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质量精细化管理论文【五篇】

时间:2021-12-16 14:32:59 来源:网友投稿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人类各种组织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所形成的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统称为管理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质量精细化管理论文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质量精细化管理论文5篇

第1篇: 质量精细化管理论文

精细化管理

卷烟营销工作要紧紧围绕创新精益化管理的工作思路,从“市场维护、品牌培育、队伍建设、规范经营”四个方面,深挖潜力,全面实施精益化管理,努力促进全年各项卷烟营销指标实现新突破。  

(一)强化基础,高效规范,做好市场维护和网建基础工作。一是要夯实网建基础,强化服务措施。重点抓好零售终端建设和信息自动采集工作,推进网上订货、网上结算、网上营销和网上配货“四网合一”工作开展。二是要创新差异化终端建设工作。根据零售客户分布、经营规模、文化水平等分类市场和客户群体,按照差异化服务的要求,对不同类别的零售户进行不同方法、不同程度销售分类指导,使零售户从终端建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三是以服务客户和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不断梳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以服务和效率为目标,从客户反映的问题着手,认真细致梳理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中梗阻现象,不断优化流程,提高客户响应速度和工作运行效能。对照市场要求和网建考核标准,强化岗位痕迹化、过程化管理,推动卷烟营销精益化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二)细化服务,紧跟进度,做好卷烟品牌培育工作。首先要细化品牌,在品牌定位、市场选择、卷烟出样、柜台陈列及培育效果上,都要有严格周密的计划和精细准确的分析。第二,在做好销售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切合实际的品牌培育计划,形成重点品牌和潜力品牌的推广方案,强化动态分析,加大对零售客户的销售引导,做好品牌推广。三是加强工商协同,共同开拓新品卷烟和细支卷烟市场。结合当前实际,通过品牌宣传、品牌促销和品牌销售跟踪,向零售客户和消费者宣传品牌文化,切实关注新品牌发展和细支品牌上柜情况以及动销。充分利用卷烟营销精益化活动,把品牌培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创新机制,加强学习,做好基层队伍建设。一是要创新选拔考评机制,注重“四个结合”,即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奖励加分与惩处减分相结合,合理流动与相对稳定相结合,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重要依据,不断激发营销队伍的活力。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营销队伍知识、技术水平。以网建为契机、结合网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员工岗位职责、市场营销、135工作法、零售终端建设、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培训,全面提升营销人员的现代营销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  

(四)精细管理,细致服务,做好规范经营工作。要强化规范经营的教育学习,切实提高规范自律意识。通过集中学习,树立正确价值观,在工作中牢牢把握规范经营这条“警戒线”、“生命线”、绝不触碰“高压线”,严格规范自身行为。要规范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制度,做到“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认真把各项制度落到具体工作实处。要组织营销工作人员签订承诺书,强化责任追究。落实规范惩处力度,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规范经营自律性。  

   

第2篇: 质量精细化管理论文

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分析

牛慧

【摘 要】【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医院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要求。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更注重终末评价和反馈,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则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这是传统医疗管理工作的弊端。如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已经逐渐引入到了医院管理中,并在改进医疗品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希望能够为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7(008)005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实践措施

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对流程细节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企业或者部门创造价值、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1]。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中,涉及到的细节性内容比较少,且缺乏科学的调控手段,而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则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2-3]。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措施,并对其重要性和意义进行了集中探讨,具体如下。

1 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措施分析

1.1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院管理的最高组织,负责全员的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工作监督、会议总结等工作,主要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各个负责小组组成。其中,各个负责小组又组成了科室质量控制小组[4],由科主任、科副主任、护士长等组成主要成员。开展全院质控、综合质控、标准质控;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抢救患者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管理,医院感染的管理,治疗的合理性等方面,危化品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置的管理;形成年总结月检查重点环节。由于各个科室内的工作人员有限,成立了兼职医院病案管理小组,它的组成人员既是不同科室的医生或者护理人员,同时也附属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第3篇: 质量精细化管理论文

浅谈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

何为精细化管理?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而安全与质量恰恰是创建精品工程的关键所在。为了切实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打造明星工程、树立公司品牌,秉承 “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理念,必须将“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全面辐射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员工。

一、安全精细化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安全问题相当严峻,而其中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问题在于我们管理者在漫长的施工工期中往往没有坚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措施未落实,安全教育不够,工作麻痹大意,经验主义等等。

1.1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 安全是生产力的保证。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而劳动者是物质生产中的主体力量,劳动者就是生产力,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创造很好的安全条件,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就得不到保证,也就是生产力没有得到保证。因而做好安全工作就是保护生产力,就可能创造出很高的劳动效率。 

2、 安全是施工进度的保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处于不安全因素,在采取措施时,客观上有时会影响生产的进程,与顺利生产发生矛盾。比如在落实安全措施,整改安全隐患时,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工期、拖延工程进度,或是造成成本的增加等等。

3、 安全是经济效益的保证。如果不重视安全生产,发生安全事故时,是不可能达到或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有的甚至会造成企业严重的损失。因为如果发生安全伤亡事故,既要追究法律责任,还要追究经济责任、追究高额的经济责任赔偿,而且企业在社会上就会失去诚信,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劣势,严重影响到正常业务的连续。

1.2安全管理措施

在项目施工中,为了使工程能够安全、顺利地开展,尽可能发挥每个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每个生产人员的安全,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项目部和各施工作业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

1、明确及控制好安全生产的关键部位。因为安全生产的关键部位,往往就是施工现场事故多发的相关部位。工作中要加以重视,认真检查其安全防护措施及各临边的防护措施。

2、各项安全生产基本措施的落实。安全工作切不可有丝毫的放松,不能流于形式、纸上谈兵。安全无小事,保持高度的安全责任感是保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3、制定《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并设专职安全员,使责任落到实处。组织各个施工班组参加项目部制定的安全培训计划,利用各种安全学习机会使班组组员掌握公司安全法规、制度,使班组成员具备一定能力的安全生产及防护和自救他救的能力。充分利用每次安全学习的机会强化“安全第一”的生产观念。

4、利用每周工程例会的机会,传达上级下发的安全通报、文件、规程,并结合综合班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总结上周安全生产,找不足,查漏洞,通过讨论制定出合理的防范措施。把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从书面上切实地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做到让施工人员明确施工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做好每周安全周报及每日安全检查记录,总结上周工作并制定下周安全工作重点,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未能解决的一律不放过。在生产中积极开展反违章活动,对违章作业人员记录并进行教育。

二、质量精细化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工序繁杂,材料众多,只有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质量、从工序上创建过程精品,按照“策划先行、样板引路、过程跟踪、达标验收、奖优罚劣”的管理思路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才能实现一流的工程质量的目标,最终建成精品名牌工程。

2.1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质量自检体系、保证体系是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施工单位自检体系对施工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跟踪控制,是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责任者,要发挥质量保证体系第一关口的作用。通过项目部牵头,由项目专职质量员、监理工程师及施工班组组成自检小组,经三方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质监站验收工作。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加强对各项生产活动的组织和调度,使各项生产活动按照计划有序进行。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要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改进,形成完整、闭合的管理链条,不留管理死角。过程管理的关键是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工序,制定工序质量控制指标,以规范的施工操作保证工序质量控制指标,以工序质量保证分项工程质量,进而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2.2质量管理措施

1、加强技术指导工作,策划先行。

项目部技术人员要根据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和项目管理策划纪要,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一旦批准必须严格执行。要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采取措施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有效地组织和控制,使每道工序都要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交底,明确标准,明确要求。 施工班长要对工人进行详细的操作技术交底,对一线施工班组工人要进行培训。

2、把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关。

材料组要加强对材料性能的考察和材料分供方的调查评价,所有大宗材料都必须招标采购,材料供应商必须是本企业合格材料分供方,材料动力组和技术质量组对所采购的材料,要检查其外观、品质,检查厂家企业资质、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按规定做好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工作,并对进场材料做好标识,防止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工程实体施工中。

3、加强过程控制,实行样板引路制度。

施工样板在达到要求情况下,再大面积展开施工。上道工序不合格,坚决不允许下道工序的施工,技术资料等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同步形成。落实质量责任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人,将质量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进行质量责任登记。重点做好工序质量控制,明确工序质量、安全的目标和责任人,认真做好工序交接、签字,做到每个施工环节均可追溯。要牢固树立“一流产品、五建生命”的理念,把每道工序都要建成精品。

4、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要抓好工程质量,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把质量管理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依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同时针对施工中存在的施工难点、技术难题、质量控制难题等成立QC小组,创建优秀QC成果。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实行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将会是企业走向腾飞的一条康庄大道。

第4篇: 质量精细化管理论文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精细化管理起源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早年做过学徒,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最早提出精细化管理思想

后来不断从杂工、技工、技师、维修工长一路成长为总工程师。1881年,25岁的泰勒在钢铁工厂工作期间,通过对工人操作动作的研究和分析,消除不必要的动作,改正错误的动作,确定合理的操作方法,选定合适的工具……这些让泰勒总结出来一套合理的操作方法和工具培训工人,使大多数人都能达到超过定额。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精细化管理著作。

  二次世界大战后,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日趋复杂,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生产协作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经营者管理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于是,包括决策理论、运筹学、系统工程在内的很多理论被引用入经济管理领域。这些理论和方法以决策过程为着眼点,特别注重定量分析与数学的应用,以及系统结构与整体协调,所以被称为管理科学。

  后来,日本的精益生产思想对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形成都有相当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管理的理论往往形成于美国,而在日本得到应用、普及开花和结果.....在质量管理方面也是如此。美国有管理两位大师,朱兰和戴明。他们的管理理论也是如此。

国内有关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完善

创论精细管理工程

  刘先明

  一、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由笔者提出的"精细管理工程",是指企业按照“五精四细”的思路与方法,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的工程。“五精四细”是精细管理工程的核心内容,其内涵是:

  (一)五精:

  1、精华:企业需要有效运用、创造、输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精华(含企业精神)、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

  2、精髓:企业管理科学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理论也已成熟,但深谙和运用管理精髓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为数并不多,要想成为一个成功发展的企业,企业必须拥有那些为数不多的、深谙和运用企业管理精髓的企业家和一批企业管理者,只有这样,企业管理的精髓才能够在企业成功发展中得到充分运用忽然发展。

  3、精品:企业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处理好质量精品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建立确保质量精品形成的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品牌奠定基础。

  4、精通:市场似江河与海洋,企业和客户的产品、原料等物流是流出和流入江河与海洋的水流,企业需要精致打造畅通于市场的渠道,精致建好畅通于客户的管道。

  5、精密: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适宜性需要精密,与企业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需要精密。

  (二)、四细:

  1、细分市场和客户,全面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定位准。

  2、细分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责权利明确、到位。

  3、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使之落实到人。

  4、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制度到位。

  精细化管理:要求对于管理工作要作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

  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管理,从古至今的哲学,也作为一种艺术,被世人研磨。市面上林林总总的管理论著、管理模式,大多一如翩翩的候鸟,从黎明飞至黄昏,从激荡归于静默。勤恳的企业家们(在中国这块被古老文明熏染过的国度里,好像从来就不缺乏勤恳),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流程再造、零库存管理、无边界管理、SCM(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管理)……每一种模式基本上都掀起过一阵热潮,热潮过后留下更多的是:无奈的沉寂与渐趋理性的思考。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文化、技术、智慧)、精髓(管理的精髓、掌握管理精髓的管理者)、精品(质量、品牌)、精通(专家型管理者和员工)、精密(各种管理、生产关系链接有序、精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密缕,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精细化管理方法

1.各就各位,建立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在组织架构、岗位职责方面非常混乱,导致企业管理无序、扯皮、推诿、内耗,老板头痛、经理人员烦恼、员工抱怨,效率低下。如何根除这些管理顽症呢?答案很简单:首先是组建适应企业发展的组织架构,其次界定清晰各部门的职责,再次把各个部门的职责细分到各个岗位。怎么细分?用《岗位职责指导书》细分。然而为什么一些企业编制了岗位职责指导书,管理顽症依然如故呢?

  原因之一是《岗位职责指导书》“千岗一面”,大同小异,泛泛而谈,没有结合业务流程专业化、具体性描述岗位的工作权责,这样的指导书成为一纸空文。企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岗位职责说明书”,更需要的是能够实实在在“指导”不同岗位的员工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规范指引。原因之二是没有紧密结合细化的权责提炼出合理的、量化的考核指标。岗位职责与绩效考评纯粹是“两张皮”,中看不中用。应该把岗位绩效指标作为“岗位指导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如何评价”问题,即明确员工绩效评价指标有哪些,绩效目标值是多少,各项指标的权重有多大,评价期有多长,对不能量化的指标,则应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态度及能力指标。如对房地产企业而言,风险最大的环节是项目前期的拿地,所以对负责前期工作的开发部及其所属岗位的职责考核重点是“风险控制”;考核生产部及其所属岗位职责的重点是“生产质量”和“交期”;实现“利润”最关键的部门是营销部,所以营销部及其所属岗位职责考核的重点是“销售量”和“销售进度”;对公司“品牌”贡献度最大的是“业务部”, 业务部职责考核的重点是“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各干各事,建立目标管理体系。

  《岗位职责指导书》给每一位员工明确定位,明确了绩效考评的标准,构成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但是,这些都是静态的,单靠这些考评还远远不够,因为考评的核心内容是“考什么”。应该考核各个岗位的工作计划与目标完成情况,即各有各的任务,各自干好各自的事,这是创造业绩的关键点。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系统。企业需要通过建立一条以“5年战略目标—3年经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为主线的战略目标管理体系,将战略发展目标层层分解,直至可以进行量化考核的绩效指标。公司的战略思想最终通过年度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位员工身上。为了实时监控和及时调整战略和经营规划,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计划/目标监控体系,通过周、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的系列检查反馈和总结,使公司各个层面的管理者都能及时掌握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并提前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调整和安排。通过这两套系统,将由上至下的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和由下至上的经营反馈过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3.各考各评,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各考各评”包含的理念是员工自我对比、自我考评,不搞横向攀比,不搞上级“判官考评”。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一点,需要精细化的操作体系。具体操作方法中强调两条原则:最大限度保证考评的客观、公正、全面;强调参与、互动、双赢,重在绩效改进、能力提高。

4.各拿各钱,建立考评结果应用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考核结果应用是最重要一个环节:如果考核结果不与员工奖励、任用挂钩,绩效考核将毫无意义。核心是利用“分配”与“任用”两大手段,原则是要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做到各拿各钱,各得其所。

  Yintl(长松咨询)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文化,其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通过提升改造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精细化不能单从字面来理解,其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特征:

  1、精是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优。

  2、准是准确、准时。

  3、 细是做细,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

  4、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

Yintl(长松咨询)精细化管理方法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简单的事情——————〉流程化

  流程化事情——————〉定量化

  定量的事情——————〉信息化

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

  经过多年管理实践,可以通过在对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为企业量身定做精细化管理方案.这其中包括:

  *精细化管理调研

  *精细化管理策略规划设计

  *精细化职能管理深入

  *精细化管理导入

  *精细化营销管理

  科特勒认为:营销就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所需物质的一种社会和管

  理过程.

  精细化营销的重点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消费者洞察为手段,以精细操作为特征,谋求营销资源利用的效

  益最大化.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精细管理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核心工程。企业要做强,需要有效运用文化精华、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只有深谙和运用管理精髓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才能在企业成功发展中充分运用。它的精髓就在于:企业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处理好质量精品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建立确保质量精品形成的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品牌奠定基础。它的精密也在于: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适宜性需要精密,与企业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需要精密。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个企业在确立了建设“精细管理工程”这一带有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就是结合企业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整合全部体系,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效果、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精细管理工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精细”的境界就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讲,精细管理工程具有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

第5篇: 质量精细化管理论文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含义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一)精细化管理的本质。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精细管理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核心工程。企业要做强,需要有效运用文化精华、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只有深谙和运用管理精髓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才能在企业成功发展中充分运用。它的精髓就在于:企业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处理好质量精品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建立确保质量精品形成的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品牌奠定基础。它的精密也在于: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适宜性需要精密,与企业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需要精密。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个企业在确立了建设“精细管理工程”这一带有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就是结合企业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整合全部体系,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效果、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精细管理工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精细”的境界就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讲,精细管理工程具有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

(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理念本身就源自于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的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建立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把任务目标和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个任务细节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个工作点都责任明确、目标清晰、有规可循,从而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紧张高效的发动机,推动整个企业建立产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化是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要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它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精细化的操作:是指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每一企业的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从而让企业的基础云做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2、精细化的控制: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企业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做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3、精细化的核算:是管理者清楚认识自己经营情况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凡与财务有关的行为都要记帐、核算。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4、精细化的分析: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是进行精细化规划的依据和前提。精细化分析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和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同时,还要通过精细化的分析,去研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5、精细化的规划:是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一个问题,但精细化规划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企业的规划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了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而制定的实现计划。所谓精细化的规划则是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

(三)精细化管理与粗放管理的区别。

精细化管理与粗放管理有着巨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管理形式不同。精细化管理通过细分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对决策、控制、考核过程进行精确量化的管理模式,体现的是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按绩效取酬的分配原则,大多表现为定量管理。而粗放管理只能提出整体工作目标,对实现这个目标并无法进行科学计划、有效激励,其分配形式体现的是经营管理的“大锅饭”,常常表现为定性管理。

当然两种管理方式最终效果大相径庭。精细化管理的紧密性管理手段,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内动力,从而带动企业良性循环。而粗放式管理,由于管理过程的松散性和分配的不合理性,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则很难做到精确计算和精确考核,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其工作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企业将最终将难以为继。

二、农村信用社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与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农村信用社精细化管理是对企业精细化管理行为的引申和运用,它对农村信用社克服粗放经营、运用数据技术进行业务经营、成本和风险控制,进而实现价值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稳健经营提高效益的需要。

农村信用社的最终经营目标是实现效益最大化,而经营管理过程中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农村信用社最终效益的获得。市场是企业的生存空间,企业产品源于市场,终于市场,金融企业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认真研究市场,贴近市场。只有时刻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的企业,才是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才是谈得上生存和发展的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提供优质、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能够更加贴切市场的迫切需要,从而提高经营效益。

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把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与经营目标统一起来。管理要出效益,作为农村信用社来说,就是要实现既定业务经营目标,获取最大效益。而效益获得与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同时,如何把业务经营过程与经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是企业能否获得最大效益的关键。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内容较为广泛,与企业经营目标的结合进一步强化。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合理的经营目标,然后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寻求最大收益的方案,依靠精细化管理来实现这个经营目标。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合规经营防范风险的需要。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已呈多元化并上升到更高层次。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这在客观上要求农村信用社必须实行风险管理的精确化,进行管理模式的彻底变革。此外,严格、规范的外部监管,是促进农村信用社提高自控能力,实现安全、有效经营的外部条件。农村信用社必须改变粗放管理的模式,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实现向精细管理的过渡。

风险管理精确化,就是要找准关键、突出风险点,并依靠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管理,才能实现防范风险的要求。要树立正确、适度的风险反映理念,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做好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注重风险归因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突出重点加以管控。通过科学收集、排序、细化各类风险信息,加强信息的集成与共享,确保信息及时沟通,提高信息的有用性。明确重点事项和关键风险点,积极研究、探索操作风险量化管理的可行性与途径,逐步提高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和可控性。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但是管理方法、管理思维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形势变化而快速变化。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农村信用社管理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基层机构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局限和不足。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基层机构管理全局性、系统性不是很强;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基层机构比较偏重于企业内部管理特别是业务操作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产品如何与外部市场相连接,如何适应顾客的需求没有系统的论及。推行精细化管理正是从全局角度出发,按照系统化的总体思路,强化企业的全过程管理,它涵盖了企业一切与产品有关的环节,从源头把关过程控制的方方面面,全盘考虑,不留死角。

一个农村信用社能否最终强大,最根本的是看其管理上的优劣。农村信用社要保持业务领先和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对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科学系统的分解落实,更需要通过精细管理和提升执行能力来支撑。市场竞争的层次和内涵决定了单凭经验管理已不能适应市场要求,严峻的市场形势要求农村信用社必须创新管理方式。如果农村信用社延续粗放型的管理方式,问题会越聚越多,最后陷入困境,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三、农村信用社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基本涵盖了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精细化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可以首先集中精力在业务流程、岗位职责、操作行为、激励机制、制度执行、员工管理等几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业务流程标准化。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效率是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命。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优化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能不能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及时快捷地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客户抓住商机,成为农村信用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的各个管理环节都要站在客户角度看待问题,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争取竞争主动权。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业务种类,简化不必要的操作流程,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增强业务审查审批的科学性,提高运作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客户的产品偏好、业务性质、业务量的大小、业务发生的频率分别设计服务手段和流程,提高运作效率,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岗位职责清晰化。

建立清晰的岗位职责是完善内控体系,严格防范风险的重要前提。根据当前的业务经营特点和资源配置状况,完善富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柜台业务、守押工作、计算机安全等要全面梳理业务和管理流程,找出关键控制点,针对每一控制点,制定控制办法、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职责、责任追究办法等措施。树立全员、全程内控理念,建立前、中、后台分工制约机制,明确各部门内控职责,将责任分解到人,建立起清晰的追踪路径。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重点事项的管理,但如果仅强调重点,忽视“细节”,将会导致严重的管理失误。重点蕴藏于细节之中,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来看,任何没有抓到位、存在漏洞隐患的环节都应是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明确清晰的岗位职责就是要做到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狠抓薄弱环节,扎扎实实地提升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运营。

(三)操作行为规范化。

操作行为规范化,关键是要依靠先进的内控理念、扎实有效的监管措施和科学有效的考核来推动操作行为的不断规范。要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要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寻找内控体系中的盲点,及时弥补内控薄弱环节。要把各个业务环节流程控制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通过再造业务环节流程来控制细节,做到每一项业务、每一件事情的完成都能按照精细化的管理要求运作。同时,要强化监督检查,努力确保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加大对基层营业网点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力度,做到常规与专项检查、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并实行后台部门联动检查。通过有效的检查,进一步增强员工内控风险防范意识和制度执行能力,提高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

(四)激励机制合理化。

健全的激励机制是强化企业执行力的有效手段。如果企业内部劳动组合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健全,员工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就必然会导致企业经营效果低下。以往我们的员工不是不愿意去执行,而是缺乏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奖惩机制,员工干好干坏一个样,那些具有超强执行愿望、执行能力和执行结果完美员工没有得到更多的效益工资,与完不成任务的员工得到的效益工资差不多,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想使员工积极努力地执行,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精细化的奖惩机制,奖励那些重视执行、具有较强执行力的人。只有对执行到位的员工予以奖励,员工才会积极提高自己的执行力,才能在全行上下形成良好的执行文化氛围。

通过推行分配制度改革的改革,实现有效激励。在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工作责任细分的基础上,探索制定每项业务合理的计价分配办法;对从事事务性质和机关工作的岗位,也要制定出台具体可行的工作标准,以推动每个岗位的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五)制度执行精细化。

“细节在于执行”。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一个计划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设计,重要在于执行”。这说明实制度、机制、目标的实施环节比计划更重要。准确快速的执行能激发员工的斗志,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低效拖拉的执行能削弱干部员工的斗志,破坏工作氛围,影响企业整体利益。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制度的落实需要执行者以超强的、精细化的执行力作保障。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重在落实,而落实的最终效果则体现在考核上。因此,严格考核,按规章办事是督促落实的重要手段。在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建立起严格的考核制度和严格的考核措施。精细化管理不同与一般性的管理,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精心谋划,细致安排”,通过严抓细管来实现管理上的零缺陷,达到工作效果最佳。但在具体考核方面,激励机制要先行一步,与精细化接轨,否则,精细化管理落不到实处。精细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农村信用社的长期任务,一方面需要领导层在决策过程中、在兑现奖惩过程中、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精细考虑,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让细节落实到各个管理环节,做具有超强执行力的表率。另一方面要强化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把执行作为自身的一种习惯。在农村信用社内部形成一种上下一致、克己奉公、忠实高效、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执行文化,把强有力的执行文化转换为员工的具体行为,使之能够切实把高层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不折不扣、细致入微地落实到本职岗位与日常工作中去。

(六)员工管理人本化。

精细化管理工作中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信用社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农村信用社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变革、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过程是观念、行为、习惯、方法、组织以至权力、利益的变革、调整、重新分配的过程,需要那些追求学习进步、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者来引领。按照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说法,他们是有效的管理者,注重“做正确的事”,追求的是成果和效益。 他们要提出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的新的管理思想,调整组织结构,更新管理手段,特别是集知识、理论、技术、经验之大成,制定形成科学、合理、正确、准确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作业标准,在组织学习、培训的同时有力地推动贯彻、落实。二是信用社管理工作的客体也是人。农村信用社在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变革、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农村信用社员工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调整,特别是主动地学习、理解、掌握、执行新的工作流程、作业标准,自觉规范工作行为和操作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建议。员工注重“正确地做事”,追求的是效率和结果。对员工工作的结果通过市场的检验是农村信用社管理成功与失败的惟一标准。万事之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当然更是人,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只有这样,精细化管理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停留在纸上,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在现代金融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都意识到细节的重要,都认识到把管理或工作做精做细的重要,“精细”已经成为竞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也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精细化管理就是农村信用社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过程,精细化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基业常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信用社成为一个基业常青的金融企业的必然选择。“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理念,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当前,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中国作为快速崛起的经济体,吸引了大量外资银行的眼球,激烈竞争不可避免。我国农村信用社脱胎于计划体制下的封闭运行体系,只有加大精细化管理的投入,强化对战略目标的细化和落实,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为股东负责,为国家负责,才能提升农村信用社业整体执行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我国农村信用社业整体新跨越,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障国民生活富足,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相关热词搜索: 精细化 质量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