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产业行动计划
x 20xx 年 —x 20xx 年
近年来,氢能源产业发展提速,随着下游应用的逐步推广,氢能源产业链日趋完善。但从产业链各个环节来看,目前,制氢和储氢环节的技术难度更高,是产业发展的关注焦点。
新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产业发展要把握好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产业自身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科学制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的发展规划,全面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对扩大就业,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本指导意见。
一、规划路线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坚持组织引导与市场主导并重,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与强化科技进步并重。
二、原则
1、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2、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3、加强引导,市场推动。完善法规和标准,规范产业市场主体行为,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4、坚持创新发展。开发高效适用新技术,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创新行业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融合,实现创新发展。
三、背景分析
近年来,氢能源产业发展提速,随着下游应用的逐步推广,氢能源产业链日趋完善。但从产业链各个环节来看,目前,制氢和储氢环节的技术难度更高,是产业发展的关注焦点。
氢能源产业链日趋完善,制氢、储氢环节技术难度高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氢能源主产业链包括上游氢气制备、氢气运输储存、中游氢燃料电池、下游氢能源燃料电池应用等多个环节。其中,上游氢气制备包括氯碱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化工原料制氢(甲醇裂解、乙醇裂解、液氨裂解等)、石化资源制氢(石油裂解、水煤气法等)和新型制氢方法(生物质、光化学等)等多种途径;氢
气储存包括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态合金储氢三种方式,氢气运输包括罐车运输、管道运输等方法途径;中游氢燃料电池涉及质子交换膜、扩散材料、催化剂等多种零部件和关键材料;下游燃料电池应用包括便携式应用、固定式应用、交通运输应用。
总体来看,氢能源产业链所涉环节和细分领域众多,并随着技术的进步,下游应用环节不断得到拓展,产业链不断完善。此外,在所有产业链环节中,目前技术难度最大的是制氢与储氢环节。
天然气制氢仍是市场主导,电解水制氢技术有望成为主流
从制氢的方式来看,目前,制氢技术主要有传统能源和生物质的热化学重整、水的电解和光解。全球 96%的氢气来源于传统能源的热化学重整,还有 4%来自于电解水,其中,天然气制氢是现今最主流的形式。但是,由于煤气化制氢和天然气重整制氢的 CO₂ 排放量均较高,对环境不友好,即化石燃料制取氢气不可持续,不能解决能源和环境的根本矛盾。而电解水制氢是可持续和低污染的,有望成为未来氢气制取的主流方式,未来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事实上,制约电解水制氢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成本过高。目前,在主流制氢方法中,煤气化制氢的成本最低,而电解水制氢成本远高于石化燃料,高达 5.2 美元/千克。此外,相对于石油售价而言,
煤气化制氢和天然气重整制氢已经存在一定的利润空间,而电解水制氢远未实现盈利,故影响了该技术在市场上的应用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价的下跌,电解水制氢技术有望成为市场主流。具体来看,电解水制氢成本主要来源于固定资产投资、电价、固定生产运维等开支,其中电价占其总成本的 7 成以上,是造成电解水成本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电价成本不断走低,有助于电解水制氢成本的大幅下降,进而助推电解水制氢技术的推广普及。
气态储氢是市场主流,固态储氢发展潜力巨大
在储氢方面,氢气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密度仅为 0.0899kg/m3,是水的万分之一,因此其高密度储存一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目前,储氢方法主要分为低温液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和储氢材料储氢三种,并以气态储氢为主。
高压气态储氢成为市场主流主要是因其简便易行、充放气速度快、在常温下就可进行,同时成本较低决定的,但是气态储氢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低温业态储氢因技术难度大,氢气液化成本高,能量损失大,需要极好的绝热装置来隔热等因素,在短期内也难以实现突破发展。而固态储氢材料储氢性能卓越,是三种方式中最为理想的储
氢方式,也是储氢科研领域的前沿方向之一。未来随着储氢合金使用便利性提升和成本降低,其有望成为未来主流的储氢方式。
四、区域产业条件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xx%;剔除不可比因素,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 xx%。xx 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区域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xx%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 xx%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 xx%以内,城镇新增就业 xx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xx%以内。
当前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新变化,既有国际环境重大变革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伴随着严峻挑战。
(一)发展机遇
——全球制造业发展呈现新趋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速推动制造业发展理念、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深刻变化,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特
别是在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传统制造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发展新趋势。这为南京发挥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优势,加速迈向产业中高端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
——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推进。中国制造 2025 对建设制造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国家、省的大力推动下,全社会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这一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将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类资源向制造业集聚,也有利于激发制造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为打造经济升级版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城市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枢纽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生态型经济,将进一步发挥丰富的科教人才优势、深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推进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动力。
(二)面临挑战
——国际国内市场面临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国际贸
易规则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发展动力发生重大变化,消费需求升级速度逐步加快,部分
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这对南京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拓展产业国际化发展空间、巩固提升产业国际地位带来新的挑战。
——发展动能亟需切换。制造业传统依靠资源要素投入、产能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外延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以投资拉动、出口带动的增长方式逐渐向依靠创新投入、需求拉动的方式转变,未来产业发展需实现中高端发展与规模中高速增长双重目标,对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正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传统因素消退与新兴力量成长并行,行业和区域走势分化,结构调整面临多重压力和调整。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培育激励人才为支撑,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一)推进创新引领工程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构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
产业创新链和创新企业群落。吸收更多企业参与规划、计划、指南、政策、标准制定,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攻关。
推动战略前沿领域创新突破。重点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核心共性关键技术,构建贯通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纵向创新链和横向协作产业链。围绕城镇化、环境治理、人口健康、公共服务等领域瓶颈制约,率先提出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深化与央企、大院大所、重点高校战略合作,集中支持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构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实行中长期目标导向和突出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实际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务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落实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和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建立市、区(市)全覆盖、多层次技术(产
权)交易市场架构,形成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产业联盟、工程中心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更多采用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后补偿等方式,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建立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构建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融资模式。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组建青岛高创等科技金融机构,依托众筹平台等资本渠道支持创新全过程。建设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与信贷资源常态化、交互式对接。加快国有平台公司向“科技+金融+物业”转型。鼓励金融服务机构开发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租赁等特色金融产品。
五、目标规划
到 xx 年,新型产品服务比例达到 xx%以上。到 xx 年,基本实现产业现代化,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企业数量增加到 xx 家左右,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xx 家。
六、核心任务
(一)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产业的投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区域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依托优势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支持区域以产业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建设。产业基地要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实行“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
(三)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四)加快结构调整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发挥技术、管理、品牌、资本等要素的比较优势,实施联合重组,做优做强。积极推进现有产区升级,扶优汰劣,延伸产业链,差异化发展,形成骨干优势大企业和“专 、精、特、优”的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五)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对于促进产业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专项资金予以优先支持。
(六)构建创新产业链条
探索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企业为主体,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形成一批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区域 “孵化器”和产业“加速器”。建立各种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协同创新研究实体。
七、实施保障
(一)加强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自媒体等各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科普教育,普及产业发展理念。通过现场会、论坛、展会、专题报道等形式,积极宣传产业发展优势、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增强公众对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营造推广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产业发展。
(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围绕壮大先进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按照集群、链条方向,加大规划招商、产业链招商、以
商招商力度,引进一批龙头项目、产业链关联项目和配套项目,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谋划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
(三)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积极推进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性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主体市场化合作,协同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工程,联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转移,合作搭建区域服务业融合创新和展示交易平台,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合作。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产业研究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开展产业专题培训,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产业理念的领军型战略企业家。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产业意识的职业经理人。鼓励企业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产业人才,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创新团队。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高等院校学科设置,实施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大型骨干企业、技工院校等,加快培养一批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具有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五)制定配套财政政策
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开展产业发展行动。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产业应用示范工程等在申请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时,给予优惠政策。按国家有关规定积极落实鼓励产业发展和应用的税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产业专项财政补贴。
(六)做好项目建设服务
新建项目向重点区域集聚,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推行全天候、多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对产业项目实行能办即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繁事简办。
(七)加快推广应用步伐
支持产业相关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成果产业化。选择产业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应用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率先开展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案例加以提炼、总结,向全行业推广应用。
附:重点工程项目
—— 重点工程项目:x xxx 投资管理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
xxx 投资管理公司
(二)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
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二、机遇与挑战
当前时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地缘政治复杂变化,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总体判断,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和不利因素迭加同在。
发展机遇: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加快推进“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
创新综合实力优势,抢占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制高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面临挑战:
改革攻坚面临严峻挑战。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多年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凸显。国有企业活力不强,非公经济发展不充分,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从根本解决制约全面振兴发展的体制粘性问题复杂而艰巨。
优化结构面临艰巨挑战。产业发展面临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充分的双重压力,工业比重偏低、牵动力不强,仍是制约加快发展的最主要的结构性矛盾,结构刚性问题短期内难以化解,新旧动能协同拉动的格局尚未建立。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度不够,集聚资金、人才、技术能力不强,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面临严峻挑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消费增长趋于平稳,对外贸易规模偏小,保持中高速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工业反哺农业作用不突出,县域经济规模小、对全市发展带动能力弱,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实现当前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共享作为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 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 产业示范基地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46666.52 平方米(折合约 22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 192133.14 平方米。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119443.1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96010.73万元,流动资金 23432.37 万元
(五)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471979.79 万元,税后净利润 56691.5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34059.73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4.87%,全部投资回收期 6.62 年。
(七)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9 个月。
—— 重点工程项目:x xxx 有限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xx 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扩建新建项目,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氢能源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 218000.00 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 有限公司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x 投资管理公司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从全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全球贸易增长乏力,TPP 和 TTIP 设置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
从国内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新特征。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地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势能潜能加速释放,科教实力雄厚、自然资源富集、文化积淀厚重等优势在未来竞争中将更加凸显。同时,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发展短板仍未有效突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繁重。
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深化区域合作,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合作共赢。
(一)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接、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依托“品牌丝路行”开放新名片,推动品牌产品和优势产业“走出去”。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探索“走出去”转移过剩产能新途径,谋求发展新空间。
(二)深化与区域经济圈协同发展。对接发展新兴产业,借力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打造成为战略支撑点。
(三)推动城市群发展。发挥城市功能,破除壁垒障碍,叠加发展优势,推进地区资源整合,加快城市群发展,全面提高对全省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群在全国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同城化步伐,科学编制规划,实现规划建设无缝对接。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良好。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19999.88 平方米(折合约 18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总建筑面积 139199.86 平方米。
六、项目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4 个月。
七、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68382.38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49106.31万元,流动资金 19276.07 万元
(二)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218428.08 万元,税后净利润 24355.8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2755.24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8.70%,全部投资回收期 5.87 年。
—— 重点工程项目:x xxx 有限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投资单位概况
(一)项目投资主体
xxx 有限公司
(二)项目负责人
xxx
(三)项目单位简介
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
二、项目背景
当前时期,从全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
逐步趋向平衡。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发展动力深刻转换,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成为发展新主题。人均生产总值将由 1 万美元接近 2 万美元,经济社会处于创新转型升级的战略关键期,在经济发展上进入工业化后期新阶段,在城市化发展上进入现代都市区发展新阶段,在对外开放上进入国际化发展新阶段,在环境建设上进入生态优先新阶段,在深化改革上进入攻坚冲刺和规范成型新阶段。
总体来看,宏观环境对地区发展有利。一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智能制造为标识的工业 4.0 时代和以新能源为标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为发挥科教优势,加速融入全球发展分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供了宝贵机遇。二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机遇。随着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凸显了区位优势,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加了商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有利于加快枢纽型经济发展。三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
创新试点,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供了新机遇。
与此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集中精力解决好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各类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一是提升城市地位面临新挑战。地区和城市间对高端要素和产业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地区综合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力有限。二是发展动力转换面临新挑战。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不优,服务业比重不高,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三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新挑战。城区与县域在发展水平和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四是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挑战。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较重,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资源、能源平衡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等将面临更多考验。五是维护社会公平面临新挑战。富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带来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日益增大,多元利益协调难度加大,对提高施政水平和保障城市常态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按照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突出对接重点,推进深度融合,加快一体化步伐,努力在协同发展中构筑新优势。
(一)推动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围绕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着力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和产业对接协作,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二)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吸引区域创新资源,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机制,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三)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积极推动设立区域发展银行,共同出资建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基金,推进异地存储、支付清算、保险理赔、信用担保、融资租赁等业务同城化。推进信用数据库一体化,加快区域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对接。推进信息市场一体化,在区域统一规划部署下,加快建设区域一体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在全省
率先建立与区域劳务对接、就业协作机制,拓展区域石区域高层次人才自由流动渠道。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x 有限公司 xx 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产品及服务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 xxx,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507758.98 万元。
(四)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 139781.28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05993.65万元,流动资金 33787.63 万元
(五)投资效益分析
项目计划年产值收入 507758.98 万元,净利润 24355.89 万元,综合纳税 12755.24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8.70%,全部投资回收期5.87 年。
(六)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7 个月。
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 92255.64 万元。
(七)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86666.48 平方米(折合约 280.00 亩),符合规划建设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 192133.14 平方米。
相关热词搜索: 行动计划 能源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