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是指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2016年上映的澳大利亚电影,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校信息化系统有哪些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校信息化系统有哪些4篇
第一篇: 高校信息化系统有哪些
高校校友信息化初探作者:苏政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0期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对外的广泛交流与快速发展,校友资源对高校建设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本文旨在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当前高校校友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设校友信息化建设的构想,希望对高校的建设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高校 校友 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校友一般指的是曾经在学校就读过的学生或者在学校生活工作的教职工,甚至可以包括帮助学校爱心捐助的社会人士。而校友资源则是其作为人才资源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信息、文化底蕴和社会影响力等相关资源的统称。它在高校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很大,是高校获得人力、物力、财力及相关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开拓网络渠道,利用新科技,开发好校友资源,对学校提升校友管理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学校实力有很大的作用。
1 高校校友信息化的重要性
剑桥大学的校长曾经说过:剑桥大学几百年来一直走在教育和学术最前沿的原因不仅仅是剑桥人本身固有的品质影响的,也得助于来自四面八方众多拥护者的热心帮助及慷慨解囊。可见,校友对大学建设来说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第一,校友给大学提供良好的社会关系网与形象。毕业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分布在世界各个地方,担任不同的职务,接触不同的人,凭自己的能力与生活经验获得社会人士的认可,这样庞大的人际关系网就建成了。而他们作为学校向社会发出的名片,充当着桥梁纽带作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工作业绩向世人展现着学校的风采,并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第二,校友为大学提供宝贵的信息资源。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岗位的校友们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经验了解到很多国内外的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及时地将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反馈给学校。而且,针对学校的政策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学弟学妹更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第二篇: 高校信息化系统有哪些
高校信息化教学手段浅析作者:王春芳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02期
大数据和互联网+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颠覆着高等院校教学方法和手段,客观、公正的看待“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私播课”,扬长避短,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老师和学生充满激情的上好每一堂课。
【关键词】信息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私播课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课程教学之中,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私播课幕课等新型教育方式开始崭露头角,并以势如破竹的态势席卷全球。这种新型教育方式,宣告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1 高校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概况
1.1 微课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
常见的微课制作形式:课堂式录像 、实地拍摄、PPT动画式、可汗学院式、采访式、讲坛式、讨论式 、专业拍摄式、画中画式、二维三维式。
(1)微课的优点:随时随地网络学习,内容少,见效快;可以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等摄像设备拍摄和录制,也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
(2)微课的缺点:碎片化,不系统;不适合长期学校教学,缺乏参与性;对技术技能培养效果差。
1.2 幕课
2012年爆发的MOOC,被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全球兴起,MOOC模式的高校教育联盟不断出现,它向人们提供了大规模的在线学习课程资源,受到了众多学习者的推崇。国内教育机构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慕课平台:
第三篇: 高校信息化系统有哪些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
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1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或万兆,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但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体目标不明,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
展。
1.1 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
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1.2 服务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毫无疑问,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1.3 重设备购置,轻软件投入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信息服务粒度大。
1.4 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
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1000M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2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硬件环境(包括设备、教室、办公室)、教学资源(如图书杂志库、教案讲义库、软件课件库、试题成绩信息等)、到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学习、辅导、答疑、作业)、最后到管理(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它经历的是由硬到软、由下而上、螺旋上升的建设过程。
2.1 校园网络架构
校园网络是高校信息化平台最底层的基础的设施,由校园网各种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通信线路、防火墙、专用服务器等组成,具备连入Internet的环境,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间。
2. 2 共享数据库
整个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基础,由学生信息库、教师信息库、文件档案库、教学资源库、管理资源库组合而成,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应用扩展。
2.3 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信息服务是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E-mail、FTP、WWW、BBS站、DNS、图书馆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目录服务、安全服务、计费管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2.4 增值与拓展服务
是在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之上对数据仓库的应用挖掘,生成的各个应用系统直接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提供接口方便用户使用和继续开发。高级应用服务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对校园内部综合管理部分,如无纸化办公系统、数字图书馆、学籍管理系统、教务信息系统、后勤服务系统、信息查询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件制作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专家评估系统等;
第二部分,即学校对社会以及校园外部的服务管理部分,如招生管理系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网上社区管理系统、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
2.5 数字化虚拟校园
是校园信息化系统建立后,大学功能的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电子化校园。
3 校园信息化规划
通过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很方便地发布出去,能够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更多的用户,达到数字化目的。
3.1 信息化校园的内涵
信息化校园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更加重要的是要全面建立起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在互联网空间中,建立起虚拟校园,实现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与延伸,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效益。“数字校园”建设就是以现实的校园为依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处理、整合、存储各种资源,重组、构建、提升各类活动的过程,它是一项涉及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高性能校园网络及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教学、科研和管理资源建设;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的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集成。
3.2 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校园资源的数字化
在各个层次系统的建设中,始终贯穿着资源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化的程度反映了各个系统的应用水平,也代表了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程度。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中,已有的非数字化资源需要数字化,新的资源经过数字化加入数据仓库中,因此需要建立起长期的数字资源集成的体制和机制。
原则二:数字信息的标准化
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应遵循一定的标准,特别是公共信息的标准。各部门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时,只有遵循统一的信息标准,才能使不同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相互流通共享。
原则三:应用系统的统一化
为了便于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内进行应用系统的集成和建立应用系统合理的分布和构架,需要制定应用系统的标准,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建立全局的数据字典,统一归口信息化校园管理办公室(校园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协调管理。
原则四:数字资源的集成化
信息化校园包括硬件环境(信息化校园的基础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和软件环境(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的组织结构、项目投资、综合管理、师生对信息化校园的态度等),更注重信息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行为。因此,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数字资源应该是集成并经过整合的信息,通过数据仓库 存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为学校领导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原则五:以应用推动网络基础服务的发展
校园网建设一般都是从网络基础设施开始,随着服务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增值和拓展服务的发展,软件系统反过来向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底层的软件开发平台、支撑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些都要求软硬件基础设施有新的发展。例如建立校园内的数据仓库,必须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器软硬件资源,以满足校园网中多层次立体化服务对系统管理、系统安全、数据共享、降低成本的要求。通过应用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更高性能的数字化服务。
结束语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高校教学和科研,实现高校向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校园信息化和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实施将深入地影响到校园内各类用户、各个管理机构和部门,它的建设要适应、更要推动学校的发展。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中,现有的一些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将发生变革,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一些新的管理理念也会产生,如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
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搞教育信息化一定会触及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员的优化等敏感问题,仅依靠一个技术部门是难以胜任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部门能够超越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权威,对学校信息化有决策能力,起到协调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第四篇: 高校信息化系统有哪些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与系统构建
作者:元克
作者机构: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来源: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ISSN:1009-0657
年:2007
卷:021
期:006
页码:95-97
页数:3
中图分类:G434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系统构建
摘要: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客观地分析其历史发展进程对高校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及时发现和研究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工作偏差,以及先进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热词搜索: 信息化 集合 高校