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革命先烈赵一曼的故事文稿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革命先烈赵一曼的故事文稿5篇
革命先烈赵一曼的故事文稿篇1
我为英雄赞
我们今天和平繁荣的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民族魂》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每一个字都有革命先烈那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我十分敬佩赵一曼。她,既是一位伟大的女英雄,又是一位深情
的母亲。1935年10月,赵一曼和二团的战士被敌人包围了,他们拼杀了很久,仍没冲出重围,赵一曼就自已来打掩护,让其他战士冲出去,而她却受了重伤,不幸被捕。敌人疯狂的拷打她,她没有屈服,最后被敌人残酷地杀害了。赵一曼临死前想念儿子,就写了一封遗书,信中告诉儿子自已是为了国家而牺牲,要他明白,你是为国而生。赵一曼为了共产党,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难道,你不被她感动吗?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抗击了日军的侵略。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抛到脑后,把中华民族的存亡放在第一位。普通的老百姓和手持机枪、军刀,甚至大炮的日军来拼搏,后果可想而知,但是他们没有后退,就凭着自己钢铁般地意志和决心来跟强大的日军战斗,真是可歌可泣。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地民族精神,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小英雄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
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村头那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11岁的二小是个放牛娃。
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惊恐地看着遮天蔽日的浓烟烈火,他不能相信,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村外有一个大山坡,这是一片好大好大的草地,碧绿的青草间开着点点的小花。二小就在这片山坡上放牛,这里美丽安宁,二小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想,没有鬼子该多好。
二小参加了儿童团,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
鬼子的大扫荡又要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校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革命先烈赵一曼的故事文稿篇2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杨靖宇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是我国的英雄。
杨靖宇牺牲前五天。“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他们逐步逼近到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对方才“被打倒而绝命”。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军官狠狠地说:“算他是支那的一条好汉!”日本关东军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赵一曼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
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董存瑞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黄继光(1930~1952)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革命先烈赵一曼的故事文稿篇3
缅怀革命先烈的故事
我为英雄赞
我们今天和平繁荣的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民族魂》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每一个字都有革命先烈那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我十分敬佩赵一曼。她,既是一位伟大的女英雄,又是一位深情
的母亲。1935年10月,赵一曼和二团的战士被敌人包围了,他们拼杀了很久,仍没冲出重围,赵一曼就自已来打掩护,让其他战士冲出去,而她却受了重伤,不幸被捕。敌人疯狂的拷打她,她没有屈服,最后被敌人残酷地杀害了。赵一曼临死前想念儿子,就写了一封遗书,信中告诉儿子自已是为了国家而牺牲,要他明白,你是为国而生。赵一曼为了共产党,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难道,你不被她感动吗?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抗击了日军的侵略。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抛到脑后,把中华民族的存亡放在第一位。普通的老百姓和手持机枪、军刀,甚至大炮的日军来拼搏,后果可想而知,但是他们没有后退,就凭着自己钢铁般地意志和决心来跟强大的日军战斗,真是可歌可泣。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地民族精神,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小英雄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
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村头那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11岁的二小是个放牛娃。
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惊恐地看着遮天蔽日的浓烟烈火,他不能相信,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村外有一个大山坡,这是一片好大好大的草地,碧绿的青草间开着点点的小花。二小就在这片山坡上放牛,这里美丽安宁,二小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想,没有鬼子该多好。
二小参加了儿童团,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
革命先烈赵一曼的故事文稿篇4
三一文库(>
革命先烈赵一曼的故事文稿篇5
缅怀革命先烈的故事
忠贞的革命战士鲍浙潮
中国共产党老党员、忠贞的革命战士鲍浙潮同志,不幸于一九八四年三月十一日病逝于杭州浙江医院。
浙潮同志是一位勇敢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长期的监狱生活中,经受了敌人残酷的刑审考验,表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他在抗日战争年代、特别在浙西的几年,利用国民党的派系矛盾,几番进入沦陷区,同日寇、汪伪、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显示了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他被误认为“托嫌”分子以后,长期被切断组织关系,但始终跟着党,忠于党,为党的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浙潮同志是宁波市人,于一九二五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吾浙早期入党的一位革命老战士。他的数十年革命生涯,主要也是在浙江度过的。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浙潮同志从武汉潜回宁波。参加宁波县委工作。从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九年,他的家庭就作为党的联络机关;他的母亲被很多同志称为“众家妈妈”。一九二八年三月,浙潮同志在宁波第一次被捕,被囚禁于杭州陆军监狱。他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始终没有任何口供,保护了省委文件和县委机关。他在国民党监狱里度过了整整七年,曾任狱中党支部委员,同很多难友一起,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一九三五年冬,他在上海新知书店工作时第二次被捕,经过一个月的斗争和组织营救,敌人不得不将他释放。出狱后,浙潮同志回到宁波,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为开展群众运动打下了基础。
一九三七年他跟朱镜我同志等一起恢复宁波党的组织,建立中共浙东临时特委,他是特委的主要领导成员。一九三八年夏天,他改名鲍曙林,被党派往余姚县担任县政治工作队副干事长,负责统战工作。他同其他同志一起,使政工队的进步力量迅速壮大,政工队的活动完全由我党所领导。
一九三八年秋天以后,宁绍特委某些负责同志受王明路线的影响,把二十年代早期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崔晓立、周朴农两同志都误定为“托派”,切断了他们的组织关系(当时崔任《浙东日报》总编辑,周任慈溪县工委书记)。浙潮同志与晓立同志是狱中难友,了解较深,向组织上提出了不同意见,因而也被误认为“托嫌”分子,先对其疏远,后切断组织关系。一九三九年,浙潮同志处境困难,经党外进步人士帮助,被安排到富阳担任县政工队队长。由于组织关系已被切断,他的工作得不到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队员中的党员同志也同他疏远;而国民党富阳县党部书记长公开点名鲍浙潮为“奸党分子",并派特务监视。但是,浙潮同志尽管身处逆境,仍然积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爱国青年,努力做好工作。一九四0年,国民党反共倾向日益明显,浙江的不少省、县政工队成为反动派进攻的目标,富阳的目标就是鲍浙潮。这时在浙西工作的曹天风、乐培文,乃设法将浙潮同志调到天目山。一九四0年冬,国民党浙西行署主任贺扬灵派浙潮同志去一般视察员不敢去的海北沦陷区视察,他既想获得敌占区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好向省里报功,又想借日寇之手,杀掉一个“共党嫌疑分子”。浙潮同志明知其阴谋,但仍不避艰险,毅然进入敌占区。他在平湖、海盐、杭嘉湖沦陷区活动了四个月,虽然未能与我党在沦陷区的地下组织取得联系,但对沦陷区各县政工队做了大量支持和鼓励工作,对发动沦陷区人民开展抗日除奸活动提出了不少积极意见,并收集了大量资料,回到天目山。
一九四一年夏,浙潮同志利用当时担任的桐乡县政府主任秘书的合法身份,同也失去组织关系的两名共产党员合作,以原一支游击部队为基础,组成桐乡县抗日自卫突击队,并凭借这支几十人的游击武装,肃清了境内的汉奸势力,恢复了十一个乡镇的抗日政权。当时蒋政权在桐乡的反动势力十分害怕,阴谋加害浙潮。浙潮同志等得悉后,决定设法接通地下党组织关系,同时在士兵中进行策反工作。不幸事情败露,被迫出走。一九四二年秋天,浙潮同志又利用在沦陷区吴兴县政府工作的机会,在国民党党政矛盾的夹缝里,做了一些对抗战有利的统战工作。一九四三年他被调回天目山任民族文化馆副馆长,同馆长曹天风一起,营救了一批被捕的政工队同志出狱。
抗日战争胜利后,浙潮同志在上海遇到了大革命时期的老战友沙文汉、陈修良等同志,随即去南京,为地下党开设了一家电料行,他当经理,并同他的爱人邱嵋林同志一起,掩护当时担任南京地下市委书记的陈修良等领导同志的活动,为党做了许多重要工作,直到解放。 解放后,浙潮同志先后在华东局统战部及浙江省粮食厅等单位工作。“文革”期间,他遭受种种诬陷和迫害,但始终坚持原则,始终相信党,坚决同林彪反革命集团和“四人帮”作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组织部根据浙潮同志的申诉,批示中共浙江省委进行复查,作出了正确的结论。浙潮同志全部问题得到平反,党龄自一九二五年算起。(崔晓立、周朴农两位同志均已逝世,他们的问题均已平反,恢复一九二五年算起的党龄。崔于一九八O年被追认为烈士。)
今年五月前后,是南京、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解放三十五周年纪念。我们在回顾胜利历程的时候,禁不住深切怀念对党忠贞不渝的共产党人鲍浙潮同志,深切怀念无数为了人民解放事业而长期奋战、流血牺牲的先烈们!
相关热词搜索: 先烈 文稿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