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评课【二篇】

时间:2022-01-12 12:29:07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评课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评课2篇

第一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评课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6——58页的内容,它是比的实际应用。数学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含义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经验是不同的。生活中由小变大视作放大,由大变小视为缩小。数学里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它的每条边都按一定的比变化,即每条边的长度都放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所以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数学图形的放大、缩小之间的矛盾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其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特征就是形状不变、大小改变。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形状不变”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由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因此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课堂上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另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强形象感与趣味性,腾出足够的时空和自由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课件,以此增强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这一环节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是认知的起点和依据,是形成新知结构的根基。 根据新知特点,我采用了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然后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激发起学生学习求知的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阅读体验,内化新知。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我首先根据学情拟定自学提纲,设计了4个问题,将所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即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接着就是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则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后面教师精讲点拨埋下伏笔。

三、互动释疑,精讲点拨。

这一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对按2:1放大图形的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便知其含义,而对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是不是只要把两个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可以了?我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的方法,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后让学生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了解到: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相对应的部分的比相同,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图形的形状没变。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得出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1/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最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总结出放大和缩小的三个步骤:1看2算3画。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这一教学过程既是了解学生对新知掌握的情况,又是形成技能技巧的训练。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两组练习。一组是自我检测练习,包括抢答、做一做及练习九第一题三个习题,该层次的练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度、有趣味性。另外一组习题是巩固练习,较自我检测题开放一些,这样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旨在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强化,思维得到发展。

(五) 课堂测标,总结评价

这是教学中的最后一个过程。首先,为了有效落实堂清,围绕本节知识重点内容设计适量测试题,以此来检测学生当堂掌握情况,并做到当堂反馈。其次,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图形放大和缩小的例子,再整理图形放大和缩小后相关知识。 其目的是在学生有了实际画的经验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用到图形放缩知识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进一步感受“相似形”的实际意义,另外在自由交流中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也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

第二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评课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顾美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38、39页,试一试以及练习九第1、2两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中,感受图形的当打、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放大”和“缩小”。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停留片刻,:能看清吗?

学生看不清!

:看不清,放大一些!

(师把图1分别“放大”成图2、图3、图4)

:如果按照我们平时的想法,这三副图都放大了。不过,三幅图中,只有一副图符合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你认为是哪一副呢?

(生:图4)

:为什么?

(长和宽都要放大)

(师删去图2、图3,再将图1的长拉长、宽拉长,长、宽放大的倍数不同,如图5)

生:通过刚才的辨析,我们认识到图4是把图1放大后得到的。不过仅仅认识了这一点,还不够。我们再看图1与图4是放大了,放大多少呢?我们怎样表述呢?(出示图1和图4的尺寸)

师:比较尺寸,它是怎样放大的?能用我们学过的比来说一说?

:按1:2放大。

:按1:4放大。

师:这样表达,对吗?有什么办法知道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书本,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请阅读、自学教材第38页。

读一读、圈一圈,等会儿在交流。

:看好后有想法了吗?我把这句话摘录了下来: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就这段话,你觉得需要讲解交流的是什么?(对应边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比划。(师请 该生到屏幕前指着图1与图4,具体解释“对应边长”)

小结:图4是把图1按2:1放大,对应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之前说的1:2,1:4都不对。

提问:通过刚才的自学、交流,我们对“放大”有了新的认识。现在说说关于图形的放大要注意什么?

(把长、宽按照相同的倍数放大;所有对应边都要同时按相同的比放大;比的前项表示放大后的份数,比的后项表示原来的份数;比的前项和后项不能混)

启发:如果把图形按1:2处理,还会是放大吗?

:是( )。

:原来的图形,按照1:2缩小后,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与原来的长、宽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口答后,教师操作演示:复制图1,并将其长、宽分别设置为1.5厘米、1厘米,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缩小后的图形)

二、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缓慢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三、巩固对“放大”和“缩小”的认识

(出示练习九第1题 方格图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1)、图中( )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它是按( ):( )

的比放大的。

(2)、图中( )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它是按( ):( )的比缩小的。

师追问:为什么④号不是①号放大后的图形?

:②号、③号一定不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是吗?为什么?

(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②号、③号比①号长方形小,一定不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所以只需要在④号和⑤号中找。)

师:大家分析得到位!长方形放大后还是长方形。也就是说,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变化的是 ── 大小(边长的大小),不变的是 ── 形状。

[ 生回答第(2)题后,师追问]

师:(出示问题── 例2)刚才,我们在电脑中操作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如果让你在方格纸上放大图形、缩小图形,你会吗?

四、操作:把图形“放大”和“缩小”

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 )后的图形,

再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 )后的图形。

(生完成题目叙述中内容为“放大”与“缩小”的填空。然后完成画图。师指名学生到讲台前展示所画的图。

出示:观察三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对应长的比等于对应宽的比;

:每个长方形的长于宽的比都是2:1,长与宽的比值是一定的;

:放大后的长方形和原来图形的面积比是9:1,缩小的长方形和原来图形的面积比是1:4;

:三个长方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师:(出示问题── 试一试)

按2:1的比 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生画图后,师指名学生口述画图过程,并演示放大后三角形,然后在两个三角形的端点标注字母,如上图)

五、解释与应用

六、课堂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 缩小 放大 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