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贤文》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冰生于水而寒于水,____________。熟能生巧,____________。
2.保护环境,____________。树木成阴,____________。绿了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遍地都是好庄稼。
3.一根篱笆三个桩,____________。一花独放不是春,____________。
4.欲知天下事,____________。学了就用处处行,____________。好曲不厌百回唱,____________。读书贵能疑,____________。
5.兼听则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谦受益。____________,闻过则喜。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
6.为什么在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教我们,有的同学成绩比较好,而又有的同学比较差呢?老师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7.不论你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8.这道题我想了半天都没做出来,和大家一商量,就得出了答案,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9.一本好书值得你去读很多遍,每读一次你都会有新的收获,正所谓“好曲不厌百回唱,____________”。同时读书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从书中发现疑问,多疑多思才能从书中收益,正如“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记者深入调查,你们天天坐在办公室,怎么知道地沟油不大可能流向餐桌?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这副劝勉联出自谁之口?(
)
A. 杜甫
B.
白居易
C.
陆游
D.苏轼 2.“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下一句是(
)
A. 前浪死在沙滩上
B. 世上今人胜古人 C. 江山代有才人出
D.一代新人胜前人 3.“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意思是我们学习、工作要(
)
A. 三心二意
B. 虎头蛇尾
C. 劳逸结合
D.一心一意
4.“山上树木光”的下一句是(
)
A. 黄沙满天飞
B. 山下走泥浆
C.山下水长流
D.有土保不住 5.“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拟人
C.对仗
D. 比喻和对仗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是出自唐朝谁之口?(
)
A. 王勃
B.
白居易
C. 李白
D.杜甫 7.“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夸张
C.对仗
D. 拟人 8.“不入虎子,焉得虎子”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典故(
)
A. 《孔子家语》
B.《后汉书•班超传》 C. 《与傅全美》
D.《吕氏春秋•尽数》 9.“知过必改,闻过则喜”中“知过必改”所包含的意思(
)
①不怕别人指出错误
②知道错了不自欺欺人,自己仔细分析错误的由来③坚决地改正错误 A. ③
B. ①②
C. ①③
D.①②③ 10.“满招损,谦受益”中“满”的意思是(
)
A. 全部充实
B. 全
C. 骄傲
D.满足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青出于蓝”用作成语指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知识和学问超过老师。
(
)
2.“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3.“植树造林,功在当代,造福子孙”这句话主要讲的是多植树给下一代带来经济效益。
(
)
4.“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意思是遇有急难,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帮助。
(
)
5.“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喻指我们要团结,人多力量大,不要一个人做事。
(
)
6.读着“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我们就会想起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7.“三人同行有我师” 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别人总会有你所没有的优点与长处。(
)
8.“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意思是我们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想法。(
)
9.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这个成语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办好。(
)
10.“满招损,谦受益”和“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相近的。
(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业精于勤 2 人人有责
空气清新
润了人心
植树造林镇风沙 3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万紫千红春满园 4 须读古今书
光学不用等于零
好书不厌百回读
疑能得教益 5
偏听则暗
谦受益
知过必改
忠言逆耳利于行 6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7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8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9 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10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二、选择题 1 C
2 B
3.D
4B
5D
6A
7B
8B
9D
10 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热词搜索: 古今 测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