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说和做》同步经典练
第一部分:基础经典
1.填空。
(1)《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运用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记述了闻一多作为___________方面和作为__________方面的_________事迹,表现了闻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人格。
(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闻一多的学生,被誉为“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等。
(3)闻一多,本名_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赫.然(hâ)
校.补(xiào) 衙.门(yá)
气冲斗.牛(dîu) B.窥.探(ɡuī)
硕.果(shuî) 卓.越(zhuï)
潜.心贯注(qián) C.独裁.(cái)
衰.微(shuāi) 迭.起(diã)
慷慨.淋漓(kǎi) D.弥.高(mí)
一剂.(jì) 深宵(xiāo)
锲.而不舍(qì)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志趣
诗兴不作
拍案而起
目不窥园 B.典藉
沥尽心血
凶多吉少
昂首挺胸 C.秩序
仰之弭高
热情澎湃
心不在焉 D.独裁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即往 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①排比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对比 B.①反复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引用 C.①排比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对比 D.①反复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引用
第二部分:能力经典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B.“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钻劲,热情高涨地研究学问。
C.“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D.“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在治学上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6. 精美文段赏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有删改)
(1)请分析选文开头①②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
选段中“炯炯目光”“头发凌乱”都属于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4)请结合闻一多先生的一生,谈谈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第三部分:提高经典
7.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追念闻一多先生 冰心 ①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
②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
③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一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
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
④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⑤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但是国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来,更加冷酷的事实,使他更是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使他觉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该把自己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这个时期他没有写诗,但他说:“诗是负责的宣传。”他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他把自己的诗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⑥作为一个诗人,一多先生写的诗并不比别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他说:“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泪洒龙床请北征’,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 ⑦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曾经是民主个人主义者,而首先是个爱国者的闻一多先生,一旦找到了和广大人民结合才能救国的真理,他就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伟
大的诗篇!
(选自《闻一多纪念文集》,有删改)
(1)作者追念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先由闻一多的诗入手?
(2)细读第⑤自然段,说说闻一多先生回国后,他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4)文章开始说“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结尾说“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说说首尾照应的作用。
(5)臧克家说,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冰心先生说闻一多先生是“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请你也用这样的语言,说一说你对闻一多先生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夹叙夹议
学者
革命家
说
做
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2)臧克家
农民诗人
烙印(答其他诗集也可)
(3)闻家骅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土
红烛
死水
2.C【解析】A.校补(jiào);气冲斗牛(dǒu);B.窥探(kuī) ;D.锲而不舍(qiâ);故选 C。
3.A【解析】B.有误,藉—籍;C.有误,弭—弥;D.有误,即—既。故选 A。
4.B【解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是反复。“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暗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是对比。“一月不梳头”是引用。
5.C【解析】本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C.“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虽然成就卓越,但“做了也不一定说”的特点。故答案为 C。
6.(1)结构上: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内容上:引用了闻一多先生的话,突出他对“说”和“做”的态度和原则。
(2)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办法,自 20 世纪 20 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很多年的“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或者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
(3)肖像描写,这些描写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治学专心刻苦的精神品格和废寝忘食的工作作风。
(4)示例:闻一多先生面对强大的敌人英勇无畏,他用行动感染了后人,他用言行一致教育了后人,他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远与我们同在。
7.D【解析】根据语境填空题要注意两点:(1)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2)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此题要注意前面的例句的结构。句末的词语是名词,即“金鱼”“小鸟”,由此“鲜花”应放在句末。所以答案为 D 项。
8.(1)因为闻一多先生具有诗一样的性格和那比诗情更炽热、更浓烈、更豪放的情绪。
(2)失望——兴奋——低落——奋起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的热情、豪放、易感,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
(4)突出对闻一多的敬佩,赞美闻一多为追求救国真理,视死如归的精神。
(5)他,是中华学者的典范;他,是民主革命者的代表;他,精忠报国,为祖国沥尽心血;
他,历经沧桑,为人民痴心不改。他是一轮璀璨的朝阳,他是一朵傲霜的菊花,他是一支永不熄灭的红烛。
相关热词搜索: 说和 下册 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