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1七一勋章人物素材集合6篇

时间:2021-12-04 21:33:57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七一勋章人物素材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1七一勋章人物素材6篇

【篇1】2021七一勋章人物素材

2021高中作文素材摘抄——高分人物素材片段

写刘邦

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这一栏目评论《鸿门宴》中刘邦的时候,曾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建功立业,夺得江山如同是做一道汤,要想做好一道汤,水重要,但调料固不可少。

于是刘邦身边便有了文武双全的韩信、足智多谋的张良、忠心不二的樊哙等一群文武百官,但这文武百官只是调料,如何放置这些调料,如何使它们的作用恰到好处,那就要看水——刘邦的功夫了。

由于水容得下各种调料,那么一道好汤很自然地就做成了——刘邦夺得了江山。相反由于不能容纳其它“调料”,最终决定了项羽的失败,决定了项羽的“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也决定了项羽的乌江自刎。水能纳“百川”方能成“大海”,水能纳“百味”方能成“靓汤”。王立群教授亦认为水是大度的,它能容纳“百味”。

写陶渊明

傍山而居,和山水融为一体,这本来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征,偏又练就一身道行,渗透了禅意,方以道入土,归隐于山。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莫不对此动了凡心。其中,陶渊明便是这样一个典型,当他一篇《桃花源记》出世,那颗厌倦仕途,向往幻想中的桃花源的心也就出世了。

写庄子

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 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托山为钵,剪水为衣,渺渺若垂天之云,悠悠自来去。这便是庄子。他是如此飘忽不定琢磨不透,他穿行于山林间,沉浮于云气中,纵使生活贫困潦倒亦不移本心。

他垂钓于濮水之滨,楚王派人寻他入朝为相,“愿以江山累矣!”话说得如此恳切竭诚,而庄子却吝于回头。

他凝视着水底匍匐的一只龟,笑言:“龟是愿意被人供养在庙堂里还是愿意自由地爬行在泥地里呢?”对曰:“后者。”庄子笑了:“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或许有人为他放弃高官厚禄而安于贫穷感到不解甚至不值。然我却为他拍手称快,他遵循了心的召唤,不被浮云遮蔽了双眼,坚持自我。孤寂却不孤独地看守着他心灵的月亮树——诡谲难测,却自有一番风骨。

写王国维

他是长江边上的艄公,逆流而上行一段文化苦旅;他是民族文化的愚叟,挥舞双臂在文化殿堂里叩石垠壤。王国维,国学大师,人之至伟,在那个激进狂躁的年代,以惊人的勇气,倡导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颓势,他挽狂澜于即倒,用生命向历史叩问。因为勇气,他把生命的最后力量化作一缕星光,点亮文化的黑夜;因为勇气,他投水颐园含恨而逝,激起了来自历史长河的层层涟漪、人性深处的粼粼波光。

【篇2】2021七一勋章人物素材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

——《远方》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生活的诗人

海子档案

────────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
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

海子的寂寞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海子的诗

闲暇的日子里,偶尔会看看诗,但每次看诗的心境千姿百态,或是如逢甘霖醉人的欣喜,或是不见阳光心灰意冷的忧伤,抑或是心如止水般平静悠然。

然而却意外地发现,每次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内心总涌动着无限的温暖。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眼前,夕阳绚烂,晚霞艳人,一座小房子披着金色的盛装,旁边种着几棵年老粗糙的枣树,树上枣儿沉甸甸的,树边人脸儿红通通的,地上虽杂草丛生却不荒芜,在夕阳的爱抚里轻抚着马儿,看它香喷喷地咀嚼青草。没有嘈杂,没有奢望,只有简简单单的喂马,劈柴,任思绪在天空中飞翔,记忆下每一个感动得细节。这是幸福的,这的确是幸福的。一所房子背离尘世,面朝大海,少了份杂乱,多了份安逸。而其中的幸福更是触及心灵的幸福,在喧嚣世俗的一隅,独享这幸福的盛宴,你难道不幸福?

但我清楚地知道,这只是海子的梦,一个现实却又不现实的梦。他渴望去“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却又固执地坚守着难得的心灵幸福,最终只能是向自己屈服,在挣扎中淹没自己。我很想面想海子,告诉他既然选择了“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又何需顾及尘世的纷扰。海子是可悲的,但我更相信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的心中从未放弃过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人生如若拥有这些,我想应该足够了,我们至少不会错过对身边的人和幸福的追求,不会错过对身边的人和事的关注,不会错过对每一个细节的感受,而感受的过程又往往是最美的。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原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多么美好的祝福,这些祝福捧在心里,何时何地都会让我温暖。

在这世上,有好多美好的事。即使月缺仍是诗,月圆更是画;在俯首中是春,在仰首间已是秋。海子的祝福,正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渴望得到的。海子并未如他所愿,在事业.感情上如鱼得水,而我们却可以比他更顺利些。因为我们的家人,永远作为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和鼓励着我们,为我们提供全的帮助,前程只待我们一拼。

如风的日子里,我仍会看看诗,看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一刻,我想我是幸福的。海子渴望的幸福和他的祝愿,无论何时都让我温暖。怀着美好的幸福,任风雨我仍兼程,我也一样温暖如初。

每一次读海子的这首诗,我总觉得世间一切都那么美好。
多一点美,多一分善,这人间就会多一份美好。

在有海子的日子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实在不想引出这早已泛滥的诗句,可又有多少人因此认识了海子,熟悉了那个被定格的笑容,倾听过那颗真正如海般纯净的心灵。

与海子的第一次谋面,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与海子的第一次谋面,在一望无际的广阔里,与海子的第一次谋面,在那神秘美好的期望前。与海子的第一次谋面,原以为会被欢欣充斥,与海子的第一次谋面,我的脑海只剩下凌乱的思绪如大风天荒草地上的那互相纠缠的褪色彩旗,眼前,一个二十五岁的生命“只身打马过草原”。看那逐渐淡出眼眸的马蹄深深里,悲哀沉淀,尘土飞扬。

海子就这样温柔地融进了我的日子里。

“我想当个诗人,海子那样的诗人。”璇曾对我说过,我轻点着头,笑着没有说话。我比璇早些认识了这伟大.纯净的诗人,浅浅淡淡的文字里飘着朦胧与浪漫,句与句的间隙里化着沉重。那些有海子的日子里,深夜总有手指轻掀书页的“窸窣”声,从薄薄的书页间溢出的大片清甜的油墨香气与身旁那朵粉玫瑰的香韵一同氤氲在空气里。呼吸轻飘飘地浮着,起起落落,眸子里是海子给予我的点滴海洋,深邃的蓝色被透明干净的风一下一下轻柔地撩拨着,微微涌起的小波浪里化开了月光星星点点的私语。眼前,一个二十五岁生命的双眼里的渴望期待早已汹涌澎湃,只无奈无处宣泄。

那些深夜,海子在诗里倒空灵魂,那些深夜,我在海子的诗里静静感受那些被倒空的沉重与满足——无数的寂寞与翻滚的思想开成了血红色的花,一朵一朵荡漾在海面上。那是别样的美丽。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一笔一划,一钩一点,一撇一捺,我把我的心绪随着笔尖的游移融进了这本薄薄的《海子诗集》,我把璇心中所爱的海子细细勾勒送给了她。白纸,黑字,海子的欢笑,海子的惆怅,在那个静谧夜晚,在那个无人的庭院,我们高高地立于石堆之上,月光在我们的脸颊上奔腾,在我们的声线上起舞,在我们的指尖徜徉。
“以前的夜里我们静静地坐着 我们双膝如木 我们支起了耳朵……” “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太多太多,那个夜晚,我们不是在诵读海子的诗篇,而是在吟唱海子的心潮澎湃,寂寞如秋;太多太多,那个夜晚,我们在日子的海岸逆着海风眺望,我们不是在欣赏今日的白浪真大,而是在感叹海子在风口浪尖的洒脱自如。我们在海子诗里沉沉浮浮。偶尔路过了一个年轻人,他真切地看到了我们的痴狂,我没有真切地看到他眸子里愚蠢的鄙夷。

“今天,我什么也不说,让别人去说……”“今天是3月26日。”“我知道。”早晨与璇的第一句话似乎定格了今日的沉重。

在有海子的日子里,我们驾马在梦的原野奔腾欢呼,在有海子的日子里,清醒终究成了一种罪过。

海子金句

─────

1.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秋日黄昏》
2.今天,我什么也不说,让别人去说。——《新娘》
3.今夜我不会遇见你,今夜我遇见了世上的一却,但不会遇见你。——《情诗一束,山楂树》
4.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麦地与诗人,答复》
5.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远方》
6.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西藏》
7.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九月》
8.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黑夜的献诗》
9.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秋》
10.谁的声音能抵达秋子之夜,长久喧响,掩盖我们横陈于地的骸骨。——《秋》
11.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四姐妹》
12.雨是一生错过,雨是悲欢离合——《我请求:雨》
13.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亚洲铜》
14.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
15.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村庄》
16.过完了这个月,我们打开门,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一些果结在深深的地下。——《新娘》
17.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活在珍贵的人间》
18.雨是一生错过,雨是悲欢离合——。《我请求:雨》
19.当我俩同在草原晒黑,是否饮下这最初的幸福最初的吻。——《幸福(或我的女儿叫波兰)》
20.当我没有希望,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请整理好我那凌乱的骨头放入那暗红色小木柜,带回它,像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
21.这是我们共同的平原和水,这是我们共同的夜晚和诗歌。——《海子小夜曲》
22.那秋风吹凉的地方,那片我曾经吻过的地方。——《给B的生日》
23.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九月》
24.云朵的门啊,请为幸福的人们打开,请为幸福,和山坡上无处躲藏的忧伤的眼睛,打开!——《诗人叶赛宁之二》
25.我本是农家子弟,我本应该成为,迷雾退去的河岸上,年轻的乡村教师。——《诗人叶赛宁之七》
26.如今我坐在街镇的一角,为你歌唱,远离了五谷丰盛的村庄。——《长发飞舞的姑娘(五月之歌)》
27.在什么河岸,你最寂寞,搬进了空荡的房屋,你最寂寞,点亮烛火。——《夜晚亲爱的朋友》
28.亡灵游荡的河,在过去我们有多少恐惧,只对你诉说。——《汉绯,河水》
29.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麦地与诗人,询问》
30.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麦地与诗人,答复》
31.在劈开了我的秋天,在劈开了我的骨头的秋天。——《幸福的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
32.如果不能带来麦粒,请对诚实的大地,保持缄默,和你那幽暗的本性。——《重建家园》
33.谁的声音能抵达秋子之夜,长久喧响。——《秋》
34.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秋(另)》
35.我要成为宇宙的孩子,世纪的孩子,挥霍我自己的青春,然后放弃爱情的王位,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眺望北方》
36.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四姐妹》
37.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春天,十个海子》
38.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夜色》
39.海水点亮我,垂死的头颅。——《两行诗》
40.像此刻的风,骤然吹起,我要抱着你,坐在酒杯中。——《四行诗》
41.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日记》
42.那时候你是愉快的,忧伤的,混沌的。——《遥远的路程》
43.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4.泉水白白流淌,花朵为谁开放。——《黎明(之二)》

他人评价

─────

1.朱大可:“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
2.姜冰:思想的力量往往是在思想者本人远去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被这个反应迟钝的世界所感知。抑郁而亡的孔子是这样,受难命终的耶稣也是这样。
可诗人海子在卧轨自杀后的短短几年内,就已经给予了世人心底最猛烈的撞击。他诗歌中沁人心脾的原始气息,像是闪着煜煜金光的束束麦芒,每一次阅读都会刺痛我们干涸已久的瞳孔。
3.严杰夫(书评人):要么向现实妥协,而成为精神死去的普通人,要么永远不低头,仍成为肉体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4.严彬拉夫(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因为海子,我认为自己并没有死掉的资格,我还没有像他那样,写出很牛的诗来,穿上昨天的旧衣服,横心朝向火车。

素材运用

────

平平仄仄是诗歌的音符,则奇妙的音符将我领入诗的瑰丽殿堂,我的心也因诗歌而高贵。推开历史的大门,拨开历史尘封的书页,我看见:尼采在黑夜中奔向山顶,怒吼道:“我是太阳!”我看见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去抚掠那无限的江山,追寻着太阳,追逐着永恒的中国;我看见鲁迅在黑夜中嘴角牵出一抹弧度,抽出了冰冷的宝剑;我看见海子对尘世生活的眷恋以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境;我看见……他们的思想让我望尘莫及,他们的人格魅力始终把我的心深深撼动着,同化着,并且使我高贵而富有诗意。轻拂历史的尘烟纱缦,我倾听先人的声音。谪仙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逐出京,他是一个神话。他的浪漫撩起了我的情怀,他的笔墨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漫步在历史的隧道中,为了追求心灵的永恒而不断提高着自己的境界。我的诗歌——我的爱。我的心因诗歌而高贵。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琬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平静超然的和这个世界告别。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

告别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先生的那首诗《再别康桥》,引发了我们对告别的思考。
在古今诗人的笔下,告别往往是一种不舍,一种愁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一种多么惆怅的告别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又是一种多么失落的告别呀!然而我并不喜欢这种依依不舍的告别,我更喜欢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种豁达的心胸开阔的告别。因为告别其实是人生又一个新的开始。

当爱迪生离开关心他的母亲到各地去找工作时,这与母亲的告别意味着爱迪生发明事业的开始;当比尔 盖茨离开故乡西雅图去到其他地方建立微软公司时,这与他故乡的告别意味着他的创业的一个新的开始;当鲁迅放弃医学而回国开始他的写作生涯时,这与他的恩师藤野先生的告别就意味着他人生旅途的又一个开始。由此可见,告别旧的事物就意味着一个新的事物的开始,所以,告别并不是一个令人伤感的事。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以开阔的心胸来面对告别的。许多人因为对告别过于伤感而会忘记了告别之后的崭新开始。这些人往往因为太留恋过去的事情,也就无法面对新人新事物,也就甭谈新的开始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告别之类的事。人们会与同学朋友告别,会与父母亲人告别,如果我们把这些告别都看作是新的开始,就可以在后来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好。历史上有无数的伟人名人给我们提供了范例:海伦告别了聋和哑,成了一位盲人女作家,社会活动家;莱特兄弟告别了玩耍的竹蜻蜓,却发明了飞机;霍金告别了绝症的痛苦,写下了《时间简史》。因此,只要以宽阔的胸襟、顽强的毅力对待告别,成功或许正向你招手。
告别过去吧,你定会迎来新的开始,你的未来定会更加美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告别”的可以是具体的事件,也可以是某一种经历、情感等。

点睛: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篇3】2021七一勋章人物素材

星河滚烫,你们是人间理想

今天上午,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邀请其中六位功勋模范人物"为你读诗",他们都是我们眼里"了不起的爷爷"。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

杂交水稻育种专家___中国工程院院士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朗读/袁隆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袁爷爷的90岁生日愿望

我现在是"90后"了。愿望,一个是超高产,向亩产一千二百公斤冲刺;第二个愿望,是覆盖全球梦,把我们最好的杂交稻推向全世界。

有人说,闻到稻花香,便会想起备受我们喜爱的"当代神农"袁爷爷。

他最喜欢谁的诗呢?这个总是惦记着中国人吃得饱不饱,稻子长得好不好的"邻家"爷爷,想啊想,想了好半天,选了自己最喜欢的《七律·长征》,随后便开始念起来,念完自己咯咯咯笑了。 

看着袁老脸上的笑容,想到他这一生的探索与努力,何尝不是一次"长征"呢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叶培建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把酒问月》

(节选)作者/[唐]李白 朗读/叶培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叶老的"个人计划"

"我的个人计划就是和团队一起

建立月球科考站;

探测小行星;

火星取样返回。"

叶老的这些计划,可以说是人类现阶段航天探索的主要任务。把毕生精力都放在航天事业上的叶老,令人敬佩不已。

2017年初,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456677"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建星",这是第七颗以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可想而知叶老在航天上的贡献,我国嫦娥系列探测器背后一直有叶老的身影。1945年出生的叶老,是这次参与读诗的6位爷爷中最为年轻的。谈完个人计划后,他说道:"再远一点我可能年纪不行了,再干10年还是可以。"我们说,10年可不够,至少30年。叶老笑道:"30年不可能啦,30年后我都104岁啦。但愿如此。"一句但愿如此,叶老的航天心我们都明了。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高铭暄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其一》

(节选)作者/[宋]陈襄 朗读/高铭暄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

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高老这一辈子……

"我一辈子啊,最专注的一件事就是刑法、立法,我一辈子也只想扮演好一个角色,就是教刑法的老师。"

和蔼可亲的高老极其俊朗。他一生最专注的事,就是"刑法立法"以及教书育人。韩愈有曰:"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也是高老深爱的职业。为人师表,从教近70年,培育了众多法学家、法官、检察官……高老爱唱京剧。录制当天,应众人请求,高老唱了一段《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一位能唱京剧的刑法学泰斗,便是我们的高老。

"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王蒙作家 ____原文化部部长

不,

不能够没有鸟儿的翅膀,

不能够没有勇敢的飞翔,

不能够没有天空的召唤,

不然,生活是多么荒凉。

(节选)王蒙《鸟儿》 朗读/王蒙

写作始终停不下来

"我觉得我一写起小说来,所有的日子都来了,我的日子跟别人不一样。"

很难相信,这位写出《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作家已经85岁高龄了。

从19岁写到85岁,写作始终停不下来,也许正如王老自己所说,"写东西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是词儿。我要写,那股疯劲儿都上来了。"

王老很亲切。也许正因为他一辈子写作,一辈子体恤人民的生活,讲人民的故事。如王老所言,"对人民的感情,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王文教

原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

我长大了,

当历史需要我们的时刻,

认输,我没有权力,

绝望,我没有资格,

像一只儿童用的喷壶, 

我喷洒着银河留给我的星星, 

发出光,发出热,

让一切人都懂得。

(节选)骆一禾《让一切人都懂得》  朗读/王文教 

他用一生诠释羽毛球是"嘛呀"

王文教是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开山鼻祖",更是"英雄的先行者"。在王老的总教练生涯中,共获得过56个世界单项冠军,9个世界团体冠军。听着训练场"砰砰砰"的发球音,似乎能感受到王老用尽全力的过往。

"近20年没有回来过了。"到达训练场时,王老感叹道。但这里的一切,白天黑夜的训练,每次胜利的欢呼,都深深地印在王老脑海中。他和队友们,仿若夜空中的星辰,守护着国家的荣耀。

王老回忆,当初刚从印尼回国,绝大多数国人都不知道羽毛球为何物。球队在天津训练,围观群众问这是"嘛呀"?老人俏皮地学着初回国听到的"神奇"口音,也用60年职业生涯让国人都知道了,羽毛球是"嘛呀"。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王启民

新时期铁人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助理

宁静的井场,伴着东升的旭日,渐渐出现红色的身影,石油工人们从这里踏上自己的战场。

(节选)张忠学《石油工人》 朗读/王启民

回头望,把油田往事从头讲

"这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工人工作的情形。身上涂满了油污,汗水浸透了衣服,夏天是蚊虫肆虐,冬天是风雪交加,工人们以这样艰苦奋斗的精神,拿下了油田……"

"每一口工作的油井,都是他们的勋章。"王启民的一生献给了油田。那个当年把对联"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贴在门口的年轻闯将,如今已是"80后"白发老人。他用一生的时间守候、奋斗,实现了自己青年时期的初心,"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中国自己的油田开发之路。"王老自谦道:"我只是个小人物,这些成绩是千千万万个石油科技工作者共同拼搏奋斗取得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开辟源头的人们。支撑着这个世界运转的,正是所有平凡却不简单的人。今日

9月29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每一个你我,都可以不凡,只要你,

为责任而坚守,

为幸福而奋斗,

每一位为理想,

为挚爱奔忙的人,

大美中国里,

也有你最美的模样。

《为你自己高兴》 

作者/刘心武

要为自己高兴,你的个人最适合于你,你的相貌为你所独有,你的身体状况即使不佳即使有残,也无碍你内心的自尊与自爱。

因为你在诚实地生活,在认真地工作,在挣得你应有的一份,在享受社会应为你提供的那一份快乐。

你每天晚上问心无愧地安睡,你每天清晨兴致勃勃地迎接又一个平凡而充实的日子……是的,你不一定要成为维纳斯,不一定升为星座,但你可以尽情欣赏"维纳斯星座",你不一定要出现在电视上,但你在生活中完全可以拥有比那更多的乐趣……

争取不凡诚然可敬可佩,然而甘于结结实实的平凡,也可爱可羡……

这个世界很大,机会确实很多,然而这个世界也很小,机遇又极为难得,我们应在奋力进取与适可而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我们要懂得这个世界不单是为不平凡的人而存在的,恰恰相反,这个世界是为平凡的人而存活。

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的努力奋进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能够如现在这样也真是挺不错;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不为自己设置徒添烦恼的标杆,更不受他人那出于好意而设置的缥缈标杆而蛊惑;为你自己高兴,为你那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

祖国颂:《祖国是什么》路遥

作者: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

祖国到底是什么?

我想呀,想呀,

每一次想起“祖国”这两个字,

心里便泛起一阵阵温柔的波浪,

眼里便涌起一片晶莹的泪花,

血管里便奔腾着一股股热血。

祖国是什么?

她是山,是海;

是森林,是草原;

是村庄,是城市;

是莽莽无垠的沙漠,

是绵延起伏的丘陵。

是什么?

她是炊烟,是鸽哨;

是端午的龙舟,

是中秋的火把;

是情人在木栅栏后的热恋亲吻,

是婴儿在摇篮里咿咿呀呀的呼唤,

是母亲在平底锅上烙出的煎饼,

是父亲在远行时的殷殷叮咛。

祖国是什么?

她是孔子、老子、庄子的思考;

是屈原、李白、陆游的诗;

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的散文;

是李煜、李清照、辛弃疾的词;

是八大山人、郑板桥、齐白石的画;

是米芾、黄山谷、林散之的书法;

是我们先辈人中最智慧的大师的创造,

是我最尊敬的那些先辈的劳绩。

是什么?

她是一次次的屈辱,

一次次的抗争,

一次次的失败,

又一次次的奋起;

她是战士手中的枪,志士颈上的血;

是胜利后的狂欢,

是史书上一页页不朽的篇章。

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地方,

但是那里有黄山么,有黄河么,有长江么,有长城么?

有母亲生育我时的衣胞么,

有我一步步艰难跋涉过来的足印么,

有我和我的亲友们都已经习惯的那些难以尽说的民风民俗么,

有我一开口哼唱就觉得荡气回肠的乡音黄梅戏么?

没有!既然这些都没有,那么,祖国,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地方。

祖国啊,

她是一首唱不完的恋歌,

一篇写不尽的美文,

她是我们的祖先和祖先的祖先赖以繁衍生息的地方,

也是我们的子孙和子孙的子孙赖以生存发展的地方。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祖国到底是什么?

我想呀,想呀……

【篇4】2021七一勋章人物素材

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生,2019年1月去世,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

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生,辽宁复县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称号。

李延年,男,汉族,中共党员,1928年11月生,河北昌黎人,原54251副政治委员。1945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战斗20多次,是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离休后,他初心不改、斗志不减、本色不变,积极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充分展现了一名老革命军人、老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荣立特等功1次,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获解放奖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

张富清,男,汉族,中共党员,1924年12月生,陕西洋县人,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来凤支行原副行长。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1955年,他转业后主动要求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埋头工作,连儿女对他的赫赫战功都不知情。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战斗英雄”称号两次。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生,广东揭阳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篇5】2021七一勋章人物素材

作文素材积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授予下列人士“共和国勋章”: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

人物素材积累

1、袁隆平: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90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担负的责任。他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未变。

袁隆平一直认为,自己热爱的中国,既是他永攀新高的动力,也是所有梦想的终极目标。

选择农业报国

“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袁隆平从小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始终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紧紧相连。他有过体育救国的梦想,也曾打算参军报国,最终,他将自己对祖国的热忱,结成了一串串饱满的稻穗。

“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因此高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袁隆平说,新中国成立前,自己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这让他感到痛心。于是在1949年,他报考了西南农学院。

1956年,为了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之前还在学校代教俄语的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完全靠自己摸索经验的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让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宝贝取名为“野败”。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回忆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袁隆平记忆里最深刻的细节之一,是背着足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倒转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辗转研究,只为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袁隆平说,这样的经历“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为国家筑牢粮仓

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大批优秀人才从基层单位进入中心,袁隆平还积极争取经费把他们送到国外深造。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了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于2000年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我现在已经从‘80后’变成了‘90后’,我希望自己能活到100岁。”刚刚度过自己90岁生日的袁隆平说,“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要为祖国的繁荣做出更多贡献。”

2、申纪兰:一辈子的承诺

九月的上党大地秋意渐浓,香菇大棚里却还是让人感到有些闷热,90岁高龄的申纪兰正在采摘蘑菇。深蓝色衣服、齐耳短发、黑白布鞋,依然保持着热爱劳动的本色,一如她对国家深沉的爱始终不变。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是太行山南麓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小村庄,申纪兰在这里用自己的一生,陪伴着共和国的每一次进步。

曾经的西沟村,山高土薄,高寒多旱。申纪兰回忆说:“西沟农民辈辈苦,打一担粮交八斗租,十冬腊月换不上衣,糠菜一年糊不住,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当时还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每次想起这个说法,申纪兰都很生气:“旧社会呀,不把妇女当人。妇女只能到院里头,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县里头。你说这话能有道理吗?我就不服气。”

1951年,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被选为副社长。那时社里劳动力短缺,社长李顺达就鼓励申纪兰发动妇女下地劳动。“走出‘三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要男人看得起妇女真难呀!”申纪兰感慨地说。

所谓“三台”即碾台、锅台、炕台。除了思想上的桎梏外,还有一大困难摆在申纪兰面前:那时候10分算一个劳动力,两个妇女只能算一个男劳力,所以妇女只能记5分。这种按性别划分的不公道计分方式,直接打消了妇女们干活的积极性。

为了争取妇女同工同酬,申纪兰决定组织妇女和男人比赛撒肥,看谁先撒完,并且撒得又快又好。在申纪兰的带领下,姐妹们先把地划成行,然后一行一行地撒肥,撒进去的肥料又匀又实,不到晌午就率先干完了。那天,她们终于第一次挣到了10个工分,和男人们一样多。

就这样,申纪兰动员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社会实践,为新中国的农村集体劳动管理探索出一个最初的分配模式,为我国制定按劳分配政策和法律作出了实验性的贡献。

1954年,申纪兰也因此当上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而男女同工同酬也在此次大会上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从此,申纪兰开始了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风雨同行的65年。

申纪兰回忆说:“第一次开的人代会,在中南海的礼堂里。投票是把纸发到手里头,那时我真正的感觉是人民当家作主了!”

65年的代表生涯,申纪兰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涵盖“三农”、教育、交通、水利建设等各领域,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山区交通建设、耕地保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等,不断得到采纳、得以实现。申纪兰,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位出席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

1983年,西沟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年后,申纪兰带领乡亲们办起了平顺县第一个村办企业,西沟村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西沟村也提出发展“旅游、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三个产业。近年来,西沟村不断走科技创新道路,建起了60多个光伏香菇大棚,实现了棚上发电,棚下种菇。种驴场、核桃露厂、潞麻厂、服装生产车间……依次建立。

如今忙碌了一辈子的申纪兰,依然为村里忙活着:到施工现场询问进展,入村民家中了解需求,学习中央有关精神,为社会各界讲党课……申纪兰总说:“我虽然年龄大了,但还能做一些事情,党需要我,我就要一直干下去,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辈子的承诺。”

3、张富清:紧跟党走,做党的好战士

1948年2月,他在陕西宜川县瓦子街参加革命,开启了自己的英雄之旅。

壶梯山战斗、永丰城战斗中,他任突击组长,先后炸掉敌人三个碉堡,立下赫赫战功。

1955年1月,他退役转业,告别军营,扎根湖北来凤县,锁住荣誉,尘封战功,为当地发展和群众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

1985年1月,他站完最后一班岗,离休。人离休了,思想却不离休,他坚持学习,三十多年如一日。

无论何时、何地、何境,他都把组织的要求摆在第一位。作为一名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精神上追求卓越,物质上毫无所求。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

从革命战场到人生战场不改本色

1924年12月,张富清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马畅镇双庙村一个贫农家庭。兵荒马乱的年月,他在家种过地,给地主当过长工,没有上过一天学。1945年下半年,家中唯一的壮劳力二哥被国民党抓壮丁,为了一家人维持生计,他用自己将二哥换了出来。

宜川战役中,国民党军整编第90师在瓦子街落入我军伏击圈被歼,作为该师杂役的张富清,选择参加革命,成为王震所领导的英雄部队——359旅718团的一名“人民子弟兵”。

1948年7月,壶梯山战斗打响。这是1948年9月我军转入战略决战前,西北野战军为牵制胡宗南部队而发起的澄合战役中的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张富清荣立师一等功,被授予师“战斗英雄”称号。

1948年11月,永丰城战斗打响。此时,我军已转入战略决战,西北野战军配合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作战。在永丰城战斗中,张富清带着2个炸药包、1支步枪、1支冲锋枪和16个手榴弹,攀上寨墙,炸掉了敌人两个碉堡,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独自坚守阵地到天明,数次打退敌人反扑。他因此荣立军一等功,被授予军甲等“战斗英雄”称号,并被西北野战军加授特等功。

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战斗英雄”称号,这就是张富清在战场上向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

1953年3月至1954年12月,张富清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5年1月退役转业时,张富清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赴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他带着爱人孙玉兰扎根来凤县,一口皮箱,锁住了他在战场上获得的全部荣誉。

每一个岗位都担当作为竭尽所能

到来凤县后,张富清先后任城关粮油所主任,三胡区副区长、区长,建行来凤支行副行长等职务。每一个岗位,他都脚踏实地,竭尽所能,担当奉献。

为了带头示范,他让爱人孙玉兰从自己分管的三胡区供销社下岗,让大儿子张建国到卯洞公社万亩林场当知青。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他不躲不绕,想方设法,克服解决。刚开始进驻生产大队时,群众不买账、不认可。为了让群众接受自己,他住进最穷的社员家,白天与社员一起干重体力活儿,晚上开完会后,帮社员挑水扫地。

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进驻卯洞公社高洞管理区,群众反映出行难、吃水难后,他带着社员四处寻找水源,50多岁的年纪腰系长绳,下到天坑底部找水。他带着社员修路,与社员一起在绝壁上抡大锤打炮眼。

任三胡区副区长、区长期间,他推动水电站建设,让土苗山村进入“电力时代”。

1961年至1964年期间,张富清主导修建了三胡区老狮子桥水电站,供附近的两个生产队照明。这是三胡区历史上第一座水电站。“从一个区来讲,能够照上电灯是祖祖辈辈多少年来都没有的事,电灯更明亮,比照桐油灯好多少倍呀!”讲起这件事,张富清高兴地说。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心中无我,付此一生。这就是战斗英雄张富清,在工作岗位上向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

深藏功名60余载连家人都不知情

1985年1月,张富清站完最后一班岗,从建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

离休后,张富清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住老房子、穿老衣服、用老家具、过老生活。

虽然离休了,但他未有一丝懈怠,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卧室的书桌上,摆着成堆的学习资料。书桌右侧的抽屉里,放着他的药——享受公费医疗政策的他,为了防止家人“违规”用自己的药,不惜锁住了抽屉。

2012年,张富清因病左腿截肢。为了不影响子女“为党和人民工作”,88岁的他装上假肢顽强站了起来。

60多年里,张富清将赫赫战功深埋心底,从不提起,他的老伴儿和儿女都不知情。2018年底,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张富清隐藏半个多世纪的战功才得以发现。

讲起登记的初衷,张富清说:“我起初不想把这些奖章和证书拿出来,但考虑到如果不拿出来,那就是对党不忠诚,是欺骗党的行为……”

战斗英雄的事迹披露后,诸多光环加身,他依然是老样子,一切都没有变,还是那个坚守初心,保持本色的张富清。

“我要在有生之年,坚决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做到哪里,党叫我做啥,我就做啥。”张富清说。

4、李延年:荣誉属于所有烈士

新华社南宁9月20日电 解放战争中,他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和国民党军拼过刺刀,在山势险峻的湘西和土匪“掰过手腕”;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带领官兵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顶住了敌人多次反扑,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立了特等功;凯旋之后,他继续投身国防事业,上世纪70年代来到祖国南疆,从此扎根祖国边陲。

91岁的李延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一位一生默默奉献,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军队老党员。

金秋九月,绿城南宁,市区里一座两层小楼里,李延年正在为家中的仙人掌、三角梅浇水。他觉得一棵棵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植物,像极了他们这些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有种压不垮的气势。

1945年10月,李延年参军前往东北,参与到解放东北的战斗中。辽沈战役打响后,李延年所在纵队参加黑山阻击战,堵住廖耀湘兵团。他清晰地记得,在那场空前惨烈的战斗中,一个战友牺牲了,另一个就主动补上去,许多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辽沈战役结束后,李延年参加了平津战役,每战争先的他,连连立功受奖。1950年8月,在湘西剿匪的李延年,被提拔为连队指导员。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李延年随志愿军入朝作战。这段岁月也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1951年10月,李延年担任志愿军某营7连指导员。他所在营奉命对失守的346.6高地实施反击。两夜一天的战斗,敌人一轮又一轮地压向我军阵地。打完弹药的官兵,靠捡拾敌人留下来的武器,打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敌军。一名战士在子弹打光后,拿着爆破筒,与冲上阵地的2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看到战友一个接着一个牺牲,李延年带领官兵坚守阵地,直到得到上级命令才撤出阵地。

1952年11月,李延年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记特等功1次,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

近年来,李延年被广西军区先后评为“先进离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始终保持老党员、老军人、老英雄的革命本色,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2019年中秋节前夕。广西军区军史馆烈士墙前,李延年驻足凝视。轻抚着牺牲战友的名字,他缓缓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5、孙家栋:一辈子与卫星打交道的航天“大总师”

他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获得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称号的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又荣获“共和国勋章”。他,就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

中国航天“大总师”

孙家栋,这个名字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紧紧相依。

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数个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总设计师或总指挥,孙家栋则被大家尊称为“大总师”。

回顾几十年的工作,孙家栋认为自己“仅仅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个”。他经常说,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自己。

一次发射中,卫星在转运途中不慎发生了轻微碰撞,试验队员们一下子慌了神,谁也不敢保证这会不会对发射造成影响。

接到紧急报告后,孙家栋当天就从北京赶到了西昌,一下飞机就直奔卫星试验厂房。了解清楚现场情况后,当时已经快80岁的他马上钻到了卫星底下,对着卫星的受创部位仔细研究起来。

“卫星没事儿,能用!”孙家栋的一句话,让大家悬在半空的心踏实了下来。

“搞航天工程,没有好坏,只有成败。要保成功,就必须发扬严格、谨慎、细致、务实的作风。”孙家栋总是这样告诫年轻人。

90岁的“牧星人”

4月是中国航天的重要月份。既有中国航天日,又是孙家栋的生日。

如今已经90岁的孙家栋,与卫星打了一辈子交道。

曾经有人问孙家栋:“航天精神里哪一条最重要?”

“热爱。”他不假思索,“如果你不热爱,就谈不上奋斗、奉献、严谨、协作、负责、创新……”

几十年来,正是凭着这个信念,尽管从事着充满风险的航天事业,但孙家栋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愈挫愈勇。

20世纪70年代,孙家栋带领团队研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时出现了意外。震惊过后,孙家栋带着大伙儿在天寒地冻中把大片的沙漠翻了一尺多深,拿筛子把炸碎的火箭卫星残骸筛出来,最终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

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后,在向定点位置漂移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孙家栋果断地发出了打破常规的指令——他要求再调5度,最终正确的指令使卫星化险为夷。

2009年,在孙家栋80岁生日时,钱学森专门致信祝贺。钱老在信中说:“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擅长攻关复杂难题:“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了全新的月球背面探索之旅,举国沸腾、世界瞩目。

时针拨回15年前,当国家启动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时,已经75岁的孙家栋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

大多数人在这样的高龄都功成身退,他却冒着风险出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孙家栋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里,大家全部从座位上站起来,欢呼雀跃、拥抱握手。而孙家栋却走到了一个僻静的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在偷偷擦眼泪。

“孙家栋无疑是一位战略科学家,总能确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说,在困难面前,他绝不低头;在责任面前,他又“俯首甘为孺子牛”。

孙家栋的一大长处,就是善于协调各种复杂的技术问题,找到最经济、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航天尖端产品也是买不来的。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孙家栋说。

近年来,孙家栋特别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专家可以依靠,没有技术可以借鉴,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今天搞航天的年轻人更要有自主创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术的话语权。”

“中国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跟着党中央,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尽个人微薄之力,把我们国家的事业搞好,真正实现中国梦,富起来、强起来,完成好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孙家栋说。

6、黄旭华:我就像核潜艇,潜在水下,不希望出名

《面对面》栏目记者此前对95岁的黄旭华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曾经30年未能回家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参加这项工作就要当一辈子无名英雄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试航,因核潜艇在现代战争中战略地位重要,国际上一些军事大国纷纷加强了这一新型武器的研制工作。

为了能够强有力应对西方大国的核讹诈,1958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当时34岁的黄旭华参加了“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工作,是最早研制核潜艇的29人之一。

第一,进入这个领域就不能出去,干一辈子,犯了错误也不能出去。你一出去就把国家机密带出去了,犯了错误留在这打扫卫生。第二,绝对不能泄露单位的名称、地点、任务、工作的性质。第三,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不出名。人家问我你能够承受得了吗?我说能够承受得了。参加核潜艇工作,我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我不希望出名。

一穷二白起步 土办法解决尖端技术难题

核潜艇是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研制难度远非常规潜艇可比拟。包括黄旭华在内的科研人员没有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零开始。

我们的工作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陈毅讲了一句话,你们把事情搞出来,我这外交部长就好做了。没这个实力,我们国家在国际上是没有地位的。

在当时的条件下,黄旭华和其他科研人员想了很多土办法,来解决尖端的技术难题。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他们就用算盘、计算尺,甚至用磅秤来解决核潜艇的重心问题。

核潜艇牵涉到五万多个台件、几千米长度的管道电缆、一千多吨的钢材,这么多东西组合在一艘潜艇上,要保证重量重心在最好的位置上非常困难。我们的同事没有怨言,咬紧牙关把它搞出来。我们在船台的入口处放了一个磅秤,凡是拿进船台的都要过秤,所有的重量要跟我计算的一样,重心如果不一样马上要调整。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神秘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我必须下去,我要为这条艇负责到底!”

1988年年初,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的日子,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试验前,参试人员心情忐忑,有人甚至给家人写下了遗书。这种氛围,与美国的一次核潜艇极限深潜航试验有关:1963年,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进行极限深潜航试验时,因事故沉没,艇上129人无一生还。

当得知舰上操作人员承受着超常的心理压力时,黄旭华亲自与他们对话,让他们对试验成功树立信心:这次做试验绝不是让你们去“光荣”,而是要大家把试验数据完整拿回来。座谈会上,他宣布要上艇与大家一起参与深潜试验。

他们说总设计师的任务是坐镇在水面的指挥船上,您下去干啥?我说我下去,万一试验过程当中发生了哪些不正常现象,我会及时协助艇上的援救,采取措施及时避免事故扩大。作为总设计师我要为这条艇负责到底,我必须下去。

64岁的黄旭华是全世界第一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最终,“404”艇抵达水下极限深度,成功完成预定的深潜试验。黄旭华现场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这几个字是我从事核潜艇事业的写照。一个是“痴”字,一个是“乐”字。痴,痴迷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的事业我无怨无悔。乐,乐在其中,对待任何事物都是乐观对待。

隐姓埋名30年 父亲去世也不知他在干什么

由于核潜艇研制是国家最高机密,从1958年到1988年,求索的这30年,也是黄旭华隐姓埋名的30年。

1957年元旦,黄旭华回乡探望家人,他向母亲承诺要“常常回家看看”。可是,包括他自己在内,全家人谁也想不到,自此一别,竟要30年后才能再次相见。1958年工作调动后,他与父母的联系只能通过信箱,父母多次写信问他在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他总是避而不答。父亲去世时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对于黄旭华的多年不归,亲人们多有怨言。弟弟妹妹们说:三哥大学毕业了,就忘了家,忘了养育他的父母。黄旭华的母亲再三说:三哥不是这样子的人!但是,30年没回家,母亲难免也有不理解。

1987年,《文汇月刊》发表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但写了“他妻子李世英”。黄旭华把篇文章寄给了母亲,老母亲知道这是她的三儿媳。文章尚未读完,老人已经泪流满面。

当我母亲知道我搞核潜艇,她感觉到自豪。她把子孙们叫来,说了一句,“三哥做事大家要理解要谅解”。“理解”和“谅解”传到了我的耳朵,我真的哭了。我说儿子对不起他们,我没有当好儿子,也没有当好丈夫,也没有当好父亲,核潜艇就是我的一切。不能说我对家没有感情,我欠了我的父亲母亲,欠了我的爱人女儿,欠了一辈子还不了的情债。有人问过我,你为什么能够这么坚持?我讲了一句话: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个一直在我心里面。

1988年,黄旭华借着到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出差的机会,终于回到阔别30年的广东海丰的老家。93岁的母亲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三儿子。

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把母亲的一条旧围巾拿来。每年冬天,我一定会戴母亲的围巾。我感觉围了这条围巾母亲就一直跟我在一道,我真的想念我的母亲。

95岁高龄仍坚持工作 给新一代核潜艇设计者当啦啦队长

如今,为核潜艇奉献了一生的黄旭华已经95岁高龄,一只耳朵已听不太清,但腿脚还算利索。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仍然每天坚持来到他的办公室,继续他的工作。

虽然我现在年龄大了,已经退出一线,但我感觉我的责任并没有完。世界上的技术竞争非常激烈,其中最严峻的竞争表现在国防科技领域。竞争当中,你落后了就要挨打,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我95岁了,人家说您不要去上班。我还是有责任的,我现在的责任是给新的这一代当啦啦队长,给他们鼓劲儿。

7、于敏,一个曾经绝密28年的名字

他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他是于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国产专家一号”——人们这样亲切地称呼于敏。

没有留过洋,却也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他毅然服从国家需要,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一切从头开始,装备实在简陋,除了一些桌椅外,只有几把算尺和一块黑板。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需要解决各方涌来的问题,仅有5%的时长可以留给氢弹设计。

科研大楼里一宿一宿灯火通明,人们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于敏的报告,与彭桓武、邓稼先等人的报告相互穿插,听讲的人常常把屋子挤得水泄不通。

“百日会战”令人难忘。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深处,蘑菇云腾空而起,一声巨响震惊世界。新华社对外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记载: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用热血书写历史丰碑

有人尊称他为“氢弹之父”,于敏婉拒。他说,这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

1926年,于敏生于天津一个小职员家庭,从小读书爱问为什么。进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后,他的成绩名列榜首。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新中国成立两年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

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连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率领团队又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中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他与邓稼先、胡仁宇、胡思得等科学家多次商议起草报告,分析我国相关实验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争取时机,加快步伐的战略建议。

在核试验这条道路上,美国进行了1000余次,而我国只进行了45次,不及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这是于敏和他的同事们用热血书写的一座座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

如一滴水,融入大海

名字解密后,于敏收获了应得的荣誉。

20年前,在国庆50周年群众游行的观礼台上,刚刚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于敏,看着空前壮大的科技方队通过广场感慨万分: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科学家义不容辞的使命。”

2015年1月9日,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谦逊与纯粹溢于言表。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极高的荣誉纷至沓来,于敏一如既往地低调。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

2019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

愿将一生献宏谋!——他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以精诚书写了中国现代史上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

8、老同事眼中的屠呦呦:她没有那么神秘,看电视她才知道自己拿了诺奖

随着“共和国勋章”人选公布,屠呦呦的名字再度回到公众视野。距离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四年,深居简出的屠呦呦依旧和媒体保持着距离——人们几乎看不到她公开亮相。

隐匿在闹市中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也一如往常的低调。如果不加提醒,很难看出这里曾经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除了中药研究所二楼青蒿素研究中心门口的公告栏,这上面记录了屠呦呦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青蒿素的始末。

从传统古籍中得到研究灵感、不惧危险以身试药,因诺奖一夜成名后,屠呦呦的这些故事变得家喻户晓。忆起往昔,与屠呦呦共事几十年的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姜廷良已经无法捕捉很多细节,但他对屠呦呦的印象始终如一:认真、踏实、低调、坚持。他想,这也是科学家们的共同特质。

谈过去:传统古籍中得到关键启示

新京报:当时屠呦呦团队做青蒿素的研究有什么契机?

姜廷良: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中,对战双方因为疟疾减员严重,越南向中国紧急求助,为此中国启动了“523计划”,研制抗虐特效药,很多科学家参与其中,是一次全国大协作。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接到任务后,很快成立了课题组,屠呦呦担任课题组组长。

新京报:研究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姜廷良:当时用水煮、高温的提取方法得到的青蒿提取物效果不稳定,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后来屠呦呦想起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由此想到,为什么书中写着要用冷水泡,会不会是常用的煎熬和高温提取方法破坏了青蒿有效成分,所以就改为用乙醚低温提取,解决了稳定性的问题。

新京报:有媒体报道说,屠呦呦曾经以身试药,是这样吗?

姜廷良:药物必须安全、有效、可控、稳定,课题组发现青蒿素对疟原虫有效,那么它的安全性如何?当时为了能抓紧上临床使用,屠呦呦主动提出来拿自己做实验,上级领导同意了她的申请,她们首批三个人做了实验,后来又有几个人重复了实验,都没有问题。实验前,青蒿素对人体的损害到底有多大是未知的,她们是承担了一定风险的。

发现青蒿素以后,要提取大量的足够临床使用的青蒿素,当时条件不具备,没有那么大的容器去浸泡,就用老百姓腌咸菜的酱缸,用乙醚浸泡,但是乙醚会挥发,她长期待在这样的环境里,得了肝炎。

谈诺奖:看电视她才知道自己拿了诺奖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知道她得诺奖的消息?

姜廷良:她自己打电话告诉我的。因为我跟她同事很多年比较熟悉,她给我打电话说,哎呦,受不了啦,好多记者找来家里,不知道跟他们说什么,不就是个药吗?

后来我也是听别人说,诺奖打电话通知她那天,她刚好出去了不在家,没有接到电话,第二天下午她看电视才知道自己得奖了,媒体知道消息后都跑去她家了。

新京报:听说她一开始没打算去领奖?

姜廷良:她对荣誉并不是特别关注,而且当时她身体不太好。我们劝她,能坚持就应该去领奖。这是第一次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研究被评为诺贝尔科学奖,以前有几位华裔科学家得奖,但基本都是在国外做的,像青蒿素完全在国内做的还是第一次。

我们跟她说,这是国家的事。为了国家声誉,她决定去了。原来她准备站着演讲,后来还是把椅子搬上去了,坐着说的,可以看出身体状况并不好。同一年美国还有一个奖也请她去领奖,她因为身体原因去不了。

谈性格:认真踏实坚持,甘愿坐冷板凳

新京报:在你看来,屠呦呦是一个怎样的人?

姜廷良:她心里想什么,嘴巴就讲什么,不了解她的人觉得她说话不够圆滑,她怎么想就怎么说。在科研工作里非常认真、踏实,坚持,甘愿坐冷板凳,如果不是认真踏实一步一步做研究,也不可能获得开创性的发现。她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很认真对待科研事业的人,认真、坚持这样的品质,我想这也是科学家共同具备的。

新京报:在公众和媒体看来,她似乎很低调也很神秘。

姜廷良:其实不神秘(笑)。成名前后她都很低调,她谢绝了一些大学或者机构当名誉教授的邀请,有一些不是她的领域,而且她认为既然担任名誉教授总得尽自己的责任,她也担不起这个责任。一些国际上的会议她也都谢绝了。

她住的小区邻居可能知道,哦,这个老太太得了诺奖。但有时候我们一起在外面吃饭,别人也不知道。

谈研究:“要把论文变成药”真正解决问题

新京报:她现在还在做研究吗?

姜廷良:她发现青蒿素以后,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在做研究。因为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在自然界是很少见的,所以她希望继续探索。青蒿素发现至今40多年了,对它的作用机制目前全球尚无定论,她也希望进一步研究了解它真正的作用机制,对于进一步利用好青蒿素是很有意义的。她对以后的发展也有一些想法,我们也在进一步讨论中,她希望把青蒿素的价值完全发掘出来。

她现在不来研究中心,我们也不希望她来,养好身体才是第一位的。她主要把握一些原则和方向性的问题,我们会给她书面汇报研究进展,或是去她家面对面讨论一些事情。

比如,之前她跟我们说,“要把论文变成药”。现在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发论文才是重要的,但是她认为要把论文变成药,要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这句话很简单,但体现了我们研究的落脚点在哪里。

新京报:团队现在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姜廷良:疟疾在解放前还是很厉害的,经过多年防控,国内自己感染的疟疾已经没有了,在老百姓中已经不是非常重视的病了。但是疟疾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很大的传染病,WHO仍然把疟疾、艾滋病、结核病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用好青蒿素仍然是人类目前治愈疟疾的必须选择。今年4月,我们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提出了应对青蒿素耐药性的设想,现在我们正在国外一些地区希望得到临床上的检验。

于敏素材积累示例:

【习近平主席语录】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事】

治国重勋劳。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模范人物。

【理】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给予功勋模范人物国家最高荣誉,彰显其政治声誉和崇高地位,向全社会发出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重英雄的强烈信号。

【人】

于敏——国家勋章获得者

【例】

他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为了工作,隐姓埋名28载,舍小家为大家。

【言】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于敏)

【句】

沉甸甸的勋章,映照着英雄们史诗般的光辉人生,饱含着全国人民对他们的崇高敬意。

【篇6】2021七一勋章人物素材

威廉·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的传奇人物

●人物档案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9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戏剧家的作品。

●基本信息

少年时期

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一个富

威廉·莎士比亚的肖像画

裕的市民家庭,1564年4月26日受洗礼。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接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

莎士比亚7岁时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在那里读了六年的书,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除此之外,他还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因父亲破产,他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1577年,被父亲从学校接回,不得已帮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它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莎士比亚读书时就卓尔不凡,与众不同。有传言说他曾在一个叫托马斯·露西的富裕财主兼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地上偷猎,结果被露西的管家发现,他为此挨了揍。出于报复,他写了一首讥讽大财主的打油诗。这首诗没过多久便传遍了整个乡村。大财主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人用这首打油诗来嘲笑他。托马斯乡绅非常恼火,于是就想惩罚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因此被迫离开斯特拉福德小镇,到伦敦避难。

剧团生涯

莎士比亚还在斯特拉福德小镇居住时,就对戏剧表演已经非常熟悉。经常有一些旅行剧团到斯特拉福德小镇表演。

1583年与一个农民之女安妮·海瑟薇结婚,1585年育有一子哈姆尼特·莎士比

莎士比亚

亚。1586或1587年他到了伦敦,当时戏剧正迅速地流行起来。他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最终成为剧院股东。

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到1590年年底,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伦敦一家顶级剧团——詹姆斯·伯比奇经营的“内务大臣供奉剧团”——的演员和剧作家。后来,莎士比亚向人证实了自己是一个脚踏实地、品行端正之人,他成为了剧团的股东,很快赢得了同仁们的尊敬和爱戴。

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也予以关爱,改称其为“国王的供奉剧团”,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

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597年,莎士比亚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

剧作巨匠

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莎士比亚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沙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1599年莎士

威廉·莎士比亚雕像

比亚参加了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莎士比亚逐渐富裕起来,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贵族的称号。1612年他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还乡。 [1] 

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莎士比亚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常常在宫廷中演出。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

晚年逝世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

莎士比亚之墓。

呆在斯特拉特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特福。

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52岁生日那天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他留有遗嘱。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

●人物金句

Things base and vile, holding no quantity, love can transpose to form and dignity: love looks not with the eyes, but with mind.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1)
  卑贱和劣行在爱情看来都不算数,都可以被转化成美满和庄严:爱情不用眼睛辨别,而是用心灵来判断/爱用的不是眼睛,而是心。——《仲夏夜之梦》

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1)

真爱无坦途。 ——《仲夏夜之梦》

Lord, what fools these mortals be!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3.2)
  上帝呀,这些凡人怎么都是十足的傻瓜!——《仲夏夜之梦》

Since the little wit that fools have was silenced, the little foolery that wise men have makes a great show. (As You Like It, 1.2)

自从傻子小小的聪明被压制得无声无息,聪明人小小的傻气显得更吸引眼球了。——《皆大欢喜》

as you like it,All the world"s a stage,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As You Like It)

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皆大欢喜》

Beauty provoke thieves sooner than gold. (As You Like It, 1.3)
  美貌比金银更容易引起歹心。——《皆大欢喜》

Sweet are the uses of adversity. (As You Like It, 2.1)
  逆境和厄运自有妙处。——《皆大欢喜》

Do you not know I am a woman? When I think, I must speak. (As You Like It, 3.2)
  你难道不知道我是女人?我心里想什么,就会说出来。——《皆大欢喜》

Love is merely a madness. (As You Like It, 3.2)
  爱情不过是一种疯狂。——《皆大欢喜》

O, how bitter a thing it is to look into happiness through another man’s eyes! (As You Like It)
  唉!从别人的眼中看到幸福,自己真有说不出的酸楚!——《皆大欢喜》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 (A Merchant of Venice 2.2)
  知子之父为智。——《威尼斯商人》

Love is blind and lovers cannot see the pretty follies that themselves commit. (A Merchant of Venice 2.6)
  爱情是盲目的,恋人们看不到自己做的傻事。——《威尼斯商人》

All that glisters is not gold. (A Merchant of Venice 2.7)
  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威尼斯商人》

So is the will of a living daughter curb’d by the will of a dead father. (A Merchant of Venice 1.2)
  一个活生生的女人的意愿,却被过世的父亲的遗嘱所限。——《威尼斯商人》

Some rise by sin, and some by virtue fall. (Measure for Measure 2.1)
  有些人因罪恶而升迁,有些人因德行而没落。——《一报还一报》

O, it is excellent to have a giant’s strength; but it is tyrannous to use it like a giant.(Measure for Measure 2.1)
  哎! 有巨人的力量固然好,但像巨人那样滥用力量就是一种残暴行为。——《一报还一报》

I’ll pray a thousand prayers for thy death but no word to save thee. (Measure for Measure 3.1)
  我要千遍祷告让你死,也不祈求一字救你命。——《一报还一报》

O, what may man within him hide, though angel on the outward side! (Measure for Measure 3.2)
  哎!一个人外表可以装得像天使,但却可能把自己掩藏在内心深处!——《一报还一报》

Beauty! Where is thy faith? (Troilus and Cressida 5.2)
  美貌!你的真诚在何方?——《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Take but degree away, untune that string, and, hark, what discord follows! (Troilus and Cressida 1.3)
  没有了纪律,就像琴弦绷断,听吧!刺耳的噪音随之而来!——《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O, she dothe teach the torches to burn bright! (Romeo and Juliet 1.5)
  啊!火炬不及她那么明亮。——《罗密欧与朱丽叶》

My only love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 ! (Romeo and Juliet 1.5)
  我唯一的爱来自我唯一的恨。——《罗密欧与朱丽叶》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word would smell as sweet. (Romeo and Juliet 2.2)
  名字中有什么呢?把玫瑰叫成别的名字,它还是一样的芬芳。——《罗密欧与朱丽叶》

Young men’s love then lies not truly in their hearts, but in their eyes. (Romeo and Juliet 2.3)
  年轻人的爱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全靠眼睛。——《罗密欧与朱丽叶》

It is the east, and Juliet is the sun. (Romeo and Juliet 2.2)
  那是东方,而朱丽叶就是太阳。——《罗密欧与朱丽叶》

A little more than kin, and less than kind. (Hamlet 1.2)
  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关的路人。——《哈姆雷特》

Frailty, thy name is woman! (Hamlet 1.2)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哈姆雷特》

This above all: to thine self be true. (Hamlet 1.3)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忠实。——《哈姆雷特》

The time is out of joint – O, cursed spite, that ever I was born to set it right! (Hamlet 1.5)
  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哈姆雷特》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Hamlet 2.2)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哈姆雷特》

There are more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 Horatio, than are dreamt of in your philosophy. (Hamlet 1.5)
  天地之间有许多事情,是你的睿智所无法想象的。——《哈姆雷特》

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 (Hamlet 2.2)
  世上之事物本无善恶之分,思想使然。——《哈姆雷特》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Hamlet 3.1)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雷特》

There’s a special providence in the fall of a sparrow. (Hamlet 5.2)
  一只麻雀的生死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哈姆雷特》

The rest is silence. (Hamlet 5.2)
  余下的只有沉默。——《哈姆雷特》

Keep up your bright swords, for the dew will rust them. (Othello 1.2)
  收起你们明晃晃的剑,它们沾了露水会生锈的。——《奥赛罗》

Nothing will come of nothing. (King Lear 1.1)
  一无所有只能换来一无所有。——《李尔王》

Love’s not love when it is mingled with regards that stands aloof from th’entire point. (King Lear 1.1)
  爱情里面要是搀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李尔王》

How sharper than a serpent"s tooth is to have a thankless child. (King Lear 1.4)
  逆子无情甚于蛇蝎。——《李尔王》

Tis this times’ plague, when madmen lead the blind. (King Lear 4.1)
  疯子带瞎子走路,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病态。——《李尔王》

Why should a dog, a horse, a rat, have life, and thou no breath at all? (King Lear 5.3)
  为什么一条狗,一匹马,一只耗子都有生命,而你却没有一丝的呼吸。——《李尔王》

Fair is foul, and foul is fair. (Macbeth 1.1)
  美即是丑,丑即是美。——《麦克白》

I fear thy nature; it is too full o’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 (Macbeth)
  我为你的天性担忧,它充满了太多的人情乳臭。——《麦克白》

What’s done cannot be undone. (Macbeth 5.1)
  做过的事情不能逆转。——《麦克白》

Out, out, brief candle, life is but a walking shadow. (Macbeth)
  熄灭吧,熄灭吧,瞬间的灯火。人生只不过是行走着的影子。——《麦克白》

No matter how dark long, may eventually in the day arrival.(Macbeth)

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麦克白》

Cowards die many times before their deaths; the valiant never taste of death but once. (Julius Caesar 2.2)
  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凯撒大帝》/《英雄叛国记》

●他人评价

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兴起后,莎士比亚风靡欧洲。雨果、司汤达等人在和古典主义斗争中,都是高举莎士比亚这面旗帜,鼓吹莎士比亚精神。雨果说“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

巴尔扎克、迪更斯莱、普希金、屠格涅夫等都以莎士比亚作品为榜样。普希金认为莎士比亚具有一种与人民接近的伟大品质。杜波罗留波夫把莎士比亚看作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说他“指出了人类发展的几个新阶段”,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的最充分的代表”,他的作品“表现出道德的最充分的理想。

恩格斯在青年时代写的《风景》一文中指出:“不管他剧本中的情节发生在什么地方——在意大利、法兰西还是那伐尔,其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他所描写的怪僻的平民、自作聪明的教书先生、可爱然而古怪的妇女们的故乡,merry England(快乐的英国)。总之,你会看到这些情节只有在英国的天空下才能发生。

莎士比亚在马克思的心目中所占的位置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其他作家可以与之相比。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仅以数量来说,引用或谈到莎士比亚竟有三四百处之多。所以有人说,莎士比亚是马克思科学研究过程中从始至终的最好伴侣。他为马克思的科学理论提供例证、模型和历史内容,提供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雏形和趋势,也为革命理论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论据。甚至他对人类未来的美好理想,也与马克思不谋而合,基本一致。

●素材运用

莎士比亚的戏剧和中国戏剧不一样,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形象的都十分丰满,没有谁是完美的,主人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如哈姆雷特,他机智、勇敢善良,但他又优柔寡断、性格多疑、鲁莽草率。莎士比亚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几乎都有人类性格上的共同缺陷,奥赛罗的嫉妒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正是这些性格的融合才让这些英雄的形象更加真实、鲜活,这样的人物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另外,莎士比亚的那只妙笔并非只作用于戏剧的主人公身上,那些不起眼的配角身上也有他们各自的闪光点。

莎士比亚对于语言的应用也是十分精妙的,他能用华丽的语言来描写贵族,也能用平实质朴的语言描写下层人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这种对人物描写的得心应手实在让人赞叹不已。

他是莎士比亚,是“人类文化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他和他的戏剧将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芒,历史将永远记住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多是诗体剧,不但语言优美,便于抒情,而且也适合一般民众的爱好和欣赏水平。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是历史剧和喜剧。在十七世纪初,国内阶级关系变得紧张,和社会动荡的雷声已隐约可闻,而莎士比亚也步入中年,对人,对社会,对命运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悲剧也在这时期逐渐问世。


相关热词搜索: 勋章 素材 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