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精准扶贫审计案例(精选范文4篇)

时间:2021-11-13 14:00:45 来源:网友投稿

案例:汉语词语案例: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准扶贫审计案例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精准扶贫审计案例4篇

【篇1】精准扶贫审计案例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篇一:推动精准扶贫开发的丹凤样本】

推动精准扶贫开发的丹凤样本

周民良: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时,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的思路,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思路的重大转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6-7月间,笔者随中国社会科学院调研团深入陕西东南部丹凤县,对丹凤县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与县乡两级领导座谈,以及下乡、入村、进企、访民的一系列调查,获得了丹凤县扶贫状况的大量材料。笔者以为,陕西丹凤的扶贫工作,带有精准扶贫的鲜明特点,符合中央的相关政策要求,是推进精准扶贫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

做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文章

丹凤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这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也是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目前,全县总人口30.4万,农业人口25.8万,但耕地面积只有23万亩,农民人均耕地不到一亩,遭遇旱涝冰雹等灾害气候环境时,农村居民甚至面临温饱不足之难,致贫返贫矛盾突出。数据显示,丹凤县共有贫困人口2.3723万户、8.222万人,其中扶贫户1.4991万户、5.5053万人,扶贫低保户4159户、1.4351万人,五保户998户、1101人,低保户3575户、1.1715人。2013年丹凤财政总收入为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536元。丹凤县贫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根据丹凤县提供的资料,丹凤县农村劳动力11万多人,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达8万多。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不仅造成了资源环境的沉重压力,而且影响政府发展目标的实现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在扶贫实践中,该县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根据丹凤现状并吸收各地经验与做法,丹凤县提出了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系列战略设想,形成诸如“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注重实效”、“立足陕西、巩固新疆(采棉等)、进军东南、辐射全国”、“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方”的工作思路。

根据丹凤县政府提供的材料,目前丹凤县已经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

7.31万人,创收达到3.2亿元。另有数据显示,全县年技能培训劳动力10000余人,就业率达到80%;创业培训300多人,创业率超过60%。

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区域脱贫

从资源禀赋看,丹凤县重视农副业生产。遵循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思路和要求,丹凤县坚持“集中连片、板块开发、适度规模、注重效益”原则,发展肉鸡、生猪、肉牛、核桃、蔬菜、中药材、薯芋、水杂果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根据2013年中期数据,当地发展中药材5万亩、蔬菜2万亩、薯芋6.5万亩,核桃建园累计达36.7万亩,发展山茱萸12万亩;规模养殖场发展到444个,养殖大户发展到602个,累计发展肉鸡大棚835个,已经建设2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和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在农业产业化中,丹凤县政府制定《丹凤县促进低收入农户产业致富规划》,逐乡镇、逐村组制定了到户产业扶贫规划,发放产业扶贫增收明白卡2.4万张。

丹凤县蕴藏有一定数量的矿产资源,地方政府“十二五”以来十分重视工业发展,并提出规划建设八大循环型工业产业链:盐化工产业链、石墨产业链、铁矿资源开发产业链、石英资源开发产业链、钒制品及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电子与高新技术产业链、畜牧业产业链、林果业产业链,并设计了92个具体项目。目前,丹凤已经出现陕南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石墨生产企业。除此之外,根据矿产资源分布状况,丹凤县还提出“十二五”期间上马透明陶瓷器件生产项、锑开采与深加工项目、金属镁项目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项目。这些项目如果实施,会带来经济总量的进一步增加。

丹凤县旅游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境内山青水秀、林木葱茏,更有商鞅封邑、四皓隐地、武关雄奇、平凹故里等历史与现代人文景观,船帮会馆、丹江漂流、二郎古庙、棣花古驿等也闻名遐迩。目前,地方政府正在紧锣密鼓推动商於古道的开发,争取将其列入陕西省级十大文化景区之一。在旅游业发展中,当地建成了一些旅游园和美丽乡村。截至2014年6月底,丹凤县本年度已经接待旅游人数2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6亿元。

有效的产业扶贫不仅体现在行业层面,也通过集中区域布局体现出来。在丹凤县的产业发展上,强调了“四大板块”的重要性。与全国的四大板块不同,丹凤县的“四大板块”只集中于有限区域范围,是典型的产业集中区。这四大产业集中区分别为:龙驹寨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商棣工业精深加工区、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竹林关生态宜居示范区。2014年6月底,全县60个县级重点项目在四大区域集中布局了46个,总投资51.72亿元。

根据丹凤县委县政府提供的相关资料,截至2014年6月底,丹凤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80元,比上年增长12.8%;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180元,比上年增长57.9%。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实现农村居民脱贫致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移民搬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移民开发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地区的贫困农户通过移民搬迁、异地开发的方式,开辟解决温饱的新途径。为此中国政府强调, 中国的移民扶贫开发,按照群众自愿、就近安置、量力而行、适当补助四项原则进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提出,从2011年到2020年,用10年时间,对陕南三市居住在深山半坡和地质灾害点上的60万户和240万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其中商洛18万户,71.8万人。结合陕南移民搬迁规划,丹凤县制定了《丹凤县2011-2020年十年移民搬迁规划》,规划十年投资27亿元,用地5500亩,建设集中安置点103个,搬迁2.36万户,9.32万人。

在具体政策实践中,丹凤县对移民搬迁的条件与约束要求进行了明确限定,明确区分了符合搬迁条件的家庭和不符合搬迁条件的家庭。相关规定明确,符合

第1项及下列任何一项条件的群众可享受移民搬迁政策:具有丹凤县农村户籍,且家庭成员在2人以上的农村群众;长期严重受滑坡体、泥石流、尾矿库、洪水灾害威胁的群众;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发展条件较差,基础设施配套困难,无发展潜力的村、户;人口规模过小,经济收入来源少的村、户;距镇、村公路5公里以上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户等等。 而不能享受移民搬迁政策的包括以下方面:夫妻双方其中1人在国家机关、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国有企业单位就业的;国道、省道沿线居住条件较好,不受地质灾害威胁,又在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购买安置房的;在国家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道路拓宽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拆迁户,已享受拆迁安置补偿或重新划分庄基地的等等。在具体的移民搬迁过程中,丹凤县注重加强移民搬迁中的制度建设,先后印发了《丹凤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项目管理办法》、《丹凤县陕南移民搬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陕南移民搬迁会计核算制度》,并从规划修编、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项目备案和工程验收等五个方面对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行究查。

在落实移民搬迁政策上,丹凤县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思路,坚持“三为主一优先”(统规统建集中安置为主、城镇化安置为主、楼房安置为主和避灾安置优先)原则,坚持“五位一体”(移民搬迁、工业集中区、小城镇建设、保障性住房、消费市场培育)结合方案,突出提高“七率”(集中安置率、统规统建率、城镇化安置率、楼房化安置率、避灾安置率、特困户安置率、工程招投标率),力争把居民搬迁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比如,在竹林关镇建设年产2500吨的魔芋加工厂,带动了石槽沟、神其沟、雷家洞等移民发展魔芋种植3500亩,直接吸纳移民2000余人参与生产;商镇老君作为一个5000户规模的安置点,附近工业园区内招商落地的20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又可以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结果是,移民点稳定为工业园区提供2000多名产业工人,实现了工业园区和移民安置点在就业安置上的双赢。

应该说,丹凤县在移民开发方面取得的成效十分显著。据2013年初的调查数据,该县已累计建成移民集中安置点43个,搬迁群众8069户、2.98万人,完成10年搬迁计划的三分之一,移民集中安置率达85.4%以上,城镇安置率达76.5%。2013年丹凤县被陕西省政府评为移民搬迁先进县。竹林关镇、商镇先后分别被确定为省级移民搬迁示范点和省级跟踪指导考核市级重点镇。 加强与定点扶贫机构的紧密合作

【篇二:最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坚持精准扶贫 同步全面小康

2016年X月至X月,我们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全村贫户家庭入户调查,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村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

二、工作目标

(一)宣传政策。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双业”贷款、妇

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二)反映民意。注重把反映民意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难的长效机制,深入联系村召开村组干部与村民代表会议,商讨修订两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助村委会建档立卡,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扶计划。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促进发展。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

【篇三:2016云南事业单位热点解读:精准扶贫——以杨改兰事件为例】

2016事业单位热点解读:精准扶贫——以杨改兰事件

为例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2016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事业单位热点解读:精准扶贫——以杨改兰事件为例》,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

事业单位案例分析题目当中,经常会出现热点事例。对热点事例的把握决定我们对题目解析的宽度和深度。近期发生的杨改兰事件在社会中议论纷纷,今天共同来探讨下这个热点话题。

【事件】

8月26日18时许,康乐县景古镇阿姑山村老爷湾社发生一起5人死亡的刑事案件。该村村民杨改兰在其家房屋后一小路上,用斧子将自己的4个子女杨某帆、杨某利、杨某清、杨某福致伤后,服农药自杀,导致杨某利、杨某福当场死亡,杨某清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杨某帆、杨改兰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无效先后死亡。事发后第八天即9月4日,发现杨改兰丈夫李某英在本村树林服毒身亡。目前,经公安部门和检察机关现场勘查、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法医尸检、走访了解和深入调查取证,确定这是一起特大故意杀人案。

【考点】

这是精准扶贫的典型失败案件,贫困造成了这期悲剧的发生。

【原因】

这起特大故意杀人案事实清楚,但从中暴露出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训是深刻的。其原因为:

一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主动不及时。在案件的调查中,了解到杨家家庭成员之间矛盾复杂、思想隔阂严重,以及同邻里之间关系长期不和谐、与村民很少来往等情况,之前村干部虽然知情,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协调沟通不够,调处化解矛盾不主动不及时。

二是对杨家危房改造工作不深入。镇村干部没有根据该户家庭的特殊情况设身处地着想,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

三是对扶贫政策的落实不完全到位。基层在贫困户识别和退出过程中有简单化操作的问题,仅用收入作为衡量标准、用村民投票方式决定是否享受低保,没有综合考虑杨家的实际情况,方法简单粗糙,缺少对杨家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影响】

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云南事业单位招聘和云南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杨改兰事件,它牵涉到公正公平,牵涉到人心冷暖,牵涉到这个社会给予他们的是希望还是绝望。所以很多时候,让每个贫困人家享受公平待遇、不孤独,比不贫困更重要。

【对策】

精准识贫。如贵州省威宁县就总结出了“四看识别法”,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通过看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通过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活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通过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和有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通过看农户在校生状况等估算其教育支出。借助“四看”法,许多地方的识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方式保障。贫困户的识别、认定能否做到不漏掉一个真贫困户,关键还在村干部和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能否以人为怀,秉公办事。康乐县“母亲砍杀4子女事件”是个极端案例,但警钟长鸣,就此提醒一下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在识别、认定贫困户过程中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多做细致工作,防止遗漏和误评,应该不是多余的。

加强问责。可以探索建立一种内在机制,把问责的压力层层向下传导,让各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部门都负起责任来,做到问责全覆盖、无死角。同时,实施过程中要与其他党内法规——如巡视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无缝衔接,形成制度合力。

云南省事业单位招聘网(公告信息/备考资料),实时更新。

事业单位考试信息请关注: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

更多云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请关注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

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云南事业单位招聘和云南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篇2】精准扶贫审计案例

广西精准扶贫案例分析

【篇一:罗城县实施精准扶贫情况汇报】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汇报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扶贫工作“要坚持精准扶贫、完善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扶贫工作机制”。总书记的讲话是对广西的扶贫攻坚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即扶贫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习近平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勤劳实干、加快发展,并要求中央有关部门注重解决扶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要立下军令状,好干部要到扶贫攻坚一线经受磨练。我们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现将我县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健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县、乡、村、屯四级联动,2014年我县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共识别贫困村67个,识别贫困户33446户120374人,已全部录入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同时,我县严格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每年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情况等信息进行更新。2015年3月份,我县已根据实际贫困程度对贫困人口进行脱贫管理,将已识别的5468户20213人脱贫对象退出系统,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为27978户100214人。2015年5月份又利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对我县建档立卡贫困子女上学及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统计核查,共统计出建档立卡

贫困学生17162人,劳动力59133人。这些贫困对象就是我们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为我们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健全干部帮扶机制。我县创新性地拓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优秀干部住村帮扶、领导干部包村帮扶、城乡支部共建帮扶等帮扶模式,先后启动了“万名党员干部进村入屯帮万户”活动和“红卡进百企千村万户”活动,建立“党员干部红卡”制度,在全县范围内采取普通干部“一帮一”、科级干部“一帮二”、处级领导干部“一帮三”模式。同时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人员担任行政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在思想、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对所驻村进行帮扶,有力推动所联系村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不断加强与中直、区直和市直定点扶贫单位的沟通联系,并按规定推进驻村队员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据统计,2014年参与定点帮扶的中直、区直和县直单位达105个,各帮扶单位派出工作队员共138人进驻全县125个行政村启动对口扶贫工作,全年直接投入资金2049.32万元,引进资金68万元,扶持项目98个。

(二)多措并举,积极配合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一是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鼓励农户“自愿搬”。加大扶贫生态移民政策宣传力度,鼓励移民户发展产业、移民就业,让移民心中有希望、生活有方向、致富有奔头,移民自愿搬。二是争取项目,确保移民“搬得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加大对扶贫生态移民安臵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做到水、电、路、网配套齐全,确保移民搬得出。三是发展产业,促使移民“能致富”。组织移民对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实用技术培训,拓宽

扶贫生态移民就业途径,促进移民稳定就业。对移民群众采取多形式的开展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扩大扶贫生态移民就业途径,提高移民群众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引导移民群众由单一从事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变,由靠地为生向借地生财转变,使搬出的移民能致富。四是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农户“稳得住”。明确具体优惠政策,尤其在移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等方面享有国家政策不变。移民进城的群众实行户籍属地管理,可转为非农业户口,在户籍转迁中免收一切费用。五是强化协作意识,确保移民“不反弹”。强化大局、责任和服务意识,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将项目和资金向移民安臵区倾斜,使各类惠民、惠农资金和移民搬迁资金捆绑使用,合力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点培育,力争实现产业覆盖黄金镇示范点所有贫困村、70%的面上村和80%以上的扶贫对象,带动黄金镇民生大改善、贫困人口收入稳定增加。二是强化社会帮扶,大力引进外资项目。通过整合社会各界及行业部门资金,引进一批外资项目,推动开发扶贫从完全依靠财政投入到财政投入和社会帮扶并举转变。

2015年计划整合各类资金达1.7亿元以上投入到示范点建设,发展7大类90个项目。发展特色产业:已扶持黄金镇示范点发展核桃产业5322亩,优质特色柑桔水果产业6060亩,毛葡萄产业1420亩,水果葡萄基地300亩,有机蔬菜1103亩,目前受益贫困户达1583户5540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2015年通屯道路建设12条,20户以上的自然屯100%通屯级道路,屯级道路硬化率达到87%;实施对口帮扶工作,打造2个新农村示范点,目前已开工实施1个;规划实施6个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全面解决示范区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加大扶贫培训力度:在黄金镇示范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各类科技培训,引导群众学技术、用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由县扶贫办和水果局等单位组织实施的特色水果种植技术培训约1000人次,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四)产业扶贫出新措施,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完善社会帮扶机制,大力开展邻里帮扶。引导村屯建立邻里帮扶关系,成立扶贫互助组织、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扶贫对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带动扶贫对象共同致富项目。我县现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4个,互助金协会15个,扶持一大批专业大户,加大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度,逐步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扶贫方式,有力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加大金融扶贫对产业的带动力度。全面深化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结合,加大对符合贴息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贴息补助,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开发中的杠杆作用,缓解扶贫资金短缺局面,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全面开展2014年度

扶贫小额信贷奖补试点工作,目前已审核通过贷款贫困户687人,贷款金额达1333.88万元,计划发放贴息92.39万元,下一步我县将尽快完成贷款贴息发放工作。三是重点培育特色产业。为贯彻落实好“精准扶贫”的要求,坚持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着力发展一根甘蔗、一株毛葡萄、一棵核桃三大产业和桑叶、茶叶、烟叶、红薯叶四张叶子等特色产业。截至2015年5月底,我县新增核桃种植面积2.2万亩,累计面积达8.33万亩;新增糖料蔗种植面积4500亩,累计面积达18.9万亩;落实“两性花”毛葡萄种植面积5000亩;落实桑园种植面积

5.9万亩;全县出栏香猪 0.85 万头,黑土猪0.64万头,肉牛 0.77万头,山羊 0.56 万只,瑶鸡 6.4 万羽,山 鸡、黑豚、竹鼠、肉鸽等 6.9万只,大水面及名特优渔业产量 0.057 万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受益贫困户达2.2万人,将有力地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五)加强基础教育,全面落实扶贫培训。大力发展各类扶贫培训,转变观念,变送钱送物式的扶贫模式为观念扶贫、智力扶贫和技术扶贫,以产业为支撑,走向脱贫致富。围绕现阶段开发扶贫的思路和要求,一是创新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利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参与扶贫开发,这将是对这一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方式的有力探索。主要做法是通过招投标,以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委托中介机构,协同有关部门,围绕我县产业扶贫开发,由区、市、县农业专家、技术员采用室内专家授课、多媒体展示和室外现场操作等方式,指导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科学种养业,引导群众学技术、用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15年农民实用技术计划

【篇二:最新xx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xx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推进县委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工作督查调研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调研组于x月x日、x日深入xx乡xx坪村开展工作调研,通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基层座谈等方式方法,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该村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当地群众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愿望和诉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情概况

(一)村情简介。xx村人口382户、1842人,耕地8100亩,退耕还林2304亩,荒山6800亩,低产茶园900亩,良种核桃550亩,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和黄豆为主,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低保133人、五保3人、孤儿5人,教学点1个、1-3年级学生98人。

(二)产业发展。2010年市纪委和市科技局对口帮扶在xx实施了2600亩茶园,因产茶迟加上技术管理不到位效益低下,现900亩。

2011年市军分区帮扶在xx实施了960亩良种核桃,因品种或者气候原因无法挂果,现在仅剩550亩,只能当烧柴。近两年乡政府帮扶新增造林4000余亩,小沟等群众逐渐扩大了山羊养殖规模。

(三)农民收入。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30人,支撑全村年均收入2400元。季节性打笋子两次,支撑全村年均收入450元。退耕还林、农资直补、低保供养等政策性收入,达到全村年均收入450元。高山3个组部分养羊户年出栏山羊近10头,矮山猪、鸡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养殖业目前带动收入不大。未流转的柳杉造林全村6000余亩,按每亩年产值250元算,拉动全村年均收入800元,但有个“留存争取”的过程。合计人均年纯收入4100余元。目前暂无村集体收入。

(四)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群众用水方便;通村公路在市军分区帮助下已经硬化,全村实现了农网改造,已通电;通讯信号尚未全覆盖,其中xx、xx、xx3个组手机信号还比较困难;全村“村村通”卫星电视已全覆盖。

【篇三:2015广西选调生申论范文素材精准扶贫】

2015广西选调生申论范文素材:精准扶贫

[标题示例]

1.精准扶贫需智扶

2.“精准扶贫”需“对症下药”

3.精准扶贫先要找准对象

[开头示例]

1.肩负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扶贫行动再次到了攻坚阶段,“精准扶贫”这个词一下子火了起来。这是多年扶贫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是当下扶贫工作中必须掌握和运用好的基本措施,尤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揣摩斟酌。所谓“精准”,简单的理解就是:贫困调查务必精细,扶持对象必须准确,扶要扶到关键处,帮要帮在点子上。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2.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充分彰显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扶贫工作的重视;而“切忌喊口号”契合了“八项规定”力戒空话、套话的内容;“做实三件事”更是为今后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3.扶贫是一件大事、好事,也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因为做这件事要涉及很多地区,而这些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地争抢贫困县帽子”、“村里抓阄确定贫困户”等往事曾引起社会对扶贫的广泛关注。原因在于,不少地方、不少人把扶贫看作是一项福利,都争着带“穷帽”,往往出现“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尴尬。因此,做好扶贫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找到真正的扶贫对象。

[结尾示例]

1.古语云:“人穷志不短,人要胸怀大志,人不可失志。”大多数困难群众在面对生活时,都有一定的挫败感和自卑感,扶贫开发,还需在“智”和“志” 上下功夫。通过教育培训,正面宣传引导,帮助贫困者增加知识、增长见识,重拾信心,在产业发展、技术学习等方面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扶贫开发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2.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工作中切忌喊口号、走形式主义路线,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业绩,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区群众的增收致富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实现“美丽中国梦”。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3.诚然,从粗放型扶贫走向精细化扶贫,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扶贫工作者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迈开双腿走进千家万户,倾听他们的意见;敞开心扉面向一村一户,制定具体的方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这样,才能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标。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篇3】精准扶贫审计案例

精准扶贫审计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李艳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2期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下,分析精准扶贫审计的现状及难点,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创造公正的审计环境、推进大数据审计、强化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精准扶贫提供依据。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数据;精准扶贫审计

        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各级政府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指导文件,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扶贫等工作。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并且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期完成到2020年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而精准扶贫审计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工具。

        一、精准扶贫审计的现状及工作难点

        1.精准扶贫工作中重财政资金的审计,轻绩效审计。在各级审计机关中,审计机关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所设计的精准扶贫审计表格等,大多与资金指标直接相关,重视资金等财务方面的资料审计。同时,由于绩效的长期性、隐形性、间接性且不便量化,导致审计人员关注不多。精准扶贫审计缺乏效率、效益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审计失灵。

        2.精准扶贫审计中重事中事后审计,轻事前审计。审计以揭露问题为目的,审计的侧重点是事后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事前的扶贫立项以及事中项目的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管,一些重复或低效的项目占用了宝贵资源,这无疑会造成扶贫资金在使用中存在风险系。这种重事后审计,轻事前、事中审计的局面不能很好地控制风险、减少决策失误。

        3.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像,扶贫监管主体缺乏多样化。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政府一直扮演审计扶贫资金的主导角色,缺乏内部审计和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此外因扶贫区域偏远、扶贫金额不大、扶贫周期长等特点,扶贫的“隐蔽性”特征使得只靠政府监管远远不够。

【篇4】精准扶贫审计案例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

【期刊名称】《党建文汇:下半月版》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西藏:精准扶贫“仁青诺布”——“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今年5月,受惠于“精准扶贫”政策中住房就地改造项目,住了30年土坯房的西藏贡嘎县红星村农民加措,搬进在原址修建的钢筋水泥新房。说起“精准扶贫”,老人嘴里不时蹦出:“仁青诺布,仁青诺布(藏语意为“珍贵的宝贝”)!”

【总页数】1页(P.15-15)

【关键词】扶贫;典型案例;改造项目;红星村;贡嘎县;西藏;房子;住房

【作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F323.8

【相关文献】

1.西藏通报4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 [J],

2.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J],

3.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J],

4.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J],

5.中纪委曝光八起扶贫领域的典型案例 [J],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相关热词搜索: 精准 扶贫 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