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范文(精选3篇)

时间:2021-12-23 15:57:42 来源:网友投稿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3篇

【篇1】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小丘( qiū)渲染(xuàn )迂回( yū)蒙古包(  měng )襟飘带舞( jīn   )鄂温克(è)

(2)指导易混淆的字。“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微”:中间部分不能少一横。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洒脱”的意思是:潇洒自然,不拘束。这个词语反映了草原的广阔无边。

②理解“襟飘带舞”一词的意思,可以出示蒙古族鲜艳的服装来分析,意思是: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③“翠色欲流”一词可以从难字入手理解,比如“欲”在这里表示“将要”的意思,“翠色欲流”就是绿得太浓了,将要流下来,写出了草原的绿,是充满生命力的。

④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是一片访问记。何谓访问记,就是记录自己访问的过程。访问记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地点转换的顺序)

(2)访问的地点究竟是如何变化的?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3)按照地点变化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初入草原,感到草原的景色美丽迷人。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接近公社,蒙古族人民来到很远的地方欢迎远客。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蒙古包外,大家互相握手,非常热情。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在蒙古包里,蒙古族人热情款待我们,并与我们进行了联欢。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我们与蒙古族人在大草原上依依不舍地告别。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导入新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还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蒙汉情深”,接下来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指导学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呢?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你们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出示语句: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指作者看到的美丽、一望无边的大草原。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呢?因为草原太美了,美得让他感到很惊叹,美得让他内心舒畅起来,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一首诗表达出来。③如果作者写“一首奇丽的小诗”,会写些什么呢?学生大胆想象,触景生情,尽情表达。

总结学习方法:

1.认真阅读句子,理解意思。

2.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

3.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是对内容的补白,可以是好词佳句的批注,还可以是感情的深入体会…… 

4、梳理关键词,准备背诵第一自然段。天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小丘羊群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这种境界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

三、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②这个场景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蒙古族人的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发挥想象。(会情不自禁地说:“哇!这场面好盛大呀!好热情呀!分明是迎接贵客才这样做的!看来蒙古族人就是热情好客,虽然我们不是一个民族,但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就亲如一家人呀!”)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蒙古族人脸上喜笑颜开,个个很兴奋,握手又握手。听到了蒙古族人的话主要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还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作者的欣喜与兴奋。

(3)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①理解“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说明我们与蒙古族人民都很开心,大家亲如一家人,都懂得民族团结互助的道理。)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激动与开心。3. 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四、回顾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齐声朗读。

2.说说你的理解。

(1)从字词入手,理解“何忍别”、“话斜阳”的意思。怎么忍心分别呢;对着快要落山的夕阳诉说。

(2)由“天涯碧草”展开想象,看到了怎样的大草原呢?一碧千里、一望无边的绿色、翠绿欲滴的大草原

(3)紧扣“蒙汉情深”发挥想象,说一说,写一写。“蒙汉情深”表现在,表现在,还表现在……(蒙古族人的远迎、蒙古族人与我们的热烈交谈、蒙古族人与我们的依依惜别)

3.发挥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对着渐渐西落的太阳,作者会说:。(多么美丽的大草原啊!多么盛情的蒙古族人啊,他们的热情款待象征着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这些空的答案,要有关键词提示或答案示例,以方便参考。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板书设计                   

  1.草原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反思: 

 1.出示草原的图片,播放草原的民歌,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语言文字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感受草原的美。  

2.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在画面中感受蒙古族人的热情与好客,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形成“民族大团结”的新理念。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 2.丁香结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①参差( cēncī)芭蕉(bā)衣襟( jīn)妩媚(wǔ)②“薄”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o,当“迫近、靠近”讲,组词是日薄西山;还有的当“轻微、少”、“不强壮”、“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组词是“广种薄收”、“单薄”、“轻薄”、“厚古薄今”等;一个读bo,组词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一个读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浓、不肥沃等意思。课文中

(2)指导易混淆的字。“幽”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山”,里面是两个“幺”。“案”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安”,下面是“木”。“薄”要与“簿”相互比较,可以通过组词的形式来辨析,“薄”组词是“薄饼”,“簿”组词是练习簿。“糊”:左右结构,与“米”有关,形容非常黏稠、混沌不清的状态。

(3)理解较难的词语。①查词典或工具书理解“参差”的意思:是指不齐;早晚相差。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妩媚”的意思是:姿态美好可爱。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愁怨”的意思是:忧愁怨恨。③运用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点缀”的近义词有:装点、装饰、装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形状、颜色等描写了丁香花。(主体是写丁香花的外形)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以及由丁香结谈感受。(主体是写丁香花的感悟)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形态、香味以及颜色都给作者带来美好的回忆,接着从诗句入手,由微雨引发丁香“结”,从而感悟生命总有“结”,需要有豁达的胸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吗?学生总结,老师概括:

一、赏花二、悟花 3.导入新课。课文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丁香花”来写的,丁香花一直是作者心中的“花”,接下来请走进“赏花”感受一下花的美,体会一下丁香花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赏花”,发挥想象,体会花的美丽。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花美的语句,并发挥想象,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指导学生想象:丁香花像什么呢?给你什么感觉呢?你喜欢哪个字,或者词语呢?②出示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交流学生的想象和感受。生:“星星般”写出丁香花的小、可爱,就如同星星一般顽皮,真惹人喜爱!生:“窥”这个字太生动传神了,写出了丁香花的的活泼可爱,也说明了丁香花的小,不大引人注意,总而言之,是充满活力的!生:“缀满”说明了丁香花的数量多,充满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让人看了以后感到一种振奋!老师相机出示语句。

(3)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发挥想象。②“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又是一种怎样的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谈谈你的理解。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生:丁香花有白有紫,总是朦朦胧胧的,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在这仙境中,怎能不让人展开神奇般的想象呢?想到了嫦娥与玉兔,想到了蓬莱岛……生:说丁香花的香啊,真的很神奇!不是桂花香的那般浓烈,又不是迎春花的那般单薄,它香得比较特别,只要用鼻子一嗅,那香味就飘出来了。更别具一格的是,香味中还伴有甜甜的感觉,真美!

(5)出示句子: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①感情朗读,在读中想象画面,感受丁香花的独特韵味。②“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你是如何理解的?

(6)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谈一谈。生:表面写出来丁香花的多,实际上在讴歌丁香花的生命力很旺盛,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花,让人越看越精神振奋!生: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欢丁香花,因为花儿给了她灵感,给了她创作的激情和希望,所有作者在丁香花中构思自己的文学梦。 总结课文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丁香花呢?梳理关键词:形态颜色香味感受

三、理解“悟花”,发挥想象,感悟主题内涵。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丁香花成为“丁香结”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1)发挥想象,找出原因。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谈谈这样写的妙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地写出丁香花的花苞之样子,自然过渡到写“丁香结”,与上下文浑然一体。

2. 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由古诗句展开想象,想一想古诗中“丁香结”常常表达什么?

(1)学生阅读古诗句,理解古诗句的意思。(2)由古诗句展开想象,谈谈理解。生:作者先写芭蕉不明白丁香花的心思,接下来通过一幅画面告诉人们答案:“丁香空结雨中愁”!这画面中有雨,有多愁善感的雨,这不就写出丁香花的怨愁与理不断的思绪吗?

(3)明白作者将丁香花与细雨迷蒙连在一起写的妙处。通过写丁香花,通过写细雨迷蒙的画面,说明丁香花有许许多多的愁怨,许许多多理不清的忧愁。作者仅仅在写丁香花吗?不,是借花抒情,借丁香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怨,抒发自己内心无限的忧愁。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3.作者不仅仅借花抒情,而且借花喻理,在丁香花里,作者又有什么生活感悟呢?请找出来读一读。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自由朗读,轻声说一说你的理解。

(2)交流:阅读这一段话,你获得了哪些生活感悟呢?生:人生就在愁怨中,不要因为愁,忘却了生活的味道,可以这样说:没有了愁怨,生活本身就不完美!生:人生中离不开怨愁,但不能一味地怨愁,只要我们找到生活的快乐,就会打开心结,让自己快乐起来。怎样才能打开人生中的心结呢?就是要有豁达胸怀!生:我觉得人生中的愁怨固然有,但这只是生活里的一个小插曲!只要我们有梦想,一切小小的结终将会打开的,因此不要忧愁!

4.出示古诗句,读一读,谈一谈你的理解与感悟。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文后的题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出示丁香结的图片,阅读描写丁香花的语句,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想象中感悟出丁香花儿的美,感悟出丁香花儿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要引导学生抓住字词、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感悟。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中的古诗句,想象画面与意境,初步理解丁香结的含义,接着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深入理解,畅谈自己的体会,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样会让学生懂得“借物喻理”的写法,而且明白其道理。

3.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

 2.师板书课题

3. 古诗词三首,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二、学习《宿建德江》。

1. 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介绍建德江。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2.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3.想象画面,入境悟情。

(1)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2)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板书)

(3)同学们,读着读着,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4)“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生:思乡之愁,从“日暮客愁新”可以看出来。生:从“野旷天低树”可以看出来。你看原野空旷,只有树相伴,你说孤独不孤独呢?生:从“江清月近人”可以看出来。“江清月近人”的意思是:江水清澈,水中的月亮似乎更接近人了!这月亮,怎能不勾起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呢?

(5)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预设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怎能不忧愁呢?其实,是人的内心是多么的不平静啊,怎一个“愁”字了得!

(6)齐声朗读古诗,读出“愁”字。

4.借月抒情,拓展古诗。生: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大屏幕出示——生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三、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西湖边是杭州美景之一。今天我们随宋代大诗人苏轼一起去西湖看一看美景。  

 2.简单介绍作者与望湖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边。

3. 初学古诗,感知意思。

(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自学。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很黑,来势凶猛。忽吹散:忽然就吹散了,时间很短暂。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

4.由诗入手,想象画面,感悟景美。出示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夏天雨到来前与到来时的特点。云:黑雨:白“未遮山”说明乌云来势凶猛,大有吞噬一切的快速变化之感。“乱入船”刻画出雨的大而猛。

(2)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呢?请说一说。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出示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夏天风和水的大。“卷地”说明风儿特别大,来势凶猛。“水如天”说明水天相接,水儿特别大。

(2)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呢?请说一说。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5.借助景物,体会感情,感悟写法。

(1)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要仔细观察,抓住形、色、声来细致刻画,就会让景物活灵活现。

(2)通过描写望湖楼下“白雨跳珠”、“水如天”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夏日之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四、总结两首古诗的写法。

 1.细致描写眼中景,写出景物特点。

 2.借景抒情。《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五、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情感。

2.分析《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景物的特点。

二、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此时诗人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呢?学生结合词的意思来分析。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青蛙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谈一谈。

(2)同桌试着演演说说。

(3)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那一刻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4)读完上阕,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先想一想,然后根据词的画面说一说。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

(5)齐读词,读出意境,读出画面的美。

2.品读下阕。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接下来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很着急)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生: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生: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4)总结下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中的喜爱之情,更为农民丰收流露出欣喜之情。(5)朗读整首词,并背诵。

三、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相同点: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

2.不同点: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之情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

 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天低树旅途寂寞孤独月近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白雨喜爱与风吹散水如天留恋明月惊鹊清风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蛙声一片陶醉与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向往

教学反思: 

 1.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教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诗词的心境。同时教者还要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走进诗词的画面美,并在诵读中感悟情感,体会古诗的节奏美、情感美。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2. 诗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这样便能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

3.其次还要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美好意境之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情,并与诗词产生共鸣。

4 花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

2.书写课题:.花之歌

3.介绍作者。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苍穹( qióng )孕育(yùn )摇曳( yè)馥郁(fù)赠予(yǔ)硕大(shuò)琼浆(qióng )鸣啭( zhuǎn )婆娑( suō)冠冕(miǎn  )

(2)检查词语的理解。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苍穹”的意思是:天空。②难字突破法。“心驰神往”中“驰”的意思是飞奔,词语的意思是:心神奔到所向往的地方。形容一心向往。③理解。祭献:祭祀供奉。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帽子。这里指婚礼的礼帽。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孤芳自赏:把自己比作仅有的花香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感悟。

 3.交流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通过对花的描述,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散文诗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四、品读句子,展开想象,感受花的美好。 出示句子一: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作者把花比喻成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大自然的话语。让人感受到花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神秘,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出示句子二: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花儿悄悄开放的时候,有早晨的风相伴,风儿在祝贺我,为我的开放而鼓掌……傍晚,太阳就要远去,我和一群群鸟儿送别太阳,很真诚地对太阳说:“太阳,明日见!”师:对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和谐,这就是生命的芬芳,非常的自然!出示句子三: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读着这些句子,你受到了哪些启迪与感悟呢?生:我知道了要像花儿那样乐观地对待生活,享受生活,不张扬,也不自卑。生:我懂得了人要追求光明,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便乐观地、开心的生活。

五、总结课文,拓展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拓展美文。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3. 找一找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并谈谈你的感受。

   4.花之歌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花是          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            对光明心驰神往婚礼的冠冕                   不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

教学反思:

1.理解散文诗中的意象,并展开大胆的想象,感悟生活美好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并生活的珍爱。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含义,感悟道理。比如“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就表明作者的态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习作:变形记

教学目标:

1.分析题目“变形记”的意思,明白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想象。

2.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  在想象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难点: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将变形的经历,美妙想法、美好心愿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教学准备:准备《我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请读一读下面的一首诗。                         

我想……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2.读完这首诗后,你想变成什么呢?快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3.出示作文题目。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地球自述   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的日子    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你准备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

(1)怎样变形,才会吸引人呢?不能只是简单的变形,比如“我”经过化妆,变成了一个丑陋的老太婆,这只是简单的化妆,根本不是变形。变形一定要与想象中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变形后的故事才会吸引人,才会生动有趣。

(2)变形后,人物的特点能够变化吗?变形后,你再也不是你,所以人物的特点要变化。你可以赋予人物各种各样的本领,只要新奇,只要有趣,就可以。不过,人物形象固有的特点不能变,比如孙悟空机智勇敢,这个特点千万不能改变,一改就完全不想这个人物了。

4.如何在作文中发挥想象,把作文写具体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老师相机点拨。

(1)习作时,我们应该如何发挥想象呢?发挥想象,是此次作文的重点,也是作文的亮点。这里给孩子们推荐三点妙招:一是人物包装上发挥想象,可以赋予人物一个非凡的本领。二是故事情节上发挥想象,故事千万不要平铺直叙,而是要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是人物言行描写上发挥想象。比如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会让作文幽默风趣,更富感染力。

(2)经过是事情的重点部分,怎样写详细呢?一是细致描写人物的言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能够反映出人物的特点与性格特征,所以要具体地,细致地描写,越传神越好。这里总结的方法是“细致描写写详细”。二是情节不要平平淡淡,而是要一波三折。怎样才能写得一波三折呢?还是从宫廷剧说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便是宫廷剧的特色。因此,在“详写经过”时,要设置一个又一个“波折”,或者一个又一个“悬念”。只有这样,情节才会有趣、详细。这种方法总结为“一波三折写详细”。

三、学生编写故事。

 1.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故事。

 2.老师适时点拨。

3.修改作文。四、老师点评作文。

五、学生再次修改作文。板书设计变形记地球自述   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内容飘在天上的日子    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要求      想象大胆        情节精彩

教学反思:

1. 指导学生审题,围绕题目来构思,注意设计的情及要有趣,这是作文有内容写的关键。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快乐表达。

2.发挥想象,才能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为了让学生把重点写具体,教师指导要细,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指导,这样才能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作文。

精彩范文:

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夜静悄悄的,大路旁显得异常安静。我变成了一瓶纯净水,在地上跳来跳去。突然,我听到了“哎哟,哎哟”的呻吟声。是什么在哭呢?我好奇地蹦了过去,仔细一打量,原来是一棵大树。我很同情地问:“大树啊,你哪里难受?”大树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说:“哎!我浑身难受,感觉到身上一点儿力气也没有……特别是我的肚子很不舒服……”“肚子不舒服,莫非你吃了什么?”我很着急地追问。大树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说:“也许是!瞧,我旁边的小河黑不溜秋的,臭味更是不堪入鼻呀……”开始我有些不相信,当我蹦跳到河边时,才一睹小河的真正面貌:河面上堆满了垃圾物,不时还飘来阵阵难闻的死动物的气味……“哎哟,我的头很晕!”大树又禁不住地叫喊起来。我很关切地摸了摸大树,顿觉树皮失去了原来的光滑,有的竟然一大块一大块地剥落。大树又长长地叹了口气说:“这里的空气也收到了极大的污染,那是因为在小河旁边有一座化工厂,将有毒的气体不断排放到空中。我是离它最近的,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是最多的,怎能不头晕呢?”“唉!这可恶的人类怎能这样做呢?”我叹了口气,接着说,“对,你的问题我可以帮助你!”说完,我将纯净水倒进了大树的根部,大树津津有味地吮吸着,夸赞道:“这真是好水,有史以来喝到的最好的水!”我笑了笑说:“其实,这水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保护叶片,让叶子抵抗有毒气体的侵入!”“哦!还有这作用,如果真的那样,我就可以延长寿命了!”大树笑眯眯地说道。“你一定可以延长寿命的!自从我的出现,很多科学家和环保学者都投身于保护环境的伟大事业中,我相信这一定会成功的!”那一刻,我无比激动!从这以后,我蹦到哪里,哪里的环境都变好了……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词句段运用: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妙处;说说分号的用法;路牌的读音。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要联系生活经验,从课文的内容往生活方向联想、想象,从而使理解深入。

2难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借助画面,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与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准备排比句的课件。2.准备《过故人庄》的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   

 (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关键要想。 

  5.怎样在阅读中想呢?请联系课文谈谈。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阅读的时候,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比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写同一景物或事物的作品,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等等。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你想到了什么?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生:由大街小巷我想到了草虫的村落肯定很美!一定有许多花儿,一定是弯弯曲曲的,给人以美的享受。生:我想到了蜥蜴与黑甲虫的对话,不然黑甲虫怎么会爬到蜥蜴的上面呢!生:由“驻足痴望”一词我知道了,虫子看的表情一定不一样!我觉得它们很可爱!举例子的时候,要选择本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五“蟋蟀的住宅”这一课了,可以换成“草原”那一课的例子。(不明白什么意思?)

7.总结:阅读文章时,要由课文内容往外想,这样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哟!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1.出示排比句课件。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B.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3.认识排比修辞手法以及特点。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4.你喜欢哪个句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排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学生选择,并思考,然后交流。

6.总结排比句的特点,然后试着写一两个排比句。

四、总结训练点,

布置作业。

 1.本节课学习了阅读文章的方法和认识排比句。

 2.从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排比句,并整理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交流大家整理的排比句。

 2.朗读排比句,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习“词句段”1.谈谈你认识的标点符号。

2.老师书写分号“;”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运用分号呢?

3.出示相关语句。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B.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4.学生交流讨论,认识分号的用法。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如A句可以这样表示:第一组: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第二组: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像这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就要用分号。如果句子之间不并列,就不必用分号了!

5.学生谈谈B组句子为什么要用分号?

6.写一个句子,要用上分号。

三、继续学习“词句段” 1.出示路牌,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路牌,同桌相互讨论。

 3.交流。

(1)路牌中的路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2)地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4.老师相机点拨。还有人姓名的拼音也全部大写。

 5.总结。  这一题是关于路名、地名以及人名的拼音写法——全部要大写。

 6.巩固练习。写一写下面的路名与地名。   中同路       鲁迅   巴金     鼓楼路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旧知导入。

(1)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板书)2.教师范读,画出节奏。

3.学生齐读。

4. 教师吟读一句,学生译读一句。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饭。邀我至田家——邀请我到他家里做客。绿树村边合——村外绿树环绕。青山郭外斜——村外远处有青青的山崖。开轩面场圃——打开窗户面对场圃和莱园。把酒话桑麻——边喝酒边谈论着庄稼。待到重阳日——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还来就菊花——再来赏菊和喝酒吧。

5.想象古诗中的画面,并说一说。诗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绿树把村子围了一个圈,小鸟展开翅膀在蓝天中飞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咙,欢快地歌唱着,一只大公鸡在悠闲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着。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暖和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蝴蝶在飞翔,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那么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

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7.背诵古诗。

五、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认识了分号的用法,并正确运用分号。

2.认识路名、地名、人名的拼音写法。

3.理解、背诵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板书设计语文园地阅读文章——“想”排比句——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修辞手法分号——并列句子间的停顿路牌——路名、地名、人名中拼音的写法《过故人庄》——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反思:

4.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动态过程,因而,教师的讲不是“灌”,而是“导”,通过“导”的有效性来实现“学”的有效性。精讲强调的是“精”字,要求语言精练,表述精准、文辞精美,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其潜能。

5.认识排比与分号的用法要遵循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去进行,这样学习才会有情趣,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另外,还要注重学法的迁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便发挥出来了。 

教学目标:

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泥丸(wán)

(2)指导易混淆的字。“崖”是上下结构,与“涯”进行比较。“崖”是山字头,与山有关;“涯”与水有关,泛指水边。“渡”是左右结构,与水有关,表示从水中经过。

3.读诗歌,要求读出诗歌的停顿与节奏。

三、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1. 老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

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4.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出气势。

四、读句、释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1.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释词。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3.说说诗句的意思。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4.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释词。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6.说说诗句的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7.为什么五岭山像细小的波浪,乌蒙山却像泥丸呢?说明红军战士勇往直前,活泼乐观,在他们眼里五岭山就很小,如同细小的波浪;同样乌蒙山也很小,如同泥丸。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思想和情怀。这气势是何等的伟大!接下来请同学们读出这种气势。

8.齐声朗读这一句诗。(加点部分要重读,同时要注意放声朗读,读出气势)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四、总结课文,感悟写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写了哪两个场面?红军过五岭山的快速场面与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的场面。

 2.全诗中总写的诗句是哪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布置作业。抄写《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古诗。

2.明白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很活泼乐观地度过了五岭山和乌蒙山,这是“千山”的代表,“万水”又指哪些呢?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释词。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3. 说说诗句的意思。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4.体会“暖”与“寒”的意思。“暖”是因为红军战士巧渡了金沙江,成功地渡河来到了河对岸,怎能不让人激动欣喜呢?“寒”是因为红军战士从泸定桥上冒着生命的危险,才渡过了大渡河,来到了对岸!看着这悬崖峭壁,看着这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再看看牺牲的战士们一个又一个,怎能不感慨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让人心惊胆寒呢?

5.这句诗又刻画了哪两个场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一是巧渡金沙江,二是飞夺泸定桥。

 6.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释词。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

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8.说说诗句的意思。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

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流露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为长征胜利而感到无比欣喜、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写法。

1.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腾五岭山    走乌蒙山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喜爬雪山

2.全诗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叫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点面结合

3.分析点面结合与特色。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面结合的写法非常有条理,而且能够很全面地反映复杂的活动场面,让场面更加具体、生动。

4.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大扫除的场面。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2.背诵课文     

  七律·长征腾五岭山走乌蒙山活泼乐观“只等闲”暖金沙江寒泸定桥勇往直前喜过岷山

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时,我始终抓住朗读为主线,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红军战士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读中,让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出这首词所呈现的画面: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并学会迁移,在平时的作文中加以运用。因此,教师要加强阅读与习作表达的联系,让阅读直接指向写作,这样语言的积累与内化,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一定会让习作妙笔生花!6.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认识“嗖”、“崎”等4个生字,知道“着”是一个多音字,会写“寇”、“冀”等15个生字。会书写“日寇、进犯、游击”等30个词语。

2.朗读课文,以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并会讲这个故事,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3. 学习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每一位战士的写法,做到点面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学会用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教学插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导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3.板书课题 .狼牙山五壮士  

4.“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呢?学习这篇课文后大家就一定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崎岖( qíqū)叽里呱啦( guā)嗖(sōu )着  zhuó (着落)   zháo(着凉)   zhe(跑着)

(2)指导易混淆的字。“寇”与“冠”加以比较,在比较中辨析字,会更加准确。“抡”是左右结构,右面是“仑”,不是“仓”,所以读音是lun,这也说明它是一个形声字。“悬”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县”,里面只能是两横。“屹”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山”,右面是“乞”,不能写成“气”。(3)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崎岖:陡峭,不平坦。昂首挺胸:昂着头挺着胸,形容士气高昂。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悬崖绝壁: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按照事情的变化过程分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七连六班接受接受转移群众的任务。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后再次痛击敌人。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小标题。第一部分

(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

(2)诱敌上山第三部分

(3) 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顶峰歼敌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嗦。)本文记叙了七连六班五位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他们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故事,表现五位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革命精神。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说出事情发展的小标题。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五位壮士的英勇的行动,接下来继续学习五位壮士的事迹,感受他们英雄壮举!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现?

2.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3.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

4.指导感情朗读。

5.总结学习步骤: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②谈感受体会。③有感情地读课文。

6.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

二)学生讲读第三段:(引上绝路)

1.出示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2.品读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3.谈感受与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讲读第四段。(顶峰歼敌)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结合插图)。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  

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讨论: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激昂的语气)

三、学习写法。

1.课文如何写五位壮士的呢?学生讨论。有时对某个人进行聚焦描写,比如班长马宝玉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比如: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有时对班里的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描写,比如课文第二自然段,还有第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2.对,课文在描写时,既关注了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所以给人很全面的感觉,而且很具体。这就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3.学术交流这样写的好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1. 课文中有很多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只有感情朗读,才能把文中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所以,指导学生抓住壮士的语言和行动等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就能读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感受到五位壮士的高尚品质与豪迈气概。

2.语文课不仅要关注内容的理解,还要关注写法的渗透,比如“关注群体,考虑个体”这种写法就要通过课文的学习,留下比较系统的印象。同时做到读写结合,将这一写作训练点有机地迁移到课外,并在作文中加以练习。7.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个生字,会读“协商、汇集、预定”等25个词语。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3. 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并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关于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阅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导入题目,板书:7.开国大典

3. 解释题意。“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诞生,“开国大典”指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隆重、盛大的典礼。4.这开国大典究竟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政委( zhèng  )宾客(bīn   )擎着(qíng)诞生(dàn)   电钮(niǔ)    瞻仰(zhān)  聂(nie)荣臻(zhēn)

(2)指导易混淆的字。“爆”与“暴”不同,与“火”密切关联。“帜”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巾”,与布有关,右面是“只”表示读音。“距”是左右结构,左面是“足”,右面是“巨”,不是“臣”,要注意比较。

 (3)检查字或词语的理解情况。擎:举。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瞻仰:恭敬地看。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对重点部分进行分层理解。第一段(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二段(5—10自然段):具体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本段按内容分为三层:①(5一7节)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②(8—9节)升国旗的过程。③(10节)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第三段(1l—13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本段按阅兵顺序分为三层:①阅兵式开始的情况。②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③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第四段(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第五段(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3.归纳主要内容。课文描述了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赞颂了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反映了人民无限热爱毛主席和欢庆新中国诞生,当家做了主人的兴奋心情。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词语。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呢?(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师生探究: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生: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生:“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是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生:“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开国大典流露的欢乐、激动之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达到了高潮。

5.描写阅兵的场面真可谓壮观!这段场面描写又有什么特色呢?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举例点评。有点有面,做到点面描写相互结合。描写细致,有顺序。

6.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7.播放“开国大典”中“阅兵”的影像资料。

8.练习朗读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并找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批注,然后交流。 

 2.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学生写批注。

  3.交流感悟。生: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生:“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生:“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4.教师相机点拨:“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呢?

(1)学生讨论。

(2)交流感悟。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其中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简要复述开国大典的过程,注意有条理。板书设计:                

  7.开国大典会前:广场布置群众入场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检阅部队群众欢呼群众游行:天上……地上……光明充满北京城

教学反思:

   1.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从而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后来再现阅兵式盛况,会缩短学生感知与文字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场面的壮观,激发自豪之情。 

  2.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划,写批注;品析句子时,通过比较、朗读,体会并掌握作者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精读、个体读、集体朗读等形式多样化的读,不仅加深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够体会出文中的情,可谓一箭双雕!

教学目标:

1.认识“皖”、“歼”等9个生字,理解“璀璨、千钧一发”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理解“灯光”的含义,并从课文中找到“灯光”相关的语句,并深入理解。

3.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以及“灯光”的联系与含义。

 2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作用。教学准备:关于灯光的一段视频。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灯光的一段视频。

2.教师小结,导入。 这千万盏灯是和平的象征,让人们感到很安宁,很温馨。但这灯光的背后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故事——《灯光》

3.板书课题  灯光 

 4.介绍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曾担任《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中的一个编剧。5.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围歼(  jiān  )豫皖苏(wǎn)电钮( niǔ)千钧一发( jūn  )璀璨( cuǐcàn   )黑魆魆( xū)

(2)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豫皖苏:豫,河南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憧憬:向往。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4)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生: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生: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让我们知道: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5.在讨论中,大家明白了“灯光”的含义,接着思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妙处呢?生:让课文的内容相互联系,以一个线索贯穿。生:让内容相互照应,联系更加紧凑。生:起着点题的作用,让题目像珍珠一样闪亮!

四、复习写作方法。

1.课文中哪些内容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举例说明。激烈的围歼战是“面”的描写,郝副营长的思考与点燃火光是“点”的描写。

2.学生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将描写灯光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写一段话。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

教学反思

1. 教学本课时,我按照平时教略读课文的方法,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前导读,提示学生以“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再在小组里交流。“灯光”在文章中出现多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

2.学生的理解有时是简单、概括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灯光的语句深入地理解,体会其含义,然后说一说课文前后的联系。这有这样才能明白“灯光”是课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其线索来分析,才会理解深入,领悟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口语交际:演讲

教学目标: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 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2难点:

(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教学准备:名人演讲的视频。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板书设计:内容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演讲技巧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教学反思

1.演讲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口语交际,因此要密切联系生活指导学生会写演讲稿,并学会一些演讲的技巧,做到学以致用。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方设法地从细节入手,给他们指明方向。

2.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种形式。在这情境里,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担负不同的角色。其次,围绕“演讲”引导学生点评,让他们发现演讲的特点以及存在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便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

习作:多彩的活动

教学目标:

1.认真审题,明白作文要求是写多彩的活动。

2.注重点面结合,有点有面更加具体。

3.  把活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还要写清楚活动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

2难点:要写清楚活动的体会,写明这次活动告诉的道理,这样才能让游戏活动有个明确的主题。教学准备:1.准备作文要求的课件。

2.放一段关于活动的视频。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出示一段活动的视频。

 2.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   老鹰捉小鸡 

3.活动真是太有趣了!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活动真是太好玩了,让美好的时光匆匆而逝!你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请回忆生活,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活动,并写一写你喜欢的活动。

 4.出示作文要求的课件。       记一次活动  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可以是室内的,也可以是室外的;可以是个传统活动,也可以是个新活动。如果大家能自己创编一个活动,就更好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写活动:  写清楚活动是怎么玩的。  写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把你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如,应遵守规则,伙伴间要团结协作,遇事要勇敢果断、坚持到底……写完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一起举行活动。  

(1)分小组进行。 

 (2)提出要求:要一边玩一边观察,一边玩一边思考。

  2.交流活动的感受。

  3.如果写这个活动,该怎样写呢?有哪些内容必须要写呢?  

4.学生交流。   

(1)活动的规则要写。

(2)举行活动的过程要写。

(3)活动时还要关注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并把人物写具体,这样便有趣了!

  5.教师相机提问。

(1)活动过程中会反复进行,进行很多次?莫非一个一个地写吗?生交流讨论。当然不能一个一个地写,要选择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可以写两个,也可以写三个,但不能面面俱到。

(2)活动中有很多人物,怎么写呢?是不是一个一个地写呢?生交流讨论。也不能一个人一个人地写,应该注重写场面的方法,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可以对整个人物活动场面进行概括地描写,然后具体描写一个或两个同学的具体活动以及表现。

 6.在老师点拨基础上重新构思。

三、学生编写活动作文。

 1.根据自己的感受理清活动的顺序。

 2.选择印象深刻的活动写具体。

3.老师适时点拨。

4.修改作文。

四、老师点评作文。

五、学生再次修改作文。板书设计多彩的活动活动规则印象深刻的过程点面结合活动的体会

教学反思:

1. 激发兴趣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这样便能够主动地观察,获得丰富的材料,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2. 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写游戏过程中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的策略,切实有效地提出改进的方法,这样便起到“点拨”的作用,总之,“点”得细致,“点”得恰到好处,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精彩范文: 捉迷藏童年是令人向往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课余时,我们几个小朋友经常做一些有趣的游戏,什么打仗呀,捉迷藏呀,打玉球呀……玩得不亦乐乎。看,激动人心的捉迷藏正慢慢到拉开了序幕。那是一个傍晚,铁牛、书呆子和胖子到我家捉迷藏。首先是胖子捉,我们三人躲。铁牛对我家最熟悉,悄悄地钻进了空米缸中。书呆子小心翼翼地爬上了平台。只剩下我了?我想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对,我索性躲到大门的后面。过了一会儿,铁牛在米缸里大喊:“躲——好——了!”少顷,胖子推开门,像过街的老鼠东张张西望望。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呢?于是胖子就坐下来大声地讲笑话。铁牛实在控制不住,便笑出声音来。胖子够狡猾的,循着声音将铁牛从米缸中拖了出来。后来他们窃窃私语,好象在嘀咕着什么。这胖子就是坏,假装没有看见我,一步一步地向我靠近。顿时,他跑过来挤在么上大声说:“快出来,不然休怪我把你压成大烧饼。”我乖乖地走了出来。此时胖子头对着天,大声呼唤:“书呆子,快出来!我已经看见你了!”书呆子因为胆小,果然从楼上傻乎乎地跑下来。我们都哈哈大笑:“书呆子,你真呆。他是吓唬你的!”后来铁牛捉、书呆子捉……每人捉都有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有时让我们捧腹大笑,有时让我们感到很惊讶……总之,捉迷藏真是快乐无比!啊!捉迷藏真是太有趣了,如一幅幅画刻在我们脑海里,永远也忘不掉!               

【篇2】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作文范文全套

第一单元 变形记

范文一:

一个瓶子的旅行

我是一个瓶子,我对未来感到迷茫。为了寻找生活的意义,我开始了旅行。

这时,一只可爱的小狗迎面跑来。小狗累得气喘吁吁,却依然摇着尾巴努力地跟在主人身后跑来跑去。我不禁好奇地问:“小狗,小狗,你每天跟着你的主人跑来跑去,不累吗?”小狗说:“不累呀!看着主人因为我的陪伴,露出了快乐的笑容,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快乐的了,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当小狗把这句话说完,我就把一个词语印在了瓶盖上——陪伴。

到了晚上,我滚到了碧绿的田野上,正准备在月光的照耀下入眠时,突然,听见一阵阵“嗡嗡”声,我忍不住想去探个究竟。顺着声音,我发现一群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忍不住上前问道:“嘿,小蜜蜂,你不累吗?这么晚还在采蜜。”“作为蜜蜂大家族的一员,每只蜜蜂都有自己的职责,而我也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罢了。”小蜜蜂说完,转身又继续采蜜去了。“职责”这个词又印在了我的身上,我的心也变得沉甸甸的了。

第二天,我继续朝前滚着,突然看见了一枚钉子,我问:“钉子大哥,你马上就要被钉在墙上了,可你还是挺直了身板,你不害怕吗?”钉子大哥骄傲地说:“我们钉子非常坚韧,从被铸造出来时起,就不知道如何弯曲。所以不管身处何种环境,我都会挺直自己的腰板,笔直地面对人生!”“坚韧”这个词又印在了我的心中。

此刻,我虽然只是一个瓶子,但是我却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我又启程了,去寻找新的生活。

名师点评:开门见山,交代“我”的身份与旅行的目的。通过小狗的话点明了“陪伴”的价值。对话描写生动、形象,符合角色的特征。“沉甸甸”体现了“我”对“职责”的认知是深刻的,感受到了它的分量,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习作浑然一体。

范文二:

小溪的快乐之旅

“叮咚——叮咚——”是谁在唱着清脆悦耳的歌谣呢?哈哈!当然是我啦!我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正在向远方快乐地流淌。

我的身体里还住着许多朋友呢!有小鱼儿、小虾、小蟹。哦!还有海草和鹅卵石!每天早晨,我都会用歌声唤醒它们;夜里,它们又会在我的歌声中安然入睡。它们在我的怀抱里快乐地生活着。

我唱着欢快的歌谣,缓缓流向远方。途中,我遇到了我的小伙伴。它们问道:“嘿!你要去哪里啊?”我回答说:“我要去小河里!”它们说:“我们也是!一

起吧!”“好啊!”我们一边唱着歌,一边流向远方。

我们到了小河后,继续唱着歌,流向远方。路上,我们遇到了小草。小草摇晃着身子,向我们打招呼:“小河小河!你们要到哪里去啊?”我们齐声回答:“我

们要去大江里啊!”我们向小草告别,继续流向远方。

越来越多的小河加入,我们汇成了大江,歌谣唱得更欢快了!我们从一架横跨江面的大桥下流过,站在桥上的人们惊喜地说:“快看啊!这条大江真是气势磅礴啊!”我们微笑着喊道:“我们要去大海啦!”“哗啦——哗啦——”我们的歌谣唱得越来越欢快啦!

我们终于来到大海啦!大海里有好多我们的同伴啊!我开心极了!我和同伴们一起举办了一场演奏会,那声音真是雄浑!你听到了吗?

来到了大海,我依然很喜欢唱歌呢!你听——“哗——哗——哗——”

名师点评:行文流畅是本文的最大特色。小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条小溪,一天天壮大,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小作者着重描写了小溪一路上唱着欢快的歌谣,

表现了小溪不畏困难、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让读者也不禁深受鼓舞。

第二单元 多彩的活动

范文一:

运动会变奏曲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校举办了第二届校园春季运动会。

哇!跳远比赛开始了,我们快去观战吧!首先出场的是我们的对手班六(1)班的同学。瞧,他先热了热身,三、二、一,预备,跳,“一米七!”切!这有什么好惊讶的呀,该我们班的选手出场大显身手了。看,他做了几个预备的动作,那双大眼睛闪着必胜的光芒,“加油,加油……”听到我们班的同学们使出吃奶的劲儿来为自己加油,他腾空而起,随即“降落”在一米九的位置上。“哇!破纪录了!”同学们围在一块,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哇!哇!哇!”我又惊又喜,原来我们班另外三名选手也都跳出了一米八、一米八三、一米八五的好成绩,这一局我们班大获全胜。

跳绳比赛也拉开了帷幕,第一个出场的是我们班的文宣和对手班的彦鑫。“加油,加油!”看着同班同学在为自己助威,她们两个谁也不肯让谁。最终,她们打成了平局。接下来出场的是我班的苏佳煌和对手班的斌宇,裁判刚吹响哨子,他们两个人就开始甩起绳子来,绳子也越甩越快。最终,我们班以一分之差败给了对手班,真是气人呀!哼!你们等着瞧,我们一定会把比分拉回来的!

最令我激动的短跑比赛终于来临了,马上就该我大显身手了。我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生怕会输给对手班而让班级丢脸。经过激烈的角逐,我险胜对手班的同学。耶,我赢了对手班,为我们班级加了8分,真是不辱使命呀!

我们虽然都很努力,可在最后一局的接力赛中与冠军失之交臂,唉!最后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对手赢了。

不过,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更何况在比赛中我们整个班级的同学众志成城,体现出了非常强的集体意识,这是最珍贵的!

名师点评:小作者对运动会各项比赛的描写具体而生动,使习作精彩纷呈,令读者为之高兴、紧张,也为之感到可惜。习作最突出的亮点是以四个语气词作为小标题,将运动会串联起来,构思十分巧妙。

范文二:

龙舟赛

每当蝉鸣荔熟、稻花飘香的时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来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富有民族特色的龙舟赛。

端午节那天,大街小巷到处悬挂着醒目的标语,插着鲜艳的彩旗。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潮水般地涌向了河两岸。此时,人声鼎沸,彩旗飘扬,好一派热闹的节日气氛。

看,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十几条龙舟头咬着尾,尾接着头,从上游鱼贯而下,两岸顿时沸腾起来了。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每条龙舟颜色各异,龙头千姿百态,长着犄角,睁着双眼,栩栩如生,犹如条条真龙在戏水。龙舟上的健儿们穿着红背心,头上用白毛巾扎着英雄结,个

个如同出征的战士,格外精神。

“轰隆隆”,礼炮一响,十几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在水面上飞驰。岸上的人们欢呼雀跃,击掌喝彩。龙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那奋勇争先的场面激动人心,催人振奋。每条龙舟上的指挥员站在船头,随着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锣鼓声,双手挥着蒲葵扇,双脚不停地上下跳动,使出浑身解数,鼓动队员向前奋进。

我站在岸边观看龙舟赛,内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涛,时起时伏。健儿们不负众望,他们沉着、镇定,挥动着肌肉鼓鼓的臂膀,拼命划着。有一条龙舟遥遥领先,成了群龙之首,最终夺魁。顿时,岸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龙舟赛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但那催人奋发的锣鼓声仍在我的耳边回荡,那拼搏向上的情景也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名师点评:开篇点题,语言极富有感染力。描写了节日里的场面,烘托出节日里热闹的气氛。运用四字词语,生动地刻画了龙舟的样子。细致地描写了指挥员指挥船只前进的场面,将比赛情况描写得扣人心弦。交代比赛的结果和自己在这激烈的竞争场面面前心潮澎湃的心情。结尾表达了对这次比赛的留恋。

第三单元 让生活更美好

范文一:

诚信让生活更美好

星期天,我吃完早饭便站在阳台上看风景。外面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树上的鸟儿不时地唱着清脆婉转的歌儿。

突然,楼下传来一阵倒车的“嘀嘀”声,我伸长脖子向下张望,原来是邻居张阿姨正要开车出去。她才拿驾照没多久,开车技术不熟练,转弯时车尾不小心撞到了我家车的车头。张阿姨仿佛没有察觉,径直向小区外开去。我有些生气地想:小区这个地方没装监控器,她一定是想装没发现,避免赔偿。可没想到,她把车刚开出去不远突然又停了下来。只见张阿姨从车里下来,手里还拿着一张黄色便利贴,贴在我家车上后,才又开车走了。

我很好奇,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便利贴上写了些什么。于是我连忙穿好鞋冲下了楼,来到我家车旁。我看见便利贴上写着这样一行字:“您好,我是您的邻居,刚才不小心撞到了您的车,实在抱歉,可我现在有急事外出,请等我晚上回来后再来解决这件事情,好吗?”下面还细心地备注了她的姓名和电话。

看着这张便利贴,我惭愧万分。张阿姨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还自觉留下纸条,实在让人敬佩。晚上,妈妈找了张阿姨,非常顺利地解决了这件事。

一张便利贴体现了一种担当,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诚信。诚信让我们更好地去解决问题,让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也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诚信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能让生活更美好。

名师点评:小作者通过生活中一件具体的事来体现了诚信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小见大,体现了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其中对人物的动作、心理描写比较真实,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写得比较清晰。

范文二:

“多哥”让生活更美好

两年前,爸爸带回来一只可爱的小哈巴狗,我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作“多哥”。

多哥的到来,给我们家增添了不少乐趣。它跟我们很亲昵,每次我放学回家,或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它就赶紧跑到门边用湿漉漉的鼻子蹭蹭我们的裤腿,还围着我们边跑,边“汪汪”地叫着,好像在说:“欢迎你们回家!”它还喜欢嘴里衔着东西到处跑。有一次,爸爸要出门,到处找他的一只鞋子,找来找去,发现多哥正衔着他的鞋子到处跑呢。不过,多哥感觉爸爸快要生气了,连忙衔着鞋子跑到爸爸脚边,放下鞋子,乖巧地趴着。爸爸只好摸摸它的头说道:“你真是个小淘气啊!”

多哥有时候很乖巧,会默默地陪伴着我。爸爸妈妈经常加班到很晚,我一个人在家会害怕,多哥就会陪着我写作业,陪我玩耍。有时候,爸爸妈妈回来太晚,我只能自己先睡觉,但是我的胆子很小,不敢一个人睡。此时多哥就会静静地趴在我的床边看着我睡觉,还会“哼哼”几声,好像在说“我在呢,别怕”。有了多哥,我才能安心入睡。

多哥还是个“小警察”。一天下午,我们一家带着多哥去公园散步。爸爸把手机随手放在裤兜里,露出了一角。当爸爸与一个陌生人擦肩而过时,多哥突然大叫起来。只听“啪”的一声,爸爸的手机掉在了地上,那个人也落荒而逃。我们这才恍然大悟,那人是小偷,被多哥的叫声吓到了。哈哈,我们家的多哥真厉害!

多哥在我家的这段日子里,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无数的快乐,还陪我度过了很多个独自在家的夜晚。它可爱,它忠诚,它聪明警觉,它成了我的好朋友。因为有多哥的陪伴,我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精彩和美好。

名师点评:小作者构思比较新颖,从一只狗的陪伴来体现了生活变得更美好。习作结构层次清晰,内容具体,从多哥与家人的亲昵、给“我”的陪伴,以及多哥是“小警察”三个方面,结合具体事例,来体现了多哥让生活更美好。

第四单元 笔尖流出的故事

范文一:

一元钱

环境:热闹的菜市场 人物:小男孩、染着黄发的青年人、一位阿姨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来到菜市场,只见这里热闹非凡,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各种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突然,我听到一个小男孩大声地喊道:“谁丢的钱?”顿时,很多人都围了过去。不一会儿,一个染着黄发的青年人挤进了人群,冲着小男孩嚷道:“这钱是我的,快还给我!”语音刚落,又来了一位阿姨,说她刚刚丢了钱。一份钱,却有两个人来领,小男孩将手里的钱攥得更紧了,不知听谁的好。

这时,人群中的一个老大爷发话了:“小朋友,不要轻信他们的话,问问他俩各自丢了多少钱,如果和你手中的钱数目一样,那不就能找到失主了吗?”一听这话,青年人连忙说:“嗯,是三百元。”“不对!”小男孩大声回答。“是两百元。”那位阿姨说。“也不对。”小男孩摇摇头说。两个人又说了几个数字,但谁也没有说对。青年人不耐烦了,大声喝道:“快给我吧!这钱是我的,只是我一时想不起来钱的数目了。”

阿姨挡住青年人,对男孩说:“别听他的,这钱是我带来买菜用的,应该还给我。”

小男孩瞟了他俩一眼,慢慢把手张开了,只见他手心里静静地躺着一枚银光闪闪的硬币。

“原来只是一元钱呀!”人群里发出一阵哄笑。那阿姨脸一红,扭头跑了,青年人也讪讪地离去了。

最后,人群散去了,也不知小男孩最后有没有找到那一元钱的失主,但我知道,他已经找到了最宝贵的东西。

名师点评:本文有两大亮点,一是以小见大,一元钱在许多人的眼里或许一文不值,但在本文小男孩的眼里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同时也折射出青年人与阿姨的丑态;二是侧面烘托,由青年人与阿姨不分青红皂白的争论更加衬托出小男孩那颗金子般的心。

范文二:

新来的邻居

环境:天气闷热的中午 人物:热心的清洁工阿姨、男孩轩轩

一天下午,男孩轩轩到家时,发现已搬走的邻居家门口有两双旧鞋子。他想,有人搬来了。

第二天清早,他下楼去上学时,发现一位阿姨正在对面开门。她个子不高,扛着两把大扫帚,戴着一副脏手套,脸黑黑的,一身的汗味。“新来的邻居是个清洁工。”轩轩嘀咕着。她身上的味道真难闻,希望以后再也不要遇见她了,轩轩想着。

中午放学回来,他发现有个小女孩在楼下玩石子,小女孩的脸蛋圆圆的,眼睛又黑又亮。小女孩望了轩轩一眼,亲热地叫了一声“哥哥”。轩轩却没有搭理她。“娟子,回家吃饭。”是那位清洁工阿姨在喊。那个玩石子的小女孩应该是她的孩子了。

轩轩明显有些不想与新邻居打交道。但是不久之后,有件事却让轩轩改变了这种想法。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中午,天气非常闷热,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让人像被火炙烤着一样难耐。不巧轩轩那天感冒了,浑身都难受。放学回来,他好不容易走到楼梯口,一摸口袋,却发现自己没带钥匙。爸妈很晚才能回来,这可怎么办?他越发难受了,头昏沉沉的,“哇”的一声,他吐了一地。这时,那位清洁工阿姨正好回来,看见轩轩的样子,她立刻走过来,轻轻拍着他的背。她一边拍一边安慰道:“不要紧的,吐完会好受一点。”然后她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块雪白的手帕,替轩轩擦干净嘴边的脏物,还扶轩轩去她家休息。她家里很整洁。她让轩轩躺在沙发上,给轩轩盖上被子,又迅速打来一盆热水,用热乎乎的毛巾给轩轩抹去脸上的虚汗,然后在轩轩的太阳穴上擦上风油精,并轻轻地给他按摩。轩轩好像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一样,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梦里,他好像看见了清洁工阿姨,阿姨真美啊,他甜甜地笑了。

之后,轩轩遇到这位清洁工邻居,都会亲热地喊一声:“阿姨好!”做完作业后,他也会邀请小女孩和他一起玩。

名师点评:小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介绍了清洁工阿姨的平凡,以及轩轩对新邻居的态度。接着笔锋一转,通过清洁工阿姨帮助生病的轩轩这一具体事例,体现了清洁工阿姨的纯朴和善良。其中阿姨帮助轩轩时的一连串动作描写,非常细致、生动。

第五单元 围绕中心意思写

范文一:

生活就像是一个百味瓶,酸、甜、苦、辣样样俱全。我们品味了生活中的苦,更要时刻咀嚼生活中的甜。

老师的表扬是甜的。上个星期五的语文课上,语文老师一走进教室就笑着说:“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咱们班有同学写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啦!”“哗”地一下教室里炸开了锅,这可是件大事啊,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那一定很厉害。“恭喜李琳同学,文章写得很好,老师为你感到很开心,大家也要多向李琳同学学习。”老师的话音刚落,我的心一下子跳得很快,我的文章居然发表了,望着老师和蔼的笑脸,我的心里甜丝丝的。

能为父母分担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是甜的。在妈妈收拾碗筷时,我会帮忙端菜碟;在妈妈晾衣服时,我会帮忙拿晾衣架;在爸爸下班回到家时,我会帮爸爸找好拖鞋;在爸爸感到劳累时,我会给爸爸捶背。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看着他们的笑脸,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同学的关心是甜的。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身体不舒服,但是因为快到期末考试了,不能落下学习,所以我还是坚持在学校上课。上完第三节课,我就感觉很难受,身上也没力气,只好趴在桌上。这时,我的同桌蒋楠发现了,她轻声问我:“李琳,你怎么了呀?难受得厉害吗?”我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哧拉”只听见椅子在地上滑动的声响,蒋楠已经跑老远了。“李琳,喝点热水吧,我刚给你打的,还晾了一会儿,这下不烫嘴了。”过了一会儿,蒋楠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响起。我撑着身子坐起来,接过了那杯温水,喝了一口,好像没那么难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甜甜的暖流。

生活中有苦,但更多的是化不开的甜。甜有时候藏在老师的表扬里,有时候藏在父母的笑脸上,有时候藏在同学的关心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一定会尝到生活的甘甜。

名师点评:本文有三大亮点:一是结构层次清晰,围绕“甜”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诠释。二是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关心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详写,帮父母分担则是通过列举生活中的表现来略写。三是首尾相呼应,中心明确,使习作浑然一体。

范文二: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都在变化着,我们每个人也在变化着。

以前我很浮躁,做事不能专心。做作业一点儿都不专注,一会儿想玩玩妈妈的手机,一会儿想摸摸爸爸给我买的钢琴。每次只要是我一个人写作业,我总能把半个小时就能写完的作业硬生生地拖到2个小时。之后,妈妈检查我的作业,看到我因粗心大意做错一些题时,就会生气地批评我。可妈妈越是批评我,我越是不愿意听她的话,她刚刚给我讲完这个题,再找一个类似的题给我做,我还是不会。妈妈对我发火,批评我,我心里还不服气。每次都是爸爸来平息我们之间的“战争”。

后来,我上五年级时,有一次生病住院了,妈妈一直守在病房照顾我。一个午后,我醒来发现妈妈累得趴在床边睡着了。这一次,我近距离地看着妈妈,才发现妈妈居然变得不再年轻了,她的头上有了几根白发,她的眼角有了几条皱纹,她的手也变得粗糙了……我突然感到很难过,原来妈妈也会变得不再年轻,这一定是因为她为我操心太多。想到这儿,我意识到原来自己是那么不懂事,以后我一定要改变自己,变成一个懂事的孩子,让妈妈不再为我操心。

从那次以后,我变了,我改正了很多的缺点,还养成了很多好的习惯,比如写作业认真、不拖沓。正是因为专注,早早就把该做的做好,我才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可以看自己喜欢的连环画,也有时间可以练习弹钢琴。我还会帮妈妈做做家务,偶尔帮妈妈梳头,只是每次看到妈妈头上渐生的白发,我就不由得鼻子发酸。正像妈妈说的那样,我长大了,变懂事了,但同时妈妈也变老了。我多么希望时光能变得慢些,不让岁月在妈妈的身上留下太多痕迹。

在时间的洗礼下,我变了,你变了吗?

名师点评:小作者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现象,及“我”在一次生病住院时对妈妈的细致观察,有了深刻的反思,决心改变自己,体现了“我”的变化,同时发生改变的还有妈妈。习作对比鲜明,过渡自然,详略得当,以时间为序来行文,体现了“时光带来变化”这一中心。

第六单元 学写倡议书

范文一:

节能环保倡议书

各位同学:

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乐,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更残酷的事实:地球上的能源正在一天天地减少,环境正在一天天地遭受着污染,地球的生态圈正在不断遭受着破坏,我们干净美丽的地球村正日益变得污浊。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作为地球村的成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共同维护我们美好的家园。为此,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1.日常生活中,建议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尽量选择绿色环保型的新能源产品,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灯等。

2.时刻注意节约用电,要做到随手关灯。

3.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一水多用。

4.要注意爱护森林资源;节约用纸,尽量两面都用;少用一次性用品、减少白色污染;爱护花草树木。

5.注意垃圾分类投放。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并及时纠正和规劝别人的不环保行为。

美丽的地球、安宁的家园、洁净的环境是我们建设文明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有力保障。

各位同学,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为节能环保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吧!

王萌

4月27日

名师点评:小作者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提醒人们浪费能源、破坏环境会使我们的地球村变得污浊和混乱,并结合具体的生活习惯,向大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五条倡议,号召大家参与到节能环保中来。倡议书条理清晰,情感真切,很有感染力!

范文二:

关于感恩父母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古诗有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是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尽的。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在家里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父母稍有不满足他要求的时候,就对父母大喊大叫,甚至动不动就“威胁”父母要离家出走……同学们,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关爱与帮助,为了感恩父母,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倡议:

1.每天坚持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扫地等。

2.每天早晚上下学时,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节假日时给父母写贺卡表示祝福。

3.父母下班回家后,主动为他们捶捶背,倒杯水。

4.注意和父母说话时的语气,不要随意对父母发脾气。

5.与父母意见不和时,要耐心地和父母多商量,必要时做出一些让步。当自己做错事或顶撞了父母后,主动向他们道歉认错。

6.在学校认真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亲爱的同学们,不知道你在嬉戏玩乐的时候是否注意过父母疲倦的面容,及他们两鬓悄悄长出的白发。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孝顺我们的父母吧!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李明

5月20日

名师点评:小作者开篇用诗句引出话题,接着写了生活中的一些不懂得感恩父母的现象,由此入手,引出后文的倡议,结尾呼吁同学们孝顺父母,言辞恳切,是一篇感情充沛的倡议书。

第七单元 我的拿手好戏

范文一:

我是魔方高手

近日,我们班掀起了一股“魔方热”。数学老师杨老师就是一位魔方高手。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在杨老师的指导下,玩魔方的技术已经是炉火纯青。

“咔咔咔……”三下五除二,短短十几秒钟,我就能将一个“杂乱无章”的魔方还原。我也因此多了一个外号——“快手杨明豪”,后来,同学们就干脆叫我“快手杨”了。

虽然小有成就,但我并没有满足,又开始练起盲拧来了。盲拧,在平常人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可我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要迎难而上,并且越练越快。这不,刚下课,我又练上了:双手捧着刚被打乱的魔方,上下扫视一遍后,戴上眼罩,抿了抿嘴,手指斗转星移般移动,似行云流水的舞步,嘴里还念念有词,“上钩、下回、下顺、上提、上上回下、上拨下提……”不知什么时候,四周已经围满了同学,他们个个好奇地睁大双眼,屏息凝神地看着。

魔方在我手中不停地翻转,不一会儿,竟奇迹般还原了,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不禁自豪地笑了。

在班里,我是名副其实的魔方高手;在学校,我打遍全校无敌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的背后,我付出了无数汗水。几个月以来,我每天五点起床,开始记公式,练指法,一直到七点上学;晚上,一做完作业,我就拿出魔方不停地摆弄。我从二阶练到五阶,从速拧练到盲拧,从九十秒练到十五秒……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与心血。为了克服心理障碍,我不断告诫自己:“我能行!”在杨老师的鼓励下,我勇敢地走上讲台,走上万众瞩目的舞台,畅快淋漓地表演着。

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就有前进的动力,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我都能勇往直前。

名师点评:本文记叙了小作者练习魔方并变成拿手好戏的过程,阐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习作中的动作描写十分精彩,“捧”“扫视”“拉”“抿”等一连串动词的使用,将“我”盲拧魔方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出来。而成语和俗语的熟练运用,也使习作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范文二:

包饺子

“小珊,包得不错呀,有模有样的,快赶上外婆的手艺了!”表姐惊叹我包饺子的功夫。包饺子的手艺就是我的拿手好戏,每年的家庭包饺子比赛就数我包得最快最好看。

这不,我像个小大人一样,开始教表姐包饺子了。我放慢了手里的动作:拿起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里,夹了一团肉馅放在皮中间,然后将饺子皮对折,一边折一边捏紧,这样,饺子的边缘才会有好看的花纹,不一会儿,一个半圆形的圆鼓鼓的饺子就包好了。“挺简单的,我已经学会了!”表姐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张饺子皮,放馅,对折,捏紧。可她不仅没有捏出花纹,还把皮给捏破了。她想把破的地方“补”好,可是越捏越破,她急得手忙脚乱。我和弟弟妹妹看见表姐这慌乱的样子都笑了起来。表姐见我们笑话她,丢下一句“不包了!”就拿着手机回了房间……

见表姐走了,我拿起她没包好的那个破饺子,一眼便看出是饺子馅放多了的原因。于是,我用筷子夹出一部分馅,再重新捏上,一个圆圆的饺子就成形了。弟弟妹妹们见了,都嚷嚷着要跟我学包饺子呢!我笑眯眯地告诉他们:“要和我学包饺子可以,但是必须得坚持,我可不教半途而废的人哟!”

别看我现在包饺子很厉害,两年前我还是一个“菜鸟”呢!那个时候的我也总是会把饺子皮弄破,但在外婆的鼓励和悉心指导下,我没有放弃,也渐渐地有所进步。包的饺子也由最初的 “软塌塌”变成了“小月亮”,后来“小月亮”越做越鼓,越做越好看。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有的可以用钢琴弹奏出悦耳动听的曲子,有的能随着音乐跳出姿态优雅的舞蹈……大家的拿手好戏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拿手好戏都是通过勤学苦练练就的。

名师点评:小作者构思比较巧妙,不仅写了“我”如何教表姐包饺子,还写了“我”如何“拯救”被表姐包破皮的饺子,体现了“我”包饺子的水平。另外,习作的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如“包的饺子也由最初的‘软塌塌’……好看”,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我”包饺子的进步。

第八单元 有你,真好

范文一:

老师,有您真好

您那一张时常挂着微笑的脸,亲切又温柔,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

四年级下学期,您来到我们班,担任语文老师。您看上去三十岁出头,矮矮的,身材略微有些发胖,圆圆的脸庞上挂着微笑,那笑容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记得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您站在讲台前,一脸的微笑,温柔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从今天起,我和你们一块儿学习语文。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大家有什么问题只管问我,好吗?”看着您那张亲切的笑脸,同学们一起回答:“好!”仅仅这一句话,就一下子缩短了您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有一次语文课上,我在底下看课外书。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忽然听到同学们都大笑起来。我抬起头一看,您正微笑地看着我,原来您让我回答问题,我根本没听见。我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脸上火辣辣的,身子扭过来扭过去,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听您笑着说:“坐下吧,认真看书是件好事,只不过上课更应该认真听讲。”我赶紧坐好,开始专心地听讲了,并暗自在心里下定决心:我以后上课决不再干和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了,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变自己在您心目中不好的印象!

还有一次,您在作文课上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念给同学们听。评讲时,您表扬了我,说我的作文写得非常认真,构思好,语言也优美,鼓励我继续努力。听了您的话,看着您脸上满意的笑容,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从那之后,我的每篇作文都会经过反复的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的作文也总会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

老师,是您温柔的引导,让我及时改正了错误;是您真诚的表扬,让我更爱写作。

老师,有您真好!

名师点评:习作内容丰富,详略得当,通过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及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老师对“我”的影响,很有说服力。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在〖JP3〗叙事时通过“我”当时的心理和做法,说明了老师对“我”的影响是什么,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

范文二:

有您,真好

您长得浓眉大眼,鼻子上有几粒小雀斑。您每天起早贪黑为小区的卫生工作忙碌着。

早上5点钟,您就拉着一辆垃圾车到小区各条道路上打扫卫生。一路上的垃圾很多,您就一处一处认真地打扫。有一次,我看到一张冰棍纸粘在地上,招来了许许多多的“顾客”,有苍蝇、蚂蚁、蚊子,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的小虫子,它们正高兴地聚在一起吃“自助餐”呢!一看到这些,我连忙把头扭到一边,不想再多看一眼。而这时,您却轻轻地蹲下身来,先把上面的苍蝇、蚊子等赶走,接着把纸一点儿一点儿撕起来,丢进了自己的垃圾车里。从您的表情中看不出一丝嫌弃的意思。从那一刻开始,我打心眼里敬佩您。

路头的那个公共厕所,您一天要去打扫四次。有些不文明的人,大小便后不冲厕所,您没有半句怨言,只是默默地将脏物打扫干净。

夏天,天气炎热,太阳炙烤着大地,大家都只想待在空调房里,但您却顶着骄阳一遍又一遍地清扫着小区的每一条小路,甚至每一个角落。您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您没有半句怨言。

冬天,寒风刺骨,北风一刮,冷得让人直打哆嗦,可是您依旧早早地起床,开始新一天的清洁工作。特别是下大雪时,您起得更早,只为了赶在人们出行前清理好路上的积雪,方便人们出行。

清洁工,一个多么平凡的岗位,您每天一如既往地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顶着烈日、冒着严寒,不分昼夜,为人们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在这里,我想对您说:“有您真好!您辛苦了!我以后长大了,也会以您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

名师点评:小作者构思新颖,从清洁工这一岗位来切入,表现了“有您真好”这一主题,体现了清洁工对人们的影响。习作内容丰富,详略得当,既记叙了具体的事例,又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结尾“我以后……尽职尽责”可谓是点睛之笔,在体现清洁工对“我”的影响的同时,又直接说明了“有您真好”,很扣题。

【篇3】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2019-2020学年度学校5月考卷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本单元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

二.看拼音,写词语。

tōnɡ xiāo pái huái zhēng fā yī wēi míng mèi

áo zhōu jīng huáng duǒ cáng zhàn kāi dān ɡē

三、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吃醋( cù ) 爆竹(pào ) 又甜又黏(zhān)

B.骡马(luó ) 掺和(chān ) 正月(zhèng)

C.榛子(zhēn) 蜜饯(zhàn) 万象更(gèng)新

D.正确(zhèng ) 分开(fēn ) 分外(fèn)

2.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吃醋( cù ) 爆竹(pào ) 又甜又黏(zhān)

B.骡马(luó ) 掺和(chān ) 正月(zhèng)

C.榛子(zhēn) 蜜饯(zhàn) 万象更(gèng)新

D.正确(zhèng ) 分开(fēn ) 分外(fèn)

3.对《藏戏》中语句“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藏戏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往往就地演出,贴近群众,易于被人们接受。

B.藏戏表演时间太长,观众因此随意来去。

C.藏戏因为演出随心所欲,所以需要边演出边创作。

D.藏戏从西藏传播到各地。

4.下列词语字形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鞭炮 栗子 寺院 身无分文 B.嘟嚷 浓绸 糊涂 赞叹不已

C.腊月 彩绘 元宵 随心所欲 D.粉碎 融掉 恐怖 能歌善舞

5.下面有关《鲁滨逊漂流记》一书描述有误的是( )

A.《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笛福。

B.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

C.鲁滨逊通过拿树枝做日历来计算日期。

D.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

6.根据语句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细碎 ,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 。从而让我们的人生有时像水一样流淌, ;有时像山路一样崎岖蜿蜒, 。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②可以改编成散文③悠闲自在,充满诗意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7.下列句子中有病句的一项是( )

A.各班班长,请听到广播后立即到校学生会办公室开会。

B.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腊八粥。

C.下一站,香港路。现在开始检票,买票了的请出示,没有买票的请准备好零钱。

D.他年纪不算大,可满头乌发的头上长出了不少白发。

8.下面对课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

B.《匆匆》紧紧围绕“匆匆”一词,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C.《那个星期天》记叙了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

D.《那个星期天》一文中运用大量的外貌描写和环境描写,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

9.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

A.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很会玩耍的孩子。

B.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在耐心等待母亲忙完。

C.这句话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D.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当时等待时的开心。

10.选择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填序号。A. 排比 B.比喻 C.反问 D.设问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______)

(3)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______)

(4)走吧,你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______)

四、填空题。

1. 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诗点明了诗人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 诗人透过“飞”字,重点抓住_______、______两种景物来凸显季节特征。

3.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

4.《长歌行》中珍惜时间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6.将下列传统节日与对应的古诗句连起来。

中秋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7.《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重阳节的故事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地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他翻越千山万水,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地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位白发老人笑眯眯地对他说:“念你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来吧。”

费长房给了桓景一把降(jiàng xiáng)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术。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栽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 折)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桓景抽出宝剑,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桓景最终把瘟魔刺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 龚)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地传到现在。

2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字和拼音。

23.从文中知道重阳节的习俗不包括( )

A.插茱萸 B.喝菊花酒 C.登高 D.欢聚

24.桓景拜师学艺是为了( )

A.学习治疗瘟疫的仙术 B.为民除害C.为老百姓取茱萸叶和菊花酒

四、书面表达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 精选 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