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队:汉语词汇梯队:军事术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层梯队理论模型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层梯队理论模型5篇
【篇1】高层梯队理论模型
行为模型-冰山理论
为便于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在企业中的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防止企业大多数对于能力素质并不深入了解的人员造成理解上的困扰和歧义,我们把能力素质模型定义为:导致人员在具体文化和岗位中做出优秀业绩的行为特征的集合。
但是,在深入探讨能力素质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去触碰能力素质是由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和人格特质内在深层稳定的心理特征主导和引起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能力素质到底是行为特征还是心理特征?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谈一下“行为原因的分层模型”,也就是冰山理论。如下图所示,个人的具体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其原因由浅入深可分为多个层次。从最简单的技能到最深层的人格特质,分别分了6个层次。其中技能和知识属于表层原因;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需求/动机)、人格特质属于深层原因。
第一、技能
从最表层的原因看,一个人做出一定的行为是因为会做,具有做某些行为的技能;没有做出一定行为的原因是不会做,缺乏做某些事情的技能。例如:一个人求职会计岗位是因为他掌握了会计技能;一个人没有参加集体舞蹈活动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基本舞步。
如果某项行为是由“技能”这一表层原因单一引起的,要改变这类行为相当容易。主要途径是技能培训和反复练习。熟能生巧是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二、知识
一个人没有做出一定行为可能是因为不了解应用某种具体做法的原因。由于缺乏相应的系统知识,一个人也许掌握某些技能,但是不了解该项技能发挥作用的原理和适用环境,导致一旦客观环境或问题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就失去了使用该项技能的能力。例如:一个人虽然掌握了概率的技能,但是不懂概率在桥牌中的应用,也就没法表现出在桥牌比赛中应用概率知识进行牌张估算的行为,最终导致输牌;一个人由于学习了哲学知识“量变引起质变”,能够将这一理论用在招聘之中,从量中去求质,而不是极端的追求高质量。
如果某项行为是由“知识”这一表层原因单一引起的,要改变这类行为比较容易。主要途径是各种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包括学位学习,成人教育,专项知识学习班等。
第三、价值观
价值观属于行为原因的深层因素,主要体现为“这很重要,所以要做”。个人价值观主要影响表现某种行为重要性的判断,而此类判断通常与个人的理性分析没太大关系。当一个人感到某种价值很重要时,采取体现该种价值的行动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例如,虽然某人知道餐食过饱对身体会造成潜在伤害的道理,同时必要的浪费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之一,但是由于从小接受了不能浪费粮食的教育,形成了勤俭节约的价值观,所以即使已经吃饱了,还是会把剩下餐盘里的菜吃掉也不愿倒掉。
如果某项行为是由“价值观”这一深层原因引起的,要改变这类行为比较困难。主要途径要建立个人对新行为模式重要性的认可。除了道理上的说教外,使之亲身体验不同的行为模式对工作结果的不同影响,从而在内心中建立起对良好行为模式的重要性的认可。
第四、自我定位
自我定位属于行为原因的深层因素,主要体现为“这是我该做的”。个人自我定位对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是否在内心中将一种行为纳入自己的行动范畴。一个将自我形象定位在“企业家”的员工,在很多行为上会表现为“企业家”敢于创新、敢于承担责任的特点;而一个将自我形象定位在“与世无争”超脱形象的员工,不太会出现为保护自己团队利益,向上级或相关部门争取资源的行为的。一个销售代表可能认为她是产品的专家;而另一个销售代表可能认为自己是销售的高手。这两种不同的自我形象也影响了他们在工作中的绩效。前者可能下更大的功夫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产品知识专家;而后者则可能更关注与客户的关系。在内心中,他们都有自我形象所规定的行为范畴。
如果某项行为是由“自我定位”这一深层原因引起的,要改变这类行为相当困难。主要途径是放在提高个人对行动范畴的敏感程度。当需要做出某种行为的情境出现时,个人能够自发的意识到并做出相应的行为。经常与处于目标形象定位相似位置的人们交往,比如经常在企业家群体中活动,可以帮助建立企业家的自我形象(榜样、偶像),这样可以帮助个人尽快融入相应的角色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
第五、驱动力(需求/动机)
驱动力也叫需求或动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表现为一个人是否渴望做出某种行为。驱动力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反复出现的一种牵挂, 这种牵挂驱动、指导并选择着行为。驱动力就象天然的兴奋剂,驱动着人们不断地去做某些事,甚至不需要报酬,因为这些行为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内在的满足。麦克里兰教授提出,人类具有三种社会需求,它们分别是成就需求、亲和需求和影响需求。例如,一个人经常表现出随遇而安的行为特征,是因为他内心中体验不到需要体现自我意志的需求;而一个人总是喜欢取悦别人,保持和善,不去伤害别人的感觉,是因为他内心中特别需要对和谐关系的需求。
如果某项行为是由“驱动力”这一深层原因引起的,要改变这类行为极度困难。改变极度困难,只能靠自己进行调节。比较有效的调整方法是把个人感兴趣的行为与重要但是不太感兴趣的行为结合起来。例如,一个人是工作狂但是不喜欢与人交往。这时候,可以把与人交往纳入取得出色工作业绩的必要条件,从而帮助他从做好工作的角度出发,改进交往沟通的行为,达到调整行为模式的目的。以个人需求为目标的心理调整培训也可以帮助改变这方面的行为缺陷。一般的激励培训可以实现短期内的行为改变,但是效果难以持久。
第六、人格特征
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主要是指与生俱来的,基本上难以改变的个人特点。有些人天生比较容易放弃,有些人天生比较善于坚持;有些人天性对人际关系敏感,有些人天性喜欢埋头做事;天性对数字缺乏敏感的人难以成为一个好的财务人员;而天性好动的人,很难从事需要长时间保持安静的工作。若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与工作要求有很大的冲突时,只要条件容许,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调整工作。
以上对影响行为的各层次因素和相应调整活动的分析表明:行为的原因是多层次的。
在企业对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中,针对整体性的应用方面,比如绩效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知识管理等方面,需要重点考察行为特征,因为行为特征具有可观察性、可学习性、可复制性;针对个体性的应用方面,比如招聘选拔、培训发展、接班人计划等方面,需要结合考察行为特征和心理特点。
能力素质到底是行为特征还是心理特征?
从本质上来说,能力素质是由个人特定的内在稳定心理特点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特征,这种特征能区分个人在具体文化和岗位上的绩效是否优秀。它同时具有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
但是,能力素质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的应用工具,是为人力资源的具体应用服务的。如果在应用中需要强调其行为特点,能力素质就是一种行为特征,例如绩效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知识管理方面,我们不去谈能力素质的心理特点;反之,如果在应用中需要强调其心理特点,能力素质就是一种心理特征,如在核心人员甄选和选拔,领导力发展方面。对于领导力发展,我们从以上可以得知,领导人的能力素质是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只是有些表层层次可能较容易发生改变,而另一些深层层次则需要在相当的努力、时间和经验的作用下才能得到改变。
冰山理论在能力素质模型中的应用给我们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课堂培训的方式比较适合解决浅层次的行为原因如知识和技能等,而很难改变深层次的素质,如个性特点和动机等,因此要培养领导人才,需要进一步结合能力素质为基础、领导力心理特点为核心的培养发展方式。
【篇2】高层梯队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模型理论
从60年代开始,人们对如何做出职业决策的过程和行为进行研究,希望在各种不同的因素作用下,能够进行理性的选择和决策。由此产生的理论主要由三种模型组成:
(1) 描述型模型。由泰特曼(Tiedeman)和奥哈拉(O.Harn)分别提出,基本内容是,职业生涯决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一系列不断递进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参与阶段,完成探索--定型--抉择--正式等工作,即了解和收集信息,确定几种可选择方案,并选择其中一种,再进一步给予检验;第二阶段是履行和调整阶段,完成定向--变动--调整等几项工作,即初步接受并履行所作的选择,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并希望得到发展,然后在这一过程,取得个人选择和环境要求之间的平衡。
(2) 诊断型模型。奇兰特(Gelatt)等人认为,应该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职业生涯决策。在强调主体价值观、期望值和客观可能的重要性的同时,以理性的方式进行决策,经过循环往复,以一定的标准计算出收益和投入成本之比,最大值者即是最优方案。
(3) 描述诊断混合型模型。综合以上两种模型的特征,提出谨慎的决策者具有的七个方面的特征:
a、对各种选择方案进行广泛而全面的考虑;
b、审查各种方案的价值和目标;
c、认真权衡各种选择方案的正反两方面结果;
d、获得相关信息;
e、吸收所有得到的新信息;
f、决策之前对选择方案进行反复审视;
g、为实施方案准备条件。
决策理论运用了经济决策原理来分析和研究职业行为,为编制职业决策能力量表和计算机辅助指导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理性的诊断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障碍的思维方法,成为职业设计和职业管理良好的工作思维方式。
社会学派职业决策理论
从80年代开始提出的社会学派理论研究的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选择职业,所受到的各种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目前,该学派还没有比较权威的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戈萨德(W.P.Gothard)的职业决策社会学模式。它把影响职业选择的八哥因素分为两各层次:第一层次包括社会--经济阶层因素、性别因素、种族因素、身体素质因素和智力因素;第二层次是教育因素、职业知识和职业指导因素和就业可能性因素等。这个理论认为职业决策必须在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取得平衡。
社会学派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了职业设计理论,指出个人如何在个性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取得平衡,使职业设计既能符合人的个性,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此外,该学派理论也表明,社会因素对职业设计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社会应该为个人职业设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尽量减少某些不合理因素。
【篇3】高层梯队理论模型
情商摘自[美]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著 葛文婷/译《情商3》附录一情商指的是我们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激励我们进步,并且进行情绪控制、左右人际关系的能力。情商与学术能力和以智商为衡量标准的认知能力不同,却可以弥补学术能力与认知能力的缺陷。很多人在校读书时成绩优异,但是缺乏情商,结果只好为那些比他们智商低、情商高的老板打工。
智商和情商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一个属于智力层面,一个属于情感层面,这两种能力发挥作用时涉及大脑不同部分的运作。智力活动与大脑顶部的新皮层密切相关,而情感中枢则位于大脑较深层的部位,在更深的下皮层。情商与情感中枢活动密切相关,并且与智力活动彼此协调。
霍华德·加德纳是智力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他指出了智力与情感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别。霍华德·加德纳是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1983年,他提出了“多种智力”模式(multiple intelligence),引起广泛关注。他列举出了7种智力类型,当中不仅包括为人熟知的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也包括两种个人能力: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1990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和现工作于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尔(John Mayer)对情商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另一位情商研究的先驱是以色列心理学家鲁文·巴昂(Reuven Bar-On),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另一种情商模式。这些年,其他心理学家纷纷针对情商提出了不同理论。
沙洛维和梅尔这样定义情商:能检测并能调整自我和他人的情绪,善用情感能力引导思想和行动的能力。他们至今仍在不断完善情商理论,不过我对这套理论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容易理解、更实用。人们看过我改动后的理论模型,就能更清楚明白情感能力如何在工作场合发挥作用。我改写后的情商理论模型包括以下5种基本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当前的感受,根据当前感受做出恰当选择;对自我能力有客观的评价,抱有根基牢固的自信心。
自我调节能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情绪不至于干扰手头工作,反而能促进工作的完成;有责任感,为实现目标可以把个人愿望搁置一旁;能够从低落情绪中振作起来。
成就驱动力:善于运用自己内心深处的倾向或意愿推动并引导自我实现目标,采取主动,努力进步。强烈的成就驱动力也有助于我们面对挫折仍锲而不舍。
同理心:能察觉他人感受,能够从他人角度看问题,能够与各种各样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共处。
社交能力:能很好处理人际关系中涉及的情感问题,能够认清社交时的形势和人际网络关系;与人打交道时左右逢源;为公司和团队运用自己社交技能开展说服、领导、谈判、处理纠纷等事务。
【篇4】高层梯队理论模型
2 云模型理论2.1.1 云的基本概念
云是使用语言值来表示某个定性概念与其定量之间不确定性的转换模型,以达到反应自然世界中事物或者人类知识概念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与随机性,不仅从随机理论和模糊集合理论中给出解释,而且也反映了模糊性与随机性之间的关联性,构成了定量与定性之间的映射.
设是一个包含精确数值的定量论域,表示的定性概念,如果定量值,并且是通过定性概念的一次随机实现,对于定性概念的确定度具有稳定的倾向随机性.如果
(2-1)
那么,称在定量论域上的分布为云,其中每一个就称为一个云滴.
2.1.2 云的数字特征
所谓云的数字特征,就是在正态分布函数与正态隶属函数的基础上,反应云的概念的整体性,主要使用期望(expected value)、熵(entropy)、超熵(hyper entropy)这三个数字特征来整体的表征云的概念:
(1) 期望:在论域空间中,云滴是最能代表定性概念的点,其期望是论域空间中的中心值;
(2) 熵:熵是由定性概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所共同决定的,代表着一个定性概念的可度量粒度,是定性概念随机性的度量,反映了这个云滴的离散程度;也体现了定性概念的裕度,反映了论域空间中的可被定性概念接受的云滴的取值范围,是定性概念模糊性的度量,通常情况下,熵越大,定性概念可接受的云滴取值范围就越大,定性概念越模糊,这也反映了随机性与模糊性之间的关联性.
(3) 超熵:超熵是对熵的不确定度的度量,也就是熵的熵,揭示了在论域空间中语言值所有点的不确定度的凝聚性以及模糊性和随机性的关联,间接反映了云的厚度.
2.2 云发生器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过程称为正向云发生器;由定量到定性的转化称为逆向云发生器.一维正态云发生器是由云的三个数字特征:期望、熵、超熵通过产生合适的云滴,于是,个云滴就构成了云,这样就把定性的概念通过云模型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定量的表示;逆向云发生器是通过已知一定数量的云滴来描述定性知识的云的数字特征的过程,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2.2.1 正向云发生器
一维正态云发生器进行API指数的预测时,要遵循正态分布的规则,其产生的相应的云对象中位于之外的云滴属于小概率事件,通常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在具体的正向云发生器的计算中,主要由以下两步:
输入:表示定性概念云的3个数字特征值以及云滴的个数N;
输出:N个云滴的定量值以及每一个云滴所代表的确定值.
其具体算法为:
(1)根据云的数字特征生成以期望为,标准差为的正态随机数;
(2)生成一个以期望为,标准差为的绝对值的正态随机数,就称为论域空间上的一个云滴;
(3)根据(1)和(2)计算属于定性概念的确定度:
;
(4)重复(1)(3)步,直到产生N个云滴为止.
2.2.2 逆向云发生器
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将以往平顶山市房价指数映射成云模型,再利用一维逆向云发生器进行数学建模,用表示每月平顶山市房价指数统计均值,n表示统计的月份,为了使模型更加精准,n的数值不能太小,李德毅院士于2005年证明出:若云滴数量n> 10时,则可以得到误差小于0.01的期望;当n> 100时,则可以得到相对误差小于0.01的熵;当n> 200时,则可以得到相对误差小于0.1的超熵.
目前,现有的云发生器有两种计算方法:利用确定度信息的逆向云发生器及无需确定度信息的逆向云发生器.在本文中采用确定度信息的逆向云发生器进行计算.
输入:云滴及其确定度, .
输出:定性概念的数字特征.
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
(1)将m个云滴的平均值作为期望;
(2)将的点剔除,剩下m个云滴;
(3) ;
(4) ;
(5) .
在以上计算的基础上,又通过搜集有关的云模型资料,发现了改进的计算方法,即罗自强,张光卫在《一种新的逆向云算法》提出的新逆向云发生器算法.具体的逆向云发生器的计算主要有以下两步:
输入:云滴及其确定度, .
输出:定性概念的数字特征.
其具体算法为:
(1)选取一段时间内平顶山市房价指数值,根据一段时间内的统计数据确定出房价最高的几天,并选择其平均值X作为参考值,表示某一天中隶属于房价最大时的程度,其取值如下:
在计算过程中,将的点剔除,剩下m个云滴;
(2)将m个云滴的平均值作为期望;
(3)计算 i=1,…,m;
(4)求的算术平均值以及方差;
(5)计算云的其中一个数字特征熵的估计值:;
(6)计算云的其中一个数字特征超熵的估计值:
.
【篇5】高层梯队理论模型
“脱钩”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来了。20世纪末,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逐步将脱钩理论的概念引入到农业政策发展研究中,并逐步扩展到环境经济等领域上面,“脱钩”(decoupling)的概念指的是在工业发展的进程中,物质能耗总量在工业化发展之初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共同增长,但是会在以后某个特定的阶段出现后反向变化,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物质能耗的下降。
按照单位GDP环境压力降低是否会引起环境压力总量的下降, “脱钩”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相对脱钩和绝对脱钩。前者是指在经济发展时,对资源利用以及在对环境压力以一种相对较低的比率增长,也就是说,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压力增加的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或者环境压力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相对脱钩”而绝对脱钩是要是发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利用和环境压力的增长率在减小,尽管资源利用的总量变得越来越大。相对脱钩最先发生,在人为的控制之下将最终转变为绝对脱钩。从相对脱钩向绝对脱钩转化的点,就是资源/环境的拐点,即倒“U”型曲线的顶点"脱钩指标主要反映驱动力(如GDP的增长)与压力(环境污染)在同一时期的增长弹性变化情况,二者可以看作是对不同脱钩程度的不同描述,在研究中这两种脱钩类型也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另外,随着学者们研究的深入细化,脱钩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脱钩理论就是通过简单的数量关系阐述了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消耗的内在之间联系,并可以根据面板数据的横向进行比较,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碳排放量的趋势来进行预测,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图1相对脱钩与绝对脱钩关系图
“脱钩”状态是可以最终实现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压力会在达到一个峰值之后逐渐降低,从而与经济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实质就是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环境的压力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会再次上升,即出现了“复钩”状态,因此,需要最终实现绝对脱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
根据能源消耗(TEC)和经济发展(GDP)之间的变动关系,将“脱钩”与“复钩”的概念描述如图2所示.脱钩概念模型是根据经济总量变化率与能源消费利用量的变化率(环境压力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根据TEC与GDP变动关系“脱钩”与“复钩”划分为6种类型:相对脱钩、扩张复钩、强复钩、衰退复钩、衰退脱钩、绝对脱钩。
图2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相对脱钩与复钩分析的概念模型
根据概念模型看出,这六种状态是以三组数值的变化决定的,每一个数据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兑钩”“复钩”不仅要关注ΔGDP、ΔTEC,还要具体分析Δ(TEC/GDP)的变化情况,如果其小于0说明脱钩状态,大于0则为复钩状态.
在脱钩中,在经济总量持续降低(GDP0)和单位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ΔTEC/GDP>0)同时减少,即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出现的这一状态是“强复钩”的,这是在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中最不利的一个状态。而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GDP>0)的同时,能源消耗总量(TEC 相关热词搜索: 梯队 高层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