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ì chéng,指经历过的事情,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回顾党的光辉历程1500字心得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回顾党的光辉历程1500字心得4篇
【篇一】回顾党的光辉历程1500字心得
党的光辉历史
一、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正确认识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成的奋斗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近代,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最终都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顺时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等阶段,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第二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由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不多,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走了不少弯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造成了重大损失,以致使得本来应该更加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三)第三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这四年,改革开放开始起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2、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始,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这十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全世界宣告了新时期中国的根本走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以这一系列理论创新为契机,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展开的阶段。
3、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这十年,改革开放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回答了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强调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将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认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过程中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到了二十一世纪。
4、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现在这七年,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从只有五十几名党员、处于秘密活动状态的小党,到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执政的大党;从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到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历史告诉我们: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93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第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在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加强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迷失方向。
二、认真总结辉煌成就,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建国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重大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中国的国际地位、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模式”展示出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
(一)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转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标志着108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彻底结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好保障。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
(二)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
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
我国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四)国民经济上大台阶,实现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五)社会事业大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
(六)形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了从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的转变
我国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
三、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向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从长期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走民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二)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1、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自治制度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坚持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促进我国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体制基础。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是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改革开放决不能走回头路
必须始终如一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决不走回头路。走回头路就意味着回到封闭僵化,回到停滞落后,意味着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穷折腾,意味着死路一条。
走回头路,就无法聚精会神搞建设,就会失去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走回头路,就会回到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就无法在同世界的学习借鉴和交流合作中实现自己的更快发展。
走回头路,人民富足安康的美好日子就会失去。
不走回头路,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一条宝贵经验。一以贯之地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赢得最少干扰、最快发展、最多实惠。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就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3、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开放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改革发展正进入攻艰阶段,许多旧有矛盾不断加深,许多新问题不断显现。中国过去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奋发进取,砥砺勇气,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篇二】回顾党的光辉历程1500字心得
2018年党的光辉历程党课心得_2020党课党的光辉历程心得
20xx年的党课学习,了解我们党的光辉发展历程,在本职工作中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努力为实现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xx年党的光辉历程党课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20xx年党的光辉历程党课心得篇1
读完《党史知识》后让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浅,XX诞生于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0年的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XX人的智慧和力量。
近代中国在腐败、无能清王朝统治下,人民不但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主义的压迫而且饱经战乱、饱受屈辱,在不断反抗与斗争中,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XX纲领,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就此结束,但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XX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革命政党,它仍然失败了。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继续寻求救国之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先进分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同工人群众结合,XX诞生了,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920xx年7月23日XX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布了XX的成立。自从有了XX,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为了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XX注重在斗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分析中国面临实际问题,团结一切力量,取得胜利。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富有哲理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党史,让我对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XX的诞生,改变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学习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我们这代人要承担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在中华民族富国强民的发展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20xx年党的光辉历程党课心得篇2
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较量、成与败的考验,升腾起一面永不言败的光辉旗帜,托起闪光的党徽如旭日般冉冉升起。近期,通过认真学习党的重要精神、新《党章》内容及对党的光辉历程的回顾,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党的总结回顾了十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经验,记载了过去十年的辉煌成就,也布局了未来十年的光明前景和发展规划,寄托了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
当一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清晰地呈现在面前时,作为新时代的铁路人,我们既要看到绚丽美好的希望,也更应该感到肩负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我认为我们应该努力提升以下“六种意识”:
一、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主人翁意识。学习贯彻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作为铁路企业职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树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爱国、爱路、爱段、爱岗的观念,自觉树立企业发展我成长、企业繁荣我受益、企业安全我幸福的思想,通过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目标。
二、结合铁路体制改革,努力提升市场意识。当前正值铁路企业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准确把握当前形势,结合车辆运用系统实际,落实岗位安全职责、作业规章和技术标准,转变旧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为铁路走向市场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同时,抓好节支降耗工作,日常技术检查作业过程中,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使用配件材料坚持用一拿一,杜绝浪费,积极修旧利废,能源使用方面,认真检查和解决“跑、冒、滴、漏”问题,消除“长明灯”、“长流水”和不按要求使用空调问题,切实落实内强基础、外拓市场的总体要求。
【篇三】回顾党的光辉历程1500字心得
回顾党的95光辉历程演讲稿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回顾党的95光辉历程演讲稿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9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新中国成立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大好局面。这些成就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回顾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功伟绩,就是要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大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一、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正确认识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5年,是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繁荣和中国人民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95年,是推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不断实现历史性进步的95年,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95年。这95年的奋斗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近代,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日益深重,救亡图存、发奋图强的呼声不断高涨。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最终都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从根本上解决反帝、反封建的问题,实现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顺时而生。中国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和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与此同时,“十月社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运动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等阶段,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第二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封锁,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同时,党领导人民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至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全国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但是,由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不多,又受到苏联的影响,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一些失误,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走了不少弯路,先后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失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造成了重大损失,以致使得本来应该更加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全面认真地纠正了“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三)第三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这四年,改革开放开始起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这一阶段,改革开放开始起步。从改革来说,首先是在农村创立并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使广大农民迸发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从开放来说,这一阶段首先是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从而打破了过去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 2、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始,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这十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全世界宣告了新时期中国的根本走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以这一系列理论创新为契机,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展开的阶段,由农村转向城市,从局部转向全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开始初步形成,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渐展开。从对外开放来看,这一阶段又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开放局面继续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3、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这十年,改革开放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回答了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强调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将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认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过程中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个阶段,改革开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整体推进、配套完善。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体制的改革,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政治体制改革也取得重要进展,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加快了基层民主建设的步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规模也继续扩大,并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完成了加入WTO的过程,由此建立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4、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党的,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针对经济社会发 展中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近七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开放型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从只有五十几名党员、处于秘密活动状态的小党,到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执政的大党;从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到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历史告诉我们: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9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长期以来,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的富强和中国人民的幸福,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和平建设时期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巨大功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领导核心,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在于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加强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迷失方向。 回顾党的95光辉历程演讲稿二 全面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八十一年来,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站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前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历史不断进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领导全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直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勇敢探索。在这过程中,虽然几经曲折,但终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通过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在新的条件下,实现新的解放和发展。? 纵观八十一年的历史,我们党的发展壮大,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独立和走向繁荣富强,归根到底是同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密切相联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我国就不会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发挥了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还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使之成为全国人民拥护的坚强领导核心。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选择了光明和希望。?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和关键,就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从我们教育系统的情况来看,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也是我市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党的建设,使党建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使全市党建工作跃上新台阶;切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员干部的素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抓党建促经济,实现党建与经济同步发展。注重在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和组织上全面加强我市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认真抓好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宽党建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扎实开展“三个代表”教育,强化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与时俱进,找准切入点,全面推进我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江泽民“5〃31”重要讲话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整治软环境,充分发挥区域和自然资源优势,掀起新的发展潮,使经济发展能够率先进入快车道,使我市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我们要建设高要,发展高要,关键是要把我市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要抓好非公经济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开展全市性的专题调研活动,搞清我市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现实优势、潜在优势加快高要经济发展步伐。 回顾党的95光辉历程演讲稿三 各位党员同志,大家好! 在建党9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共同回顾建党95周年的历史,探讨我们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党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的历史、战斗的历史,是实现强国梦的历史。今天是中国共产建党95周年,95年来,是党的旗帜指引中国一步步的走向成熟!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是党的旗帜指引着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辉煌!回顾党的历史!我们有自豪也有很多启示!95年风雨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艰难中前行,在曲折中发展。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征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今天的成功来之不易,古人云:“以史为鉴,可知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回顾党的历史,以史为鉴,我们党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以史为鉴,中国将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当代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管好党,治理好国家,带领中国走入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历史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本人结合党员教育的实际,并搜集一些文献资料,从我们党95年的历史来看,从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包括胡锦涛在内的)等几代领导人率领全党多次敢于突破困境、善于战胜风险、最终赢得胜利,其艰难困苦之大,其局面危急之险,其斗争经验之丰富,为世界各国执政党所罕见。所有这些历史紧急关头所遭遇的风险考验,不仅使党和革命、建设、改革转危为安,更为重要的是磨练和培育出了共产党人千锤百炼、百折不挠的特殊品格。认真回顾党的历史,就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怎样才能跳出历史上“盛衰兴亡”交替的历史?跨越“周期律”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心得。 我想从三个大的历史时期进行讲述: 一是从建党的历史背景和投身革命洪流的过程谈起; 二是从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新中国谈起; 三是从拨乱反正到科学民主建国改革开放发展谈起。 一、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背景和投身大革命洪流的历程 (一)建党的萌芽时期 1、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出世界上独领风骚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当欧美一些国家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从十八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 治者却盲目地以中央帝国的“康乾盛世”而自傲,自我封闭,拒绝扩大与外国的交往,仍然陶醉于昔日的辉煌之中。而事实是,从清王朝的“短暂盛世”看:原来文明程度落后于中国的欧美国家,这时已远远地跑在了中国的前面,清朝的盛世已蕴含着衰败。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不成功的,又是失败的。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2、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辛亥革命后,面对残酷的现实,孙中山高举民主革命的大旗,继续为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而斗争,但屡遭失败,陷入困境。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想,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由于十月革命发生的时代或国情和中国相同或近似,两国都是受封建压迫非常严重,而经济文化都 相对落后,因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1919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表明他已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把它当作单纯的学理来探讨,而是把它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洪流的过程 1、党的创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随着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出现,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从此提上了日程。 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得到了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3月)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它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组织和联络中心的作用。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李大钊为书记。1920年秋至1921年春,武汉、长沙、 济南、广州等地先后建立起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在欧洲和日本,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的先进分子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活动:一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二是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展开论战,帮助一批进步分子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派别的界限,最终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三是通过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会的工作,使工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阶级觉悟有所提高。四是建立青年团组织,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培养后备力量。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进行的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基本上具备了。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正是这个政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虽然这时它的力量还很弱小,但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这个时期党领导的工人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主要表现在: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靠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没有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因此,我们党总结了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或其他合法斗争是不行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进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时期。 2、共产党投身大革命洪流的过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未能遏制革命阵营内部的危机。蒋介石进一步加紧对军队和政权的控制,实力迅速膨胀。帝国主义列强认定蒋介石等所代表的势力同样是反共的力量,开始对他们进行拉拢。不少原来属于北洋军阀或地方军阀的军队纷纷接受蒋介石的改编,一批批政客、官僚也投靠到蒋介石身边。1927年 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向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举起屠刀,发动反革命政变,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政变)。 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宣告失败。 这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说,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比革命阵营的力量要强大得多,并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二是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在主观上,是陈独秀等人在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这次曾经造成很大声势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尤其是通过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复,党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所有这一切,为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随后进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 系指1927至195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 也就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经过一系列新军阀混战,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然而,这时的党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党内思想异常混乱,一些同志和不坚定分子离开党的队伍,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与此同时,工农运动走向低沉,相当多的中间人士同共产党拉开了距离。事实表明: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 就在这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这个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和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高举起革命的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回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组织武装起义。例如:8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了南昌起义。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尽管这时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革命形势依然处于低潮。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红军中有人对于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小块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缺乏信心,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1928年10月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决议,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毛泽东等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代表着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以及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并且在革命者的心中燃起新的希望。 1950年底到1951年9月,红军在毛泽东等领导下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195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同年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受失败,于1954年10月撤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5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此后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克服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胜利完成了长征。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走向复兴,关键在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把立足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期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 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这条前人没有走过的独创的道路,是在全党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其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出坚持、发展农村根据地的系统经验,而且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从理论上初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阐明。 195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2月,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2月9日爆发了学生爱国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5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1957年7月芦沟桥事变爆发,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回顾党的95光辉历程演讲稿
【篇四】回顾党的光辉历程1500字心得
党的光辉历史
一、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正确认识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成的奋斗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近代,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最终都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顺时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等阶段,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第二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由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不多,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走了不少弯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造成了重大损失,以致使得本来应该更加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三)第三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这四年,改革开放开始起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2、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始,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这十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全世界宣告了新时期中国的根本走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以这一系列理论创新为契机,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展开的阶段。
3、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到20KK年党的十六大这十年,改革开放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回答了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强调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将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党的十K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认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创立了“党的十K大”重要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过程中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到了二十一世纪。
4、从20KK年党的十六大到现在这七年,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要树立和落实党的十K大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从只有五十几名党员、处于秘密活动状态的小党,到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执政的大党;从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到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历史告诉我们: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93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第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在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加强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迷失方向。
二、认真总结辉煌成就,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建国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重大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中国的国际地位、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模式”展示出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
(一)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转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标志着108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彻底结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好保障。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
(二)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
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
我国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四)国民经济上大台阶,实现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五)社会事业大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
(六)形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了从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的转变
我国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
三、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向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从长期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走民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二)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1、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自治制度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坚持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促进我国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体制基础。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是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改革开放决不能走回头路
必须始终如一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决不走回头路。走回头路就意味着回到封闭僵化,回到停滞落后,意味着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穷折腾,意味着死路一条。
走回头路,就无法聚精会神搞建设,就会失去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走回头路,就会回到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就无法在同世界的学习借鉴和交流合作中实现自己的更快发展。
走回头路,人民富足安康的美好日子就会失去。
不走回头路,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一条宝贵经验。一以贯之地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赢得最少干扰、最快发展、最多实惠。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就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3、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开放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改革发展正进入攻艰阶段,许多旧有矛盾不断加深,许多新问题不断显现。中国过去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奋发进取,砥砺勇气,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相关热词搜索: 光辉 历程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