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点范文(精选3篇)

时间:2022-01-12 12:30:14 来源:网友投稿

缩小,读音是suō xiǎo,汉语词语,意思是使在规模、数量、范围或数目上减少,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点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点3篇

【篇一】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就第二学段而言,“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是图形与变换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从简单图形开始,借助计算机演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由此充分体验图形的相似是指图形运动后,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不变,前后图形是相似的。  

面对这一新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这一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作了一番研究。经过实际教学我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了一些思考。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生活中的放大、缩小学生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我采用了两组照片:第一组三张照片:(1)小军的一张生活照片;(2)把小军照片按2:1放大后的照片;(3)把小军照片的长按2:1放大,宽不变,变化后的照片。第二组三张照片:(1)向日葵照片;(2)把向日葵照片按1:2缩小后的照片;(2)把向日葵照片的长按1:2缩小,宽不变,变化后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初步建立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表象。同时通过师生对话活动创设了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例1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的“第一幅长方形画”“第二幅长方形画”分别改为“原来的长方形”“变化后的长方形”,使学生更容易更容易认识到研究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写比的规定。虽然.例1的大、小两个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数据,让学生思考也能很快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为什么要求学生先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让学生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目的是: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只观图形,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获取新知。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人人动手、动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中很快认识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例2教学我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但在做题前作了提示,提示学生明确做题步骤,关注图形布局;做题后作了必要的总结,揭示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本质。实现了目两个的:1、学生能在网格中画出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2、通过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我增加了引导学生了解、感知三个图形两两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感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一个相对应的关系,两个相反的过程。  

三、拓展练习,形成能力。

等腰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也是我们在把这些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必须考虑的方面:等腰三角形要考虑底边和高;圆只需考虑半径;平行四边形则要考虑底、高和角三个方面。1:3、2:1、1:4三个比既有放大也有缩小,在选择比时学生必须考虑如放大这个图形能不能在网格中画下;如缩小好不好画这些因素,要求学生能合理选择,正确操作。  

另外本节课内容较多,特别是学生对放大与缩小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时间的把握非常重要。  

问题及原因:  

对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处理不太得当。  

这点主要表现在例1的教学上。例1的教学应该分三个层次:理解长与长、宽与宽的关系;理解对应边;理解按2:1变化是放大、按1:2变化是缩小。其中“理解按2:1变化是放大、按1:2变化是缩小”是最难的,因为这与我们在生活感受的放大与缩小正好相反。设计的时候就有两种想法:一是把原图放在前面,放大后的放在后面;二是把放大后的放在前面,原图放在后面。第一种想法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第二种主要是考虑与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相对应,在分组合作时便于对比。最后选择了第二种方案,这种方案从教学效果来看不太理想,违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这是我在设计时没有预料到的。  

【篇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讲课心得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讲课心得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讲课,心得,,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心得体会中查看更多范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讲课心得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是在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成功之处:

  明确放大与缩小的区别。在教学在首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初步认识放大与缩小的特点是把原图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与缩小,所以和图像的变形有着本质的区别。然后通过教学例4进一步研究放大与缩小的特点,让学生思考2:1表示什么意义,怎样放大图形呢?自己尝试画图并比较所画的图形是原图形的2倍,就是放大,并且知道要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只要把原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没变就可以。接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按1:3的比缩小,得出图形变小了,但是形状没变。最后通过出示几个比让学生判定哪个比是放大,哪个比是缩小,例如:5:11:42:11:34:11:2使学生明确比的前项是后项的几倍是放大,比的前项是后项的几分之一是缩小。

  不足之处:

  教学中只出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这几种简单而又特殊的图形,对于这样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学生都不难理解,但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几种图形不仅仅是把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还要与它们的高、角度都有联系,这个知识点要花功夫下力气去突破这个难点。

  再教设计:

  可以设计这样几种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图形,使学生突破教学的难点,从而更好的认识理解放大与缩小的本质特点。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篇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顾美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38、39页,试一试以及练习九第1、2两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中,感受图形的当打、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放大”和“缩小”。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停留片刻,:能看清吗?

学生看不清!

:看不清,放大一些!

(师把图1分别“放大”成图2、图3、图4)

:如果按照我们平时的想法,这三副图都放大了。不过,三幅图中,只有一副图符合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你认为是哪一副呢?

(生:图4)

:为什么?

(长和宽都要放大)

(师删去图2、图3,再将图1的长拉长、宽拉长,长、宽放大的倍数不同,如图5)

生:通过刚才的辨析,我们认识到图4是把图1放大后得到的。不过仅仅认识了这一点,还不够。我们再看图1与图4是放大了,放大多少呢?我们怎样表述呢?(出示图1和图4的尺寸)

师:比较尺寸,它是怎样放大的?能用我们学过的比来说一说?

:按1:2放大。

:按1:4放大。

师:这样表达,对吗?有什么办法知道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书本,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请阅读、自学教材第38页。

读一读、圈一圈,等会儿在交流。

:看好后有想法了吗?我把这句话摘录了下来: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就这段话,你觉得需要讲解交流的是什么?(对应边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比划。(师请 该生到屏幕前指着图1与图4,具体解释“对应边长”)

小结:图4是把图1按2:1放大,对应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之前说的1:2,1:4都不对。

提问:通过刚才的自学、交流,我们对“放大”有了新的认识。现在说说关于图形的放大要注意什么?

(把长、宽按照相同的倍数放大;所有对应边都要同时按相同的比放大;比的前项表示放大后的份数,比的后项表示原来的份数;比的前项和后项不能混)

启发:如果把图形按1:2处理,还会是放大吗?

:是( )。

:原来的图形,按照1:2缩小后,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与原来的长、宽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口答后,教师操作演示:复制图1,并将其长、宽分别设置为1.5厘米、1厘米,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缩小后的图形)

二、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缓慢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三、巩固对“放大”和“缩小”的认识

(出示练习九第1题 方格图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1)、图中( )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它是按( ):( )

的比放大的。

(2)、图中( )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它是按( ):( )的比缩小的。

师追问:为什么④号不是①号放大后的图形?

:②号、③号一定不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是吗?为什么?

(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②号、③号比①号长方形小,一定不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所以只需要在④号和⑤号中找。)

师:大家分析得到位!长方形放大后还是长方形。也就是说,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变化的是 ── 大小(边长的大小),不变的是 ── 形状。

[ 生回答第(2)题后,师追问]

师:(出示问题── 例2)刚才,我们在电脑中操作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如果让你在方格纸上放大图形、缩小图形,你会吗?

四、操作:把图形“放大”和“缩小”

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 )后的图形,

再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 )后的图形。

(生完成题目叙述中内容为“放大”与“缩小”的填空。然后完成画图。师指名学生到讲台前展示所画的图。

出示:观察三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对应长的比等于对应宽的比;

:每个长方形的长于宽的比都是2:1,长与宽的比值是一定的;

:放大后的长方形和原来图形的面积比是9:1,缩小的长方形和原来图形的面积比是1:4;

:三个长方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师:(出示问题── 试一试)

按2:1的比 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生画图后,师指名学生口述画图过程,并演示放大后三角形,然后在两个三角形的端点标注字母,如上图)

五、解释与应用

六、课堂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 知识点 缩小 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