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汉语拼音wén huà,英文culture),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教育、科学、艺术皆属广义的文化,而政治、经济与文化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实际给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非常困难。对文化,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传统文化活动方案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幼儿园传统文化活动方案4篇
幼儿园传统文化活动方案篇1
XX年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近现代以来,随着各民族日益深入和广泛的交往,不同文化的价值日益被人们认识,多种文化模式并存,导致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碰撞已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有关构建和谐校园的文件精神,为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特制定我校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的主要内容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践行“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忠”:以精忠报国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孝”:以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为主线,贯穿培养学生生活真情、情感亲情等方面的要求;“雅”: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贯穿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方面的要求;“诚”: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修养方面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学校文化,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动,使青少年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实践体验,使青少年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小青年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基本原则:一是贴近生活原则。二是继承创新原则。三是实践体验原则。 三、工作要求 1、抓好队伍建设。教师既是主题活动的推动者,更是活动的践者和示范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取信于学生,让全体师生成为“忠、孝、雅、诚”的行动者。 2、营造学校新文化。理念表现出一种精神,精神体现出一种文化。各班要通过这次主题教学活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推动校园文化的积淀和创新,为学生在学校生活营造学校的新文化,使其在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 3、创新活动方式。各班在活动的组织中,要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做驱动,克服空洞的说教,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从《诗经》中“载驰载驱”“我心则忧”的许穆夫人,到《楚辞》中“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日省三身”“君子慎独”的孔子,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从对祖国山河“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深沉热爱,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的庄严责任……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她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书香人文校园,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积极营造文明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争当礼仪标兵,构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 “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推动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全方面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规范校园、班级文化建设。 2、规范学生语言,净化校园语言环境; 3、规范学生行为,每周结合道德行为教育主题进行行为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及课间活动,使校园活动安全、健康、雅致、和谐,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加大力度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班级育人氛围。 四、主要内容: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1、校园文化建设氛围:用文化打造校园,以环境感染师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以“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条块结合”形式。寓“传统文化”和“行为习惯”于校园的一砖一墙,一草一木,让校园成为师生共享文化魅力的乐园。 2、教师活动主要内容:教师既是主题活动的推动者,更是活动的实践者和示范者,要以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引领并推进主题教育活动。 具体要求如下: “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尽已所能,以实际工作成效体现对祖国的忠诚; “雅”:增强终身学习意识,以广博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知识技能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味。 “诚”:真诚待人,关爱学生,杜绝打骂等体罚现象,以宽容心态对待周围人和事。 3、学生活动主要内容:“忠”:以忠贞爱国、精忠报国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和文明礼仪等教育,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以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为荣,培养学生博爱精神和品德;以危害集体、损人利己、好逸恶劳、违法乱纪为耻,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纪守法的道德行为;让学生明辨是非、知耻明理、知耻改过、自尊自爱、自尊自重。 “孝”:就是要教育学生感恩和服从教育。以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为主线,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知恩图报,让学生懂得:一个人无论在家、在学校、在任何一个群体,还是在社会、在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有一种服从“规章”、“规则”、“法律”、“大局”、“真理”的意识。要求学生从遵守校规校纪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规的自觉性;从为他人多做好事、为班级多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 “诚”:是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求真务实为主线,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修养,让学生做到:讲求诚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反对“虚、假、骗”行为。 “雅”:是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教育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A、让学生做到“六无”:校园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教室无杂物、墙上无污迹、走廊无嘈杂、桌椅无刻印。B、做到“五带”:把礼貌带给朋友、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回家里、把谦让带给他人、把诚信带给社会。C、做到:说话轻声,走路慢行,待人礼貌,讲究卫生,文明用餐。 “礼”:就是要文明礼貌,对人以礼节、礼貌相待,教育学生注意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礼貌言行。包括升旗礼仪、就餐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穿戴礼仪、借用物品礼仪、迎客礼仪等。A、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B、会施行礼仪,如:握手、鞠躬、敬礼、礼尚往来等。C、见到老师、长辈、同学、亲戚朋友主动打招呼。D、使学生懂得在任何场所和所有职业行为中都有礼仪相让的行为规范,如:对老、弱、病、残、孕的人让行、让座、让言等行为都是一种人道主义;关心、照顾需要帮助的人,如有冲突,应礼让他人;上学、放学时向父母打招呼,关心父母,孝敬长辈和老人,待客热情礼貌等。总之,礼仪教育,是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部分;礼仪教育的本身就是在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礼仪之邦”精神遗产的爱国主义教育;礼仪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在的自律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创文明、友善、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五、活动形式: 分层次、分阶段、分部门落实主题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1、一年级以文明礼仪教育的“雅”、“礼” 重点为主,对学生进行礼仪意识的启蒙教育。二、三年级以“忠”、“孝”、“诚”为重点。 2、结合文明班评比活动,12月份加强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检查力度,重点抓学生的礼貌、礼仪及课间追逐的现象,使得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并及时对表现得出色的队员和班级进行表扬。 3、利用升旗仪式后,对全体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国旗下讲话将围绕“忠、孝、诚、雅、礼”为主线,增强师生行为举止文明的自觉性和意志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携手创建和谐校园。 4、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礼仪》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检查一个方面,巩固一个方面。 5、以大队部“快乐书香”读书活动为切入点,以多样化的辩论会、讨论会、社会实践、演讲、歌咏会、自编自演节目、手抄报、漫画、宣传画、礼仪活动竞赛、征集名人名言警句、口号等形式主题活动班队会为契机,认真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书籍,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读书征文活动。 六、活动的过程:(活动时间分为部署动员、实施推进、成果展示三个阶段。) 1、部署动员:利用师生大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全体师生明确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2、实施推进: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队会、广播站、校园网、校内外橱窗、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家庭方面:(1)早起后见到爸爸妈妈要说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二)学校方面:(1)每节课下课的师生再见语为: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2)每天早上读古诗或亲近母语等内容。 (3)每周有一次晨读由语文教师带读并讲解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料。 (4)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排练演唱、演奏等文艺节目。组组织学生开展诵读篇目的书法、绘画比赛。 3、成果展示:通过诵读比赛、文艺演出、书画展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展现全校师生风采。 七、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明确传统文化教育各类人员职责。校长挂帅亲自抓,书记、分管教育教学副校长全力抓,教导处、班主任具体抓落实,学校其他各部门、全体教职工配合抓,形成的良好格局,具体如下: 领导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xxx
幼儿园传统文化活动方案篇2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
在幼儿园,每到中国传统节日,孩子们穿上唐装或汉服,诵古诗、唱民谣、讲经典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开始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家带来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
文化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随不同时代流变,而且在共性中有丰富多彩的个性,这就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复杂性。幼儿园在选择优秀传统文化时,应该有明确的取舍标准。
由于学龄前儿童对文化的最初理解,总是从身边可接触的实物、可观察的行为开始的,因此,幼儿园在选择传统文化时,需要遵循两个标准:
一是从至今仍活在本地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慢慢延伸到保存在博物馆中的古代文化;
二是体现在可接触器物、直观的待人接物行为方式中的传统文化,优先于用文字符号表达的传统文化。
按照这样的标准,很多幼儿园开展的传统民间艺术和游戏活动、本民族节日庆典、日常共同生活中的习俗和行为规范教育、讲历史故事和图画书等,都是能标志本国、本民族的独特性和美德智慧的内容,都是合适的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如能与家庭合作,在园内或利用社会资源,为幼儿提供接触这些传统文化的机会,使他们耳濡目染,引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就是在他们面前开启了博大精深的本民族文化探索之门。
从这个意义上讲,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仅仅定位在传统经典蒙学教材上,有窄化的危险。蒙学是古代启蒙教育的总称,面向的儿童年龄段相当于现在的小学生,因为古代外出就傅的年龄通常在七八岁。对于生活在当代的学龄前儿童,如果以蒙学教材代表传统文化,无论是从内容的涵盖面上,还是从贴近学龄前儿童生活的角度衡量,都是不恰当的。
幼教工作者应该了解,中华民族经年累月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物质遗存和精神遗存,诸如语言文字、风俗礼仪、思维方式、伦理宗教、审美旨趣、文学艺术、器物制度等,都是传统文化,要避免简单模仿古代私塾的教育内容,要发掘出传统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定位
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有这样几种定位:
一是作为中华儿女,理所应当需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历史;
二是对年轻一代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是传承士 阶层外在的儒雅崇礼气质,以及内在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
三是使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形成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增进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在目标定位上无疑也需要立足长远,处理好上述几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族群之间接触频繁,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与尊重文化多样性、跨文化理解都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素养。
无论对于本民族文化还是外来文化,个体有理性的判断力而不是简单持无价值怪异的排斥态度,理应成为传统文化教育更具时代感的目标定位。
在教育部出台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社会性发展领域列出了归属感的目标, 其中就包括文化上的归属感,这与当前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对于幼儿而言,认识和掌握本民族文化是一辈子的事,需要循序渐进。但如果在早期不能有意识地激发儿童对于日复一日身处其中的本民族文化的探索兴趣,不能使儿童感受到群体的接纳而产生我们的体验,那么即使在一个共同体中长期生活,也未必能让儿童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形成肯定性认知,并将这些事物作为与其他群体相互识别的标志,即形成文化认同感。
因此,《指南》分不同年龄段确定的具有初步归属感目标,包括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与自己的关系、感受家庭和班级的温暖、了解家乡/ 民族/ 国家代表性的事物及成就、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等,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是值得参照的,因为它使认知层面的目标与归属、认同这些情感层面的目标紧密联系,目标定位更加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相比之下,复制古代蒙学的教育目的,显然缺乏时代感。
传统文化教育中幼者的角色
在当代儿童的学习范围大大扩展的背景下,在无数研究已经证实了儿童是在主动地建构着周遭事物的意义中形成个人知识的时代,让儿童耐着性子、通过单纯反复诵读而记忆嘉言懿行,不仅不现实,而且偏执。
用什么方法设计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呈现在幼儿面前,才能吸引幼儿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发挥想象力参与文化的建构,值得有志于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士深入研究。纵观其他国家对幼者的传统文化教育,无不是以多种营造文化氛围的方式进行的:
在幼儿园中安排符合本土生活习俗的食寝常规和节庆活动;
在建筑或室内装修中引入传统民居的某些要素;
请民间艺人、历史故事的说书人来幼儿园主持文化活动;
研究家谱与家庭关系;
带领幼儿参访本地历史老街、名人故居等文化设施;
成人展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在参与文化活动中主动学习,在感受前人对美且善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构建其对自身意义的过程中,形成文化认同感。
对于幼儿来说,优秀的文化应该是可亲的、吸引人的,而不是枯燥的、必须通过意志才能忍受的。《指南》中有关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建议,本身意在使中华民族慈幼的优秀传统文化萦绕在幼儿身边。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暂时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消亡掉了,那才会万劫不复,永远不能翻身。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中国古书易经上说蒙以养正 圣功也蒙童时期把他养正培养他的正气这是圣人的功绩,不要养歪,养邪从蒙童时期我们就要教他走正道。而在幼儿这段时期孩子会以惊人的速度将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事物,不加选择的全部吸收。而国学教育包含孩子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各种规则,教育孩子如何孝养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如何起居饮食、穿着打扮,如何做事,如何读书,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不良环境等内容,通过给幼儿讲解教育,他们很快就会背诵,而且还会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3-6岁是幼儿理特点、个性倾向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园是孩子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在这个时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良知教育,经典诵读,环境创设,教育教学,亲子互动等多种方式,针对对幼儿展开国学教育,引导幼儿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大气与典雅,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意思是从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心理学证明,三到六岁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通过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国学泛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了经典诵读、文学艺术、科技发明,文明礼仪,民族友爱等。幼儿国学教育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是以游戏,故事、儿歌等方式来完成的,幼儿园是三到六岁幼儿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我们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把国学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起来,让幼儿身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以不自觉的方式,使幼儿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内心建立起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无意识中养成以中华美德为主要道德标准的良好习惯。那么,我们可以以下几种方式来针对幼儿普及中国文化教育。
一、经典诵读。
普遍的模式是在幼儿园内部开展国学班(也有社会上开办的国学馆),国学班或国学馆从布置上营造了一个古色古香文化氛围,以三字经、千字文等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典籍以及唐诗为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主要模仿古代书塾教育的模式,要求幼儿以安详的态仪来进行学习。也有的幼儿园没有单开国学班,但引进了一部分典籍读物作为常规课程。经典诵读的作用是让幼儿通过熟读和记忆,达到内容与内心的融合,然后在日常生活的某个情境中,得到不自觉的唤醒,从而达到道德情感与习惯的教育。比如,有一次我带大班的孩子们到公园寻春,有一个女孩忽然发现了角落里一株樱花树开出了一枝艳丽的花,她张口就说:墙角数枝梅啊!虽然说的不正确(不是梅花),但其意境用的恰到好处。还有一次,有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我和小朋友们对他进行了了批评并鼓励其改正,有一个孩子就忽然在后面喊道: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至于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等等以学习、交往、孝悌,励志等社会层面的内容,则分别从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但经典诵读未免有些古板,甚至死气沉沉。有时候难免拘于形式。对于3---6岁这些活蹦乱跳,自制力很差的孩子来说,我们一定要从教学时间上做好安排,并在教学手段上辅以图片,多媒体等,以便幼儿容易接受。
二、良知教育活动。
良知教育活动是区别于经典诵读的,以游戏为主展开的,有目标的对幼儿进行集体良知教育活动。其教育内容涉及面很广泛,体现在幼儿基础课程五大领域以及文化学习的各个方面,形式活泼多样,不拘一格,一般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体验,操作,交流讨论,肢体表演,游戏等方式,达到对传统文化美学及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行为规范的理解。比较多的是做社会领域的集体教育活动,比如《有趣的生肖》通过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和家人的属相,引导幼儿了解出生与生肖的有趣结合,体验十二生肖轮回的现象;《美丽的衣裳》向小朋友展示了我国多民族的不同服饰风采,并引出主题:我们的衣服虽不一样,但我们的心紧紧相连,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中国,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艺术方面也可以生成活动,比如大班艺术《画脸谱》,通过观察帮助幼儿了解脸谱的特点,鼓励孩子们动手设计自己喜欢的脸谱,从而了解我国的戏曲文化,同时发展了幼儿大胆创新的能力。另还有外健康领域如《中华美食》,语言领域如成语故事等。集体教育活动内容涉及面广泛,能够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且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方式方法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园指导纲要》及《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与要求,很值得大力提倡。
三、环境创设。
有很多幼儿园把中国特色作为环境创设的主题,形式上有墙饰,吊饰,展览架摆放,楼梯贴等,其内容包括文化艺术,饮食,经典诵读,文明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我园楼道墙体悬挂或张贴了各式各样的戏曲脸谱、文化扇、剪纸、国画等;楼道吊饰则装饰成了中华瓷器的造型,小主题命名为《中华瓷韵》;展览架一般做成博古架的造型,摆放一些以石头、瓶子、粘土为载体的中国元素的装饰。吊饰以中国戏曲,中国瓷艺,中国剪纸,中国扇艺,十二生肖,四大发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绘图等作为题材。这些装饰首先从视觉上给人以浓重的中国味,使幼儿置身于中国元素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体验中华文化的丰厚与博大,感受中华文明的大气与典雅。同时在美学,科学,社会等方面对幼儿进行了引导和熏陶。墙体上可以辅以文字说明,墙体内容的制作与收集可以是老师,幼儿以及家长,形成墙体与幼儿互动,墙体与家长互动,也可以在楼梯上,柱子上一些小空间粘贴三字经,千字文等典籍内容,使幼儿和家长随时可以诵读。
四、亲子活动。
一般指的是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或重大节日紧密相连的大型主题活动。我们引导幼儿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要局限于放几天假,出去玩几天。我们更应该从这些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良知教育意义上来着手。比如,端午节我们不仅可以在环境创设上悬挂香包,艾草,还可以请幼儿从家里带来粽子和小朋友一起品尝,不仅体验分享的快乐,更能结合故事和图片,视频,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对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产生崇敬之情;以《团团圆圆中秋节》为主题中秋节上,我们可以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和宝宝一起过节日,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背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鼓励宝宝把月饼敬献给爷爷奶奶,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体验尊老爱幼的美德;春节,我们可以以《红红火火中国年》为主题,在幼儿园包饺子,作水果拼盘,蘸糖葫芦,做手工灯笼,用各种材料粘贴对联等,使幼儿真切感受中国年的各种元素,引发幼儿对中国年的喜爱。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延伸节日礼仪,道德习惯等方面的良知教育。大型亲子活动拉近了幼儿园、幼儿及家长的距离,,使家长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儿园达成共识,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也便于幼儿的国学教育进一步延伸到家庭中。
五、文艺节目。
大型文艺汇演中,我们可以排练内容上或形式上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节目,引导幼儿以音乐、韵律,歌舞等表演形式,感受中国文化美,体验中国文化的内涵。比如舞蹈《唐诗新唱》,音乐剧《守株待兔》等。这些表演首先要通过很长时间的排练,在排练过程中,老师对幼儿动作,表情的指导能够引导幼儿体会中国经典的意义;其次,这些表演场面宏大,更能够使幼儿感受到中国文化气势的恢弘。而且,一般的大型演出往往会以影像的方式保存下来,使幼儿百看不厌,从而使其良知教育意义得到不断地延伸。
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办书法班,识字班,使幼儿真正感受中国汉字美,为幼儿展开阅读与书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把传统文化、现代化教育与致良知结合起来,是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弘扬中国文化,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不同内容和做法。这些内容和做法其实是作为一种民族教育载体存在,他最终的目的,对于个体来说,是帮助幼儿完善品格,成就人生;作为一个民族,其任务则是维护自己生存权利、保护自己文化特色、延续自己文化传统和更新自我发展能力。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良知的洗礼,更希望幼儿园及老师能有效的将良知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当中,使新一代的国人成为具有君当如兰,温润如玉的高贵品质和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盎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
11月7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日,湖州市仁皇山中心幼儿园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组织了贺冬活动,如大班幼儿品尝饺子,感受立冬的饮食文化;中班幼儿观察气候变化,及时为种植园里的蔬菜补充营养;小班幼儿则走出户外,感受冬天植物的变化。据了解,该园近年来挖掘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资源,对节气文化做了园本化探索。
这些年,我省越来越多幼儿园意识到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尝试给幼儿创造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不少一线教师有了更多的思考:怎样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和内涵传达给幼儿?如何通过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体验活动,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落地?
当下,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研究很多,不只是传统节气,还有民间艺术、民俗游戏、地方语言等。仁皇山中心幼儿园副园长邹丽君分析说,事实上,那些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文化思想、道德传统的载体,都可以纳入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范畴。而二十四节气作为民族在自然成长中积淀下来的规律,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沿循季节的时序,该园以春华夏炎秋实冬衍为核心板块,挖掘二十四节气的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带领幼儿以体验的方式参与不同的节气主题活动。而气候变化、植物生长、生活活动、趣味民俗等内容都被纳入其中。
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教育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它能够让现代儿童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是可亲近的、吸引人的。湖州市南浔实验幼儿园副园长翁晓霞介绍,该园目前已经开发了关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系列活动,逐渐形成了幸福中国节园本课程。为了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活起来,该园结合文化元素与节日特色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激发起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戏曲工坊、剪纸工坊、茶艺吧在义乌市宾王幼儿园的文化长廊,孩子们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这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该园教师楼丽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以情感为先,只有让孩子接纳并喜欢传统文化,并从中感受到真善美,才能萌发他们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除了在文化长廊开展区域活动,该园还通过多种途径来实施各类活动。以戏曲工坊为例,在环境创设中,教师们利用空白面具、戏曲人偶、戏曲服饰等资源营造戏曲文化氛围;在教学中,开展《京剧脸谱》绘画活动、《戏说脸谱》音乐活动、《戏曲舞步和手型》艺术活动等,引导幼儿了解戏曲文化;在早操中,融入传统的戏曲元素,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在展演中,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并表现戏曲文化。
传统文化需要浸润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园园本课程有机融合,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这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在杭州市西湖区留下幼儿园园长郑秀凤看来,幼儿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重在体验和养成。这个秋天,一直崇尚自然教育的留下幼儿园以桂花为媒介,让幼儿和大自然联结在一起,开展了野趣项目活动。在经历了寻找桂花树、畅谈桂花、制作桂花美食、调制桂花香水后,该园对活动做了进一步延伸。教师们给孩子讲述了一个关于桂花的典故《蟾宫折桂》。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后人把蟾宫指月宫,而攀折月宫桂花,除了被古人喻为考试得中,还表现出古人对月亮的向往。当了解到桂花有着成功的美好寓意,孩子们把自己的梦想或愿望画下来,并挂到桂树上。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精髓,这部分内容不用刻意去教孩子,很多时候可能是一种习惯培养或者社交道德,需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帮助孩子去养成获得。郑秀凤说。
从园本化的教育内容到多元化的实施途径,再到常态化的教育渗透,我省不少幼儿园在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宽。去年夏天,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对为期4个月的我的丝绸之路丝绸博物馆项目主题活动进行了一次成果展示。今年年初,该园又举办了一场以印记为主题的展示会,呈现的是孩子们先后8次前往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探究成果。事实上,先后两场博物馆之旅的背后,包含了孩子们满满的好奇心丝绸的历史有多久远?伞是怎么来的?制作一把扇子有多少个步骤?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主动去探寻传统文化,最终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传统文化。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贯穿于孩子的感知与实践之中,博物馆探秘之旅更多地可以定义为文化之旅。园长冯伟群认为,传统文化要深入孩子的内心,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认知,而要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让孩子在深度体验中产生自发的兴趣。
幼儿园传统文化活动方案篇3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活动方案
喀什市第一小学
2018年秋季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喀什市第一小学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
见》、《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教育部《完
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确保优秀传统文化
进校园活动顺利开展,全面推进和谐核园的构建,按照“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的原则,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弘扬
坚韧、乐观、豁达、包容和自强、自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开
展系列化、普及化、立体化的优秀文化宣教活动,使传统精神内化于
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培育艺术文化人才,打造艺术特色新校园。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艺术文化建
设相结合。
四、活动目标
全面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及艺术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
认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
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艺术鉴赏能力,打造艺术特色校园。
五、主要内容:
1、“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品目繁多,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及
地区文化基础现状,将以年级为单位,以课程化的形式开展“戏曲进
校园”、“武术进校园”、“国学进校园”、“书法进校园”、“民
乐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学生按兴趣报名,固定时间、集中上课,通
过普及化的教育培训,达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的良好局面。
“戏曲进校园”是中央针对“传统文化进校园”所特别提出的重
点项目,近日,文化部办公厅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戏曲进校
园工作的通知》,同时,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4部门联
台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印发《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的通
知》,对“戏曲进校园”工作做了专门的部署,为了更好的落实文件
精神,我们将聘青知名的戏曲大师,面向学生介绍中华国粹一一京剧,
主要介绍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京剧、辨识京剧脸
谱,学会简单的京剧唱段。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起于远古祖先的生产
劳动,传统文化注重“武德”的培养,成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武
术进校园”活动,以入门基础“五步攀”为主,重在以武养德,继承
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
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磨练出慈、勇、
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文武双全,为社会做出最
大的贡献。
“国学进校园”,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突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学习国学,是为了学习传统文化中“做人的道
理”,国学教育关乎一个人从小开始的心性修养。国学教育主要是以
专业国学教师带领诵读国学经典并进行讲解,参考书目有《百家姓》
《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增广资文》等
传统经典。通过对传统经典的诵读理解,培养学生谦虚礼貌、助人为
乐、诚信为本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正是通过书法将民
族的传统文化,以笔重纸现的形式、用一个个汉字表达出来。只是,
在如今经齐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书写技能却在严重退化,这种提
笔忘字的现象不仅出现在青少年身上,也已经成为全民性问题。因此,
“书法进校园”活动就是为了彰显汉字、书法的文化自信,大力弘扬
书法文化,认真传授学生书法的基础知识,教会学生以书法树人格,
弘扬传统经典。
“民乐”即民族器乐的简称,民族器乐是中华历史文化长久积淀
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
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我们将民
族器乐引进校园,作为传承和发扬我国民族精神的切入点,使学生充
分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不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
且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也不可或缺。鉴于学生基
础及场地所限,民乐课程计划引入葫芦丝、洞第等方便携带、简单易
学的器乐。
2、提高艺术层次,打造特色校园艺术。
作为校内教育的补充,我们设立针对不同学生的艺术素质,尽里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层次平台展示多种才能。针对学校整体的特色艺术需求,开设舞蹈、口风琴、课本剧等对场地、器材、师资有较高要求的特色培训课程,采用“学校推荐、自愿报名”的方式,为学校打造一支特色艺术团队。
为巩固艺术成果,学校将定期举办“艺术节”“文化节”,让学生能展示才艺,感受文化、热爱经典!将艺术文化真正扎根于学生心中同时我们将带领艺术队以学校名义参加各种比赛及展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面向外界,展示自己,巩固学生的艺术信念,同时也为新的同学树立榜样,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们能以艺术文化为荣、以校为荣、以已为荣!让艺术文化扎根学校、辐射社会,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地区的艺术文化状况,为全面步入小康社会提供精神上的正能里!
六、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由活动中心牵头,学校成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专题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校活动的协调、检查、监督工作,定期組织各参与单位总结阶段工作、教学研讨交流。
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所有主要培训教师均为本校教师,且在校从教的专职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艺术的培养更是需要岁月的锻造,我
们一定会在党中央及各级领导的正确引领下,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
契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校园为抓手,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
美德,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的走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让艺术文化
在校园里开花结果!
第I卷(共95分)
I.听力测试。(共30分)
第一节(每小题1.5分,共9分)
听一遍。根据你所听到的句子,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语,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A.Nice to meet you, too. B. Thank you. C. Goodbye.
2、A.Don’t worry! B. Good idea! C.Hurry up!
3、A. You’re welcome. B. It doesn’t matter. C. Take your time.
4、A.That’s right. B.Take it easy. C. With pleasure.
5、A.Sorry, I won’t. B. Well done. C. Here you are.
6、A.Never mind! B. What a pity! C. Have a good time!
第二节(每小题1.5分,共9分)
听一遍。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和问题,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7、A. By bike. B. By bus. C. On foot.
8、A. Grace. B. Alice. C. Paul.
9、A.In the library. B. In the museum. C. In the classroom.
10、A. Math. B. Chinese. C. Science.
幼儿园传统文化活动方案篇4
传承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以《弟子规》为德育载体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良好行为贵在养成。人的优秀品德是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染、陶冶中不知不觉形成的。而国学精华是熏染、陶冶青少年的最好材料。通过对国学名言警句的诵读,青少年德性与智性共同成长,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养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居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位置,是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且培养学初步具有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对加强教职工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工作责任心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弟子规》是清朝人所编写的,它浓缩了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也是我们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
二、机构设置 “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使教育活动有条不紊,富有实效,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本次活动的实施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直接规划、组织、监督活动的实施。
组长:校长 副组长:
组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 三、活动原则 1、坚持三结合原则,即要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通过联系、沟通和合作,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2、坚持培训教育者原则: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对学校行政领导、班科任教师、家长三者进行培训。
3、坚持丰富多彩的原则,做到“读、抄、做、写、评、演”等环节一起抓,够采用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
4、坚持实效性原则,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
5、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不是运动,要在统一安排在逐步推进。
6、坚持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根据《弟子规》要求改变自己一些不良习惯,完成实践行动报告。
7、坚持各处室相配合的原则,政教处负责对家长、教职工培训,各种活动安排,制定各种考评制度、细则、检查评比,教务处负责教学安排,总务处负责后勤服务,团委会负责宣传出版,校刊《撷真》刊登优秀文章。
8、坚持实践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原则:在实践过程中,资料、案例、心得、论文收集,进行课题研究。
四、指导教师职责 1、管级领导、年级长、班主任负责对家长、学生进行动员,使他们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
2、全体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关注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态度和表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要求每个指导教师随时记录每次指导学生活动的内容、观察到的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收集,老师自己的设计意图、自己的知识更新的情况和收获体会。
4、指导教师负责各学生小组的资料保存、分析、归类,并指导学生的资料收集工作。
5、班主任老师上交教案。
五、具体实施步骤 (一)培训教育者阶段(2008年1 ~2月) 培训对象行政领导和班主任老师。1月27日、2月14日行政领导班子,分发《弟子规》学习资料,观看教育有关影碟片、讨论、读感受。2月15日全体教职工培训,2月17日班主任教师培训。行政领导承担对班主任教师培训任务。
(二)动员准备阶段:(2008年2月18日~23日) 班主任教师根据政教处的具体安排,制订出本班的计划。
(三)具体时间安排。
1、2~8周,学习主题为“孝”;
⑴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诵读经典,要求学生能够背诵;
⑵写一篇有关“孝”的作文;
⑶出一期以“孝”为主题的黑板报,讲一个“孝”的故事;
⑷观看《背起爸爸上学》影片、写观后感;
⑸收集现实生活中“孝”的故事;
⑹开展“孝行”活动。“孝行”活动是指导学生把“人则孝”当中的一些好的,适合的做法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要求学生每天都能把一天做的“孝事”记录下来,达到自我监督的效果;
⑺发放《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对照《弟子规》要求,每周一次自我评价,每月一次自我总结和家长评价;
⑻在第7周组织“孝道”为主题讲故事演讲比赛;
⑼硬笔书法比赛:抄写《弟子规》“孝”内容;
⑽每天课间操,中午2:00~2:30播放广播;
⑾计划每两周安排一个晚上组织初一级的学生家长观看《幸福人生讲座》影碟片,学习《弟子规》内容。
2、第9周总结第一阶段资料收集;
3、第10~14周学习主题“悌”;
4、第15~20周学习主题“谨”;
5、学期末,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选出“美德标兵”“孝悌之星”,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6、下学期第1~6周学习主题“信”;
7、下学期第7~12周学习主题“爱”和“仁”;
8、下学期第13~16周学习主题“学文”;
9、下学期第17~20周为比赛阶段、奖励阶段、总结阶段;
10、对教师心得、优秀论文、教案评选并评选出“优秀德育教师”。分期刊登在校刊上。
六、预期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使绝大多数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上能有一个大的飞跃,道德规范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做到在校是一个好学生,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在家是一个好孩子,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在社会是一个好公民,能遵纪守法,富有公德心、仁爱心。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传统文化 活动方案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