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精选范文4篇)

时间:2022-01-13 13:15:13 来源:网友投稿

当今,汉语词语,拼音是dāng jīn,意思是现在;旧时称在位的皇帝,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4篇

【篇1】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以延边大学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为例,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和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并以此为契机,充分的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就业途径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就业情况 就职 考研 出国 创业

引言

本文就延边大学2009届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意在找出影响延边大学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和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促进延边大学学生就业。延边大学是吉林省属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p

由图表可知,在毕业后的选择中,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求职,选择考研的学生占样本总量的26.6%,13.8%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或求职,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创业,也有近15%的学生选择求职考研两手准备。

1.1 就职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有37.7%的学生认为,经济危机不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现今,工作经验成为了更多企业招聘中的较为看重的方面。

大部分选择就职的学生对薪酬的要求主要是通过对人才市场的行情、对自身价值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的实力而提出。28.4%的学生希望自己试用期之后的薪酬为2000—2500元之间,26.6%的学生希望自己的薪酬标准在1500—2000元之间。与往年相比,大学生对薪酬要求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就业难这个大的环境使得学生对薪酬要求下降,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找工作不再一味的看重薪酬,更看重对自己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调查结果显示,在行业的选择方面,排名前四位的依次为:金融证券保险业、政府机关、商贸业、IT与通讯业。选择这些行业的学生普遍认为,这类行业收入较高,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并且存在很大的创业机会。

在地区选择方面,很多大学生趋向于南方、靠海等具有发展前景的城市,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在东北地区就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引导和2009年8月30日,国家批复了长吉图开发的相关文件,这使得吉林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机会无限。二是自己的生源地在东北,因此希望能在本地就业。其中,选择愿意去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仅为3.5%。在提出如果确实就业困难,是否能接受去西北地区或者较小的单位时,近64%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但也有36%的学生表示坚决不接受。在不接受的这部分学生中,我们发现,他们对薪酬要求普遍较高。

【篇2】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全球经济急落的今天,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扩招留下的后遗症,在近几年里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毕业走向有三:就业、自主创业、继续深造(考研、出国)。

而理清严峻的原因方能为大学生就业找到良好的对策,本人认为大学生就业严峻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专业不对口。很多学生当年在选择大学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很多人本着先上学,先拿到文凭的原则,盲目报考学校,导致大学期间功课一般,兴趣索然,毕业后根本不想在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下去,这就导致其本身的竞争力很低;

第二,眼高手低。很多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好”工作,很多大学生就业都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工作经验基本为零,本身在竞争上就不占有优势,但是自我预期值过高,造成高薪工作做不了、低薪工作不去做的处境,结果往往是自怨自艾,感叹生不逢时;

第三,“百无一用是书生”。有些大学生,仅看其成绩单,分数不低,可一旦接触实际工作,立马原形毕露,一问三不知。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还是把重点放在理论教育上,但对于实践,更多的是凭借大学生自身的能动性,这就造成许多大学生只把精力放在课本上,只关心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自身个性方面的培养。一旦步入社会,立刻手足无措,惶惶不知所以。

所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因为今年的金融危机,而是自大学生扩招之后一直存在并且愈演愈烈的社会问题。解决的方法无疑还是要从社会、用人单位、学校、个人等四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社会方面来说,应该鼓励并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减少大学生就业压力。

其次,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些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岗位应该适当的降低门槛,多接受大学生,而不是制定高门槛,直接忽略大学生。

再次,对于学校来说,应该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适时地建议和意见,增加实践课程,强化技能培养,帮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不是盲目的去招聘市场撞运气。

最后,笔者要重点说的是毕业生本人。从自身实力方面讲,要了解自身情况,不要盲目跟风,要有一技之长,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一门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作为一个未来的辅导员,应明确辅导员工作的职责范围。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我认为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日常行为管理,其目的都是要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学生享受“毕业即就业”的喜悦而远离“毕业即失业”的尴尬。

【篇3】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趋紧,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趋紧有4个原因一是毕业生多,今年是559万人,明年是610万人;二是由于企业需求下滑,就业空间相对趋紧;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

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字,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 “等”,更不能消极对待。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X

【篇4】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摘要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搜集各方面信息,从国家体制、毕业生本身、企业、高校四方面剖析就业现状、形成就业压力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解决方法

正文 有这样一副广为流传的对联:上联: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生生不息 下联:05届04届03届届届失业 横批:愿读服输。虽然有些讽刺的味道但多少道出了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接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十年寒窗,天之骄子,如今的大学生远非当年那样吃香,大学生头上的“光环”也逐渐消却,再想凭“大学生”的名义轻松获得高薪工作并不太现实。

(一)就业现状

下面图表反映了2001年到2009年的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就业状况。毕业人数从01年的115万到09年的611万,多,就业率从80%降到62%,毕业人数逐年上升就业率却逐年下降,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增加了5倍

年份

毕业人数(万)

同比上年增长(万)

增幅

就业率

2001

115

8

%

80%

2002

145

30

%

80%

2003

212

67

%

75%

2004

280

62

%

73%

2005

340

60

%

72%

2006

413

73

%

72%

2007

495

82

%

70%

2008

559

64

%

68%

2009

611

52

%

62%

调查,结果显示,%的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仅有%认为就业容易。

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在于大学生与招聘单位双方信息不对称

就业单位对于大学生也有要求

招聘单位与毕业大学生专业不对口

金融风暴等对就业的冲击

招聘要求对于大学生多于苛刻

新华网最近针对大学生就业做了一个网上社会

(二)原因分析

原因一:社会因素

1从中国国情及相关政策分析、

从1979年中国恢复高考到1999年大学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是“精英教育”,大学毕业生自然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然而,自扩招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短短的五六年当中,大学生招生扩大了近3倍。当时,扩招作为提高中国人口素质的一种长期手段及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短期手段提出来,但并没有考虑到负面效果,扩招不仅导致本科生、研究生大幅增加,而且使技工类学习人员减少。因此,大学就像一个工厂,源源不断的向市场输送毕业生,而市场提供的职位越来越少,使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造成另一种形式的“产能过剩”,也就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压力

2高校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适用性上滞后于社会发展给用工单位的适应性;如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这样说很多专业都没有开设这个课程,还有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足。

3同时还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4大学生家长对子女就业上的指导不足,尤其是农村家庭;

5由于高校追求高就业率,某些高校要求学生必须签订三方协议,才发毕业证,对大学生就业率与失业率的统计上报存在失真现象,最后导致国家在出台就业政策不能科学的参照大学生就业率与失业率的统计数据(媒体也报道过)。

6、国家在提供给大学生的岗位供应上不足;

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将会导致对就业的有力拉动。预计在5年里,中国经济将继续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样的话,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至少会达到560万以上,比较而言,高学历求职者的就业形势将会更为有利一些。

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渐显露出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而国外的资本、技术的介入无疑将会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其结果将会有利于吸纳一大大学毕业生人才的开发力度正在逐渐加大,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共同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4年,参加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的总数1万多,截止2008年共派遣4400多名志愿者在中西部26个省,500多个县从事志愿服务。200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人数达到15万人。批训练有素的优秀人才就业

原因二:毕业生本身的原因是最重要的

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是普遍存在以下几种心理:

(1).追热门,随大流

这一点从高考后填报志愿就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热衷于报考热门学校及专业,其实这是很盲目的。而今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农学类,而不是人们眼中计算机之类的所谓“热门”。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热衷于选择考研究生及公务员,热衷于选择待遇好的高薪高职。这就体现出了追热门的盲目心理。于是专业相同的人多,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2).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找工作图轻松稳定

在新华网所做的调查中显示,有%的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的人倾向于政府部门,仅有%的人有自主创业的想法。虽然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缺乏挑战性,但相对福利待遇较好且工作稳定,因此为多数人的选择。

(3).追求高薪,期望过高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这是人之常情。当前的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大学平均每年1~2万元,对有些家庭来说还是很繁重的,有的家庭为了供孩子读书甚至借钱。所以,这些毕业生更期望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据调查,有将近30%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可接受的工资是1500~2000元,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尤其是金融危机过后,大学生的工资甚至比农民工还低。所以,低工资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我们已经有大学生去卖肉,而且是北大的,现在也不断的有媒体公开说大学生要放下架子,不是没有工作,很多岗位是招募大学生的,而大学生自己不愿意去,因为工作脏且累,大学生宁可拿2000块以下的工资去当一个白领,也不从事这些工作,而且这2000块的工资,在北京、上海等等的大城市是养不活一个大学生的。

(4).素质下降,缺乏自信心

越来越物质化的社会使青少年的素质下降,大学生的数量虽然上升了,但质量却下降了,加上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等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工作经验的缺乏,往往使在校期间对自身未来就业的“一专多能”认识不足,如果学以致用当然最好,但是当前的大学生只有百分之几的人在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更多的都是从事非专业的工作,因此大学生要在短暂的在校期间学好自身专业的知识之外,还要多学几门其他专业领域的专业课程,为未来就业多做准备 毕业生在求职是没有自信。3、普遍缺乏社会经验

(5)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我国%的高校本科毕业生认为,缺乏社会经验是其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大障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泽炎博士说,现今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社会工作经验,不懂得学以致用,个人能力的发挥受到极大制约,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大学生在社会上实习,但多数是个人行为,制度化、法制化程度不够。

三、就企业方面来讲

很多企业在发布招聘广告时,都注明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轻视年轻的大学生,将他们拒之门外。此外,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中国的企业并没有裁员,但也造成了大量的岗位流失。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可以说是雪上加霜。而且,在很多职业中存在性别歧视,尤其是机械制造、金属冶炼等方面很严重。虽然国家有相关规定,但很多企业仍会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女性求职者。最后,在更加科技化的今天,很多岗位由机器来代替人,使一些企业能够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少,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频繁跳槽: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四、高等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着高校扩招,有些学校忽视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授课任务繁重,自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学校在设置专业时也没有很好的参考市场需求状况,导致市场供过于求。最后,学校应该从大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加强校企联合,鼓励学生参加有用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该形势下做出的改善

国家:虽然存在的问题林林总总,但如此严峻的压力也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并采取一些措施以改善该状况。

一、就业新政:1、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毕业生,实施相应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2、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普通高校专科以上的毕业生,直辖市以外的各地城市要取消落户限制。3、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4、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5、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高校及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6、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所有高校都要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起,用三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见习。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7.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积极为离校后未就业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将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

二、低工资就业: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大学生也“清醒”过来,放低自己的身价,更多的学生愿意拿汗水换明天。“工资”就业实际上是一种待业状态,但可以换取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就业机会。

三、投笔从戎:因为就业新政的推出及受今年60年国庆庆典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选择参军,一是了却自己的军人情结,一方面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磨练自己的意志。

四、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造福家乡也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五、“低经验”员工:虽然企业在招聘时时常强调工作经验的重要性,但也有越多的企业愿意接受“低经验”员工,这样的员工经过一系列培训后,既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又增强了毕业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忠诚度比较高。

(四)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国家虽然推出了就业新政,但是最终能否落实,落实的程度如何也让一部分人担忧。所以,希望各级政府能将该政策落实到最好,以此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自主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能起到真切的作用。1、国家要通过政策法规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国家作为一个大的整体,要加强对整个大学生市场的宏观调控,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大立法干预,打击制作伪造学历证书、传销等不法行为,杜绝假冒者以次充好;政策上也要对大学生群体给以倾斜,关注大学生生活,针对大学生刚毕业面临的缺乏资金经验等实际问题,提供切实的帮助。另外,为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要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向特殊岗位就业,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大学生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二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应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本专业涉及领域的知识,加深理解,并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同时学校应开设有关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的心理课程,改善大学生应对就业所持的不良心态。

高校要与用人单位配合。对社会而言,努力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乃务实之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产业水平,增加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同时还需要用人单位摒弃不科学的择才标准,努力作到树立适应新形式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拘一格选人才。教育机构要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进一步重视教学工作,摆正教学与科研的位置。其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结合高等教育的内部规律,抓好专业设置的改革,改变原来不合理的专业设置,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针对我国目前的专业职业人才缺乏的现状适时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源,以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的人才。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畅通的就业渠道是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基础。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既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以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反馈信息。高校要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就学期间分阶段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工作。 要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培养和物色人才。

三·企业在招聘时应转变一下观念,虽然大学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但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有数据显示,大学生刚毕业时就业率为%,而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就达到了%。可见,拥有经验的大学生更有价值,如果这些经验是你的公司给的,先培训,等有一定能力之后再加薪或升职,那么员工将会更加信赖公司。

四·大学生的做法

1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大学生要知识广博,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就职国有企业还是个人企业,除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自我调节,应对多变的环境。有人说:“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可见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因素比智力因素更可贵和重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要勇于挑战,做一个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的合格大学生

2。大学生及时关注就业信息及就业渠道,积极寻找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大学校园里时刻的准备着,不能不学习,当然也不能再像原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首先一入校时就应当做个职业规划,自身存在哪些不足,到毕业时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通过四年学习,想要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其次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头脑,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就业储备,“成功的大门是永远都向有准备的人敞开的,"这也是与成功密不可分的,学好专业化知识,最后,摆正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发挥自身价值,施展才华。

3(1)精准了解职位,避免“跑偏”

1、乱花迷人眼,一种职业多种称呼 2、容易混肴的几对职位,清楚明了,

(2) 有目标有路径 1了解自己认识企业,才是王道2、细分目标职位

(3)抛开知识和学历,寻找个人竞争力

人之低则无敌,做对了才是聪明人,姿态应该放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不羞耻 善倾听职场达人,父母,同事的建议,在张扬个性的时代,个性可以有,最好不张扬。

(4) 装备整合,拿出你最魅力的工具 ,要清楚你的卖点未必是企业的买点,成功对接很重要,你的优势可以排列组合,千般会不如一手绝,有效信息转化为有用的信息

4、要了解你所应聘企业的情况。

首先,要了解企业的概况。企业的性质、信誉、业务范围、常驻机构、用人机制等等。

其次,要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要了解大致你所应聘的位置的平均工资,以及提拔和涨工资的可能性,也即个人发展空间。

第三,要针对你所了解的情况,做出分析判断,这是不是你想要去的地方。

二、要了解你所应聘的岗位情况。

首先,要对你应聘的岗位,做个初步的了解,比如所需要的业务素质、专业要求、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相对应的要求。

其次,要了解企业你所能作的几个相近的岗位

三、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5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准确给自己定位,要认识到越偏远的地方越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不要有地域上的歧视。同时增加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再适当地补充相关专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求职砝码。在大学期间要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格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筹码。学生还要提高实践能力,要学会把书本知识应用在实际中,从而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就业成功率。

6 1、加强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当代大学生在职业追求上更多的是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考虑自己多一点,考虑别人少一点,容易造成大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缺乏敬业精神,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缺乏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差,而这些往往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过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遭遇挫折、历经磨难是正常的,大学生要向正确面对,必须保持健康的心态,科学地认识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大学生将来能真正满怀希望的投入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必要一环。

   3、加大学生的专业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在当代大学生中,许多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潜力和前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认识不到位,造成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牢,不够深,不够广,给将来的工作带来障碍。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要与专业教育结合,结合专业特点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发展现状、专业前景分析等专业教育活动,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4.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目前,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优秀大学生创业事迹先后在全国各大媒体播放,引起特大反响,国家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去年亲自到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看望优秀创业生苗娟等人。这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思考,也是我们未来一个就业途径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先进的集体,凝聚着中华民族未来的期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与源泉,只有解决当前形势下的就业情景才能真正的发挥大学生的价值。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建设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8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方向。虽然大家都说就业难,社会还是需要人才的,只要能选对方向就能成为紧缺人才,毕业生的出路莫过于就业,考研,就业,考公务员还是考研,常常困扰着大部分的大学生,就业,考研也不是每个人都合适的,要决定工作方向,为自己未来的未来打算,同时,结合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走的更远;这时,理智的思考,准确的定位,能真正的从源头上解决就业难题。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就业 当今 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