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关于档案的定义还不统一。一般,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它的本质属性。我国古代的档案,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作“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卫生管理档案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3篇
【篇1】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汇总一览表
填表人: 部门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每年1月份填写,所填内容为上一年度数据;
2)所属行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至小类;
3)企业规模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填写;
4)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和劳务派遣工;外协工是指通过劳务派遣或承包单位到本单位从事生产、检修、工程建设、服务等作业人员;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是指由取得国家认可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检测和检查;
6)主要负责人是指董事长、经理、厂(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站长等。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一览表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注: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人员变化时本表应重新填写并同调整前表格一并存档。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一览表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每年度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应及时归档;
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可与其他操作规程合并,但内容必须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操作的相关规定。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
注: 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收集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文件,文件包括上级机关发文和企业发文;
2)发布部门是指发文机关或企业发文部门。
生产工艺流程图
注:1)本图为生产工艺流程图示例。用人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绘制工艺流程图,注明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节或部位;
2) 生产工艺流程图按产品或车间流程绘制;
3)生产工艺流程用方框标明工艺、装置和设备的名称,用箭头标明工艺流程;
4)生产工艺发生变化及时更新生产工艺流程图,并将变化前工艺流程图一并归档。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岗位分布及人员接触情况表
填表人: 部门负责人: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分布、人员接触情况,每年1月份填写,内容为上年度数据;
2)接触时间是指每个班接触时间,以小时计,可在危害因素种类后以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如矽尘(6);
3)合计是指一个部门或车间汇总情况,总计是指用人单位汇总情况;
4) 其他危害因素是指生物因素、放射性危害因素等;
5)岗位人员变动时,应及时将变动情况填入表3-3。
人 员 变 动 表
注: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各岗位人员每年变动情况。本表应和表3-2一并存放归档。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及警示标识一览表
填表人: 部门负责人: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材料是指各种原辅材料及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
2)设备、材料名称按工艺流程顺序填写,先填设备,后填材料;
3)产量的单位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填写;
4)警示标识设置种类是指“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告知卡”等,详见GBZ158-2003。
主要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配置表
填表人: 部门负责人: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配置情况,按工艺流程顺序填写;
2)使用状态是指正常、异常、停用等状态;
3)如配置发生变化应重新填写,并与变化前配置表一并归档。
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检修/维护/更换汇总表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的检修、维护与更换汇总情况,备注栏注明”检修”、”维护”或”更换”和其他事项;
2)本表每半年汇总归档,其日常记录可由检修、维护、更换实施部门保存。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整改一览表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定期检测和用人单位进行的日常监测及整改情况;
2)结果判定:填写“合格”或“不合格”;
3)检测结果要及时在检测点公示。
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更换/维护记录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更换与维护情况,每半年整理汇总归档,备注栏注明“发放”、“更新”或“维护”和其他事项;
2)发放周期以“月”为单位,随时发放的可标注“随时”;
3)防护类型是指“头部防护” 、“呼吸防护”、“ 眼面部防护”、“ 听力防护”、“手部防护”、“足部防护”、“ 躯体防护”、“坠落防护”、“劳动护肤”、“逃生防护”等,详见GB/T12903-2008。
职业卫生日常培训一览表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自行组织的职业卫生日常培训情况;
2)培训对象:全员、中层、班组长、作业人员;
3)培训类别:包括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在岗定期培训等;
4)培训方式:理论培训或实际操作培训。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表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2)体检类别包括:上岗、在岗、离岗、应急、离岗后医学随访体检;
3)检查机构:具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资质的体检、诊断机构。
职业禁忌、职业健康损害、疑似职业病、职业病人处理、安置记录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处理安置情况;
2)处理、安置情况一栏:指调整的新岗位,诊断、医学观察、治疗、赔付情况;
3)接害年限:指与造成职业损害有关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年限;
4)本记录包括建档前职业病病例。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记录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注: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告知情况,应在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时填写。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登记表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情况;
2)类别填写: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登记表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领取情况;
2)类别是指初次、变更或延续。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登记表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
2)类别是指初次或变更;
3)变更原因仅在变更申报时填写。
职业卫生检查和整改一览表
注:本表记录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及用人单位进行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和整改情况。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汇总表
注:1)本台帐记录用人单位为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汇总情况;
2)人员调离情况栏仅在劳动者调离本单位时填写。
编号: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内 容
1、个人基本信息(表1);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2);
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表3);
4、职业健康体检报告、职业病诊疗等资料;
5、其他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单 位
姓 名
性 别
建档时间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专人保管
个人基本信息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基本信息;
2)既往病史是指劳动者曾患病情况,包括职业病和其它疾病。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姓名:
注: 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劳动者所在工作场所(岗位)历年由具有职业卫生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包括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防护措施是指劳动者所在工作场所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为劳动者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
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注:1)检查种类是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离岗后医学随访、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断等;
2) 检查结论是指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患、职业病等;
3)人员处理情况是指调离、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断结果等处理、安置情况及检查、诊断结果;检查结论为未见异常或其他疾患的划“——”;
4)现场处理情况是指造成职业损害的作业岗位,现场及个体防护用品整改达标情况,不需整改的可划“——”。
【篇2】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本矿的实际,对矿各科室区队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简称“两档”,并由专人保管。
二、职业卫生档案包括:
1、企、事业单位职业卫生记录卡;
2、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一览表;
3、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作业人员登记卡;
4、职业病危害、职业中毒记录卡;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资料;
6、职业病危害因素程度分级管理表;
7、职业中毒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表等;
8、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监督文书清单及有关文本;
9、职业卫生管理方针、计划、目标、方案、程序、指导书、管理制度;
10、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
12、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
13、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档案:
14、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汇总资料:
15、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有关资料。
三、员工个人健康档案包括:
1、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禁忌证名单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断、职业病病例登记表等员工个人健康资料;
5、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或合同;
6、职业性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
7、职业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
四、“两档”资料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录、统一编号、专册登记;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期限及时进行归档。
五、“两档”资料应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文字准确可靠,并管好和用好“两档“。
六、随时、定期地根据本矿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核和补充“两档”,各表卡每年 10 月前系统地调整一次。
七、“两档”档案中各种资料按要求每三年复核一次;日常职业卫生工作须将测定结果、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管理情况随时过录,以备分析。
【篇3】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为提高用人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见附件1);
(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见附件2);
(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见附件3);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见附件4);
(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见附件5);
(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见附件6);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
三、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对职业卫生档案的样表作适当调整,但主要内容不能删减。涉及项目及人员较多的,可参照样表予以补充。
四、职业卫生档案中某项档案材料较多或者与其他档案交叉的,可在档案中注明其保存地点。
五、用人单位应设立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六、用人单位应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工作,按年度或建设项目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七、用人单位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职业卫生档案材料时,用人单位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相关热词搜索: 卫生管理 三篇 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