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金色花课堂实录窦桂梅范文(通用5篇)

时间:2021-12-30 11:54:13 来源:网友投稿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9月4日,被教育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色花课堂实录窦桂梅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金色花课堂实录窦桂梅5篇

【篇一】金色花课堂实录窦桂梅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一、导入

一)播放“居”字的字形演变flash

师:同学们,由这个“居”字的字形演变过程,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人住在屋子里。”

“十口人住在屋子里。”

“居然之家。”

二)板书:吴音

师:吴音是哪个地方的口音?

生:……

师:是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处乡音就是一段历史。这故事,这历史,这文化,都化作了这一首首诗,一篇篇文。

三)通过词牌名和两段音乐的比较,引出课文。

1)幻灯出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师读全词,生读词牌名“破阵子”数遍。(显然,学生对这首《破阵子》是生疏的。加上这么大的场面,学生有些发怵。所以开场的气氛略显沉默拘谨。)

2)师介绍关于词牌名的文化常识:解读词时,看词牌可以了解这首词的节奏和内容。

3)播放音乐(曲名不详 ),呈现金戈铁马的音乐意象。(在音乐中,她情不自禁地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总让我感觉像个交响乐团的指挥家。呵呵~)。再让学生交流感受。

生:雄壮。磅礴。(答题的学生依然不多。她幽默地说:瞧战场的气氛把你吓的。那场面,让你此时无声胜有声!)

4)播放另一段音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它和《破阵子》是一样意境吗?

生:不。它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愉快的。

师板书词牌名“清平乐”,让学生联系刚刚听到的音乐和词牌名,读读这首词。

二、初读全词,读出平仄韵味。

1)板书课题:村居。让学生联系村的偏旁和“居”字,说说仿佛看到什么。

生……

师:(接过学生的话)禁不住想起了高鼎的《村居》中,那般祥和、美丽的景象。(同学生一起轻轻吟诵)。

2)指名读,读准生字“媪”和多音字“剥”(bao);指导学生读好上、下阙之间的停顿。

师:你怎不读剥(bo)呢?

生结合“剥”(bao)的字义说明理由。师肯定之。

3)配合手、脚的动作正确、流利吟诵全词,读出平仄韵味。

师:古人读词,讲究“手舞足蹈”。手舞就是击掌。

(指挥学生击掌吟诵一遍。果然,轻松欢快的味道出来了。)

师:这足蹈呢,就是踏脚。

(指挥学生起立,手脚并用吟一吟。一拍、一踏,学生就放开了许多。而因了这整饬有韵的节奏,学生的吟诵也越来越有气氛。开场的拘谨气氛因此得到舒缓。)

师:古人写词,是把感情、内容和节奏结合在一起,推敲出来的。所以,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读得舒缓。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促。

学生在她的指导示范下,踉踉跄跄、战战兢兢地读起来。开始,孩子们显得很不习惯。后来就越读越有趣了。读熟了以后,我才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抑扬顿挫”,什么叫“气断声不断”,什么是母语的音乐美。那韵味自然非现代文的读法可比!再到后来,学生理解了词的意蕴和词人的感情色彩,和着平仄读这首词的时候,那味道~~~~~啧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她的评价语言:由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咬清平仄上,读着读着急了,速度偏快。她就指导说:大儿~~锄~豆溪~~~~东~~。在那儿呢~(边吟边做翘首张望的动作)这样,学生就能领会,此词写的是作者所见,视线每及一处所见的景致要慢慢读出。可是读着读着速度又偏快了,她又说:我都还没看见,你们就看完了?大家笑。

三、有感情朗读,从文字层面领会词意

师:俗话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知不觉读了这么多遍。你都看见什么了?

生一个接一个依据字面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色,边解词意边练习有感情朗读,一点点呈现出词所表达的画面:低小的茅屋,葱茏可爱、绿意逼眼的青草,说着家乡话,乐滋滋夸赞着对方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以及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的劳动场面,还有小儿于溪边卧剥莲蓬的姿态。

师:同学们了不起啊!看到了这么多幅画面。不过你看,还少了哪处景色?

“词里说到“溪上”、“溪东”、“溪头”。所以我觉得画面中还应该有小溪。”

“是啊。因有了这溪,把这一幅一幅的画面,都连起来了。”

绝!真绝!在解词意的时候,学生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的,虽然字面意思都被解出来了,却缺乏整体上的联系。而现在,老师的一句“是啊。因有了这溪,把这一幅一幅的画面,都连起来了。”即刻赋予了这词完整的生命,和活生生的灵魂。

这时,教师利用音响播放溪水声。大家听得入神。这水声,时而涓涓,时而潺潺,时而哗哗……由缓到急,慢慢又轻下去,轻下去,直至消失不见。老师让学生们交流了听觉感受,又伴随着这水声再次吟诵这首词。此时的课堂,怎一个美字了得。

师评:这水声,平添了江南特有的灵性。

四、从文学层面领会词意

一)想象:此时,诗人会在哪里?他会是诗里的谁?

渲染了“溪”后,教师又让学生想象:诗人会在哪儿?有人答山上,有人答茅檐下,还有人答树上的。师一听,大赞他的想象力,还不忘总结一句:这乡音,这乡情,不禁勾起诗人年轻力壮时的回忆。童心一起,兴致一发,就往树上坐了。可以的。接着老师又问:再请你想象,诗人会是诗里的谁?

显然这两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多元解读被充分地鼓励,对词的解读更见血肉丰满。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希图让学生揣摩,辛弃疾看到这乡村居家图,难免浮想联翩,无论看见谁,都会由他(老翁、大儿、中儿、小儿)联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晚年,想到自己的壮年,想到自己的童年……只是,学生的答案和理由我记不下来。她只是一任学生说着,没有更多的评价和回应。可惜,最关键的那个“醉”字是怎么引出来,又被她写到黑板上的,我实在回忆不起来了 )

二)想象“醉里吴音相媚好”这句里,一翁一媪会说些什么

答道“翁、媪相互怎么夸?”时,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说:“老头子,你可真是个当家的料。”有的说:“老头子,这三个儿子可是像极了你,那么勤快。又都个个那么孝顺,连最小的,都知道采个莲蓬来给我们吃呢。”有的说:“老婆子,别说是我给孩子们做的榜样。那可要夸你生得好呀!”(众人扑哧)………………三言两语之间,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依依、恩爱、甜蜜、幸福、美满、温馨就都表达出来了,而恰倒好处的“打情骂俏”更是增添了小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味道,令人拍案。最绝的是,窦老师还随口哼了几句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上阙)

答道“翁、媪”怎么夸儿子时,学生的答案也很到位,表达了寻常百姓家里,那做父母的自豪和满足:虽没有荣华富贵,但大儿子力所能及,自给自足,能为老人分担家务,小儿子又活泼顽皮,讨人欢喜。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三)想象“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动、静之态,体会“卧”、“最”二字的精妙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卧”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把等义的字换进去看看行不行。学生马上回答说:别扭得很。教室又进一步引导说:躺、趴不过两个姿势,而卧,却是想怎么卧就怎么卧。

(好一个“想怎么卧就怎么卧”!一个穿着肚兜的,扎着辫子的小男孩形象,开始在我心里活动起来)

教师又让学生看图,想象小儿卧在那里,小脚丫子会怎样摇?并借助动作来演一演。只见师、生各自用两个食指比划出自己想象中的动作,嘿,简直神了!那小儿天真烂漫、悠然自在、顽皮活泼的样子从画面上呼之欲出,着实惹人喜爱。

“难怪诗人说:最爱。”(接着黑板上那个“醉”字往下写:醉中有最。然后追问:

“那是不是说,对大儿子、二儿子就不喜欢了呢?”

“不是。因为……”

到这儿还没算完。教师又让学生体会一下小儿的静态:采莲蓬不能老在那儿动呀……最后,教师用“卧佛”的那个“卧”字帮助学生体会静态之景的宁静、祥和,并总结到:有了父母的相亲相爱,兄弟的力所能及,才成就了小儿的“无赖”。这番情景被诗人看到,会是什么感受?

“羡慕”

“是啊。身在沙场的辛弃疾,怎能不羡慕,怎能不向往那份天伦,那份轻松、自由?”

教师说罢,走到一学生面前,拉着他的手动情地说道:“老伯伯……”(这学生倒也机灵得很,伛偻着腰咳嗽了几声。众人笑。)教师扣着课文内容跟学生拉起了家常。说到“茅檐低小”时,学生答道:茅屋虽然破,可心里有暖流,就不怕冷。大家鼓掌。

五、总结全文

教师接着“醉里有最”往下写:安居乐业。(回到课题中的“居”字)

再读《破阵子》,板书“醉里挑灯,居危 ”。

留下空白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由安“居”的小家,想到大家——国家。虽然诗人与“翁媪”身份不同,境遇不同,所在的地方不同,但对“安居乐业”的追求却是相同的。当身在战争中的辛弃疾看到“村居”景象,写下这首《清平乐》时,他憧憬的,是整个国家,所有的家庭,都能“安居乐业”,企盼的是“国泰民安”。这才是《村居》的精神所在,诗人的精神家园。

板书:思安。

下课。

【篇二】金色花课堂实录窦桂梅

丑小鸭(课堂实录)——窦桂梅

师:有人说,生活就是童话,大胆猜测课文会删掉哪些情景?

生1:可能删掉怎么孵小鸭。

生2:在农夫家捣乱。

生3:别人欺负它的情节。

师:总之,删掉的或者改写的一定是(语言),两种叙述的语言,人物的对话是回到课文里,还是到译文里去,看看课文。结合课文不到五百字,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1:童话是欢快的。

生2:童话也应有一点悲哀。

生3:童话情节中人物的一点自私。

师:他让我们看到了里面一幅幅静态的画,还看到了,一起读读,还有画面吗?鸭妈妈怎么样?

生1:亮堂堂的世界

生2:颧鸟非常幽默,像绅士。

生3:鸭妈妈非常有责任心。

师:你又读出了什么味道?

生1:细写,按整再细,由远至近,读出了乡下的自由,无拘无束。

生2:悠闲,优美。

师:优美,特意弄成诗的格式。可以概括成语言,诗意。有人说安徒生是童话诗人,再读读(配乐)读着这诗的味道好像潺潺的小河,这不是感动,而是优美的打动。在这迷人而温馨的乡间,听,噼噼两声,鸭妈妈的最后一个宝宝诞生了,它什么样子。

师:与译文对比,只有一句:又大又丑。

师:如果在大家的眼里,都这样看它的话,可以想象小鸭的童年会怎样呢?读读。

师:课文里的话,究竟小鸭怎样遭受欺负,我们选几个片断,读

片断一:

呸!瞧那只鸭的丑样……

片断二:……

师:这是头一天小鸭遇到的情形,以后一天比天更糟糕。

齐读片断三:

师:细心的你在这三个片断中一定会听出来,鸭子欺负它都有一个动作“啄”,课文也有“啄”,哪个“啄”让你感受地更具体。

生1:第一个“啄”很难受。

生2:这么美的乡下竟然有这么丑陋的心灵。

师:还挺有理由,这么美的乡下这么黑暗,以貌取人,不止一只,是一群,你还发现什么?

生1:第一个啄”,小鸭很可怜,走到哪里都挨“啄”。

师:鸭妈妈的“啄”和别的鸭子的“啄”一样吗?怎么不同?鸭妈妈是怎样疼爱它的?

读原文,这里的“啄”和那群鸭子的“啄”一样吗?对比读,体会出了什么?

生1:鸭妈妈对丑小鸭的疼与爱。

师:上面狠狠的,轻轻的,好在哪?感觉一样吗?一个是痛,一个是舒服;是讨厌,一个是疼爱。

师:看似用一个词,简单重复,是“丰富”,把“啄”的丰富都藏在这里,读,“啄”动作,可只有一个。

师:一只鸭子狠狠地啄了一下,一群鸭子狠狠地啄了一下。小鸭的童年有苦也有难,那可真是撕裂的。要是你,你愿意一辈子在这里吗?你会怎样?

生1:不愿,我会逃跑。

师:放开声音读,你又读出了什么味道?

生:野鸭们的话很好玩。

生:大雁很可爱。

生:感觉到大雁有一点点的“尊重”。

生:颧鸟幽默,大雁更幽默。

师:正在大雁说着的时候,“砰砰”,大雁被猎人打死了,猎狗出来了,读读小鸭的话。

生:我感觉到“丑“也有一点好处。

生:小鸭有乐观的精神,小鸭也幽默。

师:不是“叹”是“舒”(听出了自嘲)庆幸,乐观

师:大胆猜,还会遇到谁?猎人,可以像安徒生创造情景。

师:小鸭逃跑了,来到一个屋,有个老太婆,家里有一只公猫和母鸡。

师:采访他们,你就用了一个词“不能”,为什么叫你生蛋,你说“不能”,

生:因为我是公的不能下蛋。

生:因为我是鸭子不能发出咪咪的叫声。

师:因为你属于你自己,不属于他们,你的世界是什么?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和你妈妈的广大世界见识一下,你的世界在哪?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堂课,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小鸭在成长中遇到公猫……同学们,就是这样,小鸭说:“我要到广阔的世界去,小鸭来到水中,小鸭发现了什么?天鹅的样子,读读,译文中怎样写,走进译文放声读。

1、  瞧,它们的羽毛白得(发亮),它们的颈(),发出的叫声()

2、  想亲眼看看吗?出示天鹅飞,还想再看吗?闭眼,用心灵再看看,这高贵的天鹅,音乐,一生读。

师:这是一群天鹅,此刻的小鸭怎么按捺地住它心中的兴奋,所以,小鸭此刻是怎么一个“羡慕”表达得了。它要飞向它们。

师:高贵地天鹅变成了小鸭心中的梦想,为成长的小鸭题词,用上这两个词:苦难,梦想。

生:你经历了这么多苦难,希望你能梦想成真,一路平安。

师:苦难中拥有梦想。

师:为什么安徒生不像写小鸭的经历一样浓墨重彩地去写丑小鸭的丑?

师:因为丑小鸭本来就是天鹅,只是小时候有些特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丑。

师:有的地方可以泼墨如雨,有的地方却惜字如金,想想来年的春天,读:飞翔。

师:但第二年的春天,走进飞翔的小鸭,人们的表现,天鹅的态度。

译文:

1、它飞进一座大花园。

2、它看见三只美丽的天鹅。

3、它决心飞向天鹅。

4、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得到的幸福,白天鹅为他梳理羽毛,人们对它进行赞美。

5、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快乐的心情和快乐的感情。

师:你认为不能删掉哪一部分?再走进译文中,看看小鸭决心飞进原译文中的情景。

生:不能删掉飞向天鹅的段落,因为删掉了小鸭不会知道自己原来也是一只天鹅。

生:不能删掉变成删掉的心情,让人感觉到小鸭内心的幸福。

生:就算被天鹅弄死也情愿。

师:小鸭,想当年,它们欺负你,现在它们把你弄死,但你为什么说现在没关系?这是什么样的决心?这是执着,坚持,追求。

师:走着,走着,就到广阔的世界中去;走着,走着,梦想就开花了。决心飞向天鹅的它,真的变成天鹅了,一个词形容它:幸福。从它内心发出快乐的声音。

当我是一只丑小鸭时,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幸福;当我是一只白天鹅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什么心情,都没有写,但藏在这句话里,藏这段话里藏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颗心呢?

生:谦虚,不会骄傲。

生:我是不会骄傲的

生:我忘记了曾经的屈辱,感受到的是赞美。

生:成功是需要艰辛漫长的过程。

生:没有仇恨,只有宽容

师:你还读到了什么?

师:你记住的永远是赞美,洗去的永远是屈辱。而今天,我一定要珍惜今天获得的成功。

当我成为一只天鹅时,我对于那些嘲笑我的人是(宽容)的;当我成为一只天鹅时,我的心是(善良)的。

小鸭藏着的究竟是一颗怎样的心?

一个谦虚,一个卑威,用一个词叫“谦卑”。

师:请为小鸭题词,用上“幸福”,“谦卑”。

师:是安徒生直白地写出来的吗?是悟出来的。安徒生语言的表达是怎样的表达?含蓄。

译文:只要你是天鹅蛋,就算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只要知道自己是什么,在哪里都没关系,是金子总会发光。

生:不管在哪里只要记住自己的本质,不用过于张扬。

师:假如你是天鹅蛋,就算你在养鸭场,你不去逃离,你会成为你心中的天鹅吗?

假如你是天鹅蛋,就算你逃离了,你没有这样的决心,你会成为你心中的天鹅吗?

假如你是天鹅蛋,就算你有这样的决心,但你不谦卑,你会成为你心中真正的天鹅吗?

这个天鹅蛋指的是什么?不是外表的高贵,而是心灵的高贵。把这句话送给小鸭。

你还会阅读到更多的发现。是什么魅力让我们品味到的?语言。

师:安徒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为什么这样说,像《丑小鸭》的背后还尝着怎样的密码,读读,对安徒生童年的描写。用一个词形容安徒生的童年。

师:在当时的贵族,读他的童话,他真的飞翔了,成功的安徒生心里是怎样的呢?飞翔的安徒生依然有颗谦卑的心。丑小鸭是安徒生的真正写照。想读哪

师:安徒生借丑小鸭表达自己的人生,送给丑小鸭不如说是安徒生的人生写照,送给安徒生。不仅属于丑小鸭,安徒生,也属于我们大家。

师:看到丑不鸭的样子,我依然读到了我自己的人生,再次捧起安徒生的童话全集,我们会去读,还要去读,还要去读……(出示安徒生的童话)

所有的童话,缩影和写照,每一部童话写的是你自己,对高贵成为你自己的人生写照,读出来(板书)

 

 

板书:

丑小鸭           高贵                       童话    (语言)

            苦难中拥有(追求)梦想                    诗意

                                                      丰富

            幸福中怀有谦卑                            幽默

安徒生                                      人生      含蓄

【篇三】金色花课堂实录窦桂梅

【金色花课堂实录】金色花课堂实录王君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那么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什么事物?作者想要通过金色花表达什么思想?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金色花课堂实录,希望对您有用。

  金色花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我们今天将一起结识一位伟大的人物,感受一种伟大的精神。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课前准备的有关泰戈尔的材料吧。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读看。

  生:罗宾德拉纳德·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1861年5月7日出生在西孟加拉拉邦加尔各答市,泰戈尔多才多艺,一生创作了50 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个剧本,1500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 政治方面的论著。1913年11月,泰戈尔的《吉檀伽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你想说些什么?

  生: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在法西斯侵略中国是曾做过很多救助工作。

  师:看来这位同学已经在课外去收集资料过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这首诗,然后说说诗中写的是怎样一个孩子,怎样一个母亲?

  师:有感觉了吗?有感觉了就请举手?

  生:有感觉了。

  师:那么你来说说看?

  生:诗中的母亲是一个充满深深的爱、是一个教徒、爱好文学的人,孩子是顽皮的、活泼可爱的。

  师:好。还有没有同学说的?看来这位同学概括得较为全面了,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感受那份美好的情感。

  师:哪位同学能来给我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同学们推荐一位。

  生: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师: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我在读的时候没有注意节奏、停顿。

  师:现在你能有节奏地来给我们读一句吗?

  生: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师:这次好多了。但是好象味道还有点不对。还应该加上感情。我们一起有节奏的、带上感情读这首诗。

  师:味道好象还不对。我来给同学们读一下。

  师:谢谢。评价一下我的朗读。

  生1:注意了感情。

  生2:突出了问句,“孩子,你在哪里啊?”

  生3:读出了母亲、孩子的性格。

  师:同学们评价的都是读诗歌应注意的地方,下面我们再次来朗读。

  师:这次好多了,学习诗歌一定要多读。那么,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生1:孩子和妈妈分别指什么?

  生2:为什么妈妈一点都不关心,还是做着自己的事?

  生3:为什么变成金色花却不让妈妈知道?

  生4:通常都是母亲看孩子,为什么孩子注视母亲?

  师:还有问题吗?其实同学们下面的学习中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的。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孩子和母亲分别指什么?

  生1:孩子指泰戈尔,母亲指他的母亲。

  生2:我觉得除了这个以外,其实孩子指所有天真、活泼的孩子,母亲指所有慈祥的母亲。

  师:两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狭义的、广义的,说得很到位。

  那么妈妈为什么不担心孩子出门呀?你不回家会怎样?

  师:诗中的母亲怎样?

  生:也很担心。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孩子,你在哪里呀?

  生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好。现在还剩下两个问题,“为什么变成金色花却不让妈妈知道?”“通常都是母亲看孩子,为什么孩子注视母亲?”你们觉得这两个问题是采用小组形式?还是大班交流来讨论?

  生:小组讨论  

  

【篇四】金色花课堂实录窦桂梅

《金色花》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导入课文

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师: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母亲是伟大的,她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子女身上,作为子女的你们想过要回报自己的母亲吗?

生1:没有想过,因为我一直都觉得妈妈对我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

生2:我要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不让妈妈失望。

生2:我觉得母亲很辛苦,我要好好读书,让妈妈感到欣慰一些。

生3:长大了,我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要报答妈妈对我的爱。

师: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我们应不要忘了回报母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泰戈尔笔下,孩子是怎样回报母爱的。

(二)简介作者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展示出来。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教师整理。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三)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学生朗读,教师板书几个容易念错的词:匿(nì)笑 ; 罗摩衍(yǒn)那

师:诗歌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尽量读出这种美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全文,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教师配乐范读。

生:我认为诗中描绘了一幅“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四)品读课文

师:是的,这首散文诗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你们认为在朗读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提示:诗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孩子和他的妈妈,这是怎样的两个形象?从哪些诗歌语言中表现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揣摩诗歌朗读技巧,然后全班交流,学习朗读诗歌。

师: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等方面加以点评。

一学生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生1:我认为他第一段读得好,用轻松、活泼的语气读出“我”的快乐和可爱的性格。

生2:第二段他也读得不错,把“暗暗”、“匿笑”等词念成重音,来突出“我”的调皮。

师:很好,你能够抓住关键词来分析。

生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语气读得不对。

师:那么你说说,这句话该怎么读好呢?

生4:这是妈妈在责怪孩子,孩子跑出去玩了也不告诉妈妈一声,所以要用责备的语气来读。

生5:我认为,妈妈不见了孩子,是很着急的,一旦见了,又非常高兴,所以这句话应读出妈妈既有点责备又有点惊喜的语气。

师:你的点评很到位,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该生很有感情地朗读。

生6:我认为“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句话他读得不怎么好,这句话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师:你对诗歌语言理解得很透彻。请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学生朗读这一句。

师: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然后进行仿读。

学生听录音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仿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师:请同学们探究为什么“我”这样快乐?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生1:因为妈妈会讲故事给“我”听。

生2:“我”不见了,妈妈很着急,可见妈妈对“我”很关心,所以“我”很快乐。

生3:有一句歌词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沐浴着母爱,所以很快乐。

师:同学们的理解很深刻。

师:“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不让妈妈知道呢?

生1:是为了好玩,跟妈妈捉迷藏。

生2:“我”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生3:为了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替母亲遮挡阳光。

生4: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我”对母亲的回报也是发自内心的,不图妈妈的夸奖。

师:相信在生活中,你们也会常常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们都帮妈妈做些什么呢?

(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处理要有开放的意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生1:我有时候帮妈妈洗洗碗、洗洗衣服。

生2:妈妈在家里做工艺品时,我给妈妈打打下手,帮帮忙。

生3:有时候妈妈累了,我就给她捶捶肩。

生4:有时妈妈和爸爸在田里干活,我先做好了饭等他们回来。

再次朗读课文。

请一位学生配乐朗读,然后全班齐读诗歌,再一次用心体会孩子对母亲深深依恋的感情。

(五)体验反思

师: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然而我们在快乐的时候却常常忘了她的存在,我们生活在母爱的海洋中,却不知道母爱是什么。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生1:我觉得妈妈很伟大,总是默默地付出,却从不要求回报。

生2:以前,在家里我总是什么也不做,今后,我应该多多为妈妈着想,让她少操劳一些。

生3:“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不要辜负了妈妈的一片苦心。

生4: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探索,获得新知,体验生活中的“大语文”。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师: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其实母爱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生1:母爱就是润泽儿女心灵的甘泉。

生2:母爱就是吹面不寒的春风。

生3:母爱就是冬天里的火炉,夏天里的树阴。

生4:母爱就是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生5:母爱就是儿女病床前的焦灼、担忧的眼神。

生7:母爱就是受伤时的呵护与疼爱。

生8:母爱就是取得好成绩时的赞扬与喜悦。

生9:母爱就是晚上做作业时灯光下的陪伴。

(七)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母爱是如此的伟大,又是如此的平凡。其实,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轻轻的一声叮咛,会心的一丝微笑,关切的一个眼神,甚至是极其平常的一句唠叨、责备,都融汇着这那份浓浓的母爱。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波浪滔天,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希望我们的同学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位母爱。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假如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来回报母爱呢?请用“假如我变成了……”的句式开头,写一篇两三百字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教学设计,注重营造出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教学中既注意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人的地位。同时,让学生在朗诵诗歌中培养出健康的审美情趣。

首先,重视学生的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五条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诗歌的体裁特点决定课文应侧重于诵读。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朗读贯穿始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的感悟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了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其次,重视学生的想象。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它篇幅短小,但意蕴深刻。它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课后作业设计了“假如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来回报母爱呢?请用‘假如我变成了……’的句式开头,写一篇两三百字的小作文”一题。这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第三,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首诗是有韵味的,它蕴涵着深远的意境美,轻快的音乐美。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在朗读之后去体会诗歌的纯朴自然,情深意浓。本课中,学生在品读诗歌之后,小组讨论交流,将那种模糊的感悟明确为清晰的情感,达到了质的飞跃。

第四,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课教学中,教师创设出平等对话的气氛。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中畅所欲言,如让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景象。又如结合自己的体会感受,描述伟大的母爱“母爱就是……”等,这些教学设计,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鲜明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篇五】金色花课堂实录窦桂梅

《金色花》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上课,同学们好!

同学们,有一种爱,她比山更高大;比海更深沉;她比天更广阔;比地更包容;她比太阳更热烈,比月亮更温存。大家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吗?(母爱)对,这种爱就是母爱。母爱似一棵大树,她庇护着我们成长;母爱似一盏明灯,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母爱似一弘清泉,她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爱与美的洗礼吧!(板书课题:金色花  泰戈尔)

二、 了解作者及金色花

     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补充。)ppt:泰戈尔 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金色花是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三、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二是想想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2、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ppt:

嗅( xiù ):闻 

罗摩( mó )衍(yǎn)那: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 nì )笑:匿,隐藏;匿笑,偷笑。

祷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

膝( xī)

3、用心思考:

      孩子变成金色花后都做了哪些事?

    (请用“当妈妈_______的时候,我就_________”的句式来说一说)

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4、从文中的          句子中我们读出了这是一个             的孩子。

(快乐、调皮、纯真、可爱、活泼、富有想象、孝顺、善良 )

(依恋、热爱 、感恩)

从文中的          句子中我们读出了这是一个     的母亲。

(温柔、慈爱、善良、爱家庭、爱读书)

四、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这是一种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文学体裁。它有诗的音乐美和节奏感,也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我们在朗读的时候,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要读出情感。同学们,语言文字是非常感性的东西。什么样的句子就要有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情感就会有什么样的声音。下面老师将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师诵读)

从大家飞扬的眉宇和微笑地神情,我知道了我读的还可以。下面我就把怎样读出情感的方法教给大家。你们可要听好了,因为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

语气得体、 语速适宜、轻重分明、节奏恰当

2 、因为这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所以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我们怎样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读不同的地方?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欣喜,责怪)

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故意躲起来了,还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也这样认为吗?说说你的理由。

(不同意,在我变成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学生读、评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用你的朗读告诉我。

3、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吧!

五、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这些美源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想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所以他瞒着妈妈,他不图妈妈的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幸福。)

3、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学生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了……”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4、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被称为印度的“诗圣”, “孩子的天使”。1913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评价“他一生都像是一个孩子”。 泰戈尔保留了一颗儿童的心灵,从纯净的视角看世界,以温情的目光看人生,以温和的态度待世人。

其实泰戈尔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个人最不幸的时候,亲爱的妻子死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也都相继夭折。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却是他做出世界上最柔和甜美的颂歌。他想通过歌声把爱的光辉洒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在2005年6月的《语文新闻》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了要当警察,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了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的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六、体验延伸

同学们,泰戈尔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多么和谐的亲情图。然而,生活中,我们和父母之间往往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以下是老师搜集到的部分父母和孩子间的常用交际语。

屏幕展示:

片段一:A、孩子,今儿天冷,早上出门多带件衣服。

            B、知道了,都说几遍了,烦不烦啊!

片段二:A、下午放学就赶紧回家,别让爸妈担心,啊?

            B、我又不是不回家,瞎操心干嘛!

    片段三:A、有事就给家打电话!

            B、能有啥事啊,不天天看着吗?

师:这些都来自我们真实的生活。现在,老师想叫同学重现一下这些情景。(生表演)

师:孩子们,有何感受?(学生谈)

师:刚才我们走进了金色花,感受了温暖的亲情。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父母呢?面对上面几种情况,你知道该怎么说了吗?(学生再次表演)

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父母之爱就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珍惜。

     

ppt:“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尽管如此,我们仍要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欢歌来努力回报我们的母亲。因为这世界上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件是行善,一件是尽孝。让同学们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一张贺卡上,今天晚上送给妈妈,如果妈妈不在家,就打电话念给妈妈听,把对母亲的回报落实在行动中

七、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金色花》

2、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和《飞鸟集》,摘抄自己喜欢的名句名篇。

 

相关热词搜索: 通用 课堂实录 金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