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1大国工匠经典人物(通用4篇)

时间:2022-01-09 12:48:08 来源:网友投稿

工匠,拼音gōng jiàng,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现代被称为大师傅,技术员。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可称其为工匠,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大国工匠经典人物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1大国工匠经典人物4篇

2021大国工匠经典人物篇1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事迹是指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一气呵成地看完了央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心中已风起云涌,升起一种无与伦比的自豪与荣光。

  你问我在自豪什么?

  我自豪的是他们用职业精神铸造美丽的中国梦。

  《大国工匠》——八位主人公,八集系列片,八双劳动者的手,八个基层岗位却拥有同一个“匠心”。焊接火箭“心脏”的高凤林、“两丝”钳工顾秋亮、“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等等数位大国工匠,用他们的技艺,用他们的工匠精神铸造中国梦。

  应该说,他们是千千万万个辛勤奋斗在岗位上技工的代表,是无数个默默坚守岗位的劳动人员的代表。他们精湛的技术自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钻研:手上厚厚的老茧可以为他们作证。

  可想而知,这个过程是无比枯燥而孤单的,家人与工作之间,他们都将更多的时间分给自己所在的岗位,家人自然有过埋怨,但最终因为自我的坚持和相互的理解,都化作支持鼓励。

  可想而知,这途中自然有过辛酸坎坷,有过无数诱惑。可以选择中途退出,可以选择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加高薪的岗位。但他们无一不从一而终,不忘初心,为心中的信念而努力,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毋庸置疑,这是无上的殊荣——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数不清的大国工匠的存在,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我们要向这八双手的主人致敬,向他们身后站着的无数同样将自己大半生奉献给工作岗位的劳动者致敬,而我也十分庆幸,将来自己也会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虽然会生活在艰辛劳累之中,然而我却将见到这其中推动国家民族产业发展的希望和力量,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去做的事啊!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是榜样,是里程碑,是要追赶的目标。我们还年轻着,还有很多的时间学习技术,当有一天,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梦而添砖加瓦,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对子孙讲述的故事。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 0.16毫米 管壁厚0.33毫米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焊接技术千变万化,为火箭发动机焊接,就更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了,高凤林就是一个为火箭焊接“心脏”的人。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国营二一一厂特种熔融焊接工、发动机零部件焊接车间班组长,特级技师。

  30多年来,高凤林先后参与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出色完成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的焊接攻关、修复苏制图154飞机发动机,还被丁肇中教授亲点,成功解决反物质探测器项目难题。高凤林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多个奖项。

  绝活不是凭空得,功夫还得练出来。

  高凤林吃饭时拿筷子练送丝,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为了保障一次大型科学实验,他的双手至今还留有被严重烫伤的疤痕;为了攻克国家某重点攻关项目,近半年的时间,他天天趴在冰冷的产品上,关节麻木了、青紫了,他甚至被戏称为“和产品结婚的人”。2015年,高凤林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21大国工匠经典人物篇2

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高凤林

主要事迹

高凤林,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长征系列火箭,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载火箭,40%的长征系列火箭“心脏”的焊接都出自高凤林之手。精湛的技艺将火箭心脏的最核心部件—泵前组件的产品合格率从29%提升到92%,破解了20多年来掣肘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难题。火箭生产的提速让中国迎来了航天密集发射的新时代。

[详细]

颁奖词

突破极限精度,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破解20载难题,让中国繁星映亮苍穹!焊花闪烁,岁月寒暑,高凤林,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

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李万君

主要事迹

复兴号,当今世界上大规模运行的动车组列车,目前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李万君以独创的一枪三焊的新方法破解转向架焊接的核心技术难题,实现我国动车组研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突破,也焊出了世界新标准,推动复兴号的批量生产成为现实。如今每天290多对复兴号风驰电掣,已经成为闪耀世界的中国名片。[详细]

颁奖词

一把焊枪,一双妙手,他以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千度烈焰,万次攻关,他用坚固为中国梦提速。李万军,那飞驰的列车,会记下你指尖的温度!

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夏立

主要事迹

钳工是个普通不过的工种,但是能将手工装配精度做到0.002毫米绝不简单,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40。30多年来,夏立亲手装配的天线指过北斗,送过神舟,护过战舰,亮过“天眼”,他也从17岁的学徒工成长为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在人类极目宇宙的背后是一份极致的磨砺。[详细]

颁奖词

技艺吹影镂尘,擦亮中华翔龙之目;组装妙至毫巅,铺就嫦娥奔月星途。夏立,当”天马“凝望远方,绵延着我们的期待,也温暖你的梦想!

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王进

主要事迹

特高压带电作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被称为“刀锋上的舞者”。215米,70层楼高,这是特高压带电检修工王进常常攀爬的高度。王进,在正负66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带电检修的世界第一人!目前,我国在运、在建特高压工程24项,线路长3.5万公里,累计输电超过1万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一。[详细]

颁奖词

平步百米铁塔,横穿超、特高压。世界第一的荣耀,他直面生死从容写下!王进,在“刀锋”上起舞,守护着岁月通明,灯火万家!

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朱恒银



主要事迹

    地质钻探的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朱恒银的定向钻探技术,彻底颠覆传统,取芯的时间由30多个小时,一下缩短到了40分钟;在全国50多个矿区推广应用后,产生的经济效益高达数千亿,填补七项国内空白。44年,朱恒银,一个普通的钻探工人,用智慧、毅力,向技艺的巅峰不断挑战。[详细]

颁奖词

    从地表向地心,他让探宝“银针”不断挺进。一腔热血,融入千米厚土;一缕微光,射穿岩层深处。朱恒银,让钻头行走的深度,矗立为行业的高度!

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乔素凯

主要事迹

核电站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端制造业水平。乔素凯作为国内唯一的核燃料组件修复团队领军人,26年来20多台核电机组、100多次核燃料装卸任务,带领团队操作零失误。2018年初,历经十年研发的核燃料组件整体修复设备,更是成功打破国外长期垄断。[详细]

颁奖词

4米长杆,26年,56000步的零失误让人惊叹!是责任,是经验,更是他心里的”安全大于天“!乔素凯,你的守护,如同那汪池水,清澈蔚蓝!

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陈行行

主要事迹

陈行行,年仅29岁,国防军工行业的年轻工匠,在新型数控加工领域,以极致的精准向技艺极限冲击。用在尖端武器装备上的薄薄壳体,通过他的手,产品合格率从难以逾越的50%提升到100%。一个人最大的自豪是,这个世界不必知道他是谁,但他参与的事业却惊艳了世界。[详细]

颁奖词

青涩华年化为多彩绽放,精益求精生成青春信仰。大国重器的加工平台上,他用极致书写精密人生。陈行行,胸有凌云志,浓浓报国情!

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王树军

主要事迹

在世界上最繁忙的重型柴油机生产线,平均每95秒就有一台大功率低能耗的发动机下线。王树军,一个普通的维修工,闯进国外高精尖设备维修的禁区,针对国外产品的设计缺陷,突破进口生产线的技术封锁,生产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低能耗发动机。让中国在重型柴油机领域和世界最强者站在了同一条水平线上。[详细]

颁奖词

他是维修工,也是设计师,更像是永不屈服的斗士!临危请命,只为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王树军,中国工匠的风骨,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

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谭文波

主要事迹

谭文波,坚守大漠戈壁20多年,被称为油田的土发明家。他冒着生命危险研制出电动液压地层封闭技术,实现了中国自己的自主产权技术,也是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打破了地层封闭工具都要从国外引进的局面,也为世界石油技术实现了一次重大革新。如今,他发明的试油工具正在广泛使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几千万元。[详细]

颁奖词

听诊大地弹指可定;相隔厚土锁缚气海油龙。宝藏在黑暗中沉睡,他以无声的温柔唤醒。谭文波,你用黑色的眼睛,闪亮试油的“中国路径”!

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李云鹤

主要事迹

李云鹤,敦煌第一位专职修复工匠,几十年写下一百多本修复笔记,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工序流程。独创了大型壁画整体剥离的巧妙技法,既不伤害上层壁画,又让掩藏的更为久远的历史舒展卷轴,无限增值。他说,要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子孙。把这么多珍贵遗产的生命延续下去。[详细]

颁奖词

风刀沙剑,面壁一生。洞中一日,笔下千年!六十二载潜心修复,八十六岁耕耘不歇。李云鹤,用心做笔,以血为墨,让风化的历史暗香浮动,绚烂重生!

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港珠澳建设者集体

主要事迹

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被誉为桥梁界的珠峰,水上长城,整整15年的建设工期,创造了7项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以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美誉,让来自中国的超级大工程又一次被载入了史册。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三万名气吞风涛的建设大军,三万双劲健有力的工匠之手,三万个智慧巧思的头脑。高效运转,系统集成,创造出世界顶级大桥,成就中国工匠的巅峰之作![详细]

建设者:

我来自湖南。我来自贵州。我来自四川。我来自河北。河南、广东、山东、重庆。我们是港珠澳大桥建设者!我们是中国工匠!

2021大国工匠经典人物篇3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 0.16毫米 管壁厚0.33毫米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推荐语: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他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去年北京APEC会议上,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从业二十年来,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口碑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纯手工国礼 出自我手

  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和夫人的国礼中有一件看起来是草藤编织的果盘,里面有一条柔软的银色丝巾,丝巾上的图案清晰自然,赏心悦目。为了分别作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孟剑锋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

  追求极致 超越自我

  追求极致,这是孟剑锋给自己提的标准。支撑果盘还需要4个中国结作为托儿,工艺标准并没有规定它们必须是手工加工。技师们准备用机械铸造出来,再焊接到果盘上,但是,铸造出来的银丝上有砂眼,尽管极其微小,孟剑锋心里却怎么也过不去这道坎。在他心目中,没有瑕疵,并且是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礼。

  如今,已经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的孟剑锋,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他觉得要干好工艺美术这行还应该懂绘画,现在有时间就和爱人一起出去写生、练素描。孟剑锋说,有一天,他一定会拿出一个像样的绘画作品,就像做錾刻那样,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极致。

  一句话概括

  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推荐语: “蛟龙号”是中国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而在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组装中,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钳工顾秋亮,也因为有着这样的绝活儿,顾秋亮被人称为“顾两丝”。43年来,他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追求一辈子的信任,这种信念,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

  0.2丝,一根头发丝的1/50

  “蛟龙号”的载人球是在俄罗斯定制的,安装的难度是在球体跟玻璃的接触面,要控制在0.2丝以下。0.2丝,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50。

  除了依靠精密仪器,更重要的是依靠顾秋亮自己的判断。用眼睛看,用手摸,就能做出精密仪器干的活儿,顾秋亮并不是在吹牛。他即便是在摇晃的大海上,纯手工打磨维修的潜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两丝以内,因此人称“顾两丝”。

  “蛟龙号”潜航员以生命相托

  2004年,“蛟龙号”开始组装,顾秋亮和他师傅级的前辈们一起被抽调到这个项目上。而且凭着“两丝”的功力,顾秋亮被任命为装配组组长。他们最大的挑战就是确保潜水器的密封性。

  “蛟龙号”是中国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组装起来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顾秋亮他们只能一点点摸索。时间长了,顾秋亮两只手基本上没有纹路了,打卡都成问题。

  目前在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有两个,组装工作都是由顾师傅牵头。4500米载人潜水器或许是他组装的最后一台潜水器,载人舱的玻璃装好了,他还是那么精细,那么专注,反复确认它的安全性。

  让人信任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容易,要一辈子信任很难。顾秋亮43年来,用他做人的信念,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追求一辈子的信任。这种信念,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

2021大国工匠经典人物篇4

2021《大国工匠》观后感2021中国工匠

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匠人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经人传承的文化积淀,是不骄不躁的文化底蕴,是对产品品质执着坚持的自我要求。

最近,我观看了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纪念片,通过观看我国大国工匠的高超技术和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让我感到了中国梦正在回归的路上。大国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我在收看该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家庭背景有异,年龄有别,但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出非凡的成绩。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和磨砺。

短片中的每一位工匠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他们的刻苦钻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创造着一个个不可能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奇迹,同时,也诠释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言语。正式他们的付出,为我们在世界上树立 “中国制造”和创新大国的名牌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打破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技术垄断。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我们热爱劳动、诚实劳动、勤奋劳动,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甚至会有奇迹发生。这些劳动者,之所以成为大国工匠,就是因为他们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拓展人生的价值。

我们航天人,也要以“大国工匠”为榜样,胸怀匠心,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在日常工作中,践行“思变创新、追求卓越”,努力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才能去构筑自己的梦,完成自己的初心

相关热词搜索: 工匠 大国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