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第1课,,春-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帮帮帮(部编版)

时间:2022-01-08 12:05:22 来源:网友投稿

  1

 第 第 1 课

 春 春

  目标 梳理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1. 修辞手法的运用 2. 作者情感的把握

  知识梳理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 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江苏扬州人,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3 年发表了长诗《毁灭》。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

 【文体知识】

  2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是它表现主题的常用形式。

  散文被誉为“美文”,它的美通过同其他三种文学样式的比较就显而易见了:①结构美。②语言美。③意境美。这“三美”正是我们在散文阅读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朗润(lǎng )

 钻出(zuān)

  嫩绿(nèn )

 眨眼(zhǎ)

  酝酿(yùn niàng )

 窠巢(cháo )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dǒu sǒu )

 2.弄懂词义。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

 :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呼朋引伴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重点梳理 【重点 01】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盼春。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 7):绘春。

 (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8—10):赞春。

 【重点 02】

 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重点 03】

 品析语言

  3 1.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 明确:体现盼春心切。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明确: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中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草柔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两句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明确: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的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 明确: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天地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5.“‘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一句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这句话表明春天给人们希望与活力,使人们精神焕发,更辛勤地去工作。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明确:第一个句子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说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侧重表现了春天的“新”和无穷的创造力;第二个句子把春天比作“小姑娘”,说它“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侧重于表现春天的美丽,赞美春天的生动活泼;第三个句子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说它“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侧重于表现春天的健壮有力。三个句子按照春的发展过程安排顺序,分别表现了春的“新”“美”“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重点 04】

 问题探究 1.“春花图”中体会写“花下”部分的语言及表现手法。讨论:

 ①“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闹”字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②写“花下”只写了蜜蜂和蝴蝶,这与写花有什么关系?

 明确: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儿的多、艳、甜。

 2.“春风图”中①春风“轻悄悄的”,本身也没有什么声响,作者是怎样化无声为有声的?

 明确:作者写了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宛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

  4 童嘹亮的短笛声。

 ②鸟儿的歌声传达了什么?“呼朋引伴”好在哪里?

 明确:鸟儿的歌声传达出鸟儿对春天的欢悦之情。“呼朋引伴”一词很有表现力,似乎鸟儿也要将这种喜悦之情通过歌声与世间的一切事物分享。

 ①②总的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的音响。

 3.“春雨图”中研读写雨中的人的文字,讨论:

 ①为什么要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而不把这一句放到最后去说?

 明确:一是要先说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这种气氛一直贯到末句;二是“黄晕”也是颜色,与上文的“绿”“青”正相接连。

 ②“黄晕”和雨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里所见的灯光是隔着雨幕所见的光,没有写蒙蒙细雨,但雨已隐含其中了。

 ③体会“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

 明确:用拟人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一)写景散文 是以描写为主的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的关系等手段,以展现人文环境、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散文,这类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的描写对象,写他们的情态特征,充分展示出其风采魅力,以达到传递作者情谊,吸引人,感染人的目的。

 (二)感官绘景 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

  )

 2、两个黄鹂鸣翠柳(

  )

  5 3、踏花归来马蹄香(

  )

 4、一枝红杏出墙来(

  )

 5、处处闻啼鸟

 (

  )

 6、天街小雨润如酥(

  )

 答案: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视觉

 5.听觉

 6.味觉

 一、 单选题

 1.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

 A.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yùn)的光,烘(hōng)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周围一片寂静,我趴(pā)在岩石上,神情恍惚(huǎng hū),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C.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jìn)的笑容,就要绽(zhàn)开似的。

 D.于是大家放开喉咙(hóu lóng)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dǐng)沸。

 2.

 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B.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C.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象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D.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的晒甜。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田里的水也咕咕地起着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D.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4.

 下列句子中修辞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比喻)

 B.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就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比拟)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排比、拟人)

  6 D.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比喻、拟人)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B.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令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地踢球、赛跑、捉迷藏。

 C.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出征马里亚纳海沟,执行大约 7000 米左右的海试任务。

 D.杂交水稻的出现,是世界一大奇迹。

 二、 现代文阅读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7 (1)第③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从第③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A.描写质地的:_______________ B.描写色泽的:_______________ C.描写生长旺盛的: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联想。请摘抄下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 15 分 )

 1.【答案】C 【解答】C 项,“忍俊不禁”的“禁”应读作“jīn”。

 2.【答案】C 【解答】C 项,“象”应写作“像”。

 3.【答案】B 【解答】B 项,引用的部分只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所以逗号应在引号外。

 4.【答案】C 【解答】C 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5.【答案】D

  8 【解答】A 项,搭配不当,可将“济南的冬天”改为“冬天的济南”。

 B 项,成分残缺,可将“令”去掉。

 C 项,语意重复,可将“大约”去掉。故选 D。

 二、 现代文阅读 (本题 共计 3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 45 分 )

 6.【答案】

 (1)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2)C (3)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百花竞相开放,生机勃勃的情景。

 (4)A.嫩嫩的、软绵绵的,B.绿绿的,C.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5)句子: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好处:展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解答】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描写的是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也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表达了人们欢快的心情。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说明小草刚刚从土里挤出来,具有脆嫩、短小、少的特点。

 A 项,“春风又绿江南岸”所写到的草,绿色太浓。

 B 项,“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草已淹没马蹄,可见绿草如茵。

 C 项,“草色遥看近却无”形容草远看绿色一片,近看却没有几棵,画面最接近。

 D 项,“风吹草低见牛羊”可见草的长势茂盛。

 故选 C。

 (3)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和“赶趟儿”两处把这些树人格化,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艳的情景,使文章更加生动,富有情趣,表现了春天的旺盛生机,抒发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

 (4)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认真研读第③段,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填空。“嫩嫩的”“草软绵绵的”写草的质地;“绿绿的”写草的色泽;“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草的生长之旺盛。

 (5)联想就是虚写,不是眼前发生的,作者由春花的鲜妍,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的画面,故句子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好处是虚实结合,给人以想象和联想,展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9

相关热词搜索: 上册 学年 帮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