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课件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课件5篇
第一篇: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滥用职权罪三罪并罚,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宣判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思考: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引出课题《法不可违》。
二、新课讲授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活动一:行为的底线
(学生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教师讲述: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
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
(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
1.思考: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
2.什么是违法行为?
3.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
教师讲述: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教师总结:含义: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三)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活动三:认识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展示表格和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
情景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一
较轻
物权法
(民法)
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二
较轻
治安管理处罚法(行xx规)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三
严重
刑法
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
1.观察与思考: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四)警惕和远离违法行为
活动四: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学生了解教材P49“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
教师总结: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需要,明知没有发生险情,而故意编造实际不存在的危险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以此引起社会混乱、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的行为。这里所说的险情是指水灾、火灾、车祸、地震、塌方、匪警、疫情等危急情形。比如为了寻开心,无事拨打匪警、火警电话,造成消防车、警车徒劳奔忙,干扰这些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影响正常出警和抢险。这种行为无论是否达到目的,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要受到治安处罚。
材料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二)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的。(三)在铁路线路、桥梁、涵洞处挖掘坑穴、采石取沙的。(四)在铁路线路上私设道口或者平交过道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中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但是如果把对方打成轻伤,就会受到刑事处罚。
教师讲述: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活动五:警惕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学生了解教材P50“探究与分享”)
思考:上述行为违法吗?会受到哪些处罚?
教师讲述: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卖方的信誉度降低,影响双方继续进行合作。我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这三则事例都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活动六: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思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我们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
教师总结:(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违法行为及其种类,知道了身边的一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二篇: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课件
法不可违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2019年“3.15”晚会曝光一些黑幕:一些小企业将医疗垃圾加工成日用品或玩具;“虾扯蛋”品牌辣条的制作原料除了面粉就是各种调味用的添加剂,且生产条件极不卫生一些厂家竞然使用回收的纸尿裤、卫生巾来制作成人纸尿裤……上述行为( )
①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②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③损害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利于法治社会建设
④必须受到法律最严厉的处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李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C.剥夺政治权利、有期徒刑 D.罚款、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3.2019年7月3日,湖南省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湖南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原党组书记、主任王华平(正厅级)受贿一案,对被告人王华平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对王华平受贿所得财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这说明( )
①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法律是专门约束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
③高官违法要重判,以起到警戒作用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4.李某因违反交通法规被罚款,张某因欠债不还遭起诉,刘某因持刀抢劫而被判刑。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将他们的行为分为( )
A.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5.2019年7月9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广东省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曾志权受贿案,对被告人曾志权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曾志权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迫缴,上缴国库。以上材料中属于刑罚的是 ( )
①无期徒刑 ②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③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④上缴国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法律是刚性的社会规则,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
A.遵守规则 B.尊重社会公德 C.遵循社会规律 D.不违法
7.宜章的一名“90后”男子赖某,伙同他人两次在校园周边抢劫学生财物。2019年6月10日,由郴州宜章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赖某抢劫案审理结束,被告人赖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2000元。下列对赖某违法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赖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赖某的行为违反的是刑法
C.赖某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D.赖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8.下列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A.朱某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B.李某在观看篮球比赛时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C.赵某持刀抢夺小学生财物
D.王某拒绝参加社区举行的公益活动
9.为了更好地保护英雄,响应民众的呼声,2018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对歪曲、丑化、亵渎英雄烈土事迹和精神的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这表明( )
①该法的制定顺应民意,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
②民众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了立法
③公民有权依法惩罚丑化英雄的行为
④公民要树立法治观念,尊重英雄烈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法制学习小组收集了一些图片来理解法不可违,请选出下列图片分类正确的一项( )
A.①③⑥和②④⑤ B.①④⑥和②③⑤
C.①③④和②⑤⑥ D.③④⑥和①②⑤
11.2018年12月3日,在包头至大连的 K56次列车上,旅客刘某不仅霸占他人座位、拒绝让座,还谩骂乘警,危害了公共安全。乘警在对其多次警告无果后,将其强制带离现场。最终刘某依法被行政拘留,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②“霸座”行为必受刑罚处罚
③“霸座”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④有边界就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受自由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2.2019年5月9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女乘客陈某掌掴公交车司机一案在海口市某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法律呼唤人们心中良善
C.公民应树立法不可违的观念 D.其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13.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是我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今后,保障电子商务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电子商务行为有了专门的法律。这表明我国法律( )
A.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B.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4.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B.欠债不还;捡到东西不归还失主等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C.吸食毒品、运输和贩卖毒品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D.任何违法行为都要违反刑法的行为
15.2019年4月9日南方网讯:广州市首宗“认罪认罚后再上诉”案件﹣﹣姜某某因贩卖毒品,经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以贩卖毒品罪依法判处姜某某有期徒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从刑罚的种类看,罚金属于( )
A.主刑 B.附加刑 C.行政处罚 D.民事处罚
16.某风景区休闲酒店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被行政记大过处分;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
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 B.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
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 D.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二.简答题
17.情境题
情境一:李丽与父母参加聚会后,父亲觉得只喝了几杯啤酒,开车没问题。
(1)李丽的正确做法: 。
(2)理由: 。
情境二:观察漫面,请你回答问题。
(3)漫画中两人的言行反映出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4)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行为有什么重要意义?
18.2019年3月,百色市一男子在微信群上发表辱骂交警的言论信息,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该男子的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因此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五日。
(1)什么是违法行为?该男子“被公安机关依法进行行政拘留五日”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2)畅游网络,勿忘规则,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我们应该遵守哪些网络规则?
19.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主要有哪些类型?
三.辨析题
20.党的十八大以来,有48名原省部级以上贪官被判刑,其中2016年宣判了28名,其中令政策被判处12年6个月并处罚金;仇和被判处14年6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斯鑫良被宣判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学生李名看了上述新闻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法律的作用就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李名的观点进行辨析。
21.在校门口,小梦拾到500元现金,环顾四周,空无一人。是上交学校还是据为己有?他很纠结。最终,他选择了上交学校。
请分别从道德和法律角度,对小梦的做法迸行评析。
四.材料分析题
22.法制宣传教育,依据国家颁行的宪法、法律向社会广泛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的统称。某校为了增强在校学生的法制观念,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开展法制教育,学校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主题。
(3)在法制教育活动中,你打算怎样讲解法律的特征?
23.【法律伴我成长】
材料一:十八大以来,有48名原省部级以上贪官被判刑,其中令政策被判处12年6个月并处罚金;仇和被判处14年6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斯鑫良被宣判有期徒刑13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1)【释疑解惑】材料一中的案例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由该案例看法律的作用,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材料二:校园欺凌(指同学间欺负弱小、敲诈勒索等行为)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2)【普法宣传】如果让全校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请你为同学们推荐两部专门的法律?
材料三:“法治中国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莫纪宏认为,只有让法治思维走进现实,使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能够逐步养成一种良好的法治思维,才能够真正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够为全面依法治国助力。
(3)【学海导航】建设法治中国,公民要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A。 4.B。 5.A。 6.D。 7.D。 8.D。
9.B。 10.C。 11.B。 12.B。 13.A。 14.B。 15.B。 16.B。
二.简答题
17.(1)李丽坚决反对,并打电话找了代驾。
(2)酒驾是违法行为;维护了家人的生命健康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要珍爱生命。
(3)尊重。
(4)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18.(1)①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
(2)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19.(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型,违法行为分为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三.辨析题
20.(1)李名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惩治贪官说明法律具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但这仅仅是法律作用的一个体现。(2)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3)可见,法律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仅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21.(1)小梦的做法是正确的。
(2)从道德的角度来说:①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诚信是个人得以在社会上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③诚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促进自身道德的升华;④只要从讲诚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小梦拾金不昧是诚实做人的表现。
(3)从法律的角度来说:①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人财产,拾获的财产不是合法私人财产,法律不予保护;②拾获财产不交还失主是侵犯他人财产所以权,是违法行为。
四.材料分析题
22.(1)①法制主题班会;②法律知识讲座;③法律知识竞赛;④手抄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2)法律为我们护航。(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3)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3.(1)①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拖;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通约束力。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2)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3)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的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守捍卫者。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11/7 20:41:51;用户:祁小芹;邮箱:158********;学号:31027704
第三篇: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课件
5.1 法不可违
一、单项选择题
1.网民新编《中国人民过马路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冲到马路中央;有中年,有儿郎,大爷老大娘;迎着红灯亮,不改变方向;凑够一撮,随波逐流向前闯……”这种无视红灯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是
①一般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 ③民事违法行为 ④刑事违法行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2017年6月1日,8名省部级干部一审宣判.其中宁波市原市长卢子跃、国家统计局原局长王保安、洛阳市委原书记陈雪枫、广东省原副省长刘志庚、均被判无期徒刑。另有辽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阳被判有期徒刑16年6个月……材料表明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官员违法要受到最严厉的制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我国的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3.3.马某被人雇佣从事驾驶挖掘机的工作,因迟迟没有拿到工钱,于是向挖掘机的发动机机箱和柴油箱内倒了两袋红糖,导致该挖掘机受损,被法院判决赔偿被害人损失6万元。这一案例说明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生活在法治社会,应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③与老板协商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是拿到工资的最后屏障
④合法权益受不法侵害时,正确的方法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 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B.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C. 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D.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5.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B. 违法行为若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C. 凡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D. 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6.2017年11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除了经营者对自己产品的虚假宣传,帮助他人进行刷单、炒信、删除差评、虚构交易等行为,也将受到严厉查处。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②法律县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国 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出台,可以杜绝网上虚假行为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7.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B. 明确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C. 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D. 法律是比道德更重要的社会规则,没必要遵守道德
8.面对下面漫画,小王有下列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缺乏规则意识,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社会公德缺失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③要大力宣传社会公德,加强道德规范教育
④要依法加强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管理,对违法行为依法制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初中生何某不顾学校规定在教学大楼过道内踢球,打碎了教学楼的落地玻璃。第二天,他又故意损坏街头磁卡电话。下列对何某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何某前后两种行为均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②何某在教学大楼过道内踢球违反了学校纪律,应受到批评
③何某故意损坏磁卡电话属于违法行为,应受《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
④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就难免会做出违法的事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安徽省砀山县刘某因虐待女童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对案件理解正确的是
①刘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 ②有期徒刑属于主刑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1.某初级中学学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上初二后,他更沉迷于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再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网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将对手刺成重伤,最后受到了刑罚处罚。
(1)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请你说一说,青少年应该如何应对犯罪?
12.近年来,“中国式”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中国式剩宴】据统计,我国每年仅餐饮业倒掉的食物相当于大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而目前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
(1)请简要说明杜绝“中国式剩宴”的理由。
【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
(2)观察下图,“中国式过马路”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13.材料一 2017年3月15日,由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代理的演员范冰冰诉厦门斗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肖像权纠纷一案胜诉。法院认为斗狼传媒在未经任何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擅自篡改使用了范冰冰参加某活动的视频,此行为侵犯了范冰冰女士的肖像权,承担公开道歉和赔偿各项经济损失15万元人民币。
材料二 2017年3月3日,在陕西省咸阳市公安交管工作暨交警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曝光了21起交通违法行为,其中驾驶人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摩托、营运载客汽车以外的其他机动车的违法行为有13起,均对驾驶员作出行政拘留1天,并处罚款1500元的处罚。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2)这两种违法行为有什么共同点?
(3)这两种违法行为分别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
1-10.ABDDA DDDBA
11.(1)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参与打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属于犯罪。
(2)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我们未成年人,由于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违法犯罪面前,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
③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12.(1)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资源短缺是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杜绝“中国式剩宴”,是立足国情的选择。②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杜绝“中国式剩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必须杜绝“中国式剩宴”。
(2)①“中国式过马路”主要反映了人们规则意识、法制观念的淡薄;盲目从众心理的影响;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等问题。②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宣传和思想道德教育,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提升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素养,避免盲目从众;加强执法工作,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惩处此类交通违法行为。
13.(1)材料一是民事违法行为,材料二是行政违法行为。
(2)这两种违法行为都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都是一般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①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②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它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第四篇: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课件
《法不可违》导学案
法律告知人们什么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实例:《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这些法律明确规定了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不可以做,违法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分析:通过对法律的学习,明确各种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
违法行为的类别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实例:医疗侵权纠纷, 土地侵权纠纷, 债权债务。
分析:是否是民事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民法的法律条文进行判断。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实例: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破坏城市公共设施,扰乱社会秩序
分析:是否是行政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行政的法律条文进行判断。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实例: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分析:是否是刑事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刑法法律条文进行判断。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分析: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是按照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进行区分的。
身边的违法行为
1、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
行政违法行为展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
误区:有人受到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有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
实例:校园中有同学被一些同学欺负、打骂,不会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一些人到文物古迹上刻字留念,或者攀爬、会坏公共物品,以为没什么,其实已经违反行政法律、
分析:法律知识的欠缺仍是现阶段公民违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需要提高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
2. 民法的规范范围以及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的规范范围: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如果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实例:买卖、运输、借贷、租赁这些都属于民法规范的范畴。
分析:和我们生活相关的事情,多数都属于敏饭规范的范畴。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实例:张某和李某是大学同学,平时相互了解,临近毕业季,张某为了整蛊李某,将李某的一些隐私在网上公布,对李某的名誉造成很大伤害,同时也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
分析: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应依据民法条文进行严格判断。
个人怎么做,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实例:监狱中的叶某某悔恨不已,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小偷小摸,占点小便宜,不算犯法,抓到了最多被打一顿,把钱还回去就是了,正是这种法盲心理纵容了她的盗窃行为。
分析: 生活中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进行个人活动,凡事以法律为准绳。
小试牛刀:经典例题解析
例题1 最近我市发生一起犯罪案件,在班级中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主要有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 这是民事违法案件
B. 这是行政违法案件
C. 这是刑事违法案件
D. 判断不好
答案:C
思路分析: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所以是刑事违法案件。
例题2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学会判断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
A.谎报险情——刑事违法行为
B.债权债务纠纷——民事违法行为
C.贪污受贿——行政违法行为
D.破坏铁路封闭网——民事违法行为
答案:B
思路分析:
正确配对:
谎报险情——行政违法行为
债权债务纠纷——民事违法行为
贪污受贿——刑事违法行为
破坏铁路封闭网——行政违法行为
例题3 最近我是发生一起严重危害社会的案件,嫌疑人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晓明判断这是一起犯罪案件,你能说出判断张某犯罪的理由么( )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刑事违法性
③刑罚处罚性
④根据法官的判断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思路分析: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例题4 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得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下列不属于刑罚处罚的是 ( )
A. 管制
B. 拘留
C. 有期徒刑
D. 驱逐出境
答案:B
思路分析: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例题5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漫画一
漫画二
(1)漫画一中两人是什么行为?这种行为的特征?
(2)根据漫画二,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思路分析:第(1)问能够根据漫画回答出法治的主题即可;第(2)问围绕预防犯罪回答问题。
答案:(1)漫画说明这种行为是犯罪。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知识脉络
法律告知人们什么
违法行为的类别
法不可违 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
民法的规范范围以及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个人怎么做,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刑法的作用
做守法公民 犯罪的特征
预防犯罪 刑罚的定义及种类
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遇到侵害,如何依法求助
善用法律
青少年如何应对违法犯罪
探究与思考:
如果自己的父母犯罪了怎么办?
如果自己违法了但没有被发现怎么办?
分析:(1)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无论是父母,还是我们其他的亲人朋友犯罪,我们都应该依法办事,不能包庇。(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千万不可有侥幸。
课后练习
1、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①故意毁损公用电话
②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
③学生在校园内抽烟、喝酒
④偷窃财物
⑤在公交车上未向年老者让座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③
2. 对下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违法行为
②有可能是犯罪
③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④只要不被发现就没事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 高中男生李某(17岁),平时喜欢上网。有一天在网吧看到旁边一男生好像很有钱。就尾随其出门,在僻静处拿出水果刀,从该男生处抢得400元。李某的行为是( )
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
B.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事处罚
D.不道德行为,应受舆论谴责
4. 黄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园内一树上刻下“X X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他的行为是( )
A.违纪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5. 张某放学回家途中,遇到几个社会混混,对其进行殴打,并强行抢走现金贰佰壹拾元,张某一时间不知所措,你认为张某应该怎么做( )
①马上报警
②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③ 纠集同学进行报复
④忍气吞声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
6. 材料:据魏明自述,他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她,王大哥成了魏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一天,王大哥突然对魏明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明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
(1)魏明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有什么特征?
(2)如果你遇到这种侵害,如何依法求助?
答案解析:
1、B 解析:抽烟和在公交车上让座属于道德规范的范畴,故意毁损公用电话 和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属于行政违法, 偷窃财物可能是行政违法,也可能是犯罪。
2. D 解析:漫画书与电信诈骗,是违法行为 ,会受到法律的处罚,会如果数额巨大,有可能是犯罪,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可以存在侥幸心里。最后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3. C 解析:抢劫属于犯罪,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4. B 解析: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不涉及到纠纷与民事行为,不属于民法规范范畴。不具备犯罪特征,不属于刑法规范范畴。
5.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遇到侵害,如何依法求助,打击报复和忍气吞声都是错误的,打击报复是违法行为,忍气吞声会使自身合肥权益受到侵害。
6.(1)犯罪行为;犯罪的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发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④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第五篇: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课件
第五课第一节《法不可违》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小江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3、八年级(2)班的同学学习了“法不可违”的相关知识后,分小组进行了课堂讨论。同学们的下列发言正确的是( )
A. 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B. 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C.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D.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
4、张某贩卖毒品被捕;李某驾车逆行被罚款。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
A.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 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C. 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5、一般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选项不属于它们共同点的是( )
A. 都是违法行为
B. 都有社会危害性
C.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D. 都要受刑罚处罚
6、“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一些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即“只要凑够一撮人,管他红灯还是绿灯。”“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属于( )
①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②受从众心理影响的行为
③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④要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
A.某市建设银行被盗窃
B.老李与人签订卖房合同,但不久却毁约不愿卖房
C.网络上谣传“棉花制成肉松出售”
D.某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受贿、破坏选举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三百万元
8、2017年3月18日,一名旅客在从宁波飞往昆明的航班上谎称其同伴携带了炸弹。飞机抵达昆明机场后,这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15日。旅客的行为是(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
9、八年级学生张鑫,由于心烦,拨打火警电话“119”谎称森林失火。当消防队员开着消防车赶到森林区后才发现是骗局,后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了张鑫的法律责任。这一案例说明了( )
A.人们不能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B.法律维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
C.公共场所有规章制度
D.日常生活中有的行为,不要自以为是犯了个小错,其实是违法行为
10、通在现代社会,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坚持底线思维要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下列选项符合底线思维要求的是( )
A.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B.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材料分析题
11、学生李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他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别人的东西,打架斗殴,受到学校的多次教育。但他不思悔改,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还参加赌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法院审理,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李某的行为哪些属于违纪?哪些属于违法?哪些属于犯罪?
(2)李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
三、活动探究题
12、2017年4月1日,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消息发布后,一些外地人员涌向雄安新区进行炒房,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已经查处房地产、建筑领域违法违规行为765起,拆除违建125处,关闭售楼部71家、中介机构35家,清理违规售房广告1597条,严厉查处违规网上售房行为9起,对10家恶意炒作的房地产企业进行约谈,刑事拘留违法犯罪嫌疑人7人。
(1)结合法律知识,说说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2)什么样的人容易做出违法的事情?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第五课第一节《法不可违》同步练习 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DCBD ABBDC
二、材料分析题
11、(1)不交作业,经常旷课,偷拿同学东西,打架斗殴是违反校纪的行为;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赌博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持刀抢劫属于犯罪行为。
(2)李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一个人如果不学法、不知法就容易学坏,违纪违法,以致犯罪。违纪、违法、犯罪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可能由犯错误发展到违法犯罪。
12、(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相关热词搜索: 八年级 课件 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