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活中的数学论文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生活中的数学论文4篇
第一篇: 生活中的数学论文
数列的奥秘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对数列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简单的等差数列到等比数列到各种千奇百怪的数列,譬如:那么他的一般项就是。因此利用数列我们可以了解数学的规律,探索数学的奥妙。
接下来进行一下进一步的对数列的了解。
首先,数列可以进行对实际问题的精确解答的探究。比如公元3世纪的刘徽利用正多边形莱推算圆面积的方法—割圆术,这就是利用数列中的极限思想在几何学上的应用。具体就是在一个圆中做一个正六边形面积记作,再作一个正十二边形面积记作,如此下去,每次边数加一倍;把内接正word/media/image5.gif边形面积记作word/media/image6.gif,那么word/media/image7.gif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当n变大时正多边形就与圆面积的差别越小。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正多边形的面积就与圆的面积相同。这就精确地表达了圆的面积,这个面积就是word/media/image7.gif数列的极限。
其次,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使用等差数列求和的高斯公式,这充分地体现出了数学的简洁性。word/media/image8.gif可以写作word/media/image9.gif也就等于word/media/image10.gif,这就是数列的求和。
最近网上的一个证明引起了我的注意,证明也就是word/media/image11.gifword/media/image12.gif其中n为无穷大。证明是这样的:
首先证明第一个数列word/media/image13.gifword/media/image14.gifword/media/image15.gif
设word/media/image16.gif那么word/media/image17.gif
word/media/image18.gif
那么接下来就要证明word/media/image19.gif
word/media/image20.gif
word/media/image21.gif
word/media/image22.gif
从表面上看这个证明过程是严谨的,但是仔细琢磨这是不对的因为第一个数列word/media/image23.gifword/media/image24.gif是依赖于word/media/image25.gif是收敛于有限数s,但是根据Cauchy收敛定理所有的收敛级数其通项必须趋近于0.很明显这个级数不满足这一性质。所以它的值等于word/media/image26.gif在某种情况下是不成立的。
但是数学家们为了让这种数列收敛,修改了数列收敛的定义。其中一个就是Cesaro平均收敛,就是只要求word/media/image27.gif收敛即可,相当于对word/media/image28.gif求平均值。所以word/media/image29.gif但是这个=和word/media/image30.gif中的等号并不相同。所以这并不在所有情况下成立。这一结论在物理学中经常用到。
因此,从上面的推理可以看出,证明数列的发散和收敛是数列求和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就看出了数列的奥妙,数列就是word/media/image25.gif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表达方式,这明显的表达出了数学的简洁性。但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数学的求知路上没有止境。
第二篇: 生活中的数学论文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当我打开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时,给我的印象好像一本童话书一样漂亮,每一课的内容,都有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在生活中也学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我在第一单元实际数学教学中,尝试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认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之前,我先带领学生熟悉美丽如画的校园和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尔喜欢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教授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这一课时,我把学生领到操场这个“大课堂”,实地做游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非常熟悉喜爱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学习1—10数的认识。在游戏中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参加游戏?”“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等等,在数扎长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整节课,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是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的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我在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在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天上有几架飞机?”时,引导学生去看一看数一数,让学生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体会1-10各数的意义,再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只铅笔……”等等。在教学中我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识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探索问题。
三、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在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等 ,让他们边玩边数数 “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
四、培养孩子数学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上学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数100以内的数甚至更多,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一般5岁以后数学的思维能力才开始蒙发,上一年级的学生部分只能机械的数数,但对数的意义就不一定清楚,因此,就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数。如3个人,1枝铅笔,5朵花等等,在生活中慢慢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的含义。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现实生活中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同时用生活经验更好的为数学学习服务打好了结实的基础。
总之,数学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在这方面,我受益良多,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浓厚,改变了以往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学生在思想上有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我喜欢学”质的飞跃,学生变的喜欢学习数学。我的教学工作也变很顺利,学生中没有了见了数学就头疼的“老大难”,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进步。新《课标》也给我们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第三篇: 生活中的数学论文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创设生活情境,多发掘生活中的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的切入点,让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搭建学生自主探索的桥梁,提高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
一、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时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当学生量出数学书的厚度还不到1厘米时,就会感觉到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还不够精确,自然会产生问题:“有没有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如果有,那1毫米有多长?毫米与厘米有联系吗?有怎样的关系?”“还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吗?”……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
新的课改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就要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放手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合作学会更多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两位数的加法”的例题“42+54”时,先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最后集体反馈,结果学生运用了多种独特的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在不同算法的探究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新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及早安排了几何图形认识的教学,为将来进一步学习这些几何图形打下基础。如《图形的拼组》教学中,学生用新认识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动手拼摆出:蜻蜓、房子、汽车、机器人……形态各异的图案。(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找规律》这课,通过“懂规律—找规律—说规律”的教学后,最后让学生创作规律。学生四人一组用多种五颜六色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卡纸片,在八开的图画纸上拼贴出各种各样的规律:□□○○□□○○……,△○□△○□……,△△△○△△○……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欣赏、创作数学美的能力。
三、走近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
当数学同儿童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教学才具有活力,富有生命力。教师要配合新教材,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能促进学生把课本知识同生活问题更加地融为一体。
如,学习“立体图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练习,用橡皮泥、萝卜、木块等材料,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再如《认识时间》后,我让学生设计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做时间的小主人。《统计》教学后,我让学生调查全家喜欢吃的水果情况。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为了完成这项作业,学生要调查全家每人喜欢吃的水果的种类和人数,收集整理数据,再制作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找规律》教学后,我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找找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学生认真观察,用他们明亮的眼睛寻找到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规律。有的小朋友说,他家灯开关有规律;有的说,妈妈的衣服上的花纹有规律;有的小朋友说,她家地板的瓷砖,弹的钢琴的琴键有规律;有的小朋友说,他下的棋盘有规律;有的小朋友说,1、2、3、4、5、6、7……这些自然数,一个单一个双也是规律的。
四、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方法
小学数学中一些具体的思想方法如:移多补少、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等量代换、按顺序思考等在生活现实中到处可见。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多减要加”的道理,我举了一个实例。“小红带了162元到商场买一双新鞋,小红看中的鞋子的标价是97元,你认为小红会怎样拿钱?”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侧重指出下列这种拿法: 小红从口袋中拿出()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小红()元,这时小红口袋里还有()元。然后要求学生填空,并写出算式。学生写出了以下算式:① 162-97;② 62+3;③ 100-97+62;④ 162-100+3。通过观察算式,学生体会到算式的结果都相同,但算式③体现了操作的过程,算式④体现了“多减要加”的算理,算式②算起来最方便,体现了直觉思维。在此实例中,学生不仅明白了“多减要加”的道理,而且还发现了更为方便的方法,即遇到减去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可以把被减数一分为二,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这部分数去减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再加上原来的尾数,这种方法更贴近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努力为科学省营造一个适合探究的氛围,给学生自主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发现,是学生树立探究知识的信心,从生活中寻找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这样方便,数学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富有生命力、应用价值的学科。
第四篇: 生活中的数学论文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与生活又有本质的区别,数学是对生活现象的理性思考和提升。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教材分析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民币的认识》中的例5和例6。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学习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主要是元,角之间的换算。通过学习“1元2角=( )角”,使学生不但掌握换算的方法,而且能逆向思考“18角=( )元( )角。”使学生掌握元、角之间换算的基本方法,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解决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实际问题。学好本节课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实际问题。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解决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实际问题。
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案例
1、教学例5:
师:(出示人民币一张1元和2个一角硬币)。这是多少钱?
1元2角=多少角?想一想:1元里面有几个1角?我请同学来说,你来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元=10角,10角+2角=12角。
师:说得真完整,再请一个同学说(好的)。
(课件演示把1元换成10角)1元=10角,10角+2角=12角。
师:现在我来考考你们:5 元4 角=( )角 7元2角=( )角
……
师:想一想,18角=( )元( )角,先想18角可以分成两堆,一堆( )角,一堆( )角。想好的同学举手告诉我,你是怎样想的?声音要响亮。
生:因为18角可以分成10 角和8角,10角=1元,所以18角=1元8角。
师:声音真响亮!我再请个别同学说。
……
师:老师又要来考考你们。36角=( )元( )角,75角=( )元( )角
师:我们来比较这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1题两个不同的单位换1个单位,第2题1个单位换两个不同的单位。
……
2、 教学例6: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怎么换钱了,现在我们就去商店购物吧。(课件出示例6)多漂亮的气球啊!从图中你看到那些信息?
生:蓝气球5角,红气球8角,黄气球1元,紫气球6角,绿气球3元1角。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然后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老师纠正。)
师:老师要买一些气球,你能帮我算一算钱吗?
师:买一个蓝气球和一个红气球要多少钱?讨论:要多少钱?说一说想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生:要13角。
师: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列式?
生:5角+8角=13角,
师:13角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13角=1元3角
师:哦!我带1元3角就行了。说得真好!你们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我还有问题?一起读题目。
师:黄气球比粉红气球贵多少钱?贵了多少钱呢?同座说
生:贵了4角。因为1元=10角,10角-6角=4角,所以黄气球比粉红气球贵4角钱。
师: 10角-6角=4角,单位都是角,为什么把1元换成10角。
生:因为它们的单位不一样,要换成相同单位才能来计算。
师:哦!单位不相同,要把它换成相同的单位。
比较例6(1)和(2)
师: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先讨论再指名答。
小结:单位相同直接计算,单位不同时,先把它们换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计算。
师:你们现在已经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来,看一看。
生:买一个黄气球和一个绿气球,要多少钱?
师:黄气球多少钱?(1元),绿气球多少钱?你能帮我吗?要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4元1角。我是这样想的:1元+3元1角=4元1角。
师:这个4元是怎样来的呢?
生:3元+1元
师:同意吗?我们学习人民币简单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单位相同的时候,单位不相同的又怎样?
生:单位相同的时候就直接计算,单位不相同的时候就换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师:说得真棒,非常好,我们用人民币简单计算时单位相同的时候就直接计算,单位不相同的时候就换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
三、观察与分析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例6时,学生还是有一定困难。一是单位相同,加的结果是13角,引导学生明白结果要保证符合日常生活实际。所以结果不应该写成13角,而应该是1元3角。二是比较两种价钱贵和便宜用减法算时,也和加法一样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计算。比如:问黄气球比红气球贵多少钱?学生都知道是贵4角,但怎样列算式,却有困难,看来他们的生活经验远远高于他们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我引导学生先把1元换算成10角,再用10角减去6角等于4角。三是强调列算式解决有关人民币的问题时,一定要带单位。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来展开讨论要付多少钱?说想法,讲理由。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依据教材内容,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上以逐步深入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难题;当遇到困难时,让学生互相帮助讨论解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思考与对策
这一节的教学,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归纳、小结方法。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比较适合儿童接受能力,不但使学生灵活的掌握了本课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这节课老师注重学生口头的表达,说一说怎样想的过程。是可以肯定的。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容量大,担心时间不够,没有设计给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这节课不足的是,没有安排购物的实践活动。设计时,由于担心教学内容容量大,担心时间不够,没有安排购物的实践活动。学生缺少具体的动手操作,比如拿一拿、摆一摆,缺少动手付钱、找钱。只是借助多媒体的演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来掌握知识。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好。建议一:要课后联系家长配合这节课的教学,利用周末带孩子去商场购物,让孩子通过课后生活的实践,达到最终的目标。建议二: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让学生多说想法、多讨论,不要怕浪费时间。相信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真正做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让学生自觉溶入到学习过程中,学会听课、学会积极思考、学会动手实践、学会自主探索、学会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使学生的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精选 生活中 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