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内容(通用4篇)

时间:2021-12-06 15:30:59 来源:网友投稿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内容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内容4篇

第1篇: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礼仪的意义

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

所谓调节作用,指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能力;所谓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

榜样作用,在道德行为上,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

带动作用,包括教师所起的带头作用,纽带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作用。

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1.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通过三个渠道表现出来: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

师德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力量,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而人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过教育的劳动者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有助于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以教育活动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师德为重要教育手段,通过培养“四有”新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教师道德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的,同时它对社会经济条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呢?

首先,教师必须献身教育,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师德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忘我工作,要树立终生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职业道德,怎样才能做到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呢?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要防止只热爱个别尖子、只育个别高材生的倾向,要有育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的思想,而教师能否真心实意地面向全体学生,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对待后进生的问题。后进生能否成才?俗话说就是“歪脖子树”有“歪脖子树”的特长。历史上,曾一度被视为“差等生”的“歪才”,最终却成为杰出人物的不乏其人:达尔文、居里、拿破仑、拜仑、海涅、爱因斯坦等,这些伟人都曾被视为难成器的“差等生”。像海涅这样一位德国大诗人,曾被老师斥为“对诗一窍不通的德国山沟里出来的野蛮人”;像拿破仑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军事家,在巴黎军事学校学习时成绩只得过42名。这都说明了“差等生”以其特长往往可以成就大才。我们不能忽视对中下等生的培养和教育。当然重视高材生、培养尖子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心任务,而在培养优秀生、尖子生的同时,也应注重对中下等生的教育。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拘一格育人才,要因材施教。对优秀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其发扬创造精神,对“偏才”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对“歪才”要象“病梅”那样加以扶正,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正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

对学生负责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做到诲人不倦。诲人不倦,首先要深入切实地了解学生,要知人知心,俗话说:“种花需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当一名好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不只是“识其人”,而且还要“知其心”。诲人不倦,还要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不能急于求成,简单从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细雨,滋润禾苗成长。教育学生也是这样,需要潜移默化,坚持不懈。

其次,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正人先正己。每一位教师只有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学活动预期的满意效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要做到“以身立教”,首先要胸怀宽广,做出表率;其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教重于言教”。

以身作则固然重要,为人师表更不容忽视。一个人的仪表、风度往往反映出这个人的思想风貌、文化素质。比方说,女孩子喜欢美丽、漂亮,男孩子喜欢帅气、潇洒。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向外人做广告,在展销自己,以求外人对自己的认可。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衣着、举止、语言,体现出内在的知识修养,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总的说来,教师的仪表必须整洁、朴素大方;举止必须端庄、得体。在举止仪表方面,周总理曾有过这样的格言:“脸必净,发必理、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做、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也就是说,举止要端庄有气质,仪表要整洁有风度。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举止、仪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一是先进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道德应当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先进的要求。教师教育学生,不仅通过言教,而且通过身教;不仅要用丰富的学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二是示范性。“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乃至气质、性格等,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是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

四是奉献性。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虽功在千秋,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师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凝聚和约束作用。师德规范把教师凝聚成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师德规范又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有着强烈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一般是通过检查、督促、激励、评价等方式来体现。三是辐射作用。一方面,师德会通过教师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变;另一方面,师德还会通过学生对其家庭的作用而影响社会风气。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首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其次,要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懂得依法履行教师义务,增强师德教育中的刚性因素。第三,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监督机制。除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外,应积极开展社会监督,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组织,通过聘请校外各界人士担任师德校风监督员等方式,全方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礼仪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真正体现在教学当中的是教师人格的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传染着学生,熏陶着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各个方面。作为一种书面形式,教师礼仪规定了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等等,非常详细的指出了。仔细阅读,不仅道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如何相处,也说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如何相处和管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真阅读礼仪,在言行上规范自己,为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教师思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事情的判断,教师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学生如何做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要出口伤人,特别是对待学生,更要耐心细致的教导,使之心服口服,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只顾眼前,不管长远.

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

所谓调节作用,指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能力;所谓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

榜样作用,在道德行为上,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

带动作用,包括教师所起的带头作用,纽带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作用。

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1.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通过三个渠道表现出来: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

师德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力量,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而人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过教育的劳动者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有助于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以教育活动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师德为重要教育手段,通过培养“四有”新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教师道德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的,同时它对社会经济条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呢?

首先,教师必须献身教育,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师德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忘我工作,要树立终生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职业道德,怎样才能做到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呢?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要防止只热爱个别尖子、只育个别高材生的倾向,要有育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的思想,而教师能否真心实意地面向全体学生,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对待后进生的问题。后进生能否成才?俗话说就是“歪脖子树”有“歪脖子树”的特长。历史上,曾一度被视为“差等生”的“歪才”,最终却成为杰出人物的不乏其人:达尔文、居里、拿破仑、拜仑、海涅、爱因斯坦等,这些伟人都曾被视为难成器的“差等生”。像海涅这样一位德国大诗人,曾被老师斥为“对诗一窍不通的德国山沟里出来的野蛮人”;像拿破仑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军事家,在巴黎军事学校学习时成绩只得过42名。这都说明了“差等生”以其特长往往可以成就大才。我们不能忽视对中下等生的培养和教育。当然重视高材生、培养尖子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心任务,而在培养优秀生、尖子生的同时,也应注重对中下等生的教育。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拘一格育人才,要因材施教。对优秀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其发扬创造精神,对“偏才”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对“歪才”要象“病梅”那样加以扶正,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正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

对学生负责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做到诲人不倦。诲人不倦,首先要深入切实地了解学生,要知人知心,俗话说:“种花需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当一名好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不只是“识其人”,而且还要“知其心”。诲人不倦,还要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不能急于求成,简单从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细雨,滋润禾苗成长。教育学生也是这样,需要潜移默化,坚持不懈。

其次,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正人先正己。每一位教师只有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学活动预期的满意效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要做到“以身立教”,首先要胸怀宽广,做出表率;其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教重于言教”。

以身作则固然重要,为人师表更不容忽视。一个人的仪表、风度往往反映出这个人的思想风貌、文化素质。比方说,女孩子喜欢美丽、漂亮,男孩子喜欢帅气、潇洒。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向外人做广告,在展销自己,以求外人对自己的认可。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衣着、举止、语言,体现出内在的知识修养,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总的说来,教师的仪表必须整洁、朴素大方;举止必须端庄、得体。在举止仪表方面,周总理曾有过这样的格言:“脸必净,发必理、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做、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也就是说,举止要端庄有气质,仪表要整洁有风度。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举止、仪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2篇: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东莞茶山中心小学 袁亮登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好的师德师风就是一本教科书,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深刻体会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爱岗敬业。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把它当作自己的人生事业来干。一个不热爱自己的岗位,不热爱自己职业的人,是不能在工作中干出一番成就的。人的一生需要精神和物质,缺一不可。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其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整个人生也是残缺不全的。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对学生未来负责。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甘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和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再次,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教师所传授的,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就会将个体心理需求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转化为积极的情感,而这种积极的情感又会对教学兴趣起到激发的推动作用,能稳定地发展和提高学习效率。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四、关心爱护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五、终身学习。人类文明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挖掘,人类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每天我们都能听到新的资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感受到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学生们也是如此。有句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得拥有一桶水”,学生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假如教师停滞不前,当你的“一桶水”已经给完的时候,你还能拿出什么?所以我们工作中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所以,不断地学习,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3篇: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综合,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2.D【解析】题干文言文的意思是: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这体现了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3.B【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相联系的。

4.D【解析】新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部门全面重视教育,师德远远地超出了本部门职业道德的范围,而上升到全社会各行各业职业道德之前,从而具有全局性。

5.B【解析】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教师要以自身优良品德为学生和社会做榜样,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6.C【解析】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超前性。

7.A【解析】这体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明显的示范性的特点。

8.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确立职业理想、道德榜样和评价等方式,形成教师职业生活的道德背景和舆论,对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产生一定的激发、鼓励和推动作用。这体现了师德的动力功能。

9.D【解析】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美德,这些美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正派公正、真诚温和、尊重信任、有正义感。

10.C【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11.A【解析】改革开放后最早颁布成文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性文件的是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

12.A【解析】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因为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事业。

13.B【解析】这体现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14.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所应遵守的六项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5.D【解析】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等。

16.D【解析】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17.C【解析】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这要求教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8.C【解析】关爱学生是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关爱学生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成是有尊严的人,题干中教师的做法明显过于粗暴,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19.C【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

20.A【解析】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一一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一一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21.B【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不从学生那里牟取自己的利益。显然,题干中教师的行为违背了该项规定。

22.D【解析】廉洁从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七个规范,它要求广大教师应具备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职权之便牟取私利。

23.C【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教师处理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24.B【解析】王老师捡起垃圾并放进垃圾桶里,为学生自觉爱护环境做出了榜样,是为人师表的具体表现。

25.A【解析】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从教师职业道德来看,要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

26.B【解析】图中漫话反映出某些教师重利益,轻教育信义,违背了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27.C【解析】‘‘取法乎上”是指效法于精湛、高超的学识、技艺,有志存高远的意思。

28.B【解析】教师编写教材态度不认真出现错误,还敷衍了事,违反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9.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30.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含意识和行为两方面修养。具体说来,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理想、知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习惯六个方面。

31.B【解析】职业责任感是教师在职业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对他人或社会应负责任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它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32.D【解析】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看教师是否具备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33.C【解析】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就是要把学习道德理论、提高道德认知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4.D【解析】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它标志着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

35.A【解析】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概括起来有:勤学、慎独、内省、兼听、自律。作为人民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要勤学,不但要学政治、文化,而且要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律,要不断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

36.D【解析】2009年8月22日,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37.A【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是任何教师都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权利。

38.B【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一学年以上。

39.D【解析】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教学能力过硬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不是选聘班主任要考察的内容。

40.B【解析】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一学年以上。

41.C【解析】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人格等各方面发展状况。

42.D【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43.A【解析】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师生之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教师本身的因素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威信来自于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44.D【解析】根据题于中的描述可知,这些行为违反的是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

45.A【解析】爱与责任是贯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

46.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不能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47.D【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

48.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49.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刘老师用假名在培训机构上课违反了诚信原则,而且是一种变相的家教,是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50.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其中,学生的安全,是其人身安全;学生的健康,是其身心健康;学生的权益,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益。

51.B【解析】刘老师私自收取家长的礼品,属于利用职位牟取私利。

52.C【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中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

53.D【解析】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最好以关心的语气帮助他清醒。

54.A【解析】A项说法错误,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其中,道德是共性,教师职业道德是个性。

55.B【解析】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使教师处于窘境,查处会拖延时间,不理睬又损害教师威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幽默法,暂时让自己摆脱窘境。教师面对损害自己的行为以幽默带过,既显示了教师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尴尬境地,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氛围。

56.C【解析】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对于“爱”有些敏感,如果老师保持缄默,不挑明师生的这种情谊,给他们树立一种教师的和蔼可亲的形象,这堂课学生肯定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如果老师严厉批评学生或者露出羞涩的表情,都会损坏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对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影响。C项老师对这次偶发事件的处理既是对学生的宽容和教化,又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也都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另外,中小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此案例中,数学老师不注意小节,迟到、穿拖鞋、随地吐痰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1)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2)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榜样,要注意自身修养,正人先正己。

(3)教师的榜样作用,可以构成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理论”,教师要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2.【参考答案】

何老师开始向家长告状的做法是不太合理的,但是后来的做法遵循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值得学习的。

(1)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材料中何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情况以后,收回了向家长告状的话,在第二天表扬了小龙,并在之后让他负责卫生,及时表扬他,体现了何老师对小龙的关爱,促进了小龙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

(2)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材料中教师从小龙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他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使小龙学习上和品德上都有了提高,这充分体现了何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小龙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总的来看,何老师从最开始对小龙批评教育到要去向家长告状,最后在见到家长后改变初衷,并在之后对小龙进行以表扬为主的教育这样一个过程中,其中关键是教师要关爱学生。只有在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采取合理的做法进行最佳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应在尊重家长的基础上与家长进行平等、恰当地沟通,而不是向家长告状这样的形式。

3.【参考答案】

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激励手段。表扬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品质与行为的肯定、提倡和鼓励进行的一种正面、积极的教育,是发现美、倡导美的教育形式。表扬能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满足,增强其自信心,进一步发扬自身的优点,克服缺点。批评是通过对不正确的思想和不良行为的批判,从而引起学生的警觉和制止错误的一种强化教育手段。批评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及时改正错误,更快地进步。

班主任在表扬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受表扬的机会。同时,要注意公平,要面向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学生。在批评学生时,批评的对象应指向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批评的方式要有针对性,要人情、入理、人心。总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将表扬与批评这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和培养优秀的班集体。

4.【参考答案】

材料中教师的出发点本来是关爱学生,想要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用意是好的,但却用错了方法。

(1)教师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中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不能承受同学们异样的眼光。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素养,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对待和处理教育问题时体现出一定的教育智慧。

(2)材料中教师欠缺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在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时,尤其是像材料中由于教师的不当行为引起师生冲突时,教师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实际情况,适应各种变化,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运用教育机智来解决问题。

5.【参考答案】

许老师的行为符合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关爱学生是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它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许老师送给同学临别赠言,关心爱护学生,给生病的学生补课,都体现了许老师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

另外,许老师的行为也符合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发展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它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各种流行事物也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许老师学习制作视频,关注足球赛事等行为充分体现了这一职业道德要求。

6.【参考答案】

材料中小李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中教师的做法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要求。小李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对工作变得不负责任,不认真备课上课,敷衍塞责。“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2)材料中的教师没有做到真正地关爱学生。小李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这些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关爱学生就要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绝对不能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材料中的教师没有真正地践行教书育人的要求。小李老师在上班一段时间之后越来越不重视给学生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变得浮躁,对班上学生的评教也不以为意。《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小李老师的行为严重地违背了教书育人这一要求。

7.【参考答案】

(1)古老师践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古老师注重责任意识,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能够尽职尽责的处理,积极与家长沟通,与学生一起玩游戏,教育实践中履行着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

(2)古老师践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古老师将全身心的爱投入到工作中,以师爱作为工作的核心动力,和学生一起游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耐心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等,都是出于对学生的关爱。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的灵魂——“关爱学生”。

(3)古老师践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古老师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小明的手工玩具做得很好”,通过耐心的教导,改正“一个学生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古老师践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古老师坚持高尚情操,以身作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5)古老师践行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古老师坚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每周写一篇教学心得体会”,“参加网上教师职业培养活动”,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8.【参考答案】

(1)这位老师违反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对工作高度负责,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辅导学生作业。而这位老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他们的绰号”,“拿胶带把学生的嘴封起来”,这严重违反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这位老师违反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教师应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身正为范。这位老师没有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老师没有问清学生讲话的原因就直接训斥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他们的绰号”,体罚学生,这违背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3)这位老师违反了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教师应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这位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并没有错,但应该严慈相济,不能叫学生的绰号“大喇叭”“破喇叭”等,甚至体罚学生,这位老师没有以身作则,没有起到表率的作用。

(4)这位老师违反了教师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位老师不仅训斥、歧视学生,而且体罚学生,没有尊重学生人格,没有用耐心和爱心教育学生,违反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5)这位老师违反了教师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这位教师体罚学生,侮辱学生,违反了依法执教的教师职业道德。

第4篇: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感悟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感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教师职业道德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感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职业道德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感悟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在一本书刊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节自习课上,一名教师因辅导学生练习,故托堂几分钟。这时,外面起了雨,某学生讲台放了一张条:你耽误了我们放学时间。教师见后,并无不满,而是公开向学生道歉,并把自己的伞、雨衣送给同学们。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上述几点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为品质。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既提高人文素养,又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教师职业道德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感悟
我们的教师培训课程中,重要的一节是谈及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给我以最深感触的,除了教师要学习一般的职业道德外,还要学习与我们教师这个职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的保护神。作为教师,对于法律应该有必要的民解。
记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同志在新的世纪,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它既需要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完善的行政执法、司法、监督体系,又需要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
我们作为新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
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然而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在这支队伍当中对教师法的认识可以说是盲人摸象的。以前,我国的教师长期处于无法可依可依的境地,因而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教师、拖欠教师工资、无故开除教师等。然而许多教师不懂教师法,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故有法等于无法。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
此外,我们还明白到我们一直以来所谈及的权利,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诗权,一类是私权。后者是一种可放弃的权利,而前者则不可放弃。或者换句话说公权是一种同时夹带着义务。合理行使公权和私权也是我们当教师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我们中国一直以来都被西方国家批评为人治的国家。现在国家政论既然下决心要从原来的人治改革为法治,于是每一个公民自然而然肩负起知法、学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重责。
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所以我认为给予我们这些新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感悟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资料,是教师职业到达专业化水平的基本素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就务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注入新的资料,增加新的内涵。当前,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职责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十分必要的。职责,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我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潜力和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职责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职责意识,就不会明白自我的职守,不会明确自我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务必知职责、明职责、负职责、尽职责。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务必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务必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
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必须要鞭策自我,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职责。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应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我的职责。教师就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用心探究,以构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我的科研意识,把自我的课堂、班级当成自我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必须能使自我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我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期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职责,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斯霞、魏书生、李吉林、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相关热词搜索: 意义 通用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