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第25课,诗词五首-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部编版)

时间:2021-11-14 12:00:46 来源:网友投稿

  1 第 第 25 课 诗词五首

 目标 梳理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把握诗词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1.重点:理解每首诗词的内容及蕴含情感。

 2.难点:理解诗歌意境。

 知识梳理 一、文题解读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所作《饮酒》组诗中的第五首。因这组诗为“既醉之后”所作,故以“饮酒”为题。

 “春望”即春天所见。“春”点明了“望”的时间,“望”点明了人的主观行为。

 “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原述洛阳令王焕德政之美,梁人萧纲始用此题咏边城征战之事。雁门,郡名,今山西大同东北一带。

 “赤壁”,在今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渔家傲”,词牌名。

 二、作者作品

  2 陶渊明(约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沉郁顿挫,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

 杜牧(803 年-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1155 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醉花阴》等。

 三、背景链接 《饮酒(其五)》选自《陶渊明集》。《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 417 年),是酒后所作。

 《黄鹤楼》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 1979 年版)。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长安。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春望》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 1997 年版)。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 御史身出使凉州时所作。当时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破吐蕃,王维奉皇帝之命慰问将士,查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矶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此诗虽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借题发挥,怀古咏史。

 《渔家傲》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是记梦之作。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李清照曾追随宋高宗行踪,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的大海、蓬舟等,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有关。

  3 四、字词积累

 不胜簪.(zān)

  燕.脂(yān) 折戟.(jǐ)

  殷.勤(yīn)

  谩.(màn)

 五、诗歌结构

 结庐人境

  闲适心情

 国已破

 草木深

  心远地偏

 触景生情

 采菊东篱

  春望

 花溅泪

 鸟惊心

 饮酒(其五)恬静生活

  烽火连

 家书难

 此中真意

  感时思乡 做人真意

  白发短

 不胜簪

 欲辨忘言

 首联:兵临城下

 严阵以待

  戟沉沙、铁未销 颔联:战斗场面

 悲壮惨烈

 兴感之由

 雁门太守行

 颈联:视死如归

 壮怀激烈

  赤壁

 认前朝

  尾联:誓死杀敌

 尽忠报国

 议论抒怀

 东风不与便

 铜雀锁二乔

 海上所见

 渔家傲

 魂归帝所

  不满现实、向往自由、追求光明

  理想抱负

  六、诗歌主旨

  《饮酒》(其五)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喧嚣,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春望》描写了诗人在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雁门太守行》通过描绘将士们在边塞奋勇杀敌的壮丽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赤壁》通过对地面上山光水色和空中奇异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 云霞构,展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云成的壮丽画卷,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与赞美, 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不舍之情借三国时期英雄成败之事,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成败的深刻感悟,同时又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

  4

  《渔家傲》将词人的真实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创造出一个把梦境和真实、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重点梳理 【重点 0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请说说原因。

 “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重点 0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重点 03】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重点 04】

 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重点 05】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个字的意蕴,说说这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5

 词 词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中唐以后逐渐由许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而极盛于宋代。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从诗人所做的“_________”这件事可以看出其隐居生活的闲适自由。(限填两字)

 (2)请联系首句中的“人境”,说说“心远地自偏”所包含的哲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 (1)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颔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2)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构思奇特,丰想象富。诗的首联作者仅用一个“

 ①

 ”字,便把守军处境艰难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颈联中的“霜重鼓寒”则写出了战争的

 ②

  ;尾联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

  ③

  的情感。

 (2)陆游曾评价李贺的诗“五色炫耀,光彩夺目,使人不敢熟视”。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7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个字的意蕴,说说这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释】卢纶(739 年—799 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却望”“千门”照应题目。(

  )

 ②“草色闲”中的“闲”字精巧,与诗人愁情形成对比。(

  )

 ③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

  )

  8 ④尾联写春望之感,表现感时伤乱、归隐田园 主题。(

  )

 ⑤全诗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王缄①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②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③。此身如传舍④,何处是吾乡!

 【注释】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②凭:请,劳烦。③觞:酒杯。④传舍:驿站。

 (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交代背景,词人虽明言“忘却”,实则难忘,一见妻弟“未免思量”。

 B.“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抒发了词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那样的悲伤。

 C.“故山”两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

 D.“何处是吾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2)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

 1.(1)采菊。

 (2)示例:这句诗道出了感觉(心境)与处境(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是否离开人群。只要心志高远、心情闲适,超尘脱俗,身处“人境”也如同居深山幽谷。

 2.(1)A

 (2)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3.(1)

 ①压/摧

 ② 艰难/悲壮/环境恶劣

 ③ 誓死报国/爱国

 (2)诗中用“黑”字写出了敌军黑压压一片,又用“金”字写出了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的情景,用表色彩的词语写出了敌军的来势凶猛,我军战士严阵以待的场面。

 4.(1)A

 (2)反说历史,借“二乔” 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9 5. (1)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2)“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6.(1)①A

 ②A

 ③B ④B ⑤A

  (2)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

 7.(1)B

 (2)在送别之际,词人频频劝酒,以解离愁;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也为下文酒后抒发感慨做铺垫。

相关热词搜索: 学年 上学期 八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