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通用3篇)

时间:2021-12-07 14:07:53 来源:网友投稿

职业道德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3篇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篇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东莞茶山中心小学 袁亮登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好的师德师风就是一本教科书,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深刻体会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爱岗敬业。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把它当作自己的人生事业来干。一个不热爱自己的岗位,不热爱自己职业的人,是不能在工作中干出一番成就的。人的一生需要精神和物质,缺一不可。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其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整个人生也是残缺不全的。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对学生未来负责。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甘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和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再次,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教师所传授的,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就会将个体心理需求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转化为积极的情感,而这种积极的情感又会对教学兴趣起到激发的推动作用,能稳定地发展和提高学习效率。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四、关心爱护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五、终身学习。人类文明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挖掘,人类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每天我们都能听到新的资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感受到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学生们也是如此。有句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得拥有一桶水”,学生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假如教师停滞不前,当你的“一桶水”已经给完的时候,你还能拿出什么?所以我们工作中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所以,不断地学习,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篇2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教师职业的特点:长期性和复杂性;延续性和艰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个体性和群体性 2、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价值):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 3、道德与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相比较有其特殊属性体现:首先,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表现在人们的视听言行之上,深藏于习性品格和意想之中;其次,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迫性的;再次,道德是自律和内化的规范;最后,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益的节制和牺牲为前提的 4、职业道德特征:内在的稳定性;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适用对象的限定性 5、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表现方面:理想、态度、义务、技能、纪律、良心、信誉、作风 6、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意识水平高层性;道德境界高尚性;道德意识自觉性;行为举止示范性;道德影响深广性;道德内容先进性 7、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及各自表现:一、调节作用: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写作的教育凝聚力;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二、教育作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促进作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三、导向作用:激励;控制;调整;矫正。 四、促进作用: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确定依据: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 2、基本原则:集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教书育人;乐教勤业;教育民主;教育公正;人格师范;依法执教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1、教师公正的决定因素: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制约;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情况的认识水平;取决于教师觉悟的提高 作用: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教师威信;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2、教育义务的作用: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冲突情势”,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在教育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3、教师荣誉的内容体现方面:光荣的角色称号;无私的职业特性;崇高的人格形象;丰厚的劳动回报 正确对待荣誉的要求:要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要处理好自尊与谦逊的关系 4、教师威信的意义: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基础;直接影响教育劳动的效果;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积极精神因素 形成途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日常的师生交往;第一印象的建立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基本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在教育职业中的道德规范及各自意义与要求 热爱教育、乐于奉献: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 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兢兢业业,扎实练就基本功 严谨治学、提高水平:意义: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要求:好学不倦,精通业务;把握规律,科学施教;严于律己,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3、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及各自意义与要求 热爱学生:意义:爱是学生的需要;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 要求: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 尊重学生:意义:学生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求: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个性 了解学生:意义:教师培养爱生之情的需要;教育学生的客观需要。 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克服某些心理效应的影响,深入地了解学生 公正地对待学生:坚持教育公正不仅有其实现公正化教育目的的要求,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所必需。教师必须具有一颗无私的心严格要求学生:意义:爱的体现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促其成才的需要。 要求:谆谆善诱,诲人不倦;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合理要求,持之以恒 教学相长:要求:不断地从学生的“学”中汲取营养来改进自己的“教”;真心实意地欢迎学生指出错误并勇于公开承认错误;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不同于自己看法的独立见解;有欢迎、鼓励和支持学生超过自己的宽阔胸怀 4、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及各自意义与要求 尊重同事:意义:是尊重人的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 要求:尊重同一学科的同事;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不同年龄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领导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 团结协作:意义: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是教师人格的必备要素;是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保障。 要求:谦虚为怀,有自知之明;严于律己,以诚待人;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敢于竞争,乐于进取 公平竞争:意义: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要求: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教师要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维护集体荣誉:集体荣誉感是集体凝聚力的来源。集体荣誉感意味着敬业乐群。要把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5、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及各自意义与要求 依法执教:意义: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的;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的;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必需的;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的。 要求: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奉公守法的模范 爱岗敬业:意义: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源泉;爱岗敬业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要求:热爱教育,乐于从教;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廉洁从教:意义: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是为师立教的根本;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活的源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的重要因素;是转化社会风气的重要举措。 要求: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发扬奉献精神,淡泊功名利禄;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教意识 为人师表:意义:既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要求:语言规范健康;教态高雅自如;仪表朴实大方;身教重于言教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1、意义:是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任务和内容:提高认识;陶冶情感、磨练意志、坚定信念、培养行为 3、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是培养教师社会主义师德品质的重要环节;是纠正不良教风、校风的有力手段;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特点:职业针对性;自教互教性;同时多端性;渐进重复性 原则:传授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批评疏导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榜样引导与正确舆论相结合;理论灌输与多种活动相结合;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 方法:说理疏导;榜样教育;实践锻炼;对比教育;情感陶冶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是教师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基本原则:知和行的统一;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个人和社会结合;继承和创新结合 方法:致知、内省、慎独、学习、践履 5、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是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是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过程:提高认识;培养情感;坚定信念;磨练意志;培养习惯 条件:社会道德教育;个体道德修养;道德评价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作用: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的形成起到保障、维护作用;是使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对教师个体思想、行为的道德价值起评判作用;是调节教育人际关系的杠杆;是改善教师职业道德氛围的有力武器 功能:评定;分析反馈;预测;导向 标准:善恶;职责;素质 依据:动机与效果统一;目的和手段统一;理想与现实统一2、方式和方法的外在形式:学生评价;他人评价;社会评价;传统习俗 具体方法:外部评价:相对;绝对;定性;定量。自我评价:参照、量表自评、横向比较、期望值比较

教育政策法规 第一章 导论 1、依法治教基本要求: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高素质的教育执法队伍;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健全的有关教育的民主与监督制度 2、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是培养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 3、依法治教基本原则: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受教育机会平等;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权利和义务相一致;教育法制统一 4、推进我国依法治教具体措施:提高教育法律意识,转变教育管理观念;依法治教的重要条件是有法可依;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深化教育改革;初步建立新的运行体制,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能力与水平;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 5、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异同:异:制定主体;表现形式;实施方式;作用。 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内容和根本任务相同 第二章 教育法基本理论 1、教育法含义:一种行为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2、教育法的特征:规定具有公定力;规定性具有强制性;多变性;在其之上没有统一的法典 3、教育法的原则:方向性、公益性、平等性、终身性 4、教育法的作用:规范: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 社会:保障我国教育的正确方向;保障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按教育规律办教育;保障有关各方在教育上的合法权益;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5、教育法律规范结构三要素:法定条件;行为准则;法律后果 6、教育法渊源:宪法: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规定了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 教育法律: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 教育法规: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 教育规章。 教育法的其他渊源:行政法、民法、刑法等 7、教育法律关系特征:是依照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中的体现;根植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并由教育关系和教育法律的性质和内容所决定,是一种思想、意志社会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社会关系,对违反和破坏教育法律关系的行为,应予以相应制裁;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为前提 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第三章 学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1、法学视角上学校的概念:学校是法律调整的对象,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设立和等级注册的教育机构,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 特点:设立学校的目的与衡量标准不同于企业;学校的经费来源不同于企业;对学校的调节手段不同于企业 2、学校的权利: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遵守法律;贯彻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应承担的职责:尊重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适应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及省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保质保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收费项目及标准,不得向学生乱收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当酌情减免学杂费;学校应当对修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学生颁发义务教育证书;学校不得将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学校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3、学生的基本权利: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申诉权;人身权 4、学生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学生权利义务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生理特点 第四章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1、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专业人员;我国教师法律地位的确定;主要通过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体现出来2、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自主;学术自由;管理学生;获取报酬;参与教育管理;培训进修;申诉 义务:遵纪守法;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权益;提高思想业务水平 3、我国有关教师的法律制度:资格;职务;聘任;培养与培训;考核与奖惩;待遇;申诉 4、依法维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依法维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 教育法律责任 1、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必须有法律明文的规定;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 种类:行政;民事;刑事 构成要件:有损害事实;损害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教育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法律制裁:刑事;民事;行政 3、教育法律形式:制裁:人身罚;能力罚;财产罚;申诫罚。 补救:财产;精神;对违法行为的否定。 强制:强制的实质在于强制违法者履行其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而制裁的实质则是剥夺违法者的某种权利;强制一般是在案件查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而不是对违法者的问题作出处理或结论 4、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应承担的责任:教育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行政机关;教育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校与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其他负有遵守教育法义务的公民和法人 5、学生伤害事故常见表现:运动伤害;课余伤害;校外活动事故 原因分析: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设备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体罚或变相体罚;安全措施不力;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 6、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监护职责与教育保护职责是两种法律制度;两者有区别;学校承担监护委托时,要承担监护职责 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基本内容:学校责任范围的界定;适用的范围;学校责任的性质;伤害事故的类型;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原则与经费的来源 8、学校承担的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特征: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在校学生发生的;人身损害事故 标准:过错原则

赔偿依据:事故当事人承担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根据;当事人承担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 前者《办法》第二十三条将其归结为“依法”,根据《教育法》和民法确定的过错归责原则来确定学校一起其他事故当事方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解决事故当事人应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后者《办法》第二十四条则规定应当按照有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规定来确定赔偿的范围与标准,解决负有事故赔偿责任当事人赔偿多少的问题 第六章 教育法律救济 1、特征:权利受到伤害是教育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如果权利未受损害,就无所谓救济;教育法律救济具有弥补性,它是对损害的权利的弥补;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 2、作用:保护教育关系主体特别是教师、学生及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权利救济作用;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预防和控制其职务违法侵权行为;标示教育法治,推进教育法制建设 途径:诉讼;行政;其他 3、教育行政复议特点:是一种严格的法律制度;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对于相对人提出的复议申诉必须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或裁决 范围: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对教育行政强制的措施不服的;对不作为违法,可以请求复议救济;对违法设定义务不服的;对侵犯其经营自主权的;对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管辖: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管辖;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原教育行政机关管辖;特定管辖 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 4、教育行政诉讼特点:主管恒定;诉权专属;标的确定;被告举证;不得调解 范围: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管辖:级别;地域;裁定 起诉条件: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诉讼过程:起诉;受理;审理;判决;执行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篇3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综合,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2.D【解析】题干文言文的意思是: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这体现了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3.B【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相联系的。

4.D【解析】新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部门全面重视教育,师德远远地超出了本部门职业道德的范围,而上升到全社会各行各业职业道德之前,从而具有全局性。

5.B【解析】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教师要以自身优良品德为学生和社会做榜样,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6.C【解析】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超前性。

7.A【解析】这体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明显的示范性的特点。

8.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确立职业理想、道德榜样和评价等方式,形成教师职业生活的道德背景和舆论,对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产生一定的激发、鼓励和推动作用。这体现了师德的动力功能。

9.D【解析】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美德,这些美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正派公正、真诚温和、尊重信任、有正义感。

10.C【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11.A【解析】改革开放后最早颁布成文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性文件的是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

12.A【解析】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因为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事业。

13.B【解析】这体现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14.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所应遵守的六项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5.D【解析】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等。

16.D【解析】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17.C【解析】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这要求教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8.C【解析】关爱学生是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关爱学生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成是有尊严的人,题干中教师的做法明显过于粗暴,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19.C【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

20.A【解析】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一一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一一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21.B【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不从学生那里牟取自己的利益。显然,题干中教师的行为违背了该项规定。

22.D【解析】廉洁从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七个规范,它要求广大教师应具备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职权之便牟取私利。

23.C【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教师处理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24.B【解析】王老师捡起垃圾并放进垃圾桶里,为学生自觉爱护环境做出了榜样,是为人师表的具体表现。

25.A【解析】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从教师职业道德来看,要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

26.B【解析】图中漫话反映出某些教师重利益,轻教育信义,违背了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27.C【解析】‘‘取法乎上”是指效法于精湛、高超的学识、技艺,有志存高远的意思。

28.B【解析】教师编写教材态度不认真出现错误,还敷衍了事,违反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9.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30.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含意识和行为两方面修养。具体说来,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理想、知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习惯六个方面。

31.B【解析】职业责任感是教师在职业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对他人或社会应负责任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它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32.D【解析】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看教师是否具备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33.C【解析】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就是要把学习道德理论、提高道德认知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4.D【解析】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它标志着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

35.A【解析】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概括起来有:勤学、慎独、内省、兼听、自律。作为人民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要勤学,不但要学政治、文化,而且要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律,要不断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

36.D【解析】2009年8月22日,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37.A【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是任何教师都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权利。

38.B【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一学年以上。

39.D【解析】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教学能力过硬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不是选聘班主任要考察的内容。

40.B【解析】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一学年以上。

41.C【解析】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人格等各方面发展状况。

42.D【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43.A【解析】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师生之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教师本身的因素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威信来自于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44.D【解析】根据题于中的描述可知,这些行为违反的是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

45.A【解析】爱与责任是贯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

46.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不能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47.D【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

48.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49.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刘老师用假名在培训机构上课违反了诚信原则,而且是一种变相的家教,是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50.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其中,学生的安全,是其人身安全;学生的健康,是其身心健康;学生的权益,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益。

51.B【解析】刘老师私自收取家长的礼品,属于利用职位牟取私利。

52.C【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中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

53.D【解析】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最好以关心的语气帮助他清醒。

54.A【解析】A项说法错误,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其中,道德是共性,教师职业道德是个性。

55.B【解析】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使教师处于窘境,查处会拖延时间,不理睬又损害教师威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幽默法,暂时让自己摆脱窘境。教师面对损害自己的行为以幽默带过,既显示了教师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尴尬境地,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氛围。

56.C【解析】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对于“爱”有些敏感,如果老师保持缄默,不挑明师生的这种情谊,给他们树立一种教师的和蔼可亲的形象,这堂课学生肯定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如果老师严厉批评学生或者露出羞涩的表情,都会损坏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对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影响。C项老师对这次偶发事件的处理既是对学生的宽容和教化,又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也都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另外,中小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此案例中,数学老师不注意小节,迟到、穿拖鞋、随地吐痰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1)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2)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榜样,要注意自身修养,正人先正己。

(3)教师的榜样作用,可以构成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理论”,教师要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2.【参考答案】

何老师开始向家长告状的做法是不太合理的,但是后来的做法遵循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值得学习的。

(1)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材料中何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情况以后,收回了向家长告状的话,在第二天表扬了小龙,并在之后让他负责卫生,及时表扬他,体现了何老师对小龙的关爱,促进了小龙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

(2)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材料中教师从小龙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他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使小龙学习上和品德上都有了提高,这充分体现了何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小龙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总的来看,何老师从最开始对小龙批评教育到要去向家长告状,最后在见到家长后改变初衷,并在之后对小龙进行以表扬为主的教育这样一个过程中,其中关键是教师要关爱学生。只有在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采取合理的做法进行最佳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应在尊重家长的基础上与家长进行平等、恰当地沟通,而不是向家长告状这样的形式。

3.【参考答案】

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激励手段。表扬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品质与行为的肯定、提倡和鼓励进行的一种正面、积极的教育,是发现美、倡导美的教育形式。表扬能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满足,增强其自信心,进一步发扬自身的优点,克服缺点。批评是通过对不正确的思想和不良行为的批判,从而引起学生的警觉和制止错误的一种强化教育手段。批评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及时改正错误,更快地进步。

班主任在表扬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受表扬的机会。同时,要注意公平,要面向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学生。在批评学生时,批评的对象应指向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批评的方式要有针对性,要人情、入理、人心。总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将表扬与批评这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和培养优秀的班集体。

4.【参考答案】

材料中教师的出发点本来是关爱学生,想要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用意是好的,但却用错了方法。

(1)教师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中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不能承受同学们异样的眼光。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素养,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对待和处理教育问题时体现出一定的教育智慧。

(2)材料中教师欠缺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在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时,尤其是像材料中由于教师的不当行为引起师生冲突时,教师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实际情况,适应各种变化,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运用教育机智来解决问题。

5.【参考答案】

许老师的行为符合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关爱学生是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它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许老师送给同学临别赠言,关心爱护学生,给生病的学生补课,都体现了许老师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

另外,许老师的行为也符合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发展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它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各种流行事物也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许老师学习制作视频,关注足球赛事等行为充分体现了这一职业道德要求。

6.【参考答案】

材料中小李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中教师的做法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要求。小李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对工作变得不负责任,不认真备课上课,敷衍塞责。“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2)材料中的教师没有做到真正地关爱学生。小李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这些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关爱学生就要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绝对不能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材料中的教师没有真正地践行教书育人的要求。小李老师在上班一段时间之后越来越不重视给学生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变得浮躁,对班上学生的评教也不以为意。《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小李老师的行为严重地违背了教书育人这一要求。

7.【参考答案】

(1)古老师践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古老师注重责任意识,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能够尽职尽责的处理,积极与家长沟通,与学生一起玩游戏,教育实践中履行着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

(2)古老师践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古老师将全身心的爱投入到工作中,以师爱作为工作的核心动力,和学生一起游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耐心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等,都是出于对学生的关爱。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的灵魂——“关爱学生”。

(3)古老师践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古老师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小明的手工玩具做得很好”,通过耐心的教导,改正“一个学生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古老师践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古老师坚持高尚情操,以身作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5)古老师践行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古老师坚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每周写一篇教学心得体会”,“参加网上教师职业培养活动”,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8.【参考答案】

(1)这位老师违反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对工作高度负责,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辅导学生作业。而这位老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他们的绰号”,“拿胶带把学生的嘴封起来”,这严重违反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这位老师违反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教师应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身正为范。这位老师没有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老师没有问清学生讲话的原因就直接训斥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他们的绰号”,体罚学生,这违背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3)这位老师违反了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教师应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这位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并没有错,但应该严慈相济,不能叫学生的绰号“大喇叭”“破喇叭”等,甚至体罚学生,这位老师没有以身作则,没有起到表率的作用。

(4)这位老师违反了教师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位老师不仅训斥、歧视学生,而且体罚学生,没有尊重学生人格,没有用耐心和爱心教育学生,违反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5)这位老师违反了教师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这位教师体罚学生,侮辱学生,违反了依法执教的教师职业道德。

相关热词搜索: 意义 通用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