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拼音是zhòng diǎn,基本解释:1. [Stress;Main point;Focal point]∶重要的或主要的重点学校2. [Important point]∶指主要的或重要的一个或几个部分在一幅风景画中被用作重点的植物3. ,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永康市2020年重点工程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永康市2020年重点工程3篇
【篇1】永康市2020年重点工程
昌平区2017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表
单位:万元
【篇2】永康市2020年重点工程
永康市委党校
一、党校概况
(一)党校沿革
永康市委党校现任领导班子:
党校校长: 石骁敏(2007.7-现在)
行政学校校长:施振强(2007.7-现在)
常务副校长: 吴华潭(2007.7-现在)
学校副校长: 吕 健(2003.7-现在)
学校副校长: 周世勇(2008.9-现在)
校委委员: 陈永强(2008.9-现在)
党校历史沿革
党校前身为1951年4月创办的“永康县机关马列主义学校”。
校 长:应飞(县长兼,1951.4——1952.10)
校委成员:应飞、谢长吉、桑乐文、程兆玉
1952年9月7日,中共浙江省委第六次宣传工作会议决定,由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浙江省人民政
府财政厅联合发文,成立“浙江省永康县干部学校”,下设组织股、教育股、行政股。同年10月17日,根据
省委部署,我县干校开办整党建党民主建政农村干部训练班。同时,县机关马列主义学校继续办完第二期机
关干部训练班。
校长:李铁峰(县委书记兼,1952.10——1953.1)
李云田(县委书记兼,1953.10——1956.5)
第一副校长:谢长吉(主持工作,1952.10——1953.8)
第二副校长:王政远(1952.10——1953.10)
副校长:咸凤森(主持工作,1953.10——1956.5)
1955年10月27日,“浙江省永康县干部学校”更名为“中国共产党永康县委员会干部学校”,设组教股、行
政股。
校党委书记:于云田(县委书记兼,1955.11——1958.5)
副书记:孟范平(县委副书记兼,1955.11——1959.6)
委员:李子坤、王炳功、王政远、耿成在、咸凤森
校长:于云田(1956.5——1958.5)
副校长:咸凤森(1956.5——1957.10)
刘广义(1957.10——1958.10)
李锦荣(1958.10——1959.12)
张 林(1959.6——1959.12)
1953年10月,武义县委干校并入。
1960年11月,县党史办并入。
副校长:张 林(主持工作,1959.12——1960.5)
李锦荣(1959.12——1961.1)
1961年2月,“中国共产党永康县委员会干部学校”更名为“中国共产党永康县委员会党校”。
校 长:陈正财(1961.6——1961.9)
郑政卿(1963.2——1967.12)
副校长:李锦荣(1961.2——1961.8)
童金榜(主持工作,1961.10——1962.5)
苏柏松(1962.7——1962.12)
党支部书记:应加登(1962.1——1962.7)
郑政卿(1962.7——1963.2)
1961年8月,原武义委干校拆出。
1963年5月,党校工作人员参加长城乡,石柱乡“四清”工作队,在农村共办了四期党训班。
1964年10月,党校工作人员赴诸暨县搞“社教”,财产移交县府招待所代管,财务移交县委办财务组。
1965年10月,党校工作人员随诸暨“社教”工作总团三分团回永参加“社教”运动
1966年6月,党校设红卫兵串连活动接待站。
1967年1月,党校印章送交县委机要室封存。
1968年10月,党校全体工作人员在县“五·七”干校劳动锻炼。
1973年6月,恢复中共永康县委党校,县委发还印章。
党支部书记:郑政卿(1973.12——1974.7)
胡松济(1974.7——1977.1)
瞿万中(1977.2——1977.10)
苏柏松(1977.9——1980.4)
党支部副书记:徐林通(1974.7——1975.11)
应有登(1977.2——1980.4)
1974年1月,党校恢复经费开支帐户,独立核算。
1980年4月,县委批准成立党校党总支委员会。
总 文 书 记 :苏柏松(1980.4——1982.7)
总支副书记:应有登(1980.4——1981.6)
总 支 委 员 :瞿万中(1980.4——1982.7)
吕国华(1980.4——1982.7)
1982年7月,根据第一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1980)和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县委批准建立“中国共产党永康县委党校委员会”。
党委书记、副校长: 巩鸿文(1982.7——1982.10)
党委书记、校 长: 楼 冠(1983.1——1984年4月改任校级巡视员)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应聚金(1982.10——1984.5)
苏柏松(1982.7—1984年5月改任副校级巡视员)
党委委员: 瞿万中(1982.7——1984.5)
1984年1月,根据党的十二大精神,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1983)和省委《关于加强各级党校建设的决定》确定党校教育工作正规化。同年10月,县委批准我校设置“二科二室”,即办公室、教研室、教务科、行政科。
党 委 书 记:章瑞芝(1984.4——1987.8)
程圣康(1988.7——1993.3)
党委副书记:应聚金(1984.5——1985年8月改任副校级巡视员)
任兆腾(1984.5—1992.10,1987年8月至1988年7月主持工作)
党 委 委 员:吕国华(1984.5——1986.6)
瞿万中(1984.5——1989年4月改任副校级调研员)
何爱春(1985.12——1992.10)
俞鼎起(1986.6——1992.10)
校 长:章瑞芝(1984.4——1987.8)
程圣康(1989.4——1992.10)
副校长:应聚金(1984.5——1985.8)
任兆腾(1984.5——1992.10)
吕国华(1984.5——1986.6)
何爱春(1986.6——1992.10)
俞鼎起(1986.6——1992.10)
1985年3月,经金华地委批准为中专体制。同年9月开办二年制干部中专班。
1985年7月,设“浙江省中等刊授政治专业学校”永康辅导站,主任:任兆腾。
1986年3月,成立党校工会委员会。
1987年4月,成立共青团党校支部委员会。
1990年9月,设“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浙江分院”永康辅导站,主任:任兆腾。
1992年8月,“中国共产党永康县委党校”更名为“中国共产党永康市委党校”;“中国共产党永康县委党校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共产党永康市委党校委员会”。1993年2月24日,中共永康市委撤销中共永康市委党校委员会,建立中共永康市委党校校务委员会。
校 长: 赵 敏(1991.2——1997.4)
副校长 : 任兆腾(1984.5——1993.7)
何爱春(1986.6——2002.7)
俞鼎起(1986.6——1996.7)
校委委员:吕耀南(1993.7——2001.11)
杨高良(1994.3——2000.2)
1993年7月,俞鼎起主持工作,任兆腾改任正校级调研员。1996年7月,楼品芳任常务副校长。
校 长:程浙安(1997.4——2000.10)
副校长:楼品芳(1996.7——2001.11)
何爱春(1986.6——2001.17)
杨高良(1997.7——2000.2
李和平(2000.2——2005.8)
校委委员:吕耀南(1993.7——2001.11)
1994年3月,设置浙江省委党校函授学院永康辅导站。
1997年9月,设置杭州大学专业证书班永康教学点。
1998年9月,设置中共党校函授学院浙江分院金华学区永康教学班(本科)。
2000年4月,永康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永康市行政学校,校长曹云彬,常务副校长楼品芳,副校长何爱春、李和平、应深敏,校委会成员吕耀南。党校与行政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体制。
2000年10月30日,李秋华任永康市委党校校长,同日免去程浙安的校长职务。
党校校长:李秋华(2000.10——2002.11)
行政学校校长:曹云彬(2000.4——2003.6)
常务副校长:楼品芳(1996.7——2001.11)
副校长:何爱春(1986.6——2001.11)
副校长:李和平(2000.2——2005.8)
校委委员:吕耀南(1993.7——2001.11)
(二)机构设置
(三)校园风光
二、党校教育
(一)主体班次
(二)函授教育
三、学术研究
(一)科研情况
(二)课题申报
(三)党校科研
(四)获奖情况
四、信息化建设
(一)规章制度
(二)远程教育
(三)数字图书馆
(四)办公自动化
(五)VOD点播
五、后勤服务中心
六、党校论坛
七、党校校友录
【篇3】永康市2020年重点工程
永康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篇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日益完善。养老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基石,尽管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但由于农村人口众多且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因而自2009年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来,暴露出诸如农村参保意识差、待遇水平相对较低、财务补贴不够合理、保值增值难度较大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在我国大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必须进一步突破思想观念、政府投入、运营模式、政策法律等方面的障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更加符合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关键词:农村 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伴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以家庭为核心的养老模式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其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农村居民的养老责任开始转向由社会组织和公共部门承担。本文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由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公共承担养老保险费用缴纳义务,以保障农村劳动者在退休之后基本生活的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福利性、公平性和社会化的特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又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继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的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相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地根据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的,过去的老农保主要由农民自己缴费,实质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新农保基金由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和个人缴纳三部分构成突出了政府的财政责任,体现了“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存在着农民参保意识不强的问题
尽管从2009年开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实行6年的时间,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农民参保意识不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最为突出的问题。尽管我国各地都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广大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比如通过宣传教育,再比如通过“上门服务”等形式动员农民参保等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各地农民参保意识仍然不强,比如内蒙古某市2013年登记参保人数为95万人,而实际参保人数只有55万人,参保率只有%制约了该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2. 存在着待遇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
尽管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相对“老农保”在待遇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且老龄越来越多,因而目前的缴纳率较低,导致养老待遇水平相对较低。比如一位55岁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如果选择100元缴纳标准,当其一次性补足15年的保险金后,60岁后每月只能领到223元的养老金;而如果不补缴,则60岁后每月只能领到111元,这样的水平根本不够。
3. 存在着财政补贴不够合理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国家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实行全额补贴、东部发达地区则实行50%补贴,并要求地方政府给予每人不低于30元的补贴额度,而且也可以自身承受能力适当增加地方政府的补贴额度。但从具体执行情况来看,地方政府通常都采取30元的补助标准,基本上不进行提高。特别是从一些地区的情况来看,省级政府与县市(区)政府之间补助比例不够平衡,就是在同一地区,省政府与县市(区)政府之间的补助比例也不尽相同。
4.存在着保值增值难度较大的问题
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情况来看,从表1的情况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收益只有亿元,收益率只有%。表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较窄,尽管自2001年允许社会保险基金入市,但却没有真正入市,直到2004年才开始真正实行,其入市比例遭到了限制。目前我国养老金入市比例不足1%,投资收益率只有3%左右,这与发达国家入市比例20%-60%、收益率10%以上的差距甚大。如(表1)
表1 2004-2013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统计
相关热词搜索: 永康市 重点工程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