农村的老家接到了长沙。为让女儿习惯城市生活,父亲给申甲报了培训班,其余时间就是在家看电视,户外活动很少。慢慢地,女儿的变化让父亲申先生不知所措,“以前女儿很乖,到了城里后,慢慢地没以前听话了,她看电视的时候跟她说话,得说两遍她才会给你反应,甚至还不耐烦冲我发脾气。” 申先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他决定带女儿去长沙最好的医院看看。
12.【“自然缺失症”正蔓延】专栏,从哪些方面对“自然缺失症”进行了说明?(4分)
▲
13. 教育学者陈建翔为什么把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家长?请结合【健康知识勤调查】中的
两个统计表中的数据说说其中的原因。(4分)
▲
14. 请你根据阅读选文后获得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5分)
【典型个案试剖析】中的申先生带女儿去医院后,(1)申先生的烦恼能解决吗?为什么?
(2)如果不能解决烦恼,那么申先生又该怎么办呢?
▲
五、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7~19题。(11分)
【材料一】
古人选择度量衡词的基本准则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意思是说古人从周围环境以及自己的身体上选择一些名词用作度量衡的单位。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寸”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意思是说人手后退一寸的脉搏处叫寸口,故谓之“寸”。“寸”的小篆字形为“ ”,“”是一只手,“-”是指事符号,来指示寸口的位置,中医把脉的时候就是按寸口这个地方。至于“尺”字,《说文解字》里说:“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尺”的小篆字形为“”,像人张开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在测量长度,像极了我们口语中所说的“拃”(读作zhā)这个动作,巧的是如果以一指宽为一寸,那么一拃正好是十个手指并拢的长度。
【材料二】
“丝”这个长度计量单位现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更不知道1丝=0.01毫米。“丝”并不像米、厘米、毫米那样常用,但“丝”作为长度计量单位,其实在成书于公元四世纪的《孙子算经》里就出现了:“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意思是说,“忽”是长度的最小单位,从长度来看,十忽等于一丝。不仅“丝”被用作很小的计量单位,“毫”也如此,我们能从它们的字义上找到线索。“丝”字的甲骨文形体像两束丝,因此它最初的意思就是指蚕丝。“毫”本来是指鸟禽“细而尖的毛”。蚕丝和鸟类的毛都是微小的事物,两者相较,蚕丝更细,古人把“丝”和“毫”分别用作“忽”之上的长度计量单位的缘由据此可以推断。
【材料三】
长度单位古今对照表
数值
商
战国
秦汉
三国
南朝
隋
唐
宋元
明清
现代
一尺换算厘米数
16.95
23.1
23.1
24.2
25.8
29.6
30.7
31.68
31.1
33.33
17.根据材料意思,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材料一中对“寸”和“尺”两字的解说有什么作用?(2分)
▲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推断古人选用“丝”“毫”作为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的原因。(2分)
▲
18.根据材料三回答问题。(4分)
(1) 从古至今一尺的实际长度有何变化趋势?请用一句话概括。(1分)
▲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说邹忌“修八尺有余”,《隆中对》说诸葛亮“身长八尺”,两文中的“八尺”所指的实际长度一样吗?请说明理由。(3分)
▲
19.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以上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说明对象是中国古代长度计量单位。
B.“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由此可以推测中国古代长度单位使用十进制。
C.“丝”“毫”都是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这两个字合成的词“丝毫”的意思就是极微小的一点点。
D.成语“七尺之躯”出自战国时期的《荀子》一书,意指成年男子,可见当时成年男子平均身长七尺,跟现在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70米几无差异。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13分)
【材料一】
人工智能的概念很宽泛。一般说来,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
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但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我们按照人工智能的实力将其分成三大类。
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擅长于某一领域任务的人工智能。比如谷歌的DeepMind系统精通围棋,但除围棋以外,它在其他方面没有探索的理性和能力。
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我们现在还做不到。
Linda Gottfredson(琳达·戈特弗雷德森)教授把智能定义为“一种宽泛的心理能力,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强人工智能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该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
超人工智能。牛津哲学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尼克·博斯特罗姆)把超级智能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万亿倍的。
这正是为什么人工智能这个话题这么火热的缘故。
人工智能革命是从弱人工智能,通过强人工智能,最终到达超人工智能的旅途。我们现在的世界充满了弱人工智能,每一个弱人工智能的创新,都在给通往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的旅途添砖加瓦。
这一旅途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难走。因为迄今为止,人脑是我们所知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造摩天大楼、把人送入太空、明白宇宙大爆炸的细节——这些都比理解人脑,并且创造个类似的东西要简单太多了。而且创造强人工智能的难处,并不是你本能认为的那些。
造一个能在瞬间算出十位数乘法的计算机——非常简单;造一个能分辨出一个动物是猫还是狗的计算机——极端困难。造一个能战胜世界象棋冠军的电脑——早就成功了;造一个能够读懂六岁小朋友的图片书中的文字,并且了解那些词汇意思的电脑——谷歌花了几十亿美元在做,还没做出来。
用计算机科学家Donald Knuth(唐纳德·克努特)的说法,“人工智能已经在几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超过了人类,但是在那些人类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还差得很远。”
目前的弱人工智能系统并不能威胁人类生存。最糟糕的情况,无非是代码没写好,程序出故障,造成了单独的灾难,比如核电站故障、金融市场崩盘等等。但我们知道的是,人类对于地球的统治教给我们一个道理——智能就是力量。也就是说,一个超人工智能,一旦被创造出来,将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东西,而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只能屈居其下。请想象一下,一个比我们聪明100倍、1000倍、甚至10亿倍的大脑说不定能够随时随地操纵这个世界所有原子的位置。防止人类衰老,治疗各种不治之症,解决世界饥荒,操纵气候变化甚至让人类永生,这一切都将变得可能。同样可能的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终结。
(根据互联网相关材料改编)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阿尔法围棋”确实赢得了比赛,但是它并不懂得赢意味着什么,更不能享受胜利的尊严与喜悦。在“可测度”的领域内,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都将超过人类;但是在“不可测度”的领域,以数学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就只能望洋兴叹。
这正如科学家所言,人工智能“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它能在微秒之内完成百万级的乘法运算,能够存储世界上所有图书馆里的知识,但如果要感知花开花谢的美丽、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人工智能还不如3岁的小孩。
(节选自人民网《思想的尊严永远只属于人类》)
14.根据材料一,简要说说各类人工智能有什么差别。(3分)
▲
15.材料二“图一”所显示的左右脑功能中,很难被人工智能超越的是左脑功能还是右脑功能?请加以判断,再从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找出判断依据,并简述理由。(4分)
▲
16.材料一、材料三中的画线句以及材料二中的“图二”,都运用了作比较(对比),除此之外,其表述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
七、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1~18题。(20分)
江南暮春 清明风俗
随着寒食、清明、上巳的来临,江南已是红梅零落,樱花渐离枝头,桃花也随雨打风吹去了。江南的暮春习俗像是在彷徨中寻找着什么寄托。
【以水驱邪与魏晋修禊】
《孝经纬》记载:“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三月节。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古人对于“洁”的渴求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暮春时节,寒热不定,疾病时来侵袭。古人认为这是被压抑的阴气或说瘴气在作怪。用洁净的流水来清除浊邪成了必要举动。
明代以来,江南地区产生了许多以水清除浊邪的“方法”。如三月初二以桃叶浸井水服食,传说可治心病。三月初三取枸杞煎汤沐浴,能使皮肤光泽不衰。人们对这些方法的信任,大抵都源于临水修禊的风俗。
修禊,是古人祈福消灾的仪式,通常在三月上旬巳日临水举行。自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晋书·王羲之传》记载:“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说的就是著名的兰亭雅集。当日,王羲之与众名士相聚曲水之畔,三杯两盏之后,他联想到战争的频繁与生命之脆弱,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庄周在《齐物论》中告诉世人:生为梦幻,死是苏醒,早逝(殇)反而能使人走向长生(彭)。王羲之并不相信修禊的功效,认为死亡总是突然来袭,同时也不接受庄周为消解死亡恐惧所提出的解释。王羲之与名士们聚饮赋诗,且将雅集诗作逐一记录,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一条与后人沟通的途径——这是对死亡的新知。
【寒食禁火与唐人祭墓】
寒食,在清明前一两日。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忠臣介子推舍命追随。重耳夺回王位后,与之交恶。介子携母逃入山中,重耳派人纵火烧山,将其活活烧死。《庄子·盗跖》载:“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传说百姓相约禁火以纪念介子推,便产生了寒食节。
因为禁火,人们须考虑制作不易变质的冷食。旧时江南流行冬青叶汁染米蒸食,俗称乌饭。后来,有人用麦苗汁和糯米做成粉团,流传至今成了江南暮春名小吃——青团。
其实,禁火的习俗早于介子时代就已产生。寒食附会于介子推的故事,正如端午节相传是纪念屈原一样。从唐代开始,每逢寒食,无论贵贱,人们都要祭扫先人坟墓。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百姓祭墓自春秋方始】
商周时期,人们相信死后精神不灭。当贵族享尽生前的荣华富贵,跨过生死边界,迎接他的是天上地下的极乐世界。人有魂魄二气,魂飞九天,前往祖先的世界永生;魄则留于墓中,享受随葬品带来的无尽欢愉。贵族们在祭祖方面霸占了特权,他们在宗庙中和先人的坟冢前祭祀祖先;而庶民不要说建家庙,连坟包也不许出现。
春秋时期,周朝礼制日渐崩坏,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在先人墓上封土,用作先人墓葬标记,以便上坟时容易寻找。孔子深爱周礼,对百姓祭墓却表示支持。《礼记》载,曾子问孔子庶民该如何祭祖。孔子回答:“向墓而为壇,以时祭!”百姓扫墓祭祖,从周代的不合礼法,经孔子认可后在宗法社会中流传下来。
【宋代“黄金周”使三节合一】
隋唐统一后,上巳逐渐变成了春游节。《剧谈录》载:“开元中,上巳节赐宴臣僚,会于曲江山亭,恩赐教坊声乐,池中备彩舟数只,唯宰相、三使、北省官与翰林学士登焉。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这种以皇室为首的节庆,低级官员和庶民只能远远瞻望。
宋代时,官方规定三个“黄金周”,冬至、初一和寒食各放假七天。寒食日期往往在清明前几日,三月三有时与清明重合。久而久之,清明便吸纳了寒食与上巳的节庆风俗。
宋代以后,清明上墓取代寒食上墓,成了新习俗。发展到明清时期,江南各地出现了许多家族祠堂,百姓也可像贵族一样为先人举行庙祭。但是,庙祭更多的是祭祀祖宗,增强家族凝聚力。个人对先父先母养育之恩的追念,仍寄托在墓祭中。
因为节日的调整,原本三月三的春游活动在宋代也移到了清明节。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了杭州清明节的娱乐活动:“车马往来繁盛,填塞④都门。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
上巳郊游,春心悠悠;寒食上坟,冷雨纷纷。氛围判然有别的两个节日,宋后竟浑融一体。清明节,人们先出郊外扫墓祭祀,傍晚便携土产回城,其后则尽情游赏晚春。
旧时百姓观念中,死后不能直接进入极乐世界,而是由生前功过决定身后归宿。但是,只要死后能得到后来人的凭吊与祭祀,便能够不断与人间产生联系,达到一种超越生死界限的神格存在。因此,相比对死亡的恐惧,人们更害怕死后被遗忘——“无后”才是真正的死寂。从这点说来,介子推、王羲之等华夏先人,都战胜了死亡,得到后人追思,实现了永生。这或许就是江南暮春风俗的寄托所在吧。 (文/谭昔,有修改)
【读懂·文言诗文】
11.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向墓而为壇,以时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C.池中备彩舟数只 前人之述备矣
D.填塞都门 以塞忠谏之路也
12.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 B.子推/怒而去
C.上巳节/赐宴臣僚 D. 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
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
▲
14.下列对《寒食野望吟》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这首诗生动说明了唐朝时期寒食时节祭扫先人坟墓、凭吊逝者的风俗已经盛行。
B.诗中,有乌啼鹊噪人哭的悲声,也有催人泪下的景致,营造了凄凉悲惨的氛围。
C.“垒垒”“冥冥”“萧萧”等叠词的使用,使描绘的景色更形象,富有艺术魅力。
D.末两句诗,九泉之下的先人哭泣,世上的亲人却听不见,道尽了生死离别之痛。
【感知·材料内容】
1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自魏晋以后,清明节和上巳节就在同一天,即三月初三。
B. 江南民众制作乌饭和青团的冷食,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C. 春秋时期,贵族和庶民们才可以建家庙和坟冢祭祀祖先。
D. 宋代的“黄金周”渐使清明节融汇了寒食、上巳的传统。
16.庄周与王羲之对待“彭殇”的态度一样吗?结合材料说说理由。(3分)
▲
【体悟·微言大义】
17.说说你对“‘无后’才是真正的死寂”这句话的理解。(3分)
▲
18.今年清明节期间,不少网店提供“代客扫墓”业务,收费从200~1000元不等。对此,市民看法不一,有人认同,有人反对。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3分)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案
一.(12分)
16.(3分)阅读增添我们的人格魅力,塑造我们的精神灵魂,修炼我们的内心境界。
17.(2分)第一个“漂亮”是指外表美丽,第二个“漂亮”是说,通过阅读人人都更优雅更添人格魅力。
18.(2分)B
19.(5分)
原因:①碎片时间阅读比例上升。②浏览社交媒体(浅阅读)成重要阅读方式。
③电子阅读比例提升明显。
建议:①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合理安排各类图书的种类和数量。②借助书友和媒体加强宣传。
二、10.(1分)读 赋 宜 纵 水 狂 呼 /可 以 旋 风
11.(4分)(1)敲击,弹奏 (2)号叫,哭叫 (3)遗憾 (4)结束,完成,最终
12.(3分)适宜(应该)靠着稀疏的花丛,清瘦的竹子,寒冷的石头,苔藓。
13.(3分)C
14.(6分)(1)(3分)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为一体(答知识、个性、见解也可)
(2)(3分)(1分)对比论证。(2分)将“死读书”与“读书注重思考”的人做对比,深入论证了读书注重思考给予人的好处。
15.(3分)真正的读书人读书时讲究情境,注重思考,追求智慧。(一点1分)
附翻译:
读史类的书时,适宜在雪光的映照下,以便使照耀玄理的镜子更为光亮;读子类的书时,适宜有月光的陪伴,以便寄托超远的遐想;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时,适宜靠着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便收敛无边际的神游,约束缥缈不定的言论;读忠臣烈士的传记时,适宜吹着笙、弹着瑟,以便宣扬传主的芳名;读论及奸邪佞臣的文章时,适宜击着剑、提着酒壶喝酒,以便消解愤怒;读《离骚》时,适宜在空荡荡的大山中引吭悲歌,可以此使山壑受到震惊;读赋文时,适宜纵游水浪、狂歌疾呼,可以此旋动风力、形成气势;读诗词时,适宜使歌者打着拍子伴奏;读神鬼灵怪的书时,适宜点着蜡烛,照亮黑暗……大多数的情况是,读短文,因其短而会遗憾它很容易就读完了;读长文时,因其长而苦于难以读完;读情感丰富充沛的文章,就会不由自主地撩起衣襟;读幽愤的文章,就会让人心生悲怆。
三、(10分)
17.(3分)D
18.(3分)材料一中,作者欣赏自然美景,陶醉于田园风光,用闲适自得的态度对待草木;材料二中,作者为饥民提供帮助,以科学务实(实用)的态度对待草木;材料三中,作者在反思中领悟人类对草木的依赖,用敬重的态度对待草木。(一则材料1分,不结合具体内容该点不得分)
19.(4分)甲处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因为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饥饿百姓扩大可食野菜的来源,更偏重于介绍野菜的采摘、吃法等实际用途,所以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乙处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因为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对草木的关注与敬重,更偏重于观点的表达,所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四、(13分)
12.(4分)自然缺失症的概念(1分)、产生原因(1分)、危害(1分)、应对措施(1分)。
13.(4分)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长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1分),其中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健康的认识还限于“生理健康”这一陈旧的观念,并没有完全理解健康的含义(1分),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分)。家长陈旧的观念和错误的认识,给学生走进自然增添了很大的阻力(1分)。
14.(5分)(1)(2分)不能解决,因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2分)。
(2)(3分)申先生应鼓励孩子走进自然,保证孩子每天能有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
时间(1分);节假日,申先生应尽可能带孩子去公园和自然地游览体验(1分);同时应减少女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1分)。
五、(11分)
17.(4分)
(1)(2分)举例子(1分),说明古人选择度量衡词“近取诸身”的基本准则(1分)。(意近即可)
(2)(2分)古人选择度量衡词的基本准则有“远取诸物”(1分),“丝”“毫”当时都是常见的微小物体(1分),所以会被选用为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意近即可)
18.(4分)
(1)(1分)总体变化趋势是越来越长。(意近即可)
(2)不一样,邹忌是战国时期的人(1分),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1分),这两个时代一尺折合的厘米数不同,所以两文中的“八尺”所指的实际长度不一样(1分)(意近即可)。
19.(3分)D
六、14.(3分)弱人工智能只擅长于某一领域任务;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意思相近即可)
15.(4分)右脑功能很难被人工智能超越(1分,不简述理由不给分)。材料一中提到,人工智能已经在几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超过了人类,但在人类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还差得很远(1分)。材料三中提到,在“可测度”领域内,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都将超过人类;但是在“不可测度”的领域,人工智能只能望洋兴叹(1分)。“需要思考的领域”“‘可测度’领域”属于左脑理性功能,“不需要思考”和“‘不可测度’领域”属于右脑感性功能,因此,人工智能很难超越人类右脑功能(1分)。
16.(6分)材料一:举例子,具体而突出地说明人工智能在那些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比人类差得很远,创造强人工智能的难度很大。
材料二:运用数字简洁明了地说明了人类工作被人工智能代替的可能性。(或收银员、导游等工作被人工智能代替可能性极高,人类在这些工作领域将失去优势。或牙医、心理学家等工作被人工智能代替可能性极低,人类在这些工作领域是有很大优势的。)
材料三:运用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说服力(“智能”“智慧”“智商”“情商”“计算”“算计”两两对举,体现了汉语构词的特点,富有趣味),表明在“不可测度”的领域,人工智能远远比不上人类,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思想的自信。
七、(20分)
11.(2分) D(A.本来 巩固 B.季节 时候 C.准备 详尽 D.堵塞)
12.(2分) A
13.(3分)介子推极其忠诚啊,自己割下自己的大腿(上的肉)用来给(晋)文公吃。重点字:“至”、“股”“食”)
14.(2分)D(世上的亲人哭泣)
15.(2分)D
16.(3分)不一样。庄周认为:生为梦幻,死是苏醒,早逝(殇)反而能使人走向长生(彭)。
王羲之认为:死亡总是突然来袭,同时也不接受庄周为消解死亡恐惧所提出的解释。王羲之与名士们相聚饮酒赋诗,并且将雅集诗作逐一记录在册,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一条与身后人沟通的途径——这是对死亡的新知。(判断1分,理由2分)
17.(3分)没有后人的凭吊与追思是最可怕的。(原文作答,意近即可)
18.(3分)认同:节约了时间,又奠祭了亲人,一举两得。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荒唐或不值得提倡:祭扫活动有时并不讲究形式,诚心诚意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对先人的尊重与发自内心的追思,完全可以安排好时间,亲自祭扫。(看法1分,理由2分)
相关热词搜索: 连续性 三篇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