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是马来西亚女歌手戴佩妮发行的第二张专辑,收录13首歌曲,全专辑的曲词由戴佩妮亲自所作,专辑于2001年1月18日发行。2002年戴佩妮凭借该专辑获得第二届马来西亚红人金曲奖大马最受欢迎女歌手和大马最受欢迎女歌手奖以及第七届马来西亚娱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6篇
第1篇: 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民族精神是历史的积淀,历史越厚重就越能升华出伟大的民族精神,越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就越能超越时代,引领民族走向未来。伟大的抗战精神,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凝聚而成,由抗日英烈的鲜血浇灌而成,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升华出的民族精神之光,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对于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丰碑
近代中国,长夜悲歌,中华民族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中国,长风破浪,中华民族站在实现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从陷入深重危机到走向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历史的转折点。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矗立在这一历史转折点的精神丰碑,就是以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抗日军民为主要培育者和践行者、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塑造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丰碑放射出明亮的希望之光,振奋了中华民族之精神,淬砺了中华儿女之血性,照耀着中华民族渡尽劫难、走上实现伟大复兴之路。
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称为“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不仅因为它写下了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饱经磨难的一页,而且因为它写下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可歌可泣的精神史诗。“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绝境往往成为砥砺伟大民族精神的磨刀石。日本“国运相赌”、“以小博大”的猖狂之举,日军“祈战死”、“勿生还”的杀伐之气,在把中国人民逼到“亡国灭种”危险境地的同时,也激发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救亡之歌。一个又一个英雄儿女、一批又一批英雄群体,不畏强暴、以身殉国。在这样刚毅壮烈的英雄之气面前,再狂妄的敌人也有所忌惮,再凶狠的敌寇也终将被打败!
中国从“睡狮”到“醒狮”的鲜明精神标识。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历来有阳刚勇武的精神基因。然而,封建奴化教育的长期桎梏,统治集团的狭隘保守,宗法制度的沉疴痼疾,使民族的阳刚基因逐渐潜伏沉寂,睡狮沉沉一梦、世间沧海桑田、自身伤痕累累。睡狮的精神状态,就是麻木不仁、逆来顺受、怯懦卑屈。日本人写的《支那论》侮辱中国人“似蚯蚓这种低级动物,把一段身子给切断了,其他部分没有感觉,仍能继续活着”。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的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在最危险的时候,睡狮终于猛醒,发出“最后的吼声”。抗战精神是“狮子吼”至为高亢的精神音符,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恢复了久违的民族自尊与自信,标志着东方雄狮从睡狮到醒狮的历史性转变。古老的中国从精神上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当今时代是民族复兴的大时代,大时代既有大机遇又有大挑战。挑战越大,就越需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处在复兴征程由大向强的关键阶段,我们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面临的矛盾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面对的困难风险的严重性也世所罕见,一项又一项战略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西化分化陷阱”、“塔西佗陷阱”,一个又一个陷阱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一道又一道难题需要我们破解。这些,都需要我们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的不屈信念、顽强斗志的升华凝聚。唯有抗战精神能够激起我们整个民族与凶恶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无畏气魄,演绎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抗争活剧。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准确把握伟大的抗战精神的丰富时代内涵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座传承民族血脉、激扬天地正气、重塑民族性格的精神富矿。习近平主席把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是对其丰富时代内涵的深刻揭示,我们要认真领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抗战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无论是何种身份,从事何种职业,都以“精忠报国”为荣。这种绵延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之中的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在抗日战争中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伟大斗争中,“誓死不当亡国奴”,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中国人民用行动践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铮铮誓言。这种爱国情怀以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为目标,这个“天下”是把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为一体的“公天下”。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又以誓死捍卫中华民族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英雄行为,为中国传统爱国思想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他忘不了中国人民在7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与日本侵略者誓死搏斗的伟大爱国情怀,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精髓。中华民族自古就视“气节重如泰山,利欲轻如鸿毛”,以“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为美德,善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长期的文化熏染铸塑出了尊严重于生命的崇高民族气节。抗日战争中,一次次关键时刻、生死关头的严峻考验,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千万兵”。面对侵略者的凶残杀戮,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毁家纾难,以身殉国。无论“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还是壮烈的淞沪抗战、忻口会战等战役中的爱国将士们,“人人抱必死之心”,“必与日军拚命到底”。当时报纸的一篇社评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崇高的民族气节是无数抗日英雄的强大精神动力,连惨无人道的日军也不得不为杨靖宇、张自忠等中华抗日英雄的斗志所折服!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特色。毛泽东同志曾自豪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历史上,为了祖国统一富强,为了民族兴旺发达,无数中华优秀儿女发扬英雄主义精神,顽强抗争,绝不低头。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法西斯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这种英雄气概是激励全国人民不畏强敌、为民族解放与独立而英勇斗争的强大精神武器。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人民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从杨靖宇、左权到张自忠、戴安澜,千千万万同胞构成民族的钢铁脊梁,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抗战中的英雄主义突破实现个人价值的局限,突出中华民族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英雄观,这种视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并为之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走上了历史舞台。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艰难岁月,正是这种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必胜信念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底蕴。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屡经挫折而不屈,屡受磨难而不衰,外来势力压不倒,帝国主义打不垮,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五千多年不曾中断的中华文明奇迹,靠的就是对自己文化的高度自信和由此生发出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次次被打断,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没有放弃,而是顽强地战胜一次次艰难险阻,重新整装出发。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曾长驱直入,在短期内占领了大片中国领土,亡国的悲观论调一度甚嚣尘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智慧,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战略相持阶段最艰苦的岁月,中国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迎来了胜利的曙光。那时的中国,国力、军力远逊于日本,却能长时间独立支撑抗战的局面,并最终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具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着眼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保障,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在一定意义上讲,精神支撑是更持久也更重要的内在支撑。长期以来,敌对势力千方百计企图扭曲甚至抹去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其用心极为险恶。如果一个民族忘记了历史,丧失了历史记忆,就会失去发展的方向,人民的精神就会在黑暗中迷失,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奋斗史上最深刻的文化记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须臾不能离开。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终需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在铸牢强国之魂的实践中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本质上是中华民族的信念、性格、气质、血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在抗战中的集中体现。以爱国情怀为核心的抗战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度统一,也与以“爱国”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我们要把伟大的抗战精神放在弘扬中国精神的全局中谋划,大力发扬抗战中形成的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铸牢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精神纽带,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大力发扬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探索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要把弘扬抗战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贯通起来,以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坚毅,把中华民族在抗战中激发出来的伟大抗战精神作为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沃土,形成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程中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也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问题。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铭记历史,在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充分彰显和努力践行伟大的抗战精神,把弘扬抗战精神体现在推动解决主要问题的具体实践中。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勇敢担当我们应担当的历史责任,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攻克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在建设法治中国中有所作为;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零容忍的态度、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严惩不贷的铁腕反对腐败,坚决推进新的伟大斗争与伟大事业的发展。
在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留给我们的最宝贵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同时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在中日两国长期的交往中,和平友好是历史主流。保持中日长期和平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需要。然而,时至今日,法西斯主义的幽灵并未销声匿迹,企图颠覆战后国际秩序的野心并未完全遏制。特别是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依然在矢口否认日军侵略的野蛮罪行,依然在执意参拜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亡灵,依然在发表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依然在藐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依然在挑战人类良知。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70年前,中国付出牺牲3500万人的代价,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伟大的抗战胜利。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变,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的决心不变,我们也呼吁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牢记历史教训,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我们坚持以史为鉴,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为捍卫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来源:《求是》2015/14,作者刘来洲,国防大学政委、上将)
第2篇: 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作者:胡海鹏 崔志伟来源:《职业》2016年第06期
残疾工匠赵书贤正在编织柳编花篮,十多年来,依靠编织的柳编的手艺,她不仅解决了家里两个大学生的读书费用问题,还盖起了的新楼房。近日,“2016首届湖北(程河)柳编工匠技能大赛决赛”在湖北柳编之乡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举办,现场96名柳编工匠同台展示柳编技能,比拼编织实力和创意工艺。
大赛设置了柳编技能大赛奖、柳编设计创意奖、柳乡木兰奖和残疾人技能奖等6类奖项。参赛选手是从襄阳市200余名编工艺人中脱颖而出的。每名选手要在2小时内,编织出具有创意的作品。现场的7位评委根据技术含量、选材、市场和外观等情况打分,同时邀请20名场外观众现场参与作品评选。经过激烈角逐,55岁的柳编艺人赵海平创作的“柳乡中国结”作品获得特等奖,被授予“首届湖北(程河)柳编技能状元”,获奖1万元。
据了解,程河柳编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程河不仅种植柳条,还流传着“家家是工厂,个个是编工”的说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柳编制品就开始由内贸转外贸,最辉煌的时期,产值过亿元。
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领军人物,襄阳市程河工艺品公司总经理刘定文从事柳编事业已有30多年。他告诉记者,1979年前后,他主要给贸易公司做代加工,产品由当时的供销社收购。1990年开始,柳编势头发展迅猛,但仍以个体户、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加工为主。后来镇上陆续成立几家柳编企业,并逐渐发展壮大,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在刘定文的公司,90%以上的柳编用于出口,国内市场供货占比不到10%。在柳编销售高峰期,程河镇的柳条种植面积一度达到2万亩,年产值近6亿元,从事柳编的工匠达1.2万人,一天能挣百元左右。
近年来,由于柳编品种单一没有创新,柳编制品附加值不高,不能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加上受市场因素影响,柳编成本不断增加,利润逐渐降低,程河柳编渐露颓势,柳条种植面积锐减,熟练编工严重流失。据了解,目前仅程河镇就有近8000人在外闯荡,而这些人中,大部分成了当地柳编企业的技术骨干或技术顾问。
第3篇: 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岗位?"
雷锋,就是这一缕阳光、这一滴水、这一粒粮食、这颗最小的螺丝钉,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他的精神长存,虽然他的一生平凡,但他的形象伟岸。
有这样一位战士,他没有在沙场上的浴血奋战,没有建立过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他的名字却被人民永远铭记在心里;他的精神不是瞬间的光芒四射,也不带有丝毫堂皇的理由,但它却成了中华民族的英雄。这位英雄就是我们熟悉的
有人说:"雷锋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真的离开了吗?不,没有!虽然他的肉体离开了,可他的崇高灵魂却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该如何让却传承雷锋精神?
乐于帮助他人。现代雷锋郭明义。他是有钱人吗?不,他只是一个矿山里的普通管理员,一家人住的还只是40多平米的房子。自己都这么困难的一个普通人,他却用一颗纯朴赤诚的心去帮助一个个需要帮助的人。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在郭明义的一生里所造的浮屠塔又何止七级。几十年来,捐了几乎一半以上的工资,献出了相当于自身总血量10倍的鲜血,他捐的每一分钱让受赠人看到了生的希望,献出的每一滴血,让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得以延续....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当代雷锋精神。.
雷锋的钉子精神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当代大学生就是需要这样的精神来不断鞭策自己。我们要像雷锋那样,胸怀宽广,志存高远,立足本职,精益求精,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中,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当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勤俭节约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有许多的闪光点,而作为他所体现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一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作风抛到脑后。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在我们的身边,浪费粮食、浪费水、浪费电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离开教室时忘记熄灯而浪费的一度电;离开水房时忘记关水龙头而流走的一滴水;吃饭时不经意间倒掉不合自己胃口的一顿饭菜……
“以勤养志、以俭养德”,杜绝铺张浪费,杜绝盲目攀比,做到身体力行,把节约当成“举手之劳”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让我们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
科学的理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明确学习目的,雷锋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他学习革命理论不是走形式、做样子,简单地背诵一些词句,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发扬“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而我们也要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让我们把心中的爱,化做屡屡春风,送给他人,送给我们周围的人!因为,播种爱的人,是最愉快、最幸福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
第4篇: 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弘扬“红船精神” 传承初心使命
作者:韩冬雪《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9日 05版)
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上,一艘红色画舫见证了一个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命运彻底改变的历史时刻。革命风暴中,大党与小船的因缘际会,既是一种偶然,也因为象征着中国革命经由苦难走向辉煌而具有更深厚的历史意味。事实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无论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还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都是“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重要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新时代的继续前进,也同样需要从回溯“红船精神”的初心中汲取力量。
1.火种:敢为人先 的革命气魄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人民苦难深重的严酷现实,促使先贤们不断尝试救亡兴国的不同道路。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探索社会主义拯救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的前景也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应运而生。
如果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那么,我们也没有理由否认,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又是以其敢为人先的革命气魄,才使历史巨变的可能成为改天换地的现实,才使中国革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中开辟出一条通向光明彼岸的道路。人们常说,历史总在轮回中前进,但命运的转变却并不总是静待天变的结果。因此,当我们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时,整理传承先辈的精神遗产便成为彰往考来的基础与前提。
敢为人先的革命气魄首先体现在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在红船上召开的中共一大对此后中国历史影响之大,甚至是一些参加会议的当事人都未曾料到的。作为一个在当时刚刚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新生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将反对帝国主义的任务写进了社会革命的方案当中,这是其他任何政治团体都没有能力、没有勇气做到的。然而,历史证明,正是由此在中国的社会革命、民族革命与世界革命间架起的桥梁,从根本上解决了革命中的敌友问题,为中国革命凝聚大众、走向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敢为人先的革命气魄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把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写在了自己的革命旗帜上。在近代中国的救亡努力屡遭挫折的情况下,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往往倾向于在其政治纲领中人为掩盖甚至否认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现实,代之以一种看似跨越阶级界限的共同愿景。但严酷的现实证明,不从根本上解决谁来掌握政权的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团结广大群众,更不可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红船上郑重写下的革命纲领,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尤显珍贵。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今天的我们已经看不到这份文件的原始面貌,但我们也不难联想到这种革命气魄与《共产党宣言》中“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的精神间一脉相承的历史关联,更不难联想到,正是这种在奠基之初就将自己的革命目标昭示天下的勇气,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势成燎原埋下了火种。
2.源泉: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
中共一大的召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大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马不停蹄投入到革命斗争之中,深入广大工人、农民群众当中,开辟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功之路。今天,人们或许已经很难想象这条路的艰辛,但历史证明,正是这种曲折中前进的艰辛,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磨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也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都不会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压倒。在中国革命大浪淘沙的进程中,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中,有人背叛了革命,有人意志消沉远离了革命,但坚持下来的共产党人最终担负起了中国的命运,他们中的许多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为数十年前的誓言不懈奋斗。这些定格在历史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群像也成了激励无数后来者见贤思齐的精神坐标。
毛泽东同志在参与一大时还不到而立之年,作为深刻理解中国革命的希望在于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同志在政治生涯的起落中非但没有变得意志消沉、随波逐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与信念。他一次次从人生低潮中奋起的经历,恰恰也与同一时期中国革命从低潮中重振的过程交相呼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由井冈山、长征、延安、西柏坡,直至“进京赶考”的革命历程,也生动地诠释了“红船精神”中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当然,用燃烧的一生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精神的,还不仅是毛泽东同志一人。同为一大代表的王尽美,虽然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罹患绝症,但其革命意志却不曾因此稍减半分,相反,怀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王尽美战斗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在王尽美一字一顿口述留下的简短遗嘱中,没有涉及任何个人的身后之事,而唯以天下之事为念,他说道:“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为国尽忠,为民效命,为党牺牲,志向坚定,奋斗不息,是王尽美青春岁月的鲜明写照,他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充分诠释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3.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嘉兴南湖上这一叶红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之梦,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走向成功的起点象征,水载船行的情境又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的人民立场交相辉映。
回首中国近百年来的历程,不难发现,正是因为发掘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无穷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无畏地发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宣言,也正是因为始终保持着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人才能跳出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周期律,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走向胜利。
青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求学期间,曾记述了国文课老师袁仲谦讲到庄子《逍遥游》时提到的舟水关系带给他的深刻体悟。纵观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生涯,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人知行合一的努力是如何深刻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命运。水积不厚,负舟无力,积水至厚则可以负载大舟,正是通过争取最劳苦的广大群众,使自己成为劳苦大众的贴心人,中国共产党才牢牢地掌握了人民这一书写历史的伟大力量,托起了党的宏基伟业,也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和政治理论的主要标志,也决定了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革命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立足中国大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以来就把这种信念贯注于每一位党员的理想与实践当中。王尽美在早期山东工人群众运动中就曾清醒地认识到,要唤醒工农之中的历史伟力,就需要增进劳动者的智识,提高劳动者的地位,改造劳动者的生活。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又必须让党的理论宣传贴近群众。于是,王尽美针对工农群众受教育程度低的现状调整宣传手段和渠道、途径,综合各种办法推动山东地区工人阶级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讲解一律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常常走到工人中间即兴发挥讲解时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建党伊始的信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延续至今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就是“红船精神”当代传承的最好体现。处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全党上下自觉把克服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作为不断推动自我革命的实践基础,代表着党对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庄严承诺,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沿着兴国利民之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执着信念。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回溯“红船精神”,不仅是因为它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的革命基因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红船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深刻体会过创业艰难的中国共产党曾秉持着建党伊始的理想信念穿过了时代浪潮的起伏,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始终保持初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用“红船精神”引领全党,团结全党,从而在中国大地上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韩冬雪,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
第5篇: 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
有人说过:坚守信念,传承精神,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
是的,传承中国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一个民族要发展,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还必须伴之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力量。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精神力量,就是当代的中国精神。
很多人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在利益面前人们丧失了自我。道德观、价值观在退步,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似乎已不堪一击,经不起风雨,那么事实是这样吗?我想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发生在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的两次大地震吧!都是在一瞬间,山崩地裂,墙倒屋塌,鲜活的生命被吞噬,数万人失去了家园,人们原本平安、快乐、幸福的生活被打破了。这是天灾,是无法避免的,但灾难无情人有情,震后祖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兄弟姐妹们伸出援助之手。各地无偿献血的人们排起了长队;募捐箱前排起了长队;赶往灾区送物资的车排起了长队。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是不幸的,他们遇上了天灾,但他们有是幸运的,因为有祖国,有十一亿人同他们站在一起,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在这一场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华民族再次挺起它不屈的脊梁,这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对整个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这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取、不畏艰难、敢于抗争的精神在新时期的再次集中呈现。
飞上太空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当今,已有很多国家进入了太空。载人飞船航天技术与空间探索,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在 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主权,1992年,党中央果断启动了载人航天工程,向世界宣告:中国人向航天科技中最具挑战性领域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不断前进。如今,中国航天员的足迹已将伟大的中国精神永远印在了中国的航天史册上。
航天精神振奋人心,奥运精神同样令人心情难以平静。我们的国家曾有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民众曾被讥讽为“东亚病夫”,如今我们以体育强国的形象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各类体育比赛中摘金夺银。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再一次折射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章显出鲜明的爱国主义热情,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接力传承……
虽然,我们今天还只是处在中学时代的花季少年,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投身到建设祖国洪流中去,但是,我们要把心中对祖国的爱化作实际行动,就像周恩来在上学时说的一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努力学习掌握更多更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等我们长大以后,我们要以钱学森,李四光,袁隆平等时代精英为榜样,把智慧献给祖国,扛起科技兴国大旗,为建设中国,为振兴中华奉献青春和力量。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现在的中学生是跨世纪新人,是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伟大的中国精神也将在我们手中传承。
我们要相信,中国精神在未来的道路上将会是一盏无比明亮的灯,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引领我们前进,是我们开创美好的明天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必须要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必须不断的创新中国精神,我们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辉煌灿烂。
蒙西阳光学校
初一(3)班 马璐
指导教师:胡敏
第6篇: 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自古以来,我们一直在说要发扬红船精神,那么红船精神到底是什么呢?简单的来说就是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为祖国做出贡献。
相信同学们应该都学过也知道这样一个人。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地精神,让人惊叹不已。他,虽然来自异国他乡,但是却为我们中国的解放,而在不停的努力,发扬着自己的精神,用他的这种精神带动大家。他也想要富贵,也想要美好的、没有枪林弹雨的生活,我们何曾不想呢!朋友也曾劝他回来吧!那里的生活还不如家乡呢!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一生保护这里。也终身留在了这里,他就是白求恩,我们眼中的战士。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件。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位植树老人,他快要过百了,但还是在坚持着自己的圆梦之路,可不幸的是他在几年前去世了。听说,他小时候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梦想,他不想成为一个富翁,也不想成为一个宇航员遨游在太空。他想成为一个植树人,为祖国而做出贡献,这个梦想虽然远大,但又怎么可能会实现呢?我连一颗树也种不活。他难道能种出一片!因为他一天天的坚持,把一片空阔的山地,种出了大片的小草,虽然成活率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但他还是不放弃,坚持种了下去。不久后的他生了场重病,快撑不住了。在临死前,他一副不甘的样子,大概在想,我的梦想没能实现,
发扬红船的精神不一定只有老一辈的人才能做到,我们也行!让我们小手牵小手,去发扬它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热词搜索: 建党 传承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